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械工具移动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169481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一种机械工具移动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钻井井下工具的室内实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机械工具移动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石油钻井井下工具一般体积较大,重量较重,且多为圆柱状,这种工具在进行实验时移动非常不便,且在实验过程中需要转动工具,还需要调整高度,现急需一种能满足以上需求的装置来满足实验需求。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机械工具移动装置。
[0004]本实用新型包括框架体、工具支撑机构、抬升机构和行走机构,所述框架体上设有一组滑槽,所述工具支撑机构包括滚子架和两组支撑滚子,所述滚子架位于框架体上的一组滑槽内上下滑动,所述两组支撑滚子分别通过轴承活动安装在滚子架的两侧,且每组支撑滚子的顶部构成弧形支撑面,所述抬升机构安装在框架体和滚子架的底部之间,所述行走机构活动安装在框架体的底部。
[0005]所述抬升机构由千斤顶和连接板组成,所述千斤顶的底部通过底座安装在框架体内底部,千斤顶的活塞杆通过连接板与滚子架的底部固定相连。
[0006]所述行走机构由一组行走滚轮和一组滚轮轴组成,所述一组行走滚轮分别通过一组滚轮轴活动安装在框架体的底部。
[0007]所述千斤顶是油压千斤顶。
[0008]本实用新型优点是: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简单合理,制作成本低,能满足移动工具,调整工具高度,且工具能自由转动的实验需求,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10]图2是图1的侧视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1]图中:1、框架体;2、滚子架;3、两组支撑滚子;4、千斤顶;5、一组行走滚轮;6、一组滚轮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0013]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框架体1、工具支撑机构、抬升机构和行走机构,所述框架体1上设有一组滑槽,所述工具支撑机构包括滚子架2和两组支撑滚子3,所述滚子架2位于框架体1上的一组滑槽内上下滑动,所述两组支撑滚子3分别通过轴承活动安装在滚子架2的两侧,且每组支撑滚子3的顶部构成弧形支撑面,所述抬升机构安装在框架体1和滚子架2的底部之间,所述行走机构活动安装在框架体1的底部。
[0014]所述抬升机构由千斤顶4和连接板组成,所述千斤顶4的底部通过底座安装在框架体1内底部,千斤顶4的活塞杆通过连接板与滚子架2的底部固定相连。
[0015]所述行走机构由一组行走滚轮5和一组滚轮轴6组成,所述一组行走滚轮5分别通过一组滚轮轴6活动安装在框架体1的底部。
[0016]所述千斤顶4是油压千斤顶。
[0017]工作方式及原理:试验时,将工具放置在滚子3的顶部构成的弧形支撑面上,这样工具就可以在支撑面上自由转动,需要调整高度时,只需操作油压千斤顶的压杆即可完成工具的升降调整,需要移动工具时,推动框架体1,由于一组行走滚轮5的存在,可以轻松的完成工具的移动。
【主权项】
1.一种机械工具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框架体(1)、工具支撑机构、抬升机构和行走机构,所述框架体(1)上设有一组滑槽,所述工具支撑机构包括滚子架(2)和两组支撑滚子(3),所述滚子架(2)位于框架体(1)上的一组滑槽内上下滑动,所述两组支撑滚子(3)分别通过轴承活动安装在滚子架(2)的两侧,且每组支撑滚子(3)的顶部构成弧形支撑面,所述抬升机构安装在框架体(1)和滚子架(2)的底部之间,所述行走机构活动安装在框架体(1)的底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械工具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抬升机构由千斤顶(4)和连接板组成,所述千斤顶(4)的底部通过底座安装在框架体(1)内底部,千斤顶(4)的活塞杆通过连接板与滚子架(2)的底部固定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械工具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机构由一组行走滚轮(5)和一组滚轮轴(6)组成,所述一组行走滚轮(5)分别通过一组滚轮轴(6)活动安装在框架体(1)的底部。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机械工具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千斤顶(4)是油压千斤顶。
【专利摘要】一种机械工具移动装置,涉及石油钻井井下工具的室内实验技术领域,它包括框架体(1)、工具支撑机构、抬升机构和行走机构,所述框架体(1)上设有一组滑槽,所述工具支撑机构包括滚子架(2)和两组支撑滚子(3),所述滚子架(2)位于框架体(1)上的一组滑槽内上下滑动,所述两组支撑滚子(3)分别通过轴承活动安装在滚子架(2)的两侧,且每组支撑滚子(3)的顶部构成弧形支撑面,所述抬升机构安装在框架体(1)和滚子架(2)的底部之间,所述行走机构活动安装在框架体(1)的底部。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简单合理,制作成本低,能满足移动工具,调整工具高度,且工具能自由转动的实验需求,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IPC分类】G01D11/00
【公开号】CN205079782
【申请号】CN201520861924
【发明人】郑双进
【申请人】长江大学
【公开日】2016年3月9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30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