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侧向滑移翻转的智能主机及智能手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40781发布日期:2019-06-06 00:12阅读:295来源:国知局
一种侧向滑移翻转的智能主机及智能手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手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侧向滑移翻转的智能主机及智能手表。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电子产品的迅速发展,智能手表的功能日趋丰富,不仅能够实现传统手表的时间显示功能,还能够实现通话、视频、阅读等功能。但传统的智能手表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不足:

1、智能手表在佩戴时其手表主机直接接触皮肤,在使用视频或通话等发热量较大的功能时,热量会通过与皮肤接触的主机表面把热量传到皮肤上,对于某些佩戴者(例如儿童)而言,发热量过大有可能存在皮肤烫伤的情况;

2、由于智能手表通常为单一屏幕设计,在佩戴时,屏幕通常是朝上的,以方便佩戴者使用,但是,智能手表的屏幕比较脆弱,在日常使用中,磕碰、跌落等都容易造成屏幕刮花,严重时甚至造成屏幕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侧向滑移翻转的智能主机及智能手表,具有良好的散热性能以及良好的屏幕保护功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侧向滑移翻转的智能主机,包括:

底盘支架,所述底盘支架包括两相对侧;以及

主机本体,所述主机本体设有显示屏,所述主机本体可滑动连接于所述底盘支架的两所述相对侧,且所述主机本体可相对所述底盘支架在所述相对侧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滑动,并在滑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主机本体可相对所述底盘支架发生翻转,以使所述主机本体由第一状态翻转至第二状态,且在所述主机本体翻转至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主机本体可再次相对所述底盘支架发生翻转,以使所述主机本体由所述第二状态翻转至第三状态;

其中,所述第一状态为所述主机本体叠设于所述底盘支架且所述显示屏背离所述底盘支架的上表面的状态;

所述第二状态为所述主机本体相对所述底盘支架翻转至所述显示屏倾斜于/或垂直于所述底盘支架的所述上表面的状态;

所述第三状态为所述设备本体叠设于所述底盘支架且所述显示屏朝向所述底盘支架的所述上表面的状态。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主机本体可相对所述底盘支架发生侧向翻转。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底盘支架的两所述相对侧均设有滑轨,所述滑轨包括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

所述主机本体对应所述滑轨设有转动连接部,所述转动连接部卡设且轴接于对应的所述滑轨中。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滑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设有于所述滑轨的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槽与所述第一端部形成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二端部设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槽与所述第二端部形成所述第二位置。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底盘支架对应所述第二位置设有转动固定组件,所述转动固定组件用于在所述转动连接部相对所述底盘支架发生翻转时抵接于所述转动连接部,以使所述主机本体相对所述底盘支架保持所述第二状态。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转动连接部至少设有成角度设置的第一限位面和第二限位面,所述转动固定组件用于在所述转动连接部相对所述底盘支架发生翻转时与所述第一限位面/或所述第二限位面抵接,以使所述主机本体相对所述底盘支架获得不同的限位角度。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转动固定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底盘支架的弹性复位件以及与所述弹性复位件连接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朝向所述滑轨设置且部分伸入所述滑轨内,所述固定件用于与所述转动连接部抵接,所述弹性复位件用于提供保持所述固定件与所述转动连接部抵接的作用力,以使所述主机本体相对所述底盘支架保持所述第二状态。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底盘支架包括底板以及连接于所述底板两侧并形成所述两相对侧的两侧板,所述两侧板分设有所述滑轨。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侧板上凸设有凸台,所述底盘支架还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设于所述侧板上,且所述固定板与所述凸台相对且间隔设置,所述固定板与所述凸台之间形成所述滑轨。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主机本体包括具有容置腔的主机壳体以及嵌设有所述显示屏并与所述主机壳体连接的面盖,所述显示屏封盖所述主机壳体的所述容置腔的开口。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智能手表,所述智能手表包括表带以及如上述的侧向滑移翻转的智能主机,所述表带连接于所述底盘支架的所述两相对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侧向滑移翻转的智能主机及智能手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侧向滑移翻转的智能主机及智能手表,通过增加底盘支架,并使得主机本体可相对底盘支架在不同位置之间滑动,且在滑动至指定位置时还可发生翻转,从而使得主机本体相对底盘支架可具有不同的状态。采用这样的设计,在使用视频或通话等发热量较大的功能时,可通过滑动主机本体至指定位置使其发生翻转,从而使得发热源可不直接接触皮肤,同时有利于主机本体的快速散热,提高整体散热效果。而当佩戴者无需使用智能主机时,可通过滑动主机本体使其相对底盘支架翻转至主机本体的显示屏可朝向底盘支架的上表面的状态,这样,显示屏不再朝上设置,从而能够对显示屏起到保护作用,降低了刮花或碎屏的风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公开的智能主机的主机本体位于第一状态且位于第一位置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公开的智能主机的主机本体滑动至第二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公开的智能主机的主机本体位于第二状态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公开的智能主机的主机本体位于第三状态且位于第一位置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公开的智能主机的底盘支架的相对侧上滑轨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公开的智能主机的底盘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公开的智能主机的转动连接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公开的智能主机的转动固定组件结构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公开的智能主机的主机本体结构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公开的智能手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侧向滑移翻转的智能主机及智能手表,能够解决传统的智能手表存在散热效果不佳且在日常使用中无法对屏幕提供实时保护的问题。

以下将结合附图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至图4,图1为主机本体叠设于底盘支架且显示屏背离底盘支架的上表面的状态、图2为主机本体相对于底盘支架侧向滑移至第二位置的状态、图3为主机本体相对底盘支架翻转至显示屏倾斜于/或垂直于底盘支架的上表面的状态、图4为主机本体叠设于底盘支架且显示屏朝向底盘支架的上表面的状态。该智能主机10包括底盘支架1和主机本体2。底盘支架1包括两相对侧,主机本体2设有显示屏21,主机本体2可滑动连接于底盘支架1的两相对侧,且主机本体2可相对底盘支架1在两相对侧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滑动,并在滑动至第二位置时,主机本体2可相对底盘支架1发生翻转,以使主机本体2由第一状态翻转至第二状态,且在主机本体2翻转至第二状态时,主机本体2可再次相对底盘支架1发生翻转,以使主机本体2由第二状态翻转至第三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智能主机10可应用于智能手表,当本实用新型的智能主机10应用于智能手表时,其主机本体2可作为智能手表的主机使用,而底盘支架1则可作为连接表带的部件使用。具体地,本实用新型的主机本体2不仅包括主板、用于实现触控、显示功能的触控屏/或显示屏、对主板、触控屏/显示屏进行供电的电池、实现主机本体的拍摄功能的拍摄装置、实现主机本体的通信功能的通信器件(例如无线通信器件、蓝牙通信器件、红外通信器件等)、实现主机本体的检测功能的传感器(例如重力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距离传感器、气压传感器、紫外线检测器、玩水检测识别模块)、实现对佩戴者的心率进行检测的心率检测器、实现主机本体的定时功能的定时器、对佩戴者的身份进行识别的元件,例如指纹模组、面部识别模组,以及实现音频输入和/或输出的麦克风、扬声器等。应该得知的是,上述各器件、功能模组均设于主机本体内部,且与主板电连接,通过主板实现对这些器件、功能模组的控制,进而控制其实现对应的功能。

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机本体2是有别于传统的手表的仅能实现时间显示、定时等功能的表盘的。

其中,第一状态为主机本体2叠设于底盘支架1且显示屏21背离底盘支架1的上表面11的状态(如图1),即,此时,主机本体2叠设在底盘支架1的上方,并且主机本体2的显示屏21是朝上设置的,即,背离底盘支架1的上表面11的方向。在此状态下,该主机本体2应用于智能手表时与普通的手表主机使用无异。

此外,主机本体2还包括相对设置的显示面和非显示面23,其中,该显示面为显示屏21的显示面。显示面和非显示面23分别对应设置有用于供摄像头取景的开口221和231。

而当佩戴者需使用该主机本体2使其相对底盘支架1能够形成角度以便于操作显示屏21、拍摄装置时,则可通过将主机本体2相对底盘支架1沿其相对侧滑动至第二位置(如图2所示),则此时,主机本体2不再完全叠设于底盘支架1上方。当主机本体2相对底盘支架1滑动至该第二位置时,则主机本体2可相对底盘支架1发生翻转,从而得到第二状态。即,第二状态为主机本体2相对底盘支架1翻转至显示屏21倾斜于/或垂直于底盘支架1的上表面11状态(如图3所示),即此时,主机本体2相对底盘支架1之间形成角度,该角度可根据佩戴者的使用习惯调整为锐角、直角或者是钝角等。

由于在第二状态时,主机本体2相对底盘支架1倾斜或垂直设置,则此时,主机本体2远离佩戴者的手臂佩戴面设置,即在此状态下,佩戴者可使用视频通话、拍摄、阅读等发热量较大的功能。

而当佩戴者在无需使用该主机本体2时,可将该主机本体2由第二状态翻转至第三状态,则第三状态为主机本体2叠设于底盘支架1且显示屏21朝向底盘支架1的上表面11的状态(如图4所示),即,此时显示屏21的显示面22被底盘支架1覆盖,以避免显示屏21直接受到外界的摩擦或撞击。在此状态下,由于显示屏21朝向底盘支架1设置,因此,若在此状态下使用显示屏21会由于受到底盘支架1的遮挡而无法观看到显示屏21的显示内容。

再次结合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由于主机本体2连接在底盘支架1的相对侧,因此,主机本体2可相对底盘支架1发生侧向翻转。具体地,如图2和图3所示,在第一状态时,显示屏21朝上设置,当主机本体2滑动至第二位置发生翻转时,主机本体2由底盘支架1的相对侧向内发生翻转,从而使得显示屏21由朝上设置翻转至朝向底盘支架1的相对侧的内部的方向。

进一步地,该侧向翻转包括显示屏21自平行于底盘支架1的上表面11的方向向第一方向翻转或者显示屏21自平行于底盘支架1的上表面11的方向向第二方向翻转,且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反向。第二方向为显示屏21朝向佩戴者手掌的方向,即第一方向为显示屏21朝向背离佩戴者手掌的方向。即,当该智能主机10应用于智能手表,且当佩戴者佩戴该智能手表时,可通过将显示屏21由朝向佩戴者手掌的方向翻转或者是背离佩戴者手掌的方向翻转,这样,可有利于根据不同佩戴者的使用习惯选择翻转的方向,更加贴合佩戴者的使用习惯,有利于提高佩戴者的使用体验。

采用上述方式,当佩戴者在使用视频或通话等发热量较大的功能时,可将主机本体2自平行于底盘支架1的上表面11的方向向第一方向或向第二方向翻转,此时,主机本体2未叠设于底盘支架1上,从而使得发热源可不直接接触皮肤,同时有利于主机本体2的快速散热,提高整体散热效果。

优选地,当需要使用视频或者拍摄功能时,可将显示屏21自平行于底盘支架1的上表面11的方向向第一方向翻转,显示屏21背离佩戴者的手掌,此时,显示屏21朝向佩戴者,方便佩戴者观看显示屏21的显示屏幕;当需要给别人展示显示屏21上的内容时,可将显示屏21自平行于底盘支架1的上表面的方向向第二方向翻转,此时,方便将显示屏21的显示屏幕展示于他人。

结合图2、图3、图5及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该主机本体2可相对底盘支架1的两相对侧滑动,该底盘支架1的两相对侧均设有滑轨12,该主机本体2可滑动设于该滑轨12。具体地,该滑轨12可由设置在底盘支架1的两相对侧上的滑槽或者是凸设在底盘支架1的两相对侧上的凸台形成。优选地,该滑轨12由凸设在底盘支架1的两相对侧上的凸台形成。

进一步地,底盘支架1包括底板13以及连接于底板13两侧并形成两相对侧的两侧板14,两侧板分设有滑轨12。其中,两侧板14上均凸设有凸台141,底盘支架1还包括固定板15,固定板15设于侧板14上,且固定板15与凸台141相对且间隔设置,固定板15与凸台141之间形成滑轨12。

更进一步地,为了便于限定主机本体2在滑轨12上的滑动位置,滑轨1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第一端部设有第一卡槽121,第一卡槽121形成第一位置,第二端部设有第二卡槽122,第二卡槽122形成第二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主机本体2相对滑轨12的滑动,该主机本体2对应该滑轨12设有转动连接部24,该转动连接部24卡设且轴接于对应的滑轨12中。具体地,在主机本体2相对滑轨12滑动的过程中,其实质是转动连接部24相对于滑轨12在滑动。即,在第一状态时,转动连接部24位于第一卡槽121内,即,旋转连接部24位于第一位置;在需要主机本体2相对底盘支架1转动时,则转动连接部24沿滑轨12的第一位置滑动至第二位置并发生翻转,即转动连接部24由第一卡槽121沿滑轨滑动至第二卡槽122;而当主机本体2在第二位置再次发生翻转至第三状态时,该转动连接部24依然位于第二位置的第二卡槽122,此时,佩戴者可施力使得转动连接部24发生翻转,从而在转动连接部24发生翻转后,由于第二卡槽122的设置,转动连接部24能够大致固定在该第二位置,而不会由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滑动。

更优选地,该第一卡槽121应为与转动连接部24大致匹配的圆形槽,以便于转动连接部24的卡设。

进一步地,该转动连接部24包括主机连接部241及轴接部242,主机连接部241固设于主机本体2,使得转动连接部24与主机本体2组合成一体,即主机本体2与转动连接部24的运动状态保持一致,从而当转动连接部24在滑轨12的第二卡槽122内转动时,主机本体2可相对于底盘支架1侧向滑动或相对于底盘支架1实现翻转。轴接部242卡设且轴接于对应的滑轨12中,轴接部242在滑轨12上可实现滑行但不可实现翻转,以确保主机本体2在滑移过程中与底盘支架1保持平行,不至因在滑移过程中发生翻转而刮擦底盘支架1。

结合图5至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保持主机本体2翻转后的状态,在底盘支架1内设置转动固定组件16,转动固定组件16用于在转动连接部24相对底盘支架1发生翻转时抵接于转动连接部24,为转动连接部24提供保持翻转后的状态的作用力,以使主机本体2相对底盘支架1保持第二状态。具体地,该转动固定组件16设于该滑轨12的第二位置,从而在转动连接部24滑动至第二位置发生翻转时,可提供保持该转动连接部24翻转后的状态的作用力。

进一步地,为了使主机本体2在滑轨12上更稳定地侧向滑移以及更好地保持翻转后的状态,转动连接部24至少设有成角度设置的第一限位面243和第二限位面244(如图7)。其中,该第一限位面和第二限位面设于转动连接部24中与滑轨12卡合的轴接部242,且该第一限位面243和第二限位面244均可为多个,每一个第一限位面和第二限位面之间均成角度设置,且为了实现对该主机本体2的限位,该第一限位面243和第二限位面244的面积可设置为相等或不等。

具体地,由于转动固定组件16用于在转动连接部24相对底盘支架1发生翻转时与第一限位面243/或第二限位面244抵接,以使主机本体2相对底盘支架1获得不同的限位角度。例如,设置该第二限位面244的面积大于第一限位面243的面积,当转动固定组件16抵接于该第一限位面243时,则此时主机本体2相对底盘支架1可位于30~80°之间的角度,而当转动固定组件16抵接于第二限位面244时,则此时主机本体2相对底盘支架1可位于80~120°的角度。且优选地,为了符合佩戴者对于显示屏的操作和观看习惯,当转动固定组件16抵接于第二限位面244时,则该主机本体2相对底盘支架1可位于90°的角度,此时,该显示屏21垂直于底盘支架1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转动固定组件16包括设于底盘支架1的弹性复位件161以及与弹性复位件161连接的固定件162,固定件162朝向滑轨12设置且部分伸入滑轨12内,固定件162用于与转动连接部24抵接,弹性复位件161用于提供保持固定件162与转动连接部24抵接的作用力,以使主机本体2相对底盘支架1保持第二状态。当固定件162与转动连接部24抵接时,固定件162垂直作用于限位面,以增强固定件162对转动连接部24的抵接作用。

优选地,弹性复位件161可选用弹簧,弹簧灵活度高,伸展性好,在翻转过程中,弹簧因自身具有弹性作用而能够起到缓冲作用,减少弹性复位件161在伸缩过程中对智能主机产生的振动。此外,因弹簧的弹性作用,转动固定组件16可牢牢地抵接于与底盘支架1成不同角度的限位面。

进一步地,当主机本体2位于第三状态时,若用户需再次使用该显示屏21,则可转动该主机本体2,使得转动连接部23在第二卡槽122内发生翻转,以使主机本体2由第三状态再次翻转至第二状态。

以下对其中一种翻转方式的翻转过程做详细描述:

以主机本体2位于第一状态时转动连接部24的轴接部242卡设于第一端部的第一卡槽121为例:

第一状态-第二状态-第三状态-第二状态-第一状态:施力将主机本体2沿平行于底盘支架1的上表面11的方向向第二端部所在的一侧推动,转动连接部24的轴接部242自第一卡槽121内脱离而出并沿滑轨滑移至第二位置对应的第二卡槽122并卡合于第二卡槽122,施力将主机本体2朝向第二方向翻转,显示屏21由背离底盘支架1翻转至显示屏21倾斜于/或垂直于且朝向底盘支架1的上表面11,实现主机本体2由第一状态翻转至第二状态,此时,转动固定组件16抵接于转动连接部24的限位面,以使主机本体2保持第二状态。

再次施力将主机本体2由显示屏21倾斜于/或垂直于且朝向底盘支架1的上表面11翻转至显示屏21叠设于底盘支架1且朝向底盘支架1的上表面,实现主机本体2由第二状态翻转至第三状态。

垂直于主机本体2施力将主机本体2沿平行于底盘支架1的上表面11的方向向上推动,转动连接部24的轴接部242沿第二位置对应的第二卡槽122转动,主机本体2由第三状态翻转为第二状态。

再次施力将主机本体2朝向第一方向翻转,主机本体2由第二状态翻转为显示屏21平行且背离底盘支架1的上表面11;再次施力将主机本体2由显示屏21背离底盘支架1的上表面11且与底盘支架1平行滑移至显示屏21背离且平行叠设于底盘支架1的上表面11。即,实现主机本体2由第二状态至第一状态的翻转。

在本实施例中,主机本体2还包括具有容置腔的主机壳体25以及嵌设有显示屏21并与主机壳体25连接的面盖26,显示屏21封盖主机壳体25的容置腔的开口。其中,非显示面23设于主机壳体25的底面上。面盖26用于连接主机壳体25与显示屏21,面盖26设为上窄下宽的弧形结构,较窄的一端设为第一面盖端261,第一面盖端261用于嵌设显示屏21,避免当主机本体2侧面发生撞击时撞击力直接作用于显示屏21。较宽的一端设为第二面盖端262,第二面盖端262与主机壳体25连接,以增大主机壳体25的容纳腔面积,减少主机壳体25的厚度,使主机本体2外观更轻薄。

进一步地,显示屏21通过粘胶层粘贴嵌设于面盖26的第一面盖端261,显示屏21的表面略低于第一面盖端261的外沿,当主机本体2位于第一状态时,可以在佩戴者不慎将主机本体2与外界发生碰撞时,可利用第一面盖端261外凸于显示屏而避免显示屏21直接与外界发生碰撞;其次,在主机本体2的显示屏21朝向底盘支架1的上表面11进行侧向滑动时,可避免显示屏21直接与底盘支架1的上表面11发生滑动摩擦,以避免刮花显示屏21。第二面盖端262通过粘胶层粘贴嵌设于主机壳体25。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侧向滑移翻转的智能主机10,通过设置具有滑轨12和卡槽的底盘支架1,以及设置在主机本体2的转动连接部24和设置在底盘支架1上的转动固定组件16,使得叠设在底盘支架1上的主机本体2可相对底盘支架1发生侧向滑移以及翻转,以获得可活动智能主机10。根据佩戴者需要,智能主机2可相对底盘支架1实现主机本体2叠设于底盘支架1且显示屏21背离底盘支架1的上表面11、主机本体2相对底盘支架1翻转至显示屏21倾斜于/或垂直于底盘支架1的上表面11以及主机本体2叠设于底盘支架1且显示21屏朝向底盘支架1的上表面11等三种不同状态的相互转换,满足佩戴者不同场合的使用要求。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公开的一种具有侧向滑移翻转智能主机的智能手表,包括智能主机10以及设于智能主机10两侧的表带20。两表带20分别连接于底盘支架1的两相对侧的外侧,表带20与底盘支架1可固定或者是转动连接。

具体地,由于表带20连接于底盘支架1的两相对侧,因此,在主机本体2相对底盘支架1在相对侧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滑动时,主机本体2可相对于表带20向右滑动。主机本体2由第一状态翻转至第二状态的过程中,主机本体2相对底盘支架1在相对侧的第一位置滑动至第二位置,主机本体2相对于表带20由左侧位置往右侧滑动,当滑动至第二位置,主机本体2的显示屏21朝向表带20所在的一侧翻转。主机本体2由第三状态翻转至第二状态的过程中,主机本体2相对底盘支架1在相对侧的第二位置可由第三状态翻转回复至第一状态,主机本体2相对于表带20由左侧位置翻转至表带20的右侧,再朝向第一端部的方向滑动回第一状态。

由此可知,主机本体2相对底盘支架1的滑动方向以及翻转方向与表带20与底盘支架1连接的方向不同向,这样,在主机本体2相对底盘支架1滑动时,不仅不会影响表带20的佩戴,同时也更符合佩戴者的使用习惯。

此外,对于智能主机10的设计和使用请参见实施例一的描述,这里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智能手表,通过设置主机本体2可相对于底盘支架1发生侧向滑移翻转的智能主机10,主机本体2可相对表带20向侧向移动,即佩戴者在佩戴具有该智能主机的智能手表时,可将主机本体2相对手臂进行侧向移动和翻转,在使用部分发热量较大的功能时,可翻转主机,使发热源不直接接触手臂,且在不需要使用显示屏21的功能时可将显示屏21翻转为朝向底盘支架1的上表面11,以保护显示屏21。此外,因为在主机本体2与佩戴者的手臂之间增设了底盘支架1,在主机本体2叠设于底盘支架1的日常佩戴状态下,底盘支架1可帮助导热以及加快主机本体2的散热,减少主机本体2对皮肤的直接传热量。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一种侧向滑移翻转的智能主机及智能手表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侧向滑移翻转的智能主机及智能手表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