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无人机平台的X光探伤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99404发布日期:2021-02-26 23:42阅读:643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无人机平台的X光探伤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一种基于无人机平台的x光探伤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x光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无人机平台的x光探伤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近年来在输电线路运行过程中,有不少因耐张线夹或接续管压接质量引发的线路运行事故。目前,新建输电线路工程对耐张线夹和接续管压接质量的验收仅限于压接后外观尺寸的检测,而对其压接后内部状态无法进行检测,从而无法排除此类隐患。
[0003]
针对耐张线夹或接续管压接质量内部状态检测,现在开始可以通过x光检测技术,检测内部质量,但是由于现有的检测技术全部基于人员上塔,把检测设备放在检测部位,等检测人员离开检测点后,再开始检测,此种检测方式效率低,人力成本高,安全风险大,所以需要研究一种基于无人机平台的x光检测应用系统,能够很好的解决现有检测技术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基于无人机平台的x光探伤检测装置,能够通过无人机实现高精准悬停,进而精准的将x光探伤检测装置送至需检测的耐张线夹部位,同时通过活动安装结构实现探伤检测装置的探测角度可调。
[0005]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
一种基于无人机平台的x光探伤检测装置,包括:
[0007]
无人机飞行平台,其上设置有支撑杆;
[0008]
探伤检测装置,包括检测头和安装杆,所述安装杆包括连接部和调节部,所述安装杆的连接部固定安装于检测头的后端,所述支撑杆与所述连接部的中间部分铰接,所述调节部沿自身的长度方向设置有第一条形槽;
[0009]
调节杆,竖向安装在所述无人机飞行平台,所述调节杆沿自身的长度方向设置有第二条形槽;
[0010]
插销,插入至所述第一条形槽和所述第二条形槽的交叉重叠处;
[0011]
弹性件,连接在所述安装杆的底部与所述无人机飞行平台之间,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支撑杆和所述调节杆之间;以及
[0012]
驱动部,可沿竖直方向往复移动,所述驱动部设置在所述安装杆的调节部下方,所述弹性件提供拉力使得所述安装杆的调节部与所述驱动部抵接,所述驱动部驱动所述安装杆绕所述支撑杆转动。
[0013]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部为凸轮,所述凸轮的旋转中心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驱动所述凸轮正转和反转。
[0014]
进一步地,所述电机与设置在无人机内的mcu电连接。
[0015]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部设置成弧形,所述凸轮的外周抵接于调节部的弧形底部。
[0016]
进一步地,还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固定安装于所述无人机飞行平台上,所述电机固定安装于安装座上。
[0017]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件为拉伸弹簧,所述拉伸弹簧的一端与固定连接于所述安装杆的底部,所述拉伸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无人机飞行平台的顶部。
[0018]
有益效果:该x光探伤检测装置安装在无人机平台上,通过控制无人机即可实现x光探伤检测装置的高精准悬停,为无人机将x光探伤检测装置送至需检测的耐张线夹部位提供极大的辅助。同时,该x光探伤检测装置可在驱动部的作用下实现探测角度的调节,有效保证了x光探伤检测装置能以理想的探测角度进入待探测区域,增大了该装置的探测灵活性。
附图说明
[0019]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说明:
[0020]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1]
图2为图1中驱动部与电机相连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0023]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24]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0025]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26]
参照图1和图2,本实施例一种基于无人机平台的x光探伤检测装置,该装置整体安装在无人机飞行平台10上。利用的无人机飞行平台10的载重能力,实现该装置的稳定装载;同时,无人机采用差分gps技术实现高精度定位,辅助x光探伤检测装置20实现精准悬停,进而使得x光探伤检测装置20得以准确的进入待检测区域中,实现耐张线夹部位的检测。
[0027]
该x光探伤检测装置20利用x光的高穿透性,将x光照射到待检测的耐张线夹上,利用dr板接收穿透金属的x光,获得探伤图像,并将其保存成电子影像,使得后期可再次分析处理。
[0028]
该x光探伤检测装置20活动安装在无人机飞行平台10上,确保了该x光探伤检测装置20能以理想的探测角度进入待探测区域,并保证x光探伤检测装置20的稳定安装。
[0029]
具体地,无人机飞行平台10上安装有支撑杆30和调节杆40,支撑杆30和调节杆40均呈竖直向上装配。该支撑杆30可以与无人机飞行平台10一体化制作成型,也可以通过螺钉等连接件固定安装在无人机飞行平台10上。支撑杆30的顶部设置有铰接孔。该调节杆40可以与无人机飞行平台10一体化制作成型,也可以通过螺钉等连接件固定安装在无人机飞行平台10上。
[0030]
同时,探伤检测装置包括检测头201和安装杆两部分,检测头201用来实现x光检测,安装杆可以与检测头201的后端部一体化制作成型,也可以通过螺钉等连接件固定安装在检测头201的后端部。安装杆包括连接部202和调节部203,安装杆通过连接部202固定安装于检测头201的后端。同时,连接部202上设置有铰接孔,支撑杆30的顶部与连接部202通过铰接孔实现铰接,使得探伤检测装置可绕支撑杆30转动。
[0031]
调节部203沿自身的长度方向设置有第一条形槽204,调节杆40沿自身的长度方向设置有第二条形槽401。调节部203与调节杆40装配成交叉,在第一条形槽204和第二条形槽401的重叠交叉处插入插销,实现调节部203和调节杆40的活动连接。
[0032]
同时,在安装杆的底部与无人机飞行平台10之间还安装有弹性件,弹性件安装在支撑杆30和调节杆40之间。在安装杆的调节部203下方安装有驱动部,驱动部可沿竖直方向往复移动。
[0033]
弹性件提供拉力,安装杆受力,x光探伤检测装置20整体绕支撑杆30转动,x光探伤检测装置20的检测头201具有向上转动的趋势。调节部203在拉力的作用下与驱动部的顶部抵接。驱动部竖直向上移动时,克服弹性件的拉力做功,使得x光探伤检测装置20的检测头201向下转动。所以,在驱动部以及弹性件的配合作用下,可实现检测头201的探测角度调节,增大了该检测装置的使用灵活性。
[0034]
作为优选,驱动部为凸轮60,凸轮60的旋转中心连接有电机80,电机80驱动凸轮60正转和反转。通过凸轮60的转动实现竖直方向上的往复移动,结构简单稳定。同时,电机80与设置在无人机内的mcu电连接。mcu控制电机80正转或者反转,即可实现检测头201探测角度的调节控制。
[0035]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调节部203设置成弧形,凸轮60的外周抵接于调节部203的弧形底部。两个弧形部的抵接与相对滑动,确保运动更加顺畅。
[0036]
结合驱动部的设计位置,在无人机飞行平台10上固定设置一个安装座70,电机80固定安装于安装座70上。
[0037]
作为优选,弹性件为拉伸弹簧50,拉伸弹簧50的一端与固定连接于安装杆的底部,拉伸弹簧50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无人机飞行平台10的顶部。
[0038]
这种基于无人机平台的x光探伤检测装置20利用差分gps技术,实现高精准悬停,为无人机将x光探伤检测装置20送至需检测的耐张线夹部位提供极大的辅助,并且差分gps技术能很好地解决电压场附近的干扰问题,极大的提高了该检测方案的实战可行性。
[0039]
同时,使用该基于无人机平台的x光探伤检测装置20可以实现在无人员上塔的情况下获得耐张线夹的x光探测图。在极大的保证作业人员安全的情况下,给项目验收人员,线路检测人员提供直观,有力的检测结果。
[0040]
在实际应用中,利用该基于无人机平台的x光探伤检测装置20能将传统8人以上的工作组模式缩小至4人以下,在保证人员安全的情况下能减少一半以上的施工人员。大大的节省了人力,物力投入。
[0041]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