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b传输接口8入8出光电隔离可编程i/o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285492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Usb传输接口8入8出光电隔离可编程i/o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电隔离装置,具体涉及USB传输接口 8入8出 光电隔离或编程I/O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开关量设备或机构进行控制时,采用光电隔离装置, 现有的光电隔离装置芯片引脚多,通用性差,成本较高,且不能实现 信号的远距离导出传输。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USB传输接口 8入8出光电隔 离可编程I/O装置,通过该光电隔离装置输入输出数据控制开关量 设备,该装置芯片引脚少,通用性强,工作可靠。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该光电隔离装置采集8路开关量 数据,并控制8路开关量执行器,所有输入信号由USBLl接口传送 到计算机内,或由USB1.1接口接收来自计算机的控制信号,通过调 用DLL动态连接库的库函数,完成与计算机的双向数据传输;该装置 包括硬件接口,硬件接口有三个模块来完成数据采集与输出量处理过 程,即依连接的数据采集处理模块、开关量控制输出模块和USB1.1 传输模块,数据采集处理模块上连接8路输入信号接口和8路输出信号接口。
数据采集处理模块的核心芯片为AT89S52芯片。 开关量控制输出模块为PHILIPS的PDIUSBD12芯片。
本实用新型的光电隔离装置主要利用内部中断方式0对被采样 开关量输入数据,内部中断方式1完成从USB接口传输来的开关量输 出数据,并完成向输出接口传输控制信号,所有输入与输出采用光电 隔离的方式,使用11.0592M的晶振,所采集的数据通过PO 口传输给 PDIUSBD12,经由USB接口通过调用DLL动态连接库的库函数得到输 入数据,由USB接口通过调用DLL动态连接库的库函数将开关量控制 数据传输给光电隔离器,实现对连接于输出接口的开关量设备或机构 进行控制。
本实用新型的光电隔离装置的芯片价格便宜,成本低廉,芯片引 脚少,焊接容易。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
图中l.数据采集处理模块Ul, 2.开关量控制输出模块U2, 3.USB1.1传输模块U3, 4.8路输入信号接口, 5.8路输出信号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该光电隔离装置采集8路开关量数据,并控制8路 开关量执行器,所有输入信号由USB1.1接口传送到计算机内,或由 USB1.1接口接收来自计算机的控制信号,通过调用DLL动态连接库 的库函数,完成与计算机的双向数据传输;该装置包括硬件接口,硬 件接口有三个模块来完成数据采集与输出量处理过程,即依连接的数 据采集处理模块1、开关量控制输出模块2和USB1.1传输模块3,数 据采集处理模块1上连接8路输入信号接口 4和8路输出信号接口 5。
数据采集处理模块1的核心芯片为AT89S52芯片。
10开关量控制输出模块2为PHILIPS的PDIUSBD12芯片。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电路连接如图1所示,其中,数据采集处理模 块U1的AT89S52:
U1-R1的一端与VCC相连,另一端连接到Ul-LED正极连接;U1-R3 的一端与VCC相连,另一端与AT89S52的第31引脚相连;U1-LED的正极 与Ul-Rl的一端相连,负极连接到AT89S52的第13引脚;Ul-Cl的一 端与VCC相连,另一端分别与Ul-R2的一端和AT89S52的第9弓l脚连接; U1-R2的一端分别与U1-C1的一端和AT89S52的第9引脚相连,另一 端接地;Ul-C2的一端接地,另一端分别连接Ul-CRY的一端和AT89S52 的第19引脚;Ul-C3的一端接地,另一端分别连接U1-CRY的一端和 AT89S52的第18引脚;Ul-CRY的一端分别连接IH-C2的一端和 AT89S52的第19引脚,另一端分别连接Ul-C3的一端和AT89S52的第 19引脚;AT89S52的第1引脚连接到UI-R9和UI-1的第4引脚; AT89S52的第2引脚连接到UI-RIO和UI-2的第4引脚;AT89S52的 第3引脚连接到UI-Rll和UI-3的第4引脚;AT89S52的第4引脚连 接到UI-R12和UI-4的第4引脚;AT89S52的第5引脚连接到UI-R13 和UI-5的第4引脚;AT89S52的第6引脚连接到UI-R14和UI-6的 第4引脚;AT89S52的第7引脚连接到UI-R15和UI-7的第4引脚; AT89S52的第8引脚连接到UI-R16和UI-8的第4引脚;AT89S52的 第9引脚分别连接Ul-Cl的一端和Ul-R2的一端;AT89S52的第10 引脚连接到PDIUSBD12的第20引脚;AT89S52的第11引脚连接到 PDIUSBD12的第11引脚;AT89S52的第12引脚分别连接U2-R2的一 端和PDIUSBD12的第14引脚;AT89S52的第13引脚连接到Ul-LED 的负端;AT89S52的第14引脚悬空;AT89S52的第15引脚悬空; AT89S52的第16引脚连接到PDIUSBD12的第16引脚;AT89S52的第 17引脚连接到PDIUSBD12的第15引脚;AT89S52的第19引脚分别连 接Ul-C2的一端和Ul-CRY的一端;AT89S52的第18引脚分别连接 Ul-C3的一端和Ul-CRY的一端;AT89S52的第20引脚接地;AT89S52的第21引脚连接到U0-Rl的一端;AT89S52的第22引脚连接到U0-R2 的一端;AT89S52的第23引脚连接到U0-R3的一端;AT89S52的第 24引脚连接到U0-R4的一端;AT89S52的第25引脚连接到U0-R5的 一端;AT89S52的第26引脚连接到U0-R6的一端;AT89S52的第27 引脚连接到U0-R7的一端;AT89S52的第28引脚连接到U0-R8的一 端;AT89S52的第29引脚悬空;AT89S52的第30引脚连接到PDIUSBD12 的第10引脚;AT89S52的第31引脚连接到Ul-R3的一端;AT89S52 的第32引脚连接到PDIUSBD12的第9引脚;AT89S52的第33引脚连 接到PDIUSBD12的第8引脚;AT89S52的第34引脚连接到PDIUSBD12 的第7引脚;AT89S52的第35引脚连接到PDIUSBD12的第6引脚; AT89S52的第36引脚连接到PDIUSBD12的第4引脚;AT89S52的第 37引脚连接到PDIUSBD12的第3引脚;AT89S52的第38引脚连接到 PDIUSBD12的第2引脚;AT89S52的第39引脚连接到PDIUSBD12的第 1引脚;AT89S52的第40引脚连接到VCC;
其中,开关量输出模块U2的PDIUSBD12:
U2-R1的一端与VCC相连,另一端连接到PDIUSBD12的第12引 脚;U2-R2的一端与VCC相连,另一端分别连接到PDIUSBD12的第14 引脚和AT89S52的第12引脚;U2-R3的一端与地相连,另一端连接 到PDIUSBD12的第28引脚;U2-Cl的一端与VCC相连,另一端接地; U2-C2的一端与VCC相连,另一端接地;U2-C3的正端与VCC相连, 负端接地;U2-C4的正端分别与U2-C5的一端和PDIUSBD12的第27 引脚相连,负端接地;U2-C5的一端分别与U2-C4的正端和PDIUSBD12 的第27引脚相连,另一端接地;U2-R4的一端连接到PDIUSBD12的第 25引脚,另一端分别与U2-R10的一端和USB-CONNECTOR的第2引脚 相连;U2-R5的一端连接到PDIUSBD12的第26引脚,另一端分别与 U2-Rll的一端和USB-CONNECTOR的第3引脚相连;U2-R10的一端接 地,另一端分别与U2-R4的一端和USB-C0NNECT0R的第2弓l脚相连;U2-Rl 1 的一端接地,另一端分别与U2-R5的一端和USB"C0NNECT0R的第2引脚相连;U2-C6的一端接地,另一端分别与U2-CRY的一端和PDIUSBD12的 第23引脚相连;U2-C7的一端接地,另一端分别与U2《RY的一端和 PDIUSBD12的第22引脚相连;U2-CRY的一端分别与U2-C7的一端和 PDIUSBD12的第22引脚相连,另一端分别与U2-C6的一端和 HHUSBD12的第23引脚相连;U2-LED的负极与PDIUSBD12的第21引 脚相连,正极与U2-R6的一端相连;U2-R6的一端与U2-LED的正极 相连,另一端接VCC; U2-R7的一端分别与U2-R8的一端和PDIUSBD12 的第19引脚相连,另一端接VCC; U2-R8的一端分别与U2-R7的一端 和PDIUSBD12的第19引脚相连,另一端接地;U2-R9的一端和 PDIUSBD12的第18引脚相连,另一端接VCC; PDIUSBD12的第1引脚 连接到AT89S52的第39引脚;PDIUSBD12的第2引脚连接到AT89S52 的第38引脚;PDIUSBD12的第3引脚连接到AT89S52的第37引脚; PDIUSBD12的第4引脚连接到AT89S52的第36引脚;PDIUSBD12的第 5引脚接地;PDIUSBD12的第6引脚连接到AT89S52的第35引脚; PDIUSBD12的第7引脚连接到AT89S52的第34引脚;PDIUSBD12的第 8引脚连接到AT89S52的第33引脚;PDIUSBD12的第9引脚连接到 AT89S52的第32引脚;PDIUSBD12的第10引脚连接到AT89S52的第 30引脚;PDIUSBD12的第11引脚连接到AT89S52的第11引脚; PDIUSBD12的第12引脚连接到U2-R1的一端;PDIUSBD12的第13引 脚悬空;PDIUSBD12的第14引脚分别连接U2-R2的一端和AT89S52 的第12引脚;PDIUSBD12的第15引脚连接到AT89S52的第17引脚; PDIUSBD12的第16引脚连接到AT89S52的第16引脚;PDIUSBD12的 第17引脚悬空;PDIUSBD12的第18引脚连接到U2-R9的一端; PDIUSBD12的第19引脚分别连接到U2-R7的一端和U2-R8的一端; PDIUSBD12的第20引脚连接到AT89S52的第10引脚;PDIUSBD12的 第21引脚连接到U2-LED的负极;PDIUSBD12的第22引脚分别连接 到U2-C7和U2-CRY; PDIUSBD12的第23引脚分别连接到U2-C6和 U2-CRY; PDIUSBD12的第24引脚分别连接到VCC; PDIUSBD12的第25 引脚连接到U2-R4的一端;PDIUSBD12的第26引脚连接到U2-R5的
13一端;PDIUSBD12的第27引脚分别连接到U2-C5的一端和U2-C4的 正极;PDIUSBD12的第28引脚连接到U2-R3的一端;
其中,USB1.1接口模块U3的USB-CONNECTOR:
USB CONNECTOR-1端连接到VCC;
USB C0NNECT0R-2端分别与U2-R10的一端和U2-R4的一端连接; USB CONNECTOR-3端分别与U2-Rll的一端和U2-R5的一端连接; USB CONNECTOR-4端接地; 其中,8路输入信号接口 JI-INPUT:
UI-Rl —端接JI-INPUT的第1引脚,另一端连接到UI-1的第2 引脚;UI-R2 —端接JI-INPUT的第2引脚,另一端连接到UI-2的第 2引脚;UI-R3—端接JI-INPUT的第3引脚,另一端连接到UI-3的 第2引脚;UI-R4—端接JI-INPUT的第4引脚,另一端连接到UI-4 的第2引脚;UI-R5 —端接JI-INPUT的第5引脚,另一端连接到UI-5 的第2引脚;UI-R6 —端接JI-INPUT的第6引脚,另一端连接到UI-6 的第2引脚;UI-R7 —端接JI-INPUT的第7引脚,另一端连接到UI-7 的第2引脚;UI-R8 —端接JI-INPUT的第8引脚,另一端连接到UI-8 的第2引脚;UI-R9 —端接VCC,另一端连接到UI-1的第4引脚和 AT89S52的第1引脚;UI-RIO —端接VCC,另一端连接到UI-2的第4 引脚和AT89S52的第2引脚;UI-Rll —端接VCC,另一端连接到UI-3 的第4引脚和AT89S52的第3引脚;UI-R12 —端接VCC,另一端连接 到UI-4的第4引脚和AT89S52的第4引脚;UI-R13—端接VCC,另 一端连接到UI-5的第4引脚和AT89S52的第5引脚;UI-R14 —端接 VCC,另一端连接到UI-6的第4引脚和AT89S52的第6引脚;UI-R16 一端接VCC,另一端连接到UI-7的第4引脚和AT89S52的第7引脚; UI-R16 —端接VCC,另一端连接到UI-8的第4引脚和AT89S52的第
8引脚;UI-l的第l引脚接VCC; UI-1的第2引脚接UI-Rl的一端;
UI-1的第3引脚接地;UI-1的第4引脚接UI-R9的一端和AT89S52 的第1引脚;UI-2的第1引脚接VCC; UI-2的第2引脚接UI-R2的一端;UI-2的第3引脚接地;UI-2的第4引脚接UI-RIO的一端和 AT89S52的第2引脚;UI-3的第1引脚接VCC; UI-3的第2引脚接 UI-R3的一端;UI-3的第3引脚接地;UI-3的第4引脚接UI-Rll的 一端和AT89S52的第3引脚;UI-4的第1引脚接VCC; UI-4的第2 引脚接UI-R4的一端;UI-4的第3引脚接地;UI-4的第4引脚接UI-R12 的一端和AT89S52的第4引脚;UI-5的第1引脚接VCC; UI-5的第2 引脚接UI-R5的一端;UI-5的第3引脚接地;UI-5的第4引脚接UI-R13 的一端和AT89S52的第5引脚;UI-6的第1引脚接VCC; UI-6的第2 引脚接UI-R6的一端;UI-6的第3引脚接地;UI-6的第4引脚接UI-R14 的一端和AT89S52的第6引脚;UI-7的第1引脚接VCC; UI-7的第2 引脚接UI-R7的一端;UI-7的第3引脚接地;UI-7的第4引脚接UI-R15 的一端和AT89S52的第7引脚;UI-8的第1引脚接VCC; UI-8的第2 引脚接UI-R8的一端;UI-8的第3引脚接地;UI-8的第4引脚接UI-R16 的一端和AT89S52的第8引脚;
其中,8路输出信号接口 JO-OUTPUT:
UO-Rl —端接AT89S52的第21引脚,另一端连接到U0-1的第2 引脚;U0-R2 —端接AT89S52的第22引脚,另一端连接到U0-2的第 2引脚;U0-R3—端接AT89S52的第23引脚,另一端连接到U0-3的 第2引脚;U0-R4—端接AT89S52的第24引脚,另一端连接到U0-4 的第2引脚;U0-R5 —端接AT89S52的第25引脚,另一端连接到U0-5 的第2引脚;U0-R6 —端接AT89S52的第26引脚,另一端连接到U0-6 的第2引脚;U0-R7 —端接AT89S52的第27引脚,另一端连接到U0-7 的第2引脚;U0-R8 —端接AT89S52的第28引脚,另一端连接到U0-8 的第2引脚;U0-R9 —端接VCC,另一端连接到U0-1的第4引脚和 JO-OUTPUT的第1引脚;U0-R10 —端接VCC,另一端连接到U0-2的 第4引脚和J0-0UTPUT的第2引脚;U0-Rll —端接VCC,另一端连接 到U0-3的第4引脚和JO-OUTPUT的第3引脚;U0-R12 —端接VCC, 另一端连接到U0-4的第4引脚和JO-OUTPUT的第4引脚;U0-R13 —端接VCC,另一端连接到UO-5的第4引脚和JO-OUTPUT的第5引脚; U0-R14 —端接VCC,另一端连接到UO-6的第4引脚和JO-OUTPUT的 第6引脚;U0-R15 —端接VCC,另一端连接到UO-7的第4弓l脚和 JO-OUTPUT的第7引脚;UO-R16 —端接VCC,另一端连接到UO-8的 第4引脚和JO-OUTPUT的第8引脚;UO-1的第1引脚接VCC; UO-1 的第2引脚接UO-Rl的一端;UO-1的第3引脚接地;UO-1的第4引 脚接UO-R9的一端和JO-OUTPUT的第1引脚;UO-2的第1引脚接VCC; UO-2的第2引脚接UO-R2的一端;UO-2的第3引脚接地;UO-2的第 4引脚接UO-RIO的一端和JO-OUTPUT的第2引脚;UO-3的第1引脚 接VCC; UO-3的第2弓l脚接UO-R3的一端;UO-3的第3引脚接地; U0-3的第4引脚接UO-Rll的一端和JO-OUTPUT的第3引脚;UO-4的 第1弓l脚接VCC; UO-4的第2引脚接UO-R4的一端;UO-4的第3引 脚接地;UO-4的第4引脚接UO-R12的一端和JO-OUTPUT的第4引脚; U0-5的第1引脚接VCC; UO-5的第2引脚接UO-R5的一端;UO-5的 第3引脚接地;UO-5的第4引脚接UO-R13的一端和JO-OUTPUT的第 5引脚;UO-6的第1引脚接VCC; UO-6的第2引脚接UO-R6的一端; UO-6的第3引脚接地;UO-6的第4引脚接UO-R14的一端和JO-OUTPUT 的第6引脚;UO-7的第1引脚接VCC; UO-7的第2引脚接UO-R7的 一端;UO-7的第3引脚接地;UO-7的第4弓l脚接UO-R15的一端和 JO-OUTPUT的第7引脚;UO-8的第1引脚接VCC; UO-8的第2引脚接 UO-R8的一端;UO-8的第3引脚接地;UO-8的第4引脚接UO-R16的 一端和JO-OUTPUT的第8引脚。
权利要求1.USB传输接口8入8出光电隔离可编程I/O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光电隔离装置采集8路开关量数据,并控制8路开关量执行器,所有输入信号由USB1.1接口传送到计算机内,或由USB1.1接口接收来自计算机的控制信号,通过调用DLL动态连接库的库函数,完成与计算机的双向数据传输;该装置包括硬件接口,硬件接口有三个模块来完成数据采集与输出量处理过程,即依连接的数据采集处理模块(1)、开关量控制输出模块(2)和USB1.1传输模块(3),数据采集处理模块(1)上连接8路输入信号接口(4)和8路输出信号接口(5)。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SB传输接口8入8出光电隔离可编 程I/O装置,其特征在于数据采集处理模块(1)的核心芯片为 AT89S52芯片。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SB传输接口 8入8出光电隔离可编 程I/0装置,其特征在于开关量控制输出模块(2)为PHILIPS的 PDIUSBD12芯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SB传输接口 8入8出光电隔离可编程 1/0装置,其特征在于具体电路连接如下,其中,数据采集处理模 块U1的AT89S52:U1-Rl的一端与VCC相连,另一端连接到U1-LED正极连接;U1-R3 的一端与VCC相连,另一端与AT89S52的第31引脚相连;Ul-LED的正极 与Ul-Rl的一端相连,负极连接到AT89S52的第13引脚;Ul-Cl的一 端与VCC相连,另一端分别与Ul-R2的一端和AT89S52的第9弓,连接; Ul-R2的一端分别与U1-Cl的一端和AT89S52的第9引脚相连,另一 端接地;Ul-C2的一端接地,另一端分别连接U1-CRY的一端和AT89S52 的第19引脚;Ul-C3的一端接地,另一端分别连接U1-CRY的一端和AT89S52的第18引脚;lil-CRY的一端分别连接U1-C2的一端和 AT89S52的第19引脚,另一端分别连接U卜C3的一端和AT89S52的第 19引脚;AT89S52的第1引脚连接到UI-R9和UI-1的第4引脚; AT89S52的第2引脚连接到UI-R10和UI-2的第4引脚;AT89S52的 第3引脚连接到UI-Rll和UI-3的第4引脚;AT89S52的第4引脚连 接到UI-R12和UI-4的第4引脚;AT89S52的第5引脚连接到UI-R13 和UI-5的第4引脚;AT89S52的第6引脚连接到UI-R14和UI-6的 第4引脚;AT89S52的第7引脚连接到UI-R15和UI-7的第4引脚; AT89S52的第8引脚连接到UI-R16和UI-8的第4引脚;AT89S52的 第9引脚分别连接U1-Cl的一端和Ul-R2的一端;AT89S52的第10 引脚连接到PDIUSBD12的第20引脚;AT89S52的第11引脚连接到 PDIUSBD12的第11引脚;AT89S52的第12引脚分别连接U2-R2的一 端和PD腦D12的第14引脚;AT89S52的第13引脚连接到Ul-LED 的负端;AT89S52的第14引脚悬空;AT89S52的第15引脚悬空; AT89S52的第16引脚连接到PDIUSBD12的第16引脚;AT89S52的第 17引脚连接到PDIUSBD12的第15引脚;AT89S52的第19引脚分别连 接Ul-C2的一端和U1-CRY的一端;AT89S52的第18引脚分别连接 Ul-C3的一端和Ul-CRY的一端;AT89S52的第20引脚接地;AT89S52 的第21引脚连接到U0-R1的一端;AT89S52的第22引脚连接到UO-R2 的一端;AT89S52的第23引脚连接到U0-R3的一端;AT89S52的第 24引脚连接到U0~R4的一端;AT89S52的第25引脚连接到U0~R5的 一端;AT89S52的第26引脚连接到U0-R6的一端;AT89S52的第27 引脚连接到U0-R7的一端;AT89S52的第28引脚连接到U0-R8的一 端;AT89S52的第29引脚悬空;AT89S52的第30引脚连接到PDIUSBD12 的第10引脚;AT89S52的第31引脚连接到Ul-R3的一端;AT89S52 的第32引脚连接到PDIUSBD12的第9引脚;AT89S52的第33引脚连 接到PDIUSBD12的第8引脚;AT89S52的第34引脚连接到PDIUSBD12 的第7引脚;AT89S52的第35引脚连接到PDIUSBD12的第6引脚; AT89S52的第36引脚连接到PDIUSBD12的第4引脚;AT89S52的第37引脚连接到PDIUSBD12的第3引脚;AT89S52的第38引脚连接到PDIUSBD12的第2引脚;AT89S52的第39引脚连接到PDIUSBD12的第l引脚;AT89S52的第40引脚连接到VCC;其中,开关量输出模块U2的PDIUSBD12:U2-R1的一端与VCC相连,另一端连接到raiUSBD12的第12引脚;U2-R2的一端与VCC相连,另一端分别连接到PDIUSBD12的第14引脚和AT89S52的第12引脚;U2-R3的一端与地相连,另一端连接到PDIUSBD12的第28引脚;U2-Cl的一端与VCC相连,另一端接地;U2-C2的一端与VCC相连,另一端接地;U2-C3的正端与VCC相连,负端接地;U2-C4的正端分别与U2-C5的一端和PDIUSBD12的第27引脚相连,负端接地;U2-C5的一端分别与U2-C4的正端和PDIUSBD12的第27弓胸相连,另一端接地;U2-R4的一端连接到PDIUSBD12的第25引脚,另一端分别与U2-R10的一端和USB-CONNECTOR的第2引脚相连;U2-R5的一端连接到PDIUSBD12的第26引脚,另一端分别与U2-Rll的一端和USB-CONNECTOR的第3引脚相连;U2-R10的一端接地,另一端分别与U2-R4的一端和USB"C0NNECT0R的第2弓l脚相连;U2-Rl 1的一端接地,另一端分别与U2-R5的一端和USB-CONNECTOR的第2引脚相连;U2-C6的一端接地,另一端分别与U2~CRY的一端和PDIUSBD12的第23弓脚相连;U2-C7的一端接地,另一端分别与U2-CRY的一端和PDIUSBD12的第22引脚相连;U2-CRY的一端分别与U2-C7的一端和PDIUSBD12的第22引脚相连,另一端分别与U2-C6的一端和PDIUSBD12的第23引脚相连;U2-LED的负极与PDIUSBD12的第21引脚相连,正极与U2-R6的一端相连;U2-R6的一端与U2-LED的正极相连,另一端接VCC; U2-R7的一端分别与U2-R8的一端和PDIUSBD12的第19引脚相连,另一端接VCC; U2-R8的一端分别与U2-R7的一端和PDIUSBD12的第19引脚相连,另一端接地;U2-R9的一端和PDIUSBD12的第18引脚相连,另一端接VCC; PDIUSBD12的第1引脚连接到AT89S52的第39引脚;PDIUSBD12的第2引脚连接到AT89S52的第38引脚;PDIUSBD12的第3引脚连接到AT89S52的第37引脚; PDIUSBD12的第4引脚连接到AT89S52的第36引脚;PDIUSBD12的第 5引脚接地;PDIUSBD12的第6引脚连接到AT89S52的第35引脚; PDIUSBD12的第7引脚连接到AT89S52的第34引脚;PDIUSBD12的第 8引脚连接到AT89S52的第33引脚;PDIUSBD12的第9引脚连接到 AT89S52的第32引脚;PDIUSBD12的第10引脚连接到AT89S52的第 30弓l脚;PDIUSBD12的第11引脚连接到AT89S52的第11弓l脚; P,SBD12的第12引脚连接到U2-R1的一端;PDIUSBD12的第13引 脚悬空;PDIUSBD12的第14引脚分别连接U2-R2的一端和AT89S52 的第12引脚;PDIUSBD12的第15引脚连接到AT89S52的第17引脚; P则SBD12的第16引脚连接到AT89S52的第16引脚;PDIUSBD12的 第17引脚悬空;PDIUSBD12的第18引脚连接到U2-R9的一端; PDIUSBD12的第19引脚分别连接到U2-R7的一端和U2-R8的一端; PDIUSBD12的第20引脚连接到AT89S52的第10引脚;PDIUSBD12的 第21引脚连接到U2-LED的负极;PDIUSBD12的第22引脚分别连接 到U2-C7和U2-CRY; PDIUSBD12的第23引脚分别连接到U2-C6和 U2-CRY; PDIUSBD12的第24引脚分别连接到VCC; PDIUSBD12的第25 引脚连接到U2-R4的一端;PDIUSBD12的第26引脚连接到U2-R5的 一端;PDIUSBD12的第27引脚分别连接到U2-C5的一端和U2-C4的 正极;PDIUSBD12的第28引脚连接到U2-R3的一端;其中,USB1. l接口模块U3的USB-CONNECTOR:USB CONNECTOR-1端连接到VCC;USB C0NNECT0R-2端分别与U2-R10的一端和U2-R4的一端连接; USB CONNECTOR-3端分别与U2-Rll的一端和U2-R5的一端连接; USB C0NNECT0R-4端接地; 其中,8路输入信号接口JI-INPUT:UI-R1 —端接JI-INPUT的第1引脚,另一端连接到UI-1的第2 引脚;UI-R2—端接JI-INPUT的第2引脚,另一端连接到UI-2的第2引脚;UI-R3—端接JI-INPUT的第3引脚,另一端连接到UI-3的 第2引脚;UI-R4—端接JI-INPUT的第4引脚,另一端连接到UI-4 的第2引脚;UI-R5 —端接JI-INPUT的第5引脚,另一端连接到UI-5 的第2引脚;UI-R6—端接JI-INPUT的第6引脚,另一端连接到UI-6 的第2引脚;UI-R7 —端接JI-INPUT的第7引脚,另一端连接到UI-7 的第2引脚;UI-R8 —端接JI-INPUT的第8引脚,另一端连接到UI-8 的第2弓l脚;UI-R9 —端接VCC,另一端连接到UI-1的第4引脚和 AT89S52的第1弓l脚;UI-RIO —端接VCC,另一端连接到UI-2的第4 引脚和AT89S52的第2引脚;UI-Rll —端接VCC,另一端连接到UI-3 的第4引脚和AT89S52的第3引脚;UI-R12 —端接VCC,另一端连接 到UI-4的第4引脚和AT89S52的第4引脚;UI-R13 —端接VCC,另 一端连接到UI-5的第4引脚和AT89S52的第5引脚;UI-R14 —端接 VCC,另一端连接到UI-6的第4引脚和AT89S52的第6引脚;UI-R16 一端接VCC,另一端连接到UI-7的第4引脚和AT89S52的第7引脚; UI-R16 —端接VCC,另一端连接到UI-8的第4引脚和AT89S52的第8引脚;UI-l的第l引脚接VCC; UI-1的第2引脚接UI-Rl的一端;UI-1的第3引脚接地;UI-1的第4引脚接UI-R9的一端和AT89S52 的第1引脚;UI-2的第1弓l脚接VCC; UI-2的第2引脚接UI-R2的 一端;UI-2的第3引脚接地;UI-2的第4弓l脚接UI-RIO的一端和 AT89S52的第2引脚;UI-3的第1引脚接VCC; UI-3的第2引脚接 UI-R3的一端;UI-3的第3引脚接地;UI-3的第4引脚接UI-R11的 一端和AT89S52的第3引脚;UI-4的第1引脚接VCC; UI-4的第2 引脚接UI-R4的一端;UI-4的第3引脚接地;UI-4的第4引脚接UI-R12 的一端和AT89S52的第4引脚;UI-5的第1引脚接VCC; UI-5的第2 引脚接UI-f 5的一端;UI-5的第3引脚接地;UI-5的第4引脚接UI-R13 的一端和AT89S52的第5引脚;UI-6的第1引脚接VCC; UI-6的第2 引脚接UI-R6的一端;UI-6的第3引脚接地;UI-6的第4引脚接UI-R14 的一端和AT89S52的第6引脚;UI-7的第1引脚接VCC; UI-7的第2 引脚接UI-R7的一端;UI-7的第3引脚接地;UI-7的第4引脚接IH-R156的一端和AT89S52的第7引脚;UI-8的第1引脚接VCC; UI-8的第2 引脚接UI-R8的一端;UI-8的第3引脚接地;UI-8的第4引脚接UI-R16 的一端和AT89S52的第8引脚;其中,8路输出信号接口 JO-OUTPUT:U0-R1 —端接AT89S52的第21引脚,另一端连接到UO-1的第2 引脚;UO-R2 —端接AT89S52的第22引脚,另一端连接到UO-2的第 2引脚;UO-R3—端接AT89S52的第23引脚,另一端连接到UO-3的 第2引脚;UO-R4—端接AT89S52的第24引脚,另一端连接到U0-4 的第2引脚;UO-R5 —端接AT89S52的第25引脚,另一端连接到U0-5 的第2引脚;UO-R6 —端接AT89S52的第26引脚,另一端连接到U0-6 的第2引脚;U0-R7 —端接AT89S52的第27引脚,另一端连接到U0-7 的第2引脚;UO-R8 —端接AT89S52的第28引脚,另一端连接到U0-8 的第2引脚;UO-R9 —端接VCC,另一端连接到U0-1的第4引脚和 J0-0UTPUT的第1引脚;U0-R10 —端接VCC,另一端连接到U0-2的 第4引脚和J0-0UTPUT的第2引脚;UO-Rll —端接VCC,另一端连接 到U0-3的第4引脚和J0-0UTPUT的第3引脚;U0-R12 —端接VCC, 另一端连接到U0-4的第4引脚和JO-OUTPUT的第4引脚;UO-R13 — 端接VCC,另一端连接到U0-5的第4引脚和J0-0UTPUT的第5引脚; UO-R14 —端接VCC,另一端连接到UO-6的第4引脚和JO-OUTPUT的 第6引脚;U0-R15 —端接VCC,另一端连接到UO-7的第4弓l脚和 J0-0UTPUT的第7引脚;UO-R16 —端接VCC,另一端连接到UO-8的 第4引脚和JO-OUTPUT的第8引脚;UO-1的第1引脚接VCC; UO-1 的第2引脚接UO-Rl的一端;UO-1的第3引脚接地;UO-1的第4引 脚接U0-R9的一端和JO-OUTPUT的第1引脚;U0-2的第1引脚接VCC; U0-2的第2引脚接U0-R2的一端;U0-2的第3引脚接地;UO-2的第 4引脚接UO-RIO的一端和JO-OUTPUT的第2引脚;U0-3的第1引脚 接VCC; UO-3的第2引脚接UO-R3的一端;UO-3的第3引脚接地; UO-3的第4引脚接UO-Rll的一端和JO-OUTPUT的第3引脚;UO-4的第1弓l脚接VCC; UO-4的第2引脚接UO-R4的一端;UO-4的第3引 脚接地;UO-4的第4引脚接UO-R12的一端和JO-OUTPUT的第4引脚; UO-5的第1引脚接VCC; UO-5的第2引脚接UO-R5的一端;UO-5的 第3引脚接地;UO-5的第4引脚接UO-R13的一端和JO-OUTPUT的第 5引脚;UO-6的第1引脚接VCC; UO-6的第2引脚接UO-R6的一端; UO-6的第3引脚接地;UO-6的第4引脚接UO-R14的一端和JO-OUTPUT 的第6引脚;UO-7的第1弓l脚接VCC; UO-7的第2引脚接UO-R7的 一端;UO-7的第3引脚接地;UO-7的第4引脚接U0-R15的一端和 JO-OUTPUT的第7引脚;UO-8的第1引脚接VCC; UO-8的第2引脚接 U0-R8的一端;UO-8的第3引脚接地;UO-8的第4引脚接UO-R16的 一端和JO-OUTPUT的第8引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USB传输接口8入8出光电隔离可编程I/O装置,该光电隔离装置采集8路开关量数据,并控制8路开关量执行器,所有输入与控制信号由USB1.1接口传送到计算机内或接收来自计算机的控制信号,通过调用DLL动态连接库的库函数,完成与计算机的双向数据传输;该装置包括软硬件两个接口,硬件接口有三个模块来完成数据采集与输出量处理过程,即数据采集处理模块(1)、开关量控制输出模块(2)和USB1.1传输模块(3),数据采集处理模块(1)上连接8路输入信号接口(4)和8路输出信号接口(5),软件接口使用DLL动态连接库的库函数;本实用新型芯片引脚少,通用性强,工作可靠。
文档编号G05B15/02GK201368972SQ20082018594
公开日2009年12月23日 申请日期2008年9月11日 优先权日2008年9月11日
发明者瑾 丁, 王红艳 申请人:淮阴工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