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bms高压上电控制测试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315383阅读:565来源:国知局
一种 bms 高压上电控制测试盒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BMS高压上电控制测试盒,BMS高压上电控制测试盒,包括电源、正极继电器、预充电继电器、负极继电器、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一开关K1、第二开关K2、第三开关K3、第四开关K4、第五开关K5、第六开关K6、第七开关K7、第八开关K8和第九开关K9,BMS的各个接线端通过不同的开关与对应的继电器或电阻连接。本实用新型高压上电控制测试盒,能够模拟出BMS在高压上电过程中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从而验证BMS高压控制程序的可靠性。
【专利说明】—种BMS高压上电控制测试盒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测试装置,尤其涉及一种BMS高压上电控制测试盒。

【背景技术】
[0002]高压上下电控制是指电池管理系统(BMS)根据电池系统、整车控制器、充电机的状态控制整车的高压上电和下电。主要包括允许高压上电的条件判断、高压继电器的控制、高压继电器状态的检测、寿命更新、高压上电失败的故障诊断等。在高压上电过程中,除需要对继电器粘连或失效故障进行判断,还需要对整车负载是否短路、断路、预充回路是否断路等故障进行诊断。高压上下电控制是电池管理系统一项重要的功能,直接关联到整车能否正常、安全的使用,对于实现该项功的控制程序进行充分的验证就显得极为重要。
[0003]在电池管理系统的软件模拟测试时,如没有特制的测试装置,则很难模拟出高压继电器的状态、整车负载方面的状态,从而无法测试高压上电过程中控制软件的故障诊断是否准确。
[0004]因此需要有专门的测试装置,能模拟出BMS在高压上电过程中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以供BMS高压控制程序模拟测试使用,验证其可靠性。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压上电控制测试盒,能够模拟出BMS在高压上电过程中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从而验证BMS高压控制程序的可靠性。
[0006]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BMS高压上电控制测试盒,包括电源、正极继电器、预充电继电器、负极继电器、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一开关K1、第二开关K2、第三开关K3、第四开关K4、第五开关K5、第六开关K6、第七开关K7、第八开关K8和第九开关K9,所述正极继电器包括线圈和两个联动的常开触点,其中一个常开触点两端分别为正极继电器的A接线端和D接线端,另一个常开触点的两端分别为正极继电器的B接线端和E接线端,正极继电器的线圈的两端分别为正极继电器的C接线端和F接线端,所述预充电继电器包括线圈和一个常开触点,常开触点的两端分别为预充电继电器的A接线端和C接线端,线圈的两端分别为预充电继电器的B接线端和D接线端,所述负极继电器与正极继电器的结构相同,BMS的正极控制接线端通过第一导线与正极继电器的F接线端连接,BMS的正极测试接线端通过第二导线与正极继电器的E接线端连接,BMS的预充电控制接线端通过第三导线与预充电继电器的D接线端连接,BMS的负极控制接线端通过第四导线与负极继电器的F接线端连接,BMS的负极测试接线端通过第五导线与负极继电器的E接线端连接,所述电源的正极通过第六导线与正极继电器的A接线端连接,电源的负极通过第七导线与负极继电器的A接线端连接,所述正极继电器的D接线端通过第八导线与预充电继电器的C接线端连接,正极继电器的D接线端还通过第九导线与负极继电器的D接线端连接,所述正极继电器的B接线端、正极继电器的C接线端、预充电继电器的B接线端、负极继电器的B接线端、负极继电器的C接线端均连接+12V电压,预充电继电器的A接线端通过第十三导线与电源的正极连接,在第二导线上串联有第二开关K2,在第三导线上串联有第四开关K4,在第五导线上串联有第六开关K6,所述正极继电器的F接线端还通过第一开关Kl连接-12V电压,预充电继电器的D接线端还通过第三开关K3连接-12V电压,负极继电器的F接线端还通过第五开关K5连接-12V电压,所述第八导线上串联有第一电阻Rl和第七开关K7,第九导线上串联有电容和第八开关K8,所述第二电阻R2和第九开关K9串联后,与电容和第八开关K8并联,所述BMS的第一总电压测试正接线端通过第十导线与正极继电器的D接线端连接,BMS的总电压测试负接线端通过第十一导线与负极继电器的D接线端连接,BMS的第二总电压测试正接线端通过第十二导线与电源的正极连接。
[0007]可选的,本测试盒还包括第三电阻R3和第十开关K10,所述第三电阻R3和第十开关KlO串联后,与电容和第八开关K8并联。
[0008]可选的,本测试盒还包括电流传感器,所述电流传感器串联在第七导线上,电流传感器与BMS连接。
[0009]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测试盒通过设置正极继电器、负极继电器和预充电继电器,能高仿真的验证BMS高压控制程序的可靠性,同时因为安装的预充电路和充电负载规格可仿照真实车辆的规格进行配置,因此可真实的测试出整车高压控制方面的需求参数,反过来验证整车高压设计选型等方面的合理性,给整车的高压控制设计带来一定的便利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实用新型BMS高压上电控制测试盒的原理图;
[0011]图中标记示意为:10_电源;11_电容;12_电流传感器;20_正极继电器;40_预充电继电器;60_负极继电器;70_第一导线;71_第二导线;72_第三导线;73_第四导线;74-第五导线;75_第六导线;76_第七导线;77_第八导线;78_第九导线;79_第十导线;80-第十一导线;81_第十二导线;82_第十三导线;91-BMS的正极测试接线端;92_BMS的预充电控制接线端;93-BMS的负极控制接线端;94-BMS的负极测试接线端;95_BMS的第一总电压测试正接线端;96-MS的第二总电压测试正接线端;97-BMS的总电压测试负接线端。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阐述。
[0013]实施例1
[0014]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BMS高压上电控制测试盒,包括测试盒壳体和放置于测试盒壳体内的电源10、正极继电器20、预充电继电器40、负极继电器60、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一开关K1、第二开关K2、第三开关K3、第四开关K4、第五开关K5、第六开关K6、第七开关K7、第八开关K8、第九开关K9。本实施例中测试盒壳体采用绝缘材料制作。
[0015]本实施例中正极继电器20包括线圈和两个联动的常开触点,其中一个常开触点两端分别为正极继电器20的A接线端和D接线端,另一个常开触点的两端分别为正极继电器20的B接线端和E接线端,正极继电器20的线圈的两端分别为正极继电器20的C接线端和F接线端。负极继电器60与正极继电器20的结构相同。
[0016]预充电继电器40包括线圈和一个常开触点,常开触点的两端分别为预充电继电器40的A接线端和C接线端,线圈的两端分别为预充电继电器40的B接线端和D接线端。
[0017]BMS的正极控制接线端90通过第一导线70与正极继电器20的F接线端连接,BMS的正极测试接线端91通过第二导线71与正极继电器20的E接线端连接,BMS的预充电控制接线端92通过第三导线72与预充电继电器40的D接线端连接,BMS的负极控制接线端93通过第四导线73与负极继电器60的F接线端连接,BMS的负极测试接线端94通过第五导线74与负极继电器60的E接线端连接。
[0018]电源10的正极通过第六导线75与正极继电器20的A接线端连接,电源10的负极通过第七导线76与负极继电器60的A接线端连接,正极继电器20的D接线端通过第八导线77与预充电继电器40的C接线端连接,正极继电器20的D接线端还通过第九导线78与负极继电器60的D接线端连接。正极继电器20的B接线端、正极继电器20的C接线端、预充电继电器40的B接线端、负极继电器60的B接线端、负极继电器60的C接线端均连接+12V电压。预充电继电器40的A接线端通过第十三导线82与电源10的正极连接。正极继电器20的F接线端还通过第一开关Kl连接-12V电压,预充电继电器40的D接线端还通过第三开关K3连接-12V电压,负极继电器60的F接线端还通过第五开关K5连接-12V电压。
[0019]在第二导线71上串联有第二开关K2,在第三导线72上串联有第四开关K4,在第五导线74上串联有第六开关K6,第八导线77上串联有第一电阻Rl和第七开关K7,第九导线78上串联有电容11和第八开关K8,第二电阻R2和第九开关K9串联后,与电容11和第八开关K8并联。
[0020]BMS的第一总电压测试正接线端95通过第十导线79与正极继电器20的D接线端连接,BMS的总电压测试负接线端97通过第十一导线80与负极继电器60的D接线端连接,BMS的第二总电压测试正接线端96通过第十二导线81与电源10的正极连接。
[0021]本装置还包括第三电阻R3、第十开关KlO和电流传感器12,第三电阻R3和第十开关KlO串联后,与电容11和第八开关K8并联。电流传感器12串联在第七导线76上,电流传感器12与BMS连接。
[0022]当使用本实用新型高压上电控制测试盒来验证BMS高压控制程序的可靠性时,
可以根据下表来实现各种情况的高压上电测试:
[0023]

【权利要求】
1.一种BMS高压上电控制测试盒,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10)、正极继电器(20)、预充电继电器(40)、负极继电器(60)、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一开关K1、第二开关K2、第三开关K3、第四开关K4、第五开关K5、第六开关K6、第七开关K7、第八开关K8和第九开关K9, 所述正极继电器(20)包括线圈和两个联动的常开触点,其中一个常开触点两端分别为正极继电器(20)的A接线端和D接线端,另一个常开触点的两端分别为正极继电器(20)的B接线端和E接线端,正极继电器(20)的线圈的两端分别为正极继电器(20)的C接线端和F接线端, 所述预充电继电器(40)包括线圈和一个常开触点,常开触点的两端分别为预充电继电器(40)的A接线端和C接线端,线圈的两端分别为预充电继电器(40)的B接线端和D接线端, 所述负极继电器(60)与正极继电器(20)的结构相同, BMS的正极控制接线端(90)通过第一导线(70)与正极继电器(20)的F接线端连接,BMS的正极测试接线端(91)通过第二导线(71)与正极继电器(20)的E接线端连接,BMS的预充电控制接线端(92)通过第三导线(72)与预充电继电器(40)的D接线端连接,BMS的负极控制接线端(93)通过第四导线(73)与负极继电器(60)的F接线端连接,BMS的负极测试接线端(94)通过第五导线(74)与负极继电器(60)的E接线端连接, 所述电源(10)的正极通过第六导线(75)与正极继电器(20)的A接线端连接,电源 (10)的负极通过第七导线(76)与负极继电器(60)的A接线端连接,所述正极继电器(20)的D接线端通过第八导线(77)与预充电继电器(40)的C接线端连接,正极继电器(20)的D接线端还通过第九导线(78)与负极继电器(60)的D接线端连接,所述正极继电器(20)的B接线端、正极继电器(20)的C接线端、预充电继电器(40)的B接线端、负极继电器(60)的B接线端、负极继电器(60)的C接线端均连接+12V电压,预充电继电器(40)的A接线端通过第十三导线(82)与电源(10)的正极连接, 在第二导线(71)上串联有第二开关K2,在第三导线(72)上串联有第四开关K4,在第五导线(74)上串联有第六开关K6, 所述正极继电器(20)的F接线端还通过第一开关Kl连接-12V电压,预充电继电器(40)的D接线端还通过第三开关K3连接-12V电压,负极继电器(60)的F接线端还通过第五开关K5连接-12V电压, 所述第八导线(77)上串联有第一电阻Rl和第七开关K7,第九导线(78)上串联有电容(11)和第八开关K8,所述第二电阻R2和第九开关K9串联后,与电容(11)和第八开关K8并联, 所述BMS的第一总电压测试正接线端(95)通过第十导线(79)与正极继电器(20)的D接线端连接,BMS的总电压测试负接线端(97)通过第十一导线(80)与负极继电器(60)的D接线端连接,BMS的第二总电压测试正接线端(96)通过第十二导线(81)与电源(10)的正极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BMS高压上电控制测试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电阻R3和第十开关K10,所述第三电阻R3和第十开关KlO串联后,与电容(11)和第八开关K8并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BMS高压上电控制测试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流传感器 (12),所述电流传感器(12)串联在第七导线(76)上,电流传感器(12)与BMS连接。
【文档编号】G05B23/02GK203858341SQ201420284226
【公开日】2014年10月1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29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29日
【发明者】刘飞, 文锋, 龚敏明, 阮旭松, 樊耀国 申请人:北京市亿能通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