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电装置的密封检测方法

文档序号:9372669阅读:330来源:国知局
储电装置的密封检测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储电装置,特别是指一种储存电能装置的密封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手机、PDA及平板电脑等各种电子产品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上不可或缺的工具;在现今电子产品强调轻、薄、短、小的的发展趋势下,储电装置不仅需求量越来越多,质量要求也不断地提升,必须根据所搭配的电子产品的特性需求进行设计,所以在如何将储电装置小型化、导入绿色工艺技术以减少环境污染及增加其使用寿命等方面,一直都存在有无法突破的困境,并已成为现今亟待解决的课题。
[0003]现今,一般的储电装置,如高分子锂二次电池,大都是采用一贯化的连续工艺来进行生产,其工艺步骤大致如下:首先将池心装入封装袋内;其次,用封合装置对封装袋的周缘进行封合;接着,用除气装置对储电装置的内部进行抽真空;然后,将电解液注入封装袋内;如此以完成储电装置的制作;最后,对此储电装置进行充电活化。
[0004]然而,现有的储电装置的工艺方法,存在有以下问题:由于是在完成储电装置的制作后再进行充电活化,当上述封边工艺中产生封边不良的情况时,不仅无法预先得知来加以防范,因而导致产品的合格率无法有效地提升,而且电解液的外泄将造成环境污染等问题,而亟待加以改善。

【发明内容】

[0005]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储电装置的密封检测方法,其是在工艺中增设密封检测步骤,进而提升制成品的制作合格率。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储电装置的密封检测方法,该密封检测方法的步骤包括:
[0007]a)将中空管装设于封装袋并且与外界相通;
[0008]b)用封合装置对所述封装袋的周缘施以封合;
[0009]c)用气体供给装置将气体从所述中空管输入所述封装袋的内部;以及
[0010]d)用气体检测装置对所述封装袋进行密封性检测。
[0011 ] 较佳地,所述储电装置为电池或电解质电容器。
[0012]较佳地,在步骤a)之前还包括步骤a0),aO)提供所述封装袋及池心,将所述池心置入所述封装袋内。
[0013]较佳地,所述池心包含一对导电柄,所述中空管装设在远离所述导电柄的端侧。
[0014]较佳地,步骤b)中的所述封合装置为热压合机或超音波压合机。
[0015]较佳地,步骤c)中的所述气体为氧气、氮气、二氧化碳、臭氧或含臭气的气体。
[0016]较佳地,步骤c)中用塞子对应于所述中空管做封口。
[0017]较佳地,步骤d)中的所述气体检测装置为密闭型气体检测装置或开放型气体检测装置。
[0018]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另一种储电装置的密封检测方法,其步骤包括:
[0019]a)将中空管装设在封装袋并且与外界相通;
[0020]b)对所述封装袋的周缘施以封合;
[0021]c)将气体从所述中空管输入所述封装袋的内部;以及
[0022]d)对所述封装袋进行密封性检测。
[0023]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功效在于:由于在检测过程中是以一般气体进行注入,因此当封边不良而产生外泄的情况时,并不会对周边的环境造成污染等问题。对于在检测过程中被检出有气体外泄的储电装置半成品,仅需将气体排放出后再进行另一次的热压封合即可获得改善,进而大幅度的提升制成品的合格率。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发明的制作流程图;
[0025]图2为本发明的储电装置的组合示意图;
[0026]图3为本发明的储电装置的组合剖视示意图;
[0027]图4为本发明的储电装置注入气体后的组合剖视示意图;
[0028]图5为本发明的储电装置注入气体后的另一方向剖视示意图;
[0029]图6为本发明的储电装置置入气体检测装置的组合示意图。
[0030]附图标记说明
[0031]10封装袋11、12、13待封合边
[0032]20池心21正极导电柄
[0033]22负极导电柄30中空管
[0034]40塞子IA储电装置半成品
[0035]5软管6气体
[0036]7气体检测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37]有关本发明的详细说明及技术内容,将配合【附图说明】如下,然而所附附图仅作为说明用途,并非用于局限本发明。
[0038]参阅图1至图6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储电装置的密封检测方法,该密封检测方法可运用于各种电池及电解质电容器(Electric Double Layer Capacitor)等相关电能存储装置的工艺上,本实施例以锂电池做说明,其密封检测方法步骤包括:
[0039]在步骤a)之前还包括步骤aO),aO)提供封装袋10及池心20,将该池心20置入该封装袋10内;参阅图2所示,在此步骤中的封装袋10可为铝塑膜材料制成,其可为长条状矩形薄片,池心20可由一个或多数个正极片与一个或多数个负极片依序堆叠而成,并在正极片与负极片之间设有防止正极片与负极片接触的隔离膜,其中各正极片共同电性连接正极导电柄21,该正极导电柄21的自由端凸伸裸露于封装袋10的外部;各负极片共同电性连接负极导电柄22,该负极导电柄22的自由端凸伸裸露于封装袋10的外部。组接时,是将池心20放置在封装袋10的右半部,接着将封装袋10的左半部对应于右半部掀起对折,在封装袋10的三个边分别形成有待封合边11、12、13,且正极导电柄21和负极导电柄22的一端是凸伸裸露于封装袋10的外部。
[0040]a)将中空管30装设于封装袋10并且与外界相通;参阅图2所示,该步骤中的中空管30可为与封装袋10紧密粘合的塑料材料制成,借以在热封时可使封边不产生漏气的情形,该中空管30的一端是装设在封装袋10的待封合边13的下方位置,且远离池心20的各导电柄21、22,以使封装袋10被封合后的内部空间可与外界相互连通。
[0041]b)用封合装置对该封装袋10的周缘进行封合;参阅图3所示,在该步骤中的封合装置(图中未示出)可为热压合机或超音波压合机,将上述工艺步骤中的封装袋10放置在封合装置的治具中,利用封合装置对上述各待封合边11、12、13及底边进行加温热封,此时中空管30的自由端是裸露在封装袋10的外部。
[0042]c)用气体供给装置将气体从该中空管30输入该封装袋10的内部;参阅图4及图5所示,在该步骤中的气体供给装置(图中未示出)可供应氧气、氮气、二氧化碳、臭氧或含臭气的气体等各种不同气体,通过软管5的一端与中空管30的自由端相互套接,软管5的另一端与气体供给装置(图中未示出)相互套接,借由气体供给装置的动作即可将气体6从中空管30输入封装袋10的内部,在对封装袋10的内部注入适量的气体后,可用塞子40对应于中空管30的开口端做封口处理,如此以得到储电装置半成品1A。
[0043]d)用气体检测装置7对该封装袋10进行密封性检测。参阅图6所示,在该步骤中的气体检测装置7可以如本实施例为密闭型气体检测装置,在密闭型气体检测装置内部装设多数个气体检测器,当储电装置半成品IA因为封边不良而产生内部的气体外泄时,这些外泄气体将使气体检测装置7内部的气体浓度产生变化,据此即能检测出储电装置半成品IA的好坏。
[0044]此外,上述的气体检测装置7除了可为上述实施例的型态外,也可为开放型气体检测装置,其是将多数个气体检测器分别环绕在上述储电装置半成品IA的外周缘区域,当封装袋10内部的气体6产生外泄的情况时,可通过各检测器从封装袋10周边的气体变化量来得知。
[0045]对于经过上述各工艺步骤所完成的储电装置,当被检出有内部气体6从封装袋10的周边产生气体外泄的情况时,可对该储电装置再一次进行上述的工艺步骤b)、步骤c)及步骤d),如此即能在未进行后续的抽真空步骤和注电解液步骤前预先防范,进而提升制成品的制作合格率。
[0046]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的具体说明,并非用以局限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其它任何等效变换均应属于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
【主权项】
1.一种储电装置的密封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密封检测方法的步骤包括: a)将中空管装设于封装袋并且与外界相通; b)用封合装置对所述封装袋的周缘进行封合; c)用气体供给装置将气体从所述中空管输入所述封装袋的内部;以及 d)用气体检测装置对所述封装袋进行密封性检测。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电装置的密封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电装置为电池或电解质电容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电装置的密封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a)之前还包括步骤aO),aO)提供所述封装袋及池心,将所述池心置入所述封装袋内。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电装置的密封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池心包含一对导电柄,所述中空管装设在远离该对导电柄的端侧。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电装置的密封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的所述封合装置为热压合机或超音波压合机。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电装置的密封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的所述气体为氧气、氮气、二氧化碳、臭氧或含臭气的气体。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电装置的密封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用塞子对应于所述中空管做封口。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电装置的密封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d)中的所述气体检测装置为密闭型气体检测装置或开放型气体检测装置。9.一种储电装置的密封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密封检测方法的步骤包括: a)将中空管装设于封装袋并且与外界相通; b)对所述封装袋的周缘进行封合; c)将气体从所述中空管输入所述封装袋的内部;以及 d)对所述封装袋进行密封性检测。
【专利摘要】本发明关于一种储电装置的密封检测方法,其步骤包括:将中空管装设在封装袋并且与外界相通;用封合装置对该封装袋的周缘进行封合;用气体供给装置将气体从该中空管输入该封装袋的内部;用气体检测装置对该封装袋进行密封性检测。借此,能够提升制成品的制作合格率。
【IPC分类】G01M3/04
【公开号】CN105092170
【申请号】CN201410193838
【发明人】程敬义, 林家庆, 牛钧平
【申请人】有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1月25日
【申请日】2014年5月8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