超排通风性能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57494发布日期:2020-06-09 21:52阅读:377来源:国知局
超排通风性能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人防工程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超排通风性能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超压排气活门结构简单,造型美观,技术先进,功能可靠,是防护工程滤毒通风系统不可缺少的防护设备。超压排气活门检测装置主要由集气室、风机、阀盘、壳体、杠杆、重锤、偏心轮和绊闩组成,阀盘能直接承受压力波压力的作用,可以安装在低抵抗力工程的外墙上,代替排风防爆波阀门,故称为防爆波超压自动排气活门。

目前,公告号为cn209085892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超压排气活门风量风压动力性能曲线测试系统静压舱门通过内侧四周的海绵密封胶条与静压舱密封,静压舱门上设有超压排气活门;静压舱上接有管道装置;所述管道装置包括与静压舱连接的文丘里流量计,文丘里流量计的口部和喉部设有文丘里流量计压差测压环,文丘里流量计后接直通风管,直通风管与变频离心风机相通;静压舱设有超压测压口;另设有分别检测当前检测地的环境大气压、空气温湿度的大气压力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

上述技术方案具有现场还原度高、受试器材安装方便、实验室检测应用性强的特点,但存在以下缺陷:采用文丘里流量计进行风量的测量,其很难满足流量变化幅度大的流量测量,由于文丘里流量计的一端通过风管与静压舱连通,静压舱上的排气活门是需要高压推动打开的,而对于这种高压的工况,喉管处的均压环在高温高压下使用是一个很危险的环节,不采用均压环,就不符合标准,测量精度就无法保证。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超排通风性能检测装置,其检测的准确度高,性能可靠。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超排通风性能检测装置,包括集气室、风机、连接风机和集气室的风管,所述集气室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处设有活动门,所述活动门上设有排气活门,所述风机的出风口连接有整流栅;所述风管包括第一管道、第二管道;所述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之间设有涡街流量计;所述第一管道一端与整流栅背离风机的一端连接,第一管道的另一端与涡街流量计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管道一端与涡街流量计背离第一管道的一端连接,第二管道的另一端与集气室内部连通;所述集气室顶部设有测压口;所述集气室一侧设有控制台;所述控制台上设有启动风机的电机电连接的变频调速器;所述测压口处连接有微压计;所述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靠近涡街流量计的位置设有管道支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风机的气体通过整流栅打散进入测量装置的风量,由于风机的风量在进入测量风管后沿着风管壁前进,还有可能形成漩涡,用格栅进行打散,这样才能测出风管内和集气室箱内准确的压力值,提高了测量结果的精准性,使得测量效果更好。使用涡街流量计来代替传统的文丘里流量计和孔板流量计,因为涡街流量计具有高测量精度,测量的范围宽,且压力损失小。涡街流量计是采用微功耗高新技术,采用锂电池供电可不间断运行一年以上,节省了电缆和显示仪表的采购安装费用,可就地显示瞬时流量、累积流量等,温压补偿一体型带有温度、压力传感器,用于气体流量测量可直接测量出气体介质的温度和压力,从而显示气体的标况体积流量,使得整体测量的结果精确度更高。无需另外安装多个传感器,整体结构简单。采用变频器对风机进行控制,能够更好地保证风机的电机在允许的工况下工作,保证了检测过程中的安全。涡街流量计在安装时需要避开振动源,通过加装管道支撑物,能够有效减振,使得涡街流量计的检测结果具有较强的精确性。整体的检测装置设备更齐全,测量结果精确度更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气活门包括阀门、设于阀门上的阀盘、两端分别连接阀门和阀盘的支架;所述阀门上靠近支架处设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包括设于阀门上的底板、设于底板上端面的第一安装板、设于底板上端面且与第一安装板相对设置的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分别位于支架宽度方向的两侧;所述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相向的端面分别设有丝杆和导向杆;所述丝杆和导向杆沿着第一安装板的高度方向设置;所述丝杆和导向杆上分别设有第一滑座和第二滑座;所述第一滑座与丝杆螺纹配合,第二滑座与导向杆滑动配合;所述第一滑座和第二滑座之间连接有用于抵触支架下表面的抵触块;所述丝杆的底部设有用于驱动丝杆转动并固定抵触块高度的驱动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驱动件转动丝杆,使得第一滑座和第二滑座分别沿着丝杆和导向杆移动,连接于第一滑座和第二滑座之间的抵触块也随之移动,实现了调节抵触块高度的功能,驱动件将抵触块固定在一定高度,使得支架只能转动一定的角度,实现对阀盘的最大开口进行控制,减小开口过大而导致气流的不稳定的情况。相对于传统的凸轮调节抵触块的高度而言,具有更精确的效果和更宽的调节范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件包括设于丝杆底部且轴线与丝杆轴线重合的蜗轮、转动设于第一安装板上且与蜗轮啮合的蜗杆;所述蜗杆一端穿透于第一安装板且端部设有用于转动蜗杆的手柄,蜗杆另一端与第二安装板转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蜗轮蜗杆驱动具有一定的自锁功能,通过蜗轮蜗杆来驱动丝杆转动,能够实现无级调节,不需要增加锁定的装置,操作更加方便快捷。通过转动手柄,带动蜗杆转动,与蜗杆啮合的蜗轮实现转动,从而使得丝杆进行转动,实现抵触块高度的调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相向的端面分别开设有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分别沿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的高度方向设置;所述丝杆和导向杆分别转动设于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内;所述第一滑座和第二滑座分别沿着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滑动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开设滑槽,将丝杆和导向杆分别安装于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内,使得与丝杆和导向杆配合的第一滑座和第二滑座分别沿着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上升,从而使得抵触块上升的更加平稳,另外,将丝杆和导向杆分别安装于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内,有利于节省空间,便于对支架的位置进行调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集气室的顶部设有安全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安全阀,避免排气活门损坏而不能工作,阀盘无法打开,密闭的集气室内的压力会由于风机不断送入的风量而过大,当集气室内的压力达到安全阀设定的最高值时,能够自动泄压,以保证检测装置的安全性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阀盘靠近集气室内侧的端面设有与阀门贴合的密封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阀门与阀盘之间,添加了密封垫,保证了排气活门的严密性,提高了检测的精确性;同时,在外来冲击对阀盘有个向集气室内部的冲击力时,对排气活门有个缓冲作用,使得排气活门结构牢靠,不易损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丝杆上且位于蜗轮的上方设有限位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限位块,有利于避免第一滑座下降时与蜗轮产生干涉,保证结构使用的安全性能,使得抵触块的调节结构不易损坏,增大了整体结构的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使用涡街流量计来代替传统的文丘里流量计和孔板流量计,因为涡街流量计具有高测量精度,测量的范围宽,且压力损失小,温压补偿一体型带有温度、压力传感器,用于气体流量测量可直接测量出气体介质的温度和压力,从而显示气体的标况体积流量,结构更加简单,整体测量的结果精确度更高;

设置丝杆和导向杆对抵触块进行调节,相对于传统的凸轮调节抵触块的高度而言,具有更精确的效果和更宽的调节范围;

由于蜗轮蜗杆驱动具有一定的自锁功能,通过蜗轮蜗杆来驱动丝杆转动,能够实现无级调节,不需要增加锁定的装置,操作更加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的排气活门安装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的排气活门结构;

图4是实施例的驱动件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集气室;11、安全阀;12、测压口;13、安装槽;14、活动门;2、风机;21、固定架;22、整流栅;23、软接变径锥管;24、风管;241、第一管道;242、第二管道;3、控制台;31、微压计;32、变频调速器;4、排气活门;41、阀门;411、凸沿;42、阀盘;421、密封垫;43、支架;44、支座;45、配重轮;46、限位架;5、安装架;51、底板;52、第一安装板;521、第一滑槽;522、第二滑槽;53、第二安装板;54、丝杆;541、第一滑座;542、限位块;55、导向杆;551、第二滑座;56、驱动件;561、蜗轮;562、蜗杆;563、手柄;6、抵触块;7、涡街流量计;71、管道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超排通风性能检测装置,包括集气室1、风机2、控制台3。

集气室1的顶部安装有安全阀11、测压口12。集气室1一侧安装有控制台3,测压口12通过管道连接有微压计31,微压计31固定安装于控制台3上。控制台3上还安装有与启动风机2的电机电连接的变频调速器32,变频调速器32位于微压计31背离集气室1的一侧。

集气室1背离风机2的一侧开设有安装槽13,安装槽13处安装有活动门14。活动门14上安装有排气活门4。

如图2、图3所示,排气活门4包括固定于活动门14上的阀门41、活动安装于阀门41上的阀盘42、连接阀门41和阀盘42的支架43。阀门41的底部成型有向外侧延伸的凸沿411,阀门41的横截面呈圆形,在阀门41的中部设置有用于空气流通的腔室,阀盘42安装于腔室内,阀盘42能够对腔室起到遮挡作用。阀盘42靠近集气室1内部的端面粘接有密封垫421,将阀盘42对接在阀门41的内壁上,密封垫421能够增加阀门41和阀盘42之间的密封性。支架43呈倒u型,支架43的一端与阀门41铰接,支架43的另一端与阀盘42靠近集气室1内侧的端面固定连接。阀门41的外侧壁上固定有支座44,支架43通过转轴铰接于支座44上,支架43背离阀盘42的一端固定有配重轮45,不受外力作用下,阀盘42在配重轮45的作用下与阀门41的内壁抵接。

如图3所示,阀门41外侧壁上且靠近支架43处安装有安装架5,安装架5包括固定于阀门41外侧壁上的底板51、固定于底板51上端面的第一安装板52、固定于底板51上端面且与第一安装板52相对设置的第二安装板53。第一安装板52和第二安装板53分别位于支架43宽度方向的两侧。第一安装板52和第二安装板53上固定有呈倒u型的限位架46,阀盘42抵接在阀门41的内壁时,支架43的上表面与限位架46的水平部的下表面相抵接,便于支架43的活动。

如图4所示,第一安装板52和第二安装板53相向的端面分别开设有第一滑槽521和第二滑槽522。第一滑槽521和第二滑槽522分别沿第一安装板52和第二安装板53的高度方向设置。丝杆54和导向杆55分别转动设于第一滑槽521和第二滑槽522内且沿着第一安装板52的高度方向设置。丝杆54和导向杆55上分别安装有第一滑座541和第二滑座551,第一滑座541与丝杆54螺纹配合,第二滑座551与导向杆55滑动配合。第一滑座541和第二滑座551分别沿着第一滑槽521和第二滑槽522滑动设置。第一滑座541和第二滑座551之间固定连接有抵触块6,抵触块6的上表面与支架43(如图3所示)的下表面抵接,且抵触块6沿着丝杆54的长度方向滑动设置。通过抵触块6对支架43的下方进行限制,使得支架43只能转动一定的角度,从而对阀盘42(如图3所示)的最大开口进行限制。

丝杆54的底部安装有驱动件56。驱动件56包括固定于丝杆54底部且轴线与丝杆54轴线重合的蜗轮561、转动设于第一安装板52上且与蜗轮561啮合的蜗杆562。蜗杆562一端穿透于第一安装板52且端部固定有手柄563,蜗杆562另一端与第二安装板53转动连接。转动手柄563,使得与手柄563固定连接的蜗杆562转动。丝杆54上且位于蜗轮561的上方固定有限位块542,用于限制第一滑座541的活动范围。

如图1所示,风机2固定于固定架21上。风机2的风口处固定连接有整流栅22,整流栅22背离风机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软接变径锥管23。软接变径锥管23背离整流栅2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风管24。风管24包括第一管道241、第二管道242。第一管道241和第二管道242之间连接有涡街流量计7。第一管道241一端与软接变径锥管23连接,第一管道241另一端与涡街流量计7一侧连接,第二管道242一端与涡街流量计7另一侧连接,第二管道242另一端与集气室1内连通。第一管道241和第二管道242靠近涡街流量计7的位置均安装有管道支架71。

本实施例在使用时,首先检测排气活门4的轻位装置,即超压排气活门4的配重轮45在轻位置时的开启、关闭状况,然后再检测超压排气活门4的配重轮45在重位置时的开启、关闭状况。检测开始时,为了缩短检测时间,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变频调速器32控制风机2开始以0.5hz/s的速度提升,同时微压计31监测集气室1内的压力,随着频率的不断增加,密闭集气室1内的压力不断提升,当此静压达到0.8倍的开启压力时,防止压力提升过快导致无法准确捕捉排气活门4的开起点,将风机2的频率提升速度降到0.02hz/s,随着系统风量缓慢增加,当系统检测装置配备的图像监视设施监测到排气活门4打开后,系统记录下排气活门4的开启压力值,当监测到排气活门4完全开启后,变频调速器32又以0.5hz/s的提升速度增加,直到排气活门4的风量到达额定风量的1.2倍时自动停止检测。从开始启动风机2到停止检测,系统绘制出完整的风量—压力曲线,从而简单明了的看出排气活门4的开启和关闭情况以及漏气量的大小。

本装置中测量风管24内的风量是通过标准孔板法计算。孔板法不仅结构简单而且测量准确,为本装置描绘出精确的风量—压力曲线提供了可靠的数据。装置中的整流栅22的作用是打散进入测量装置的风量,由于风机2的风量在进入测量风管24后沿着风管24壁前进,还有可能形成漩涡,用格栅进行打散,这样才能测出风管24内和集气室1内准确的压力值。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