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染色丝织品上染料的剥色方法

文档序号:8307161阅读:689来源:国知局
一种染色丝织品上染料的剥色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丝织品染料的剥色方法,是一种研宄丝织品染料的剥色提取方 法,属于丝织品染料分析研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中国对丝织品进行染色和整理加工已有悠久的历史。在旧石器时代后期中国人已 经知道染色。中国古代丝织品的着色原料基本采用天然染料,主要以矿物颜料和植物染料 为主。矿物颜料用于丝织品染色较早,但是矿物颜料的色彩有限,而且矿物颜料不能与丝纤 维发生化学反应,只是以物理方式附着在丝织品上,往往需借助粘合剂与植物结合,易于脱 色,色牢度不高。后来又发展了用植物染料进行丝织品的染色,比如茜草、靛蓝、栀子、紫草 等等。植物染料用于丝织品的染色也称为草染。用植物染料进行丝织品的染色时,植物染 料与丝织品间不但存在物理的吸附作用,同时也存在化学反应,植物染料的色素分子能与 丝织品纤维亲和,从而改变纤维颜色,所以植物染料染色后的丝织品色牢度高。此外,植物 染料丰富,色泽繁多,所以植物染料逐渐成为染色的主要原料。丝织品印染工艺中染料的发 展伴随着丝织品历史的发展,丝织品上的染料与丝织品本身的起源息息相关。
[0003] 要对古代染色丝织品进行研宄,其中染料的分析是必不可少的一项,丝织品染料 的分析有助于了解丝织品本身最初的面貌、来源及生产该丝织品的时间。同时,这也有利于 相关人员选择合适的条件进行保存。丝织品中的染料大都是些不稳定的有机物质,鉴别丝 织品上染料的类别并不简单,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大部分染料的老化过程都受光照、温度、湿 度等环境的影响,过程都很复杂。想要弄清这些染料的结构以便为文物的鉴定和保存提供 科学的建议就首先要对丝织品进行剥色处理。剥色是丝织品染料分析的第一步骤,也是关 键步骤。有关丝织品染料的剥色研宄国内外都有报道。其中,普遍流行的传统剥色方法大 都是采用较高浓度的酸来破坏染料与丝织品间的化学键来达到剥色的目的。比如丝织品染 料剥色后再进行色谱分析的【具体实施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将一定量的纱线样品置于 开口试管中,加入40(^1^的水/甲醇/盐酸(37%)(1 :1:2),在105°〇下加热1〇11^11,取出, 在流动水中迅速冷却,用45 μ m针孔过滤头过滤,将过滤后的萃取液在氮吹仪中干燥,然后 加入ImL的水/甲醇(1:1),注入色谱仪中分析测试。2.将一定量的丝线样品置于开口试 管中,加入300 yL的二甲亚砜/盐酸(20 :1),105°C加热lOmin,取出,在流动水中迅速冷 却,用45 μπι针孔过滤头过滤,将过滤后的萃取液在氮吹仪中干燥,然后加入ImL的二甲亚 砜,注入色谱仪中分析测试。3.将一定量的纱线样品置于开口试管中,加入400 yL的水/ 甲醇/盐酸(37% ) (1:1:2),在105°C下加热lOmin,取出,在流动的水中迅速冷却,用45 μ m 针孔过滤头过滤,将过滤后的萃取液在氮吹仪中干燥,然后加入300 μ L的N,N-二甲基甲酰 胺/甲醇(I: 1),在l〇5°C加热5min,迅速冷却,过滤,将过滤后的萃取液在氮吹仪中干燥,然 后加入ImL的N,N-二甲基甲酰胺,注入色谱仪中分析测试。这种强酸剥色的方法存在诸多 弊端,比如剥色后的提取液不能直接进行色谱分析,往往需要先进行氮气吹扫,使强酸挥发 掉,使操作变得更加繁琐,而且吹扫过程中需消耗大量的氮气,造成试验成本的提高,而且 由于增加了氮吹,提取的重复性较差。另外,传统方法由于剥色的酸性较强,温度较高,对丝 织品的破坏严重,剥色后丝织品分解严重,对后续检测的干扰很大。

【发明内容】

[0004] 基于丝织品传统剥色方法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创新性地提出一种新的丝织品 染料的剥色方法。采用一种充氮密封加压并且适当加热的方法进行染色丝织品的剥色,解 决了传统剥色方法中因酸度过高所造成的丝织品水解严重造成后期分析干扰严重及样品 前处理操作复杂的难题,也解决了脆弱易碎丝织品剥色效果差的问题,同时发明方法普遍 提高了各类染色丝织品的剥色效率,剥色效率最高可达传统剥色方法剥色效率的9倍多, 大大改善了剥色效率。
[0005]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法简便、成本低、效果好,可以有效提高丝织品染 料的剥色效率,有利于丝织品染料的分析鉴定,能够适用于不同老化程度丝织品文物染料 的剥色方法。
[0006] 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是:
[0007] 一种染色丝织品上染料的剥色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
[0008] 1)配制剥色提取液:剥色提取液的配制分为两步:
[0009] 第一步,配制过渡溶液A和过渡溶液B :
[0010] 过渡溶液A为体积比为1:1的二甲亚砜(分析纯)和甲醇(色谱纯);
[0011] 过渡溶液B为体积比为65:35的甲醇(色谱纯)和超纯水;
[0012] 第二步,针对五种不同的植物染料,分别配制剥色提取液:
[0013] a,适用于黄檗染色的明黄色丝织品染料提取的黄檗提取液:由质量分数为 37%的浓盐酸(分析纯)和甲醇(色谱纯)混合制备而成,提取液中HCl的质量分数为 0. 185% -0. 74% ;
[0014] b,适用于靛蓝染色的蓝色丝织品染料提取的靛蓝提取液:由质量分数为37%的 浓盐酸(分析纯)和溶液A混合而成,提取液中HCl的质量分数为0. 185% -0. 74% ;
[0015] c,适用于苏木染色的砖红色丝织品染料提取的苏木提取液:由质量分数为37% 的浓盐酸(分析纯)和溶液B混合而成,提取液中HCl的质量分数为0. 185% -0. 74% ;
[0016] d,适用于茜草染色的橙红色丝织品染料提取的茜草提取液:由质量分数为 37%的浓盐酸(分析纯)和二甲亚砜(分析纯)混合而成,提取液中HCl的质量分数为 0. 185% -0. 74% ;
[0017] e,适用于槐米染色的柠檬黄色丝织品染料提取的槐米提取液:由质量分数 为37%的浓盐酸(分析纯)和甲醇(色谱纯)混合而成,提取液中HCl的质量分数为 0. 185% -0. 74% ;
[0018] 2)分别准确称取五种不同的丝织品样品10mg,分别置于五个不同的IOmL顶空样 品瓶中;
[0019] 3)针对五种不同的染料染色的丝织品样品,分别在顶空样品瓶中加入所配置的相 应的提取液lmL,使丝织品样品完全浸入提取液,将顶空瓶内充满高纯氮气,盖盖,用压口钳 压紧,密封;
[0020] 4)将步骤3)制备好的钳口顶空样品瓶置于可控温的加热装置中进行加热提 取,黄檗、靛蓝、茜草的提取温度为65 °C~80°C,提取时间为60± 5min ;槐米的提取温度 为6 5 °C~8 0 °C,提取时间为12 0 ± 5m i η ;苏木的提取温度为9 5 °C~110 °C,提取时间为 30±5min ;
[0021] 5)加热结束后,将顶空样品瓶从加热装置中取出,在流动的冷水中快速将其冷却, 将各顶空样品瓶中相应的提取液用〇. 22 μ m有机相滤头过滤后进行分析鉴定。
[0022] 在所述的步骤1)的第二步中,黄檗提取液中HCl的质量分数为0. 185% ;靛蓝提 取液中HCl的质量分数为0. 185%;苏木提取液中HCl的质量分数为0. 74%;茜草提取液中 HCl的质量分数为0. 37% ;槐米提取液中HCl的质量分数为0. 74%。
[0023] 在所述的步骤4)中,放置黄檗、靛蓝、茜草丝织品样品的顶空样品瓶在80°C下加 热60min ;放置苏木丝织品样品的顶空样品瓶在IKTC下加热30min ;放置槐米丝织品样品 的顶空样品瓶在65°C下加热120min。
[0024] 在所述的步骤4)和步骤5)中,可控温的加热装置可以选用:Thermo Reacti-Therm Heating modules(控温精度 0.1°C),货号 TS_18824(美国赛默飞世尔公 司
[002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6] 与传统染色丝织品的剥色方法相比较,低酸度充氮密封加压的方法极大地解决了 传统方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省去了传统方法中因酸度过高而需氮气吹扫的繁琐步骤,低 酸度充氮密封加压提取后可以直接进色谱分析,节约人力及实验成本;低酸度充氮密封加 压提取是一种相对温和的剥色方法,减少了丝织品的水解对后续染料分析检测的干扰,温 和的提取方法也解决了脆弱易碎丝织品文物剥色效果差的问题,同时,发明方法普遍提高 了各类染色丝织品的剥色效率,剥色效率最高可达传统剥色方法剥色效率的9倍多。低酸 度充氮密封加压的方法是一种新的、切实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