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结构的毛细管加热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10440876阅读:来源:国知局
12,加热棒13,顶板14组成(如图1)。
[0025]导热内结构9插入导热外结构6中,通过上螺钉12和下螺钉4分别和顶层固定盖11、底层固定盖5连接固定,构成一体,形成导热结构,加热棒13嵌入导热内结构9和导热外结构6中的通孔,导热外结构6光滑的内表面与导热内结构9外表面的凹槽契合成管道,毛细管10通过导热外结构6顶部的导入孔通入管道,缠绕在均匀的导热内结构9表面凹槽中,导热内结构9底部的导出孔导出毛细管10,并用脂类导热材料填充管道缝隙;温度传感器7嵌入导热外结构6的表面凹陷槽,陶瓷柱3将导热结构固定在盒体2中,保证导热结构只与盒体2中的空气接触,不与除陶瓷柱3之外的实体相接触。
[0026]本实用新型一种新结构的毛细管加热装置,应用到气相色谱柱分析化合物酸碱性中。其应用过程为将气化后的样品通入毛细管10,毛细管10通过导热外结构6顶部的毛细管导入孔通入管道。加热时,可以对加热棒13进行四种加热方式组合,即三个嵌入导热内结构9中的通孔三个嵌入导热外结构6中的通孔(如图2),或者六个嵌入导热内结构9(如图3),或者六个嵌入导热外结构6中的通孔(如图4),或者十二个嵌入导热内结构9和导热外结构6中的通孔(如图5),加热棒13的四种组合方式,可以实现对加热总功率的控制。通过加热导热内、外结构,实现对毛细管10两边夹式加热,使毛细管10的温度逼近加热棒温度。利用PffM控制信号去控制驱动电路,使得加热棒13加热,由于该新结构的毛细管加热装置中导热外结构6和导热内结构9上通孔的均匀布置以及导热结构材料的高热传导性,从而实现导热结构温度的精准控制。陶瓷柱3将导热结构固定在盒体2中,保证导热结构只与盒体2中的空气接触,不与除陶瓷柱3之外的实体相接触。在未进行对流的情况下,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导热性极差,陶瓷是良好的隔热材料,导热结构通过陶瓷柱3固定在盒体2中,防止温度通过热传导流失。同时采用一定的控制算法。使温度控制具有高精度和良好线性控制性,实现+ /—
0.TC控制精度。导热外结构6表面的温度传感器8输出温度信号到外部显示电路显示导热结构的温度,按照温度的预设,随着控制信号的变化,温度传感器依次输出温度信号依次达到要求的温度。根据分析物的极性、挥发性不同与毛细管10的相互作用效果不同的特性,分析物中各物质依次从毛细管10导出端分离输出,后经过检测器定量。分析保留时间以及输出的信号强度,得出色谱图。
[0027]降温时,加热棒13停止加热,同时打开通风口和风扇,外来冷风在盒体2以及导热结构中内迅速流动,实现导热结构以及毛细管10的快速散热。
【主权项】
1.一种新结构的毛细管加热装置,由底板(I),盒体(2),陶瓷柱(3),下螺钉(4),底层固定盖(5),导热外结构(6),温度传感器(7),温度传感器引线(8),导热内结构(9),毛细管(10),顶层固定盖(11),上螺钉(12),加热棒(13),顶板(14)组成,其特征在于:导热内结构(9)插入导热外结构(6)中,通过上螺钉(12)和下螺钉(4)分别和顶层固定盖(11)、底层固定盖(5)连接固定,构成一体,形成导热结构,加热棒(13)嵌入导热内结构(9)和导热外结构(6)中的通孔,导热外结构(6)光滑的内表面与导热内结构(9)外表面的凹槽契合成管道,毛细管(10)通过导热外结构(6)顶部的导入孔通入管道,缠绕在均匀的导热内结构(9)表面凹槽中,导热内结构(9)底部的导出孔导出毛细管(10),并用脂类导热材料填充管道缝隙,导热内、外结构对毛细管(10)进行两边夹式加热;温度传感器(7)嵌入导热外结构(6)的表面凹陷槽,导热结构通过陶瓷柱(3)固定在盒体(2)中。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结构的毛细管加热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导热结构是由具有高热传导性的材料制成,陶瓷柱(3)将导热结构固定在盒体(2)中,保证导热结构只与盒体(2)中的空气接触,不与除陶瓷柱(3)之外的实体相接触。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结构的毛细管加热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加热棒(13),进行四种方式组合,可以实现对加热总功率的控制,即: (a)三个嵌入导热内结构(9)中的通孔三个嵌入导热外结构(6)中的通孔; (b)六个嵌入导热内结构(9)中的通孔; (c)六个嵌入导热外结构(6)中的通孔; (d)十二个嵌入导热内结构(9)和导热外结构(6)中的通孔。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结构的毛细管加热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盒体(2),可在其上设置通风口、在其外部安装风扇,降温时打开风扇,外来冷风在盒体(2)以及导热结构内迅速流通,实现导热结构以及毛细管(10)的快速散热。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结构的毛细管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顶层固定盖、底层固定盖以及导热内、外结构通过上、下螺钉进行连接固定,导热内结构嵌入导热外结构,加热棒嵌入导热内外结构中的通孔。导热外结构光滑的内表面与导热内结构外表面的凹槽契合成管道,毛细管缠绕在均匀的管道中,并用脂类导热材料填充管道缝隙;温度传感器嵌入导热外结构表面凹陷槽,导热结构通过陶瓷柱固定在盒体中。加热时,导热内外结构上通孔的均匀布置、导热结构材料的高热传导性以及加热棒的四种组合方式能够保证温度精准控制、均匀传导。降温时,盒体上设置通风口,在外部安装风扇,外来冷风在盒体以及导热结构内迅速流通,实现导热结构以及毛细管的快速散热。
【IPC分类】G01N30/54
【公开号】CN205353031
【申请号】CN201620034528
【发明人】兰浩, 李仲阳, 汪鲁才, 邹雄伟, 王禺辰, 蔡志, 邓荣
【申请人】湖南师范大学
【公开日】2016年6月29日
【申请日】2016年1月15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