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现自动翻转的主机结构及智能手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40775发布日期:2019-06-06 00:11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一种实现自动翻转的主机结构及智能手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手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实现自动翻转的主机结构及智能手表。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手表能够实现的功能也越来越多,不仅集合了传统意义上的手表所应有的时间显示功能,还能够实现拍照、通话、扫码等功能。

目前,市面上大部分的智能手表佩戴在用户手腕上时,其摄像头通常仅具有单一的拍摄角度。当用户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中需要摄像头实现不同角度的拍摄时,要么用户选择将智能手表自手腕下摘下实现拍摄,要么用户需转动手臂使摄像头对准目标物体。但不论是上述哪种操作,都会导致用户的操作非常繁琐,严重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实现自动翻转的主机结构及智能手表,通过在主机本体内设置微型电机,可实现主机本体的自动翻转,控制更加智能化。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实现自动翻转的主机结构,包括支架和主机本体,所述支架设有转动连接部,所述主机本体设有拍摄装置,且所述主机本体内设有与所述拍摄装置电连接的主板及与所述主板电连接的微型电机,所述微型电机连接于所述转动连接部,所述微型电机用于在所述主板的控制下驱动所述主机本体相对所述支架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转换,以使所述拍摄装置获得不同的拍摄角度。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转动连接部设于所述支架的一侧或一端。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微型电机包括电机本体及与所述电机本体连接的输出轴,所述电机本体固设于所述主机本体,所述输出轴与所述转动连接部连接,所述电机本体用于在所述主板的控制下驱动所述主机本体相对所述支架在所述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状态之间转换。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输出轴通过连接轴与所述转动连接部连接。

所述连接轴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转动连接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端卡设于所述输出轴内或者所述第二连接端卡设于所述输出轴外部,所述第二连接端用于阻止所述输出轴相对所述第二连接端发生转动。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端的截面形状与所述输出轴的截面形状不同。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主机本体包括相对设置的转动端和自由端,所述微型电机设于所述转动端,所述拍摄装置设于所述自由端。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转动端的端部设有电机连接部,所述微型电机设于所述电机连接部内,所述微型电机通过导电元件电连接至所述主板。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电机连接部上设有与所述转动连接部配合的凹槽,所述转动连接部卡设于所述凹槽并与所述微型电机连接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主机本体内设有采集器件,所述采集器件与所述主板电性连接,所述采集器件用于采集用户对于所述主机本体的控制指令并发送至所述主板,所述主板用于根据所述控制指令控制所述微型电机执行与所述控制指令对应的操作。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采集器件包括语音识别模块和/或触控感应模块,所述控制指令包括语音信号或触控压力。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拍摄装置设于所述主机本体内,所述拍摄装置包括第一拍摄装置和/或第二拍摄装置。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主机本体包括相对设置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上表面设有第一拍摄视窗,所述下表面设有第二拍摄视窗,所述第一拍摄装置通过所述第一拍摄视窗实现取景,所述第二拍摄装置通过所述第二拍摄视窗实现取景。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架为板状结构或中空的框架式结构。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转动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可拆卸设于所述支架,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微型电机连接。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智能手表,包括表带及如上述所述的实现自动翻转的主机结构,所述表带连接于所述主机结构的所述支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实现自动翻转的主机结构及智能手表,通过在主机本体内设置微型电机,实现主机本体的自动翻转。当用户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中需要摄像头实现不同角度的拍摄时,只需要控制微型电机,智能手表即可自动旋转到用户需要的角度,无需用户手动调节,控制更加智能化,大大简化了用户调节摄像头角度的步骤,同时带给用户较好的产品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公开的主机本体位于第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公开的主机本体位于第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公开的主机结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公开的主机结构的微型电机和转动连接部的连接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公开的智能手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实现自动翻转的主机结构及智能手表,通过在主机本体内设置微型电机,可实现主机本体的自动翻转,控制更加智能化。

以下将结合附图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4,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实现自动翻转的主机结构,包括支架2和主机本体1,支架2设有转动连接部21,主机本体1设有拍摄装置,且主机本体1内设有与拍摄装置电连接的主板及与主板电连接的微型电机111,微型电机111连接于转动连接部21,微型电机111用于在主板13的控制下驱动主机本体1相对2支架转动并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转换,以使拍摄装置获得不同的拍摄角度。

采用在主机本体1内设置微型电机111以实现驱动主机本体1相对支架2转动,从而无需用户手动掰动主机本体1的转动,自动化程度高,有利于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其中,第一状态为主机本体1相对支架2叠设于支架2上方的状态,即此时,主机本体1时完全叠设在支架2的上方,利用支架2可完全承载该主机本体1。而第二状态为主机本体1相对支架2形成一定角度的状态,即此时,主机本体1不再叠设于支架2上,而是倾斜于/或垂直于支架2设置。优选地,该一定角度可为0~180°的任意角度。

在本实施例中,该实现自动翻转的主机结构可应用于智能手表,且当该主机结构应用于智能手表时,主机结构的主机本体1可作为智能手表的主机使用,而支架2则可作为连接表带3的部件使用。具体地,本实用新型的主机本体1不仅包括上述主板、拍摄装置,还包括用于实现触控、显示功能的触控屏/或显示屏、对主板、触控屏/显示屏进行供电的电池、实现主机本体1的通信功能的通信器件(例如无线通信器件、蓝牙通信器件、红外通信器件等)、实现主机本体1的检测功能的传感器(例如重力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距离传感器、气压传感器、紫外线检测器、玩水检测识别模块)、实现对用户的心率进行检测的心率检测器、实现主机本体1的定时功能的定时器、对用户的身份进行识别的元件,例如指纹模组、面部识别模组,以及实现音频输入和/或输出的麦克风、扬声器等。应该得知的是,上述各器件、功能模组均设于主机本体1内部,且与主板电连接,通过主板实现对这些器件、功能模组的控制,进而控制其实现对应的功能。

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机本体1是有别于传统的手表的仅能实现时间显示、定时等功能的表盘的。

结合图2至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支架2可为板状结构或中空的框架式结构。具体地,当支架2采用板状结构时,有利于提高支架2的结构强度,但是不够轻便;或者,当支架2采用中空的框架式结构时,有利于提高支架2的轻便性,但是结构强度会低于板状结构。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支架2采用板状结构,其具体可为方形板、圆形板或其他不规则板状结构。优选地,该支架2为方形板状结构,以便于与同为方形的主机本体1相匹配,进而实现承载主机本体1以及使得主机本体1可相对转动。

进一步地,该转动连接部21可设于支架2的一侧或一端。具体地,当该转动连接部21设于支架2的一侧时,则主机本体1可相对支架2的一侧发生侧向转动。而当转动连接部21设于支架2的一端时,则主机本体1可相对支架2的一端发生纵向转动。优选地,该转动连接部21设于支架2的一端,则主机本体1可在微型电机111的驱动下相对支架2的一端发生纵向转动,从而使得主机本体1上的显示屏可自大致平行于支架2的上表面的状态向大致朝向支架2的一端端部外侧的方向转动(如图1和图2所示)。

在本实施例中,转动连接部21包括第一连接部211和第二连接部212,第一连接部211可拆卸设于支架2,第二连接部212与微型电机111连接。

具体地,第一连接部211和支架2的边缘处通过螺钉紧固连接,第二连接部212通过连接轴114和微型电机111连接。如此,转动连接部21的设置,使得主机本体1可以绕支架2的边缘旋转,用户无需手动旋转主机本体1,主机本体1即可在微型电机111的驱动下自动旋转,使得控制更加智能化,大大简化了用户调节摄像头角度的步骤,同时带给用户较好的产品体验。

结合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微型电机111包括电机本体111a及与电机本体111a连接的输出轴111b,其中,电机本体111a固设于主机本体1,输出轴111b与转动连接部21连接,电机本体111a用于在主板的控制下驱动主机本体1相对支架2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转换。也就是说,在转动时,电机本体111a是起到动力驱动主机本体1相对支架2转动的。

进一步地,输出轴111b通过连接轴114与转动连接部21连接,连接轴114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端114a和第二连接端114b,第一连接端114a与转动连接部21固定连接,第二连接端114b卡设于输出轴111b内或者第二连接端114b卡设于输出轴111b外部,第二连接端114b用于阻止输出轴111b相对第二连接端114b发生转动。

具体地,不论第二连接端114b卡设于输出轴111b内还是卡设于输出轴111b外部,输出轴111b的横截面和连接轴114的第二连接端114b的横截面需保持不同。例如,若输出轴111b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则该第二连接端114b的横截面形状可为方形或其他与圆形不同的形状。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采用第二连接端114b卡设于输出轴111b内的方式,其中,第一连接端114a的横截面和第二连接端114b的横截面均为方形,为了便于第一连接端114a与第二连接部212的连接,在第二连接部212上设有方形通孔,该第一连接端114a卡设于第二连接部212的方形通孔。同理,该输出轴111b的横截面为圆形,第二连接端114b卡设于输出轴111b内。由于转动连接部21与支架2通过第一连接部211固定连接,这就导致了通过第一连接端114a与第二连接部212卡合的连接轴114与转动连接部21为固定连接,且连接轴114相对支架2保持静止;同时,由于输出轴111b与连接轴114卡合连接,连接轴114的第二连接端114b阻碍了输出轴111b的转动,从而导致输出轴111b无法发生转动,进而使得电机111运转的电能就只能转化成电机本体111a的机械能,使得电机本体111a发生转动,带动主机本体1相对支架2转动。

采用上述方式,不仅可实现主机本体1的自动转动,同时也可使得主机本体1的结构设计更简单,结构更加紧凑。

应该得知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当然也可采用连接轴114的截面形状为圆形,而输出轴111b的截面形状为方形或除了圆形外的其他形状,只要连接轴114的第二连接端114b能够实现与输出轴111b的卡合连接,并阻止输出轴111b发生转动即可。

具体地,微型电机111消耗的电能来自主机本体1内设置的电池(未图示),电机本体111a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并带动主机本体1转动,而输出轴111b通过连接轴114与转动连接部21卡合连接后相对支架2始终处于静止状态。如此,用户只需要启动微型电机111,即可实现主机本体1绕支架2的某一侧自动旋转,无需手动旋转主机本体1,使得控制更加智能化,大大简化了用户调节摄像头角度的步骤,同时带给用户较好的产品体验。

在本实施例中,主机本体1包括相对设置的转动端11和自由端12,其中,转动端11为主机本体1靠近支架2且可相对支架2转动的一端,而自由端12则为未与支架2连接且远离支架2的一端。微型电机111设于转动端11,拍摄装置设于自由端12。这样,用户在使用拍摄装置时,由于拍摄装置设于自由端12,拍摄装置不会受到障碍物的遮挡,用户可以更加自由地选择拍摄的视角,获得更好的拍摄体验。

进一步地,转动端11的端部设有电机连接部112,微型电机111设于电机连接部112内,微型电机111通过导电元件(未图示)电连接至主板。

优选地,导电元件可为电线、金属弹片、连接器、引脚等,并且将微型电机111设于转动端11的端部的做法可以减少微型电机111对主机本体1的内部空间的占用,使得主机本体1整体小型化,同时更加美观轻便。

进一步地,电机连接部112上设有与转动连接部21配合的凹槽113,转动连接部21卡设于凹槽113与微型电机111连接。凹槽113的设计使得智能手表整体看起来较为美观、整体结构也更紧凑,给用户提供优质的视觉享受和良好的佩戴体验。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实现对微型电机的快捷控制,主机本体1内设有采集器件,采集器件与主板电性连接,采集器件用于采集用户对于主机本体1的控制指令并发送至主板,主板用于根据控制指令控制微型电机111执行与控制指令对应的操作。具体地,采集器件可包括语音识别模块和/或触控感应模块,控制指令可包括语音信号、触控压力等。

具体地,当控制指令为语音信号时,则设于主机本体1内的采集器件对应为语音识别模块。当用户需要控制微型电机111的运动时,只需要发出对应的语音信号,之后语音识别模块接收用户发出的语音信号,并将其处理后传递给主板,主板根据接收的语音信号来控制微型电机111的运动状态。例如,当用户需启动微型电机111时,用户可发出“打开”、“启动”、“open”或“开始”等语音字样,则语音识别模块采集并识别用户发出的语音字样并将其处理生成语音信号发送至该主板,此时主板可根据该语音信息控制该微型电机111启动,从而实现驱动该主机本体1相对支架2转动。同理,若用户需关闭微型电机111时,用户可发出“关闭”、“结束”、“close”、“the end”等语音字样,语音识别模块同样会采集并识别用户发出的语音字样并对应处理后发送至主板。

应该得知的是,为了实现有效控制该主机本体1相对支架2的转动角度,则可通过控制微型电机111的转速、转动频率实现。而对于微型电机111的转速、转动频率同样可通过语音输入的方式。例如,当用户想要主机本体1相对支架2转动形成90°时,则可通过发出“打开微型电机并以90°对应的转速或转动频率转动”,则同样语音识别模块会将用户发出的语音字样处理成语音信号发送至主板,主板即可进行换算处理,从而实现控制该主机本体相对支架的转动角度。

同理,当控制指令为触控压力时,则设于主机本体1内的采集器件对应为触控感应模块。当用户需要控制微型电机111的运动时,只需要点击显示屏上的对应该微型电机111的图标/或触控/或按压该微型电机的按键即可。例如,当用户需要启动或关闭微型电机111时,点击显示屏上的对应的启动或关闭控制该微型电机111的图标/或触控/或按压启动或关闭控制该微型电机111的按键即可。而当用户需要设置微型电机111的翻转角度时,可以通过点击显示屏上的对应的控制该微型电机111的翻转角度的图标/或触控/或按压控制该微型电机111的翻转角度的按键即可。

如此,用户能够快速启动或关闭微型电机111,还可以智能化控制微型电机111的翻转角度,使得操作更方便快捷和智能化。

结合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拍摄装置设于主机本体1内,拍摄装置包括第一拍摄装置121a和/或第二拍摄装置121b。优选地,该拍摄装置包括第一拍摄装置121a和第二拍摄装置121b,从而可利用第一拍摄装置121a和第二拍摄装置121b满足用户的不同拍摄需求。

进一步地,主机本体1包括相对设置的上表面14和下表面15,上表面14设有第一拍摄视窗141,下表面15设有第二拍摄视窗151,第一拍摄装置121a通过第一拍摄视窗141实现取景,第二拍摄装置121b通过第二拍摄视窗151实现取景。

具体地,上表面14为主机本体1的显示屏所在的平面,下表面15为与显示屏所在平面相对设置的另一平面,第一拍摄视窗141和第二拍摄视窗151均包括开口和镜片或者仅为开口。当第一拍摄视窗141和第二拍摄视窗151均包括开口时,用户可以通过开口取景,开口没有遮挡物,使得取景范围最大化;当第一拍摄视窗141和第二拍摄视窗151均包括开口和镜片时,开口具有上述作用,同时镜片还起到防灰尘的作用。

如此,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在第一拍摄装置121a和第二拍摄装置121b之间进行选择,同时,第一拍摄视窗141和第二拍摄视窗151设置于不同的表面上,这就决定了第一拍摄装置121a和第二拍摄装置121b所能达到的拍摄视角和拍摄范围是不同的,更能满足用户对拍摄的需求。

此外,由于主机本体1可相对支架2转动,因此,在主机本体1相对支架2转动形成角度后,此时显示屏朝向支架2的端部外设置,而第一拍摄装置121a的取景方向也同样朝向支架2的端部外设置,而该第二拍摄装置121b则在主机本体1的带动下远离支架2的遮挡并正对用户设置,此时,用户可通过第二拍摄装置121b实现例如视频、自拍等拍摄操作,而对于第一拍摄装置121a而言,此时用户可通过第一拍摄装置121a实现拍摄前方的景物或者是实现扫码等操作。由此可知,当主机本体1可相对支架2转动后,采用双摄的方式,可进一步满足用户的不同拍摄需求,使得用户对于不同方向的拍摄需求得以实现,有利于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主机结构,通过在主机本体内设置微型电机,当用户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中需要拍摄装置实现不同角度的拍摄时,只需要控制微型电机带动主机本体转动,即可实现主机本体相对支架的转动,从而有效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此外,该微型电机设置在主机本体的转动端端部,其设计尽量不占用主机本体的内部空间,从而不影响主机本体内部电子元器件和功能模组等的设置,有利于主机结构的小型化设计。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6,本实施例二提供了一种智能手表,其包括表带3和上述实施例一的实现自动翻转的主机结构。其中,表带3连接于主机结构的支架2,而对于主机结构的具体结构可参见上述实施例一的描述,这里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表带3的两端轴连接于支架2的两端,而转动连接部21可以设在支架2的两端中的任一端部,与表带3的某一端部相邻;或者,转动连接部21设在支架2中非端部的其他侧边上,与表带3的两端相离。如此,主机本体1随着转动连接部21与支架2的连接位置的变化而变化,可以设置在支架2的任一边缘处。

显然,本实施例二提供的智能手表因为包括了上述一种实现自动翻转的主机结构,故具有上述一种实现自动翻转的主机结构的所有优点。当用户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中需要使用智能手表的摄像头实现不同角度的拍摄时,只需要控制微型电机,智能手表即可自动旋转到用户需要的角度,无需用户手动调节,控制更加智能化,大大简化了用户调节摄像头角度的步骤。

此外,用户也可以根据自己的使用习惯,将主机本体设置在与表带轴连接的支架的端部或者支架的一侧,用户体验更佳。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实现自动翻转的主机结构及智能手表,通过在主机本体内设置微型电机,实现主机本体的自动翻转。当用户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中需要摄像头实现不同角度的拍摄时,只需要控制微型电机,智能手表即可自动旋转到用户需要的角度,无需用户手动调节,控制更加智能化,大大简化了用户调节摄像头角度的步骤,同时带给用户较好的产品体验。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实现自动翻转的主机结构及智能手表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现自动翻转的主机结构及智能手表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