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集成一体化电源器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321255阅读:3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线性集成一体化电源器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稳压电源,特别是线性集成一体化电源器件。
传统的线性电源器件,是由各分立元件组装在一个电路板上,然后装于箱体内与仪器设备配用,设备箱体占用体积大,元器件裸露受气体腐蚀及灰、油尘、振动的影响,降低了器件使用寿命,还具有噪声大、需附设散装装置等缺陷;已经公开的一体化线性电源器件,电路设计复杂不合理,集成度、可靠性及设计余量等技术指标还不够理想;元器件用螺丝直接固定在封装壳体内,绝缘效果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简单合理的线性电源电路,其集成度和可靠性高,设计余量宽,并将各自独立的元器件集装成一个整体器件,使其不受外界空气环境的干扰,无噪音,不需要附加散热器,大大缩小了体积。
线性一体化电源是采用传导冷却的方式的。它以可靠性高和纹波电压小为特长,因而适用于各种模拟电路,AC/DC转换,各类放大器及高精度测量仪器设备中,且单路多路任选,正负输出可以自定;外形尺寸可以按照实际需要订制。线性电源的输出电压可应要求作到小范围可调。本实用新型主要由整流、调整电路、滤波电路和输出级组成,其技术特点是电源输入端经整流桥BR1的2、4管脚与C1电容相连,IC芯片输入端与BR1的2管脚相连,二极管D1的正极与IC芯片的输入端相接,D1的负极与IC芯片的输出端相接,IC芯片的2管脚与二极管D2的负极和C2电容的正极相连接,D2的正极、C2的负极及C3、C4电容D3二极管分别与输出端子的正负极相连接,经滤波整流输出标准电压;各元器件和集成芯片按立体排列方式联接在电路板上并装入金属壳体1中,输入输出引线分别与壳体输入输出端相连,壳体内元器件的间隙采用环氧树脂等绝缘材料填充封装,密封制成整体器件。
本实用新型与传统线性电源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具有高功率密度、高隔离电压、高可靠性、宽工作温度及纹波系数低等优点;2、体积小,安装使用方便,便于同各种仪器设备配套使用,由于该器件外壳设计成散热器结构,故不需要另加任何散热器件。
3、由于采用一体化封装器件,绝缘性能进一步提高,器件不受外电路干扰,不受腐蚀性气体,湿度及振动的影响。
下面通过附图结合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一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外壳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是标准AC220V(50Hz)输入,通过BR1整流桥整流成为直流电压后,C1电容器滤波,再经IC集成芯片二次整流(D1二极管对IC集成芯片起保护作用)。电阻R1、R2调节成所需的标准电压,C3、C4电容器滤波后成为理想标准电压。D3二极管对连接本实用新型的仪器设备起到保护作用。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的电路联接如下电源输入端经整流桥BR1的2、4管脚与C1电容相连,IC芯片输入端与BR1的2管脚相连,二极管D1的正极与IC芯片的输入端相接,D1的负极与IC芯片的输出端相接,IC芯片的2管脚与二极管D2的负极和C2电容的正极相连接,D2的正极、C2的负极及C3、C4、电容D3二极管分别与输出端子的正负极相连接,经滤波整流输出标准电压;参见图2,各元器件和集成芯片按立体排列方式焊接在电路板上并装入金属壳体1中,壳体材料可用铝制成,壳体1表面带有散热肋2,兼作散热器,电源电路的输入输出端分别与壳体输入输出端点相连接,壳体1内元器件的间隙可用珍珠岩作填料,用环氧树脂作绝缘材料填充封装,密封直至与壳体内部平行,即制成整体器件。
权利要求1.线性集成一体化电源器件,主要由整流、调整电路、滤波电路和输出级组成,其特征是电源输入端经整流桥BR1的2、4管脚与C1电容相连,IC芯片输入端与BR1的2管脚相连,二极管D1的正极与IC芯片的输入端相接,D1的负极与IC芯片的输出端相接,IC芯片的2管脚与二极管D2的负极和C2电容的正极相连接,D2的正极、C2的负极及C3、C4电容D3二极管分别与输出端子的正负极相连接,经滤波整流输出标准电压;各元器件和集成芯片按立体排列方式联接在电路板上并装入金属壳体1中,输入输出引线分别与壳体输入输出端相连,壳体内元器件的间隙采用环氧树脂等绝缘材料填充封装,密封制成整体器件。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一体化电源器件,其特征是壳体1表面带有散热肋2。
专利摘要线性集成一体化电源器件,由整流、调整电路、滤波电路和输出级组成,该电源是采用传导冷却的方式,电源是标准AC220V(50Hz)输入,通过BR
文档编号G05F1/10GK2672704SQ20032010577
公开日2005年1月19日 申请日期2003年12月2日 优先权日2003年12月2日
发明者王刚 申请人:王刚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