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试验车辆牵引机构及碰撞系统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808518阅读:来源:国知局
一牵引链条与第二牵引链条均通过螺栓固定在试验车辆的底盘悬架上,在实验过程中,保持第一牵引链条与第二牵引链条的长度相等,以保证试验过程中的车辆稳定性,及安装过程的方便。
[0057]采用链条连接,由于链条可以重复使用,因此大大降低了每次试验需要更换牵引导槽的成本以及焊接的成本。
[0058]第一牵引链条04和第二牵引链条05与连接块06均用螺栓连接锁死,并保证连接块06水平,防止试验车辆在牵引的过程中因为受到侧向力的牵引而发生跑偏。
[0059]所述连接块06与所述牵引组件挂接。
[0060]所述牵引组件包括牵引挂钩07、牵引立柱08、底座09及连接销10;
[0061 ]所述牵引立柱08—端与所述牵引挂钩07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底座09固定连接。
[0062]所述底座09为非等边多边形,在本实施例中,底座为非等边八边形。在所述底座上设置有中心孔091;所述连接销10穿过所述中心孔091;所述牵引组件以所述连接销为轴与所述牵引车辆02转动连接。
[0063]所述底座09与所述牵引车辆的底面相对的边为第一边092,与所述第一边092相邻的两个边为第二边093和第三边094。
[0064]所述第一边092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边093的长度,也小于所述第三边094的长度。底座的上述结构使得底座可以绕连接销旋转,但是第二边或第三边均与牵引车辆的底面干涉,避免了牵引组件过渡转动而反向阻碍与试验车辆连接组件脱离。
[0065]所述第一边的延长线,与所述第二边及所述第三边之间的夹角均为37°±0.5°。牵引车辆在被后面的制动车辆03制动后,即使是将连接杆12以钢丝绳替换而具有弹性,牵引车辆因为惯性而继续向前移动一段距离,但是牵引立柱会因为制动车辆钢丝绳的拉力而向图5中的箭头F方向倾倒,从而在实现分离的同时,同时在牵引立柱倾倒后,牵引立柱伸出牵引车辆的部分小于10cm±lcm,降低牵引立柱的高度,避免了车辆的二次碰撞。
[0066]所述牵引挂钩07包括挂钩本体071,及与所述挂钩本体071为一体结构的向上弯折部072。
[0067]在所述挂钩本体071的下表面设置有卡槽073,在所述卡槽073的底面上设置有安装孔074,所述牵引立柱08的上端卡入所述卡槽073内;牵引挂钩与牵引立柱直接采用螺母连接,牵引挂钩被固定在牵引立柱的顶部。
[0068]所述弯折部072的端面设置有贯通所述弯折部两个侧面的开口075;所述连接块06与所述开口 075挂接。
[0069]所述开口075所在平面与所述挂钩本体071所在平面的延伸面之间的夹角为41°±
0.5°。牵引挂钩07是被用来和试验车辆连接组件的连接块06挂接的,将连接块06挂在牵引挂钩07的开口 075内,开口075的倾斜角度为41° ±0.5° (这个角度是经过多次验证确定的),在这个角度范围内,连接块和牵引挂钩是最容易分离的。
[0070]在所述牵引车辆的底面与所述第二边相对应范围内设置有第一插销孔;在所述牵引车辆的底面与所述第三边相对应范围内设置有第二插销孔。
[0071]所述连接杆12与所述牵引车辆及牵引组件连接的一端为楔形结构,并在所述楔形结构上设置有径向插销孔。
[0072]所述楔形结构活动设置于,所述第二边与所述牵引车辆的底面之间,或所述第三边与所述牵引车辆的底面之间。
[0073]在进行正面碰撞实验时,通过插销插入第一插销孔及径向插销孔;通过楔形结构,使得牵引组件固定不发生转动,在进行制动时,制动车辆的制动力使得连接杆与牵引车辆之间有一松动,这一松动力使得插销能够从径向插销孔中脱出,固定牵引组件的力消失,因此,在贯力作用下,牵引组件发生转动,使得试验车辆连接组件与牵引组件分离,完成碰撞试验。
[0074]在进行追尾碰撞试验时,通过插销插入第二插销孔及径向插销孔;通过楔形结构,使得牵引组件固定不发生转动,在进行制动时,制动车辆的制动力使得连接杆与牵引车辆之间有一松动,这一松动力使得插销能够从径向插销孔中脱出,固定牵引组件的力消失,因此,在贯力作用下,牵引组件发生转动,使得试验车辆连接组件与牵引组件分离,完成碰撞试验。
[0075]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限定。
【主权项】
1.一种试验车辆牵引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试验车辆连接组件、牵引组件及连接杆; 所述试验车辆连接组件用于与试验车辆固定连接; 所述牵引组件用于与牵引车辆转动连接; 所述试验车辆连接组件与所述牵引组件挂接; 所述连接杆一端用于与制动车辆固定连接,另一端用于分别与所述牵引车辆及牵引组件活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验车辆牵引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试验车辆连接组件包括第一牵引链条、第二牵引链条及连接块; 所述第一牵引链条的一端用于与所述试验车辆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接块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牵引链条的一端用于与所述试验车辆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接块固定连接; 所述连接块与所述牵弓I组件挂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试验车辆牵引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组件包括牵引挂钩、牵引立柱、底座及连接销; 所述牵引立柱一端与所述牵引挂钩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 所述底座为非等边多边形,在所述底座上设置有中心孔;所述连接销穿过所述中心孔;所述牵引组件以所述连接销为轴与所述牵引车辆转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试验车辆牵引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挂钩包括挂钩本体,及与所述挂钩本体为一体结构的向上的弯折部; 在所述挂钩本体的下表面设置有卡槽,在所述卡槽的底面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牵引立柱的上端卡入所述卡槽内; 所述弯折部的端面设置有贯通所述弯折部两个侧面的开口;所述连接块与所述开口挂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试验车辆牵引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所在平面与所述挂钩本体所在平面的延伸面之间的夹角为41° ±0.5°。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试验车辆牵引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与所述牵引车辆的底面相对的边为第一边,与所述第一边相邻的两个边为第二边和第三边; 所述第一边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边的长度,也小于所述第三边的长度。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试验车辆牵引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边的延长线,与所述第二边及所述第三边之间的夹角均为37° ±0.5°。8.—种试验车辆碰撞系统,包括有试验车辆、牵引车辆及制动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试验车辆碰撞系统还包括有上述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的试验车辆牵引机构。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试验车辆碰撞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车辆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牵引组件相配合的底面;所述牵引组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与所述牵引车辆的底面相对的边为第一边,与所述第一边相邻的两个边为第二边和第三边; 在所述牵引车辆的底面与所述第二边相对应范围内设置有第一插销孔;在所述牵引车辆的底面与所述第三边相对应范围内设置有第二插销孔。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试验车辆碰撞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与所述牵引车辆及牵引组件连接的一端为楔形结构,并在所述楔形结构上设置有径向插销孔; 所述楔形结构活动设置于,所述第二边与所述牵引车辆的底面之间,或所述第三边与所述牵引车辆的底面之间。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试验车辆牵引机构及碰撞系统,包括有试验车辆连接组件、牵引组件及连接杆;所述试验车辆连接组件用于与试验车辆固定连接;所述牵引组件用于与牵引车辆转动连接;所述试验车辆连接组件与所述牵引组件挂接;所述连接杆一端用于与制动车辆固定连接,另一端用于分别与所述牵引车辆及牵引组件活动连接。本发明使得试验车辆与牵引车辆之间的连接由硬连接改进为软性挂接,并且当制动车辆进行制动时,牵引组件会在贯力作用下向前转动而倾斜,实现试验车辆连接组件与牵引组件实现最佳分离,有效的避免牵引立柱干扰碰撞后的试验车辆,从而引发二次碰撞的危险。
【IPC分类】G01M17/007
【公开号】CN105571877
【申请号】CN201610045154
【发明人】陈良校, 陈浩, 章辉, 汪苗, 薛伶俐, 朱永川, 郑昌军
【申请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5月11日
【申请日】2016年1月22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