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力集中监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88171阅读:39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尤其是涉及一种电力集中监控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科技的发展,汽车生产与研发的厂区往往需要涉及多个汽车生产厂区、多个发动机厂区等等,现有每个厂区的总降压站分别需要设置1名站长、若干值班员,来负责整个厂区电力系统的运行值班及设备巡检工作;另外还会设立了应急维修工作班,配置若干人员,来负责安亭厂区电力系统的日常倒闸、监护及应急检(抢)修工作,此类运行模式由于各站房独立运行且分布较为分散,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1)各厂区运行值班人员仅对自己所在厂区设备较为熟悉,操作业务单一,通岗能力较差;

2)降压站属于24小时运行的站房,分布分散导致管理难度大大提高,电力供应的可靠性有待提高;

3)分散管理导致运行值班人员配置数量过多,人力资源日趋紧张;

4)应急维修工作班人员配置数不够,业务集中时应急响应速度有待提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电力集中监控系统,具有优化人员配置、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提升应急响应速度、资源分配合理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电力集中监控系统,用于监控多个分散分布的厂区,包括中央集控计算机、中央集控服务器、GIS服务器、以太网总线、区域监控计算机、光纤环网、通讯管理机和站级监控计算机,所述中央集控计算机、中央集控服务器、GIS服务器和区域监控计算机分别接入以太网总线,所述区域监控计算机和通讯管理机分别接入光纤环网,所述站级监控计算机连接通讯管理机,所述中央集控计算机、中央集控服务器和GIS服务器均设置于地理位置位于中部的厂区内,所述区域监控计算机设置于与地理位置位于中部的厂区相邻的厂区内,所述站级监控计算机设置于其余厂区内。

所述中央集控计算机为两台,所述中央集控服务器为两台。

所述区域监控计算机为两台或两台以上,所述光纤环网的数量与区域监控计算机的数量相同。

所述站级监控计算机为两台以上,所述通讯管理机的数量与站级监控计算机的数量相同。

所述中央集控计算机、中央集控服务器、区域监控计算机、通讯管理机和站级监控计算机均连接有一UPS电源。

所述中央集控计算机连接有多个液晶拼接显示器,所述液晶拼接显示器的数量与厂区的数量相同。

多个液晶拼接显示器呈圆周均布设置于室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针对现有厂区资源(特别是人员资源)紧缺、人员技能要求高等缺陷,结合GIS服务器的地理信息,合理设置中央集控计算机、中央集控服务器等地理位置,采用以太网总线和光纤环网构成的星形拓扑、多层次的网络结构,光纤环网可确保通讯回路的可靠性,通讯管理机提供遥信、遥测和遥控的接口,由中央集控计算机、中央集控服务器实现多个分散分布的厂区的集中资源管理,无需对各厂区配置人员,仅需要在中央集控计算机、区域监控计算机所在厂区配置人员总数即可,从而促进优化人员配置、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提升应急响应速度,实现厂区资源分配合理。

2)中央集控计算机、中央集控服务器、区域监控计算机设置有两台,用于实现双服务器+双工作站模式,两台设备互为备用,任一台设备故障不影响整个系统的工作,大大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3)为确保系统电源的不间断供应,配置相应容量的UPS电源,以保证短时间市电异常或断电时,对系统设备运行无影响,保证数据可靠及稳定性。

4)设置相应数量的液晶拼接显示器,实现实时监视和集中控制的信息集中、全面显示功能,增加运行、监控、指挥和调度对变电所应对和处理能力,同时呈圆周均布设置有利于人员进行全方位监控,形成良好的监控氛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中央集控计算机,2、中央集控服务器,3、GIS服务器,4、以太网总线,5、区域监控计算机,6、光纤环网,7、通讯管理机,8、站级监控计算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电力集中监控系统,用于监控多个分散分布的厂区,包括中央集控计算机1、中央集控服务器2、GIS(地理信息系统)服务器3、以太网总线4、区域监控计算机5、光纤环网6、通讯管理机7和站级监控计算机8,中央集控计算机1、中央集控服务器2、GIS服务器3和区域监控计算机5分别接入以太网总线4,区域监控计算机5和通讯管理机7分别接入光纤环网6,站级监控计算机8连接通讯管理机7,中央集控计算机1、中央集控服务器2和GIS服务器3均设置于地理位置位于中部的厂区内,区域监控计算机5设置于与地理位置位于中部的厂区相邻的厂区内,站级监控计算机8设置于其余厂区内。本系统形成四层次的网络结构,包括:第一层次的中央集控计算机1、中央集控服务器2、GIS服务器3、以太网总线4、区域监控计算机5,第二层次的光纤环网6内中央或区域到各分散厂区之间的网络交换机等网络设备,第三层次的各分散厂区的通讯管理机7,第四层次的厂区内站级监控计算机8。

中央集控计算机1为两台,作为双工作站,中央集控服务器2为两台,作为双服务器,用于配置双服务器+双工作站模式。其中双服务器互为备用,用于数据采集、处理和存储。而双工作站,作为画面、报表、曲线等显示及遥控等操作。工作站故障不影响服务器的数据处理和存储。

区域监控计算机5为两台或两台以上,光纤环网6的数量与区域监控计算机5的数量相同,站级监控计算机8为两台以上,通讯管理机7的数量与站级监控计算机8的数量相同,用于形成星形网络拓扑结构,适用于地理位置上分散厂区的集中管理。各产区内的站级监控计算机8按沿用原有模式运行,部分进行优化升级。同时在各厂区内增设的通讯管理机7,作为区域监控计算机5、中央集控计算机1、中央集控服务器2与各厂区内原有站级监控计算机8的纽带,对站内站级监控计算机8原有数据进行采集、处理,并转发给区域监控计算机5、中央集控计算机1、中央集控服务器2,站级监控计算机8内还连接有个人GPS通讯手持设备,用于动态反馈各分散厂区内值守人员的值班情况。

无论是用于站内采集数据,还是用于远动数据转发的通讯管理机7,一律使用直采直送方式,能处理各种通讯规约,其运行不依赖于监控电脑,任何监控主机硬件故障,不影响其他通讯设备正常运行。

为确保系统电源的不间断供应,中央集控计算机1、中央集控服务器2、区域监控计算机5、通讯管理机7和站级监控计算机8均配置有相应容量的UPS电源,以保证短时间市电异常或断电时,对监控系统设备运行无影响,保证数据可靠及稳定性。

中央集控计算机1连接有多个液晶拼接显示器,液晶拼接显示器的数量与厂区的数量相同。多个液晶拼接显示器呈圆周均布设置于室内,可行环绕式监控环境,以星形拓扑、多层次的网络结构为基准排列液晶拼接显示器,有利于监控人员快速查询到对应厂区的监控信息。

以某工业厂区为例,包括六个厂区,分别为汽车一厂、汽车二厂、汽车三厂、发动机一厂、发动机三厂及变速器厂(原发动机二厂),每个厂区的总降压站各设有站长1名、值班员4名,总计30名运行值班人员,负责电力系统的运行值班及设备巡检工作;另外还设立了一个应急维修工作班,其中共包含12名成员,负责电力系统的日常倒闸、监护及应急检(抢)修工作。该厂区在设置投运电力集中监控系统,使用站级监控计算机8实现单个厂区的系统监控,各个厂区之间信息不流通,且人员资源利用率低。

投运电力集中监控系统后,根据厂区降压站地理位置分布特点及考虑电网运行可靠性,全厂中央集控计算机1、中央集控服务器2和GIS服务器3安装在汽车二厂110KV降压站,实现对6个厂区变电所遥信、遥测、遥控,集中监视控制全厂高压配电设备,提高生产运行集控监视能力,为无人值守提供有力支持,同时将所有值班人员分配到汽车二厂110KV降压站,且因为值班人员在汽车二厂110KV降压站内统一管理,所以可减少值班人员中总数,从30人减少至14人,将操作业务单一的岗位人数尽可能降到最低,全面实现各厂区通岗运行,进一步提升员工技能水平,另一方面,通过中央集控后应急抢修人员从12人增加至20人,进一步提高供电质量,能及时处理各类突发事件,提升重点设备巡检频率及质量,及早发现设备隐患,更为安全、可靠、及时地保障电力供应,更好地服务大众。

安装在汽车二厂的区域监控系统对汽车一厂、汽车二厂综合自动化系统进行数据采集实现遥信、遥测和遥控,为确保通讯回路的可靠性,各总降站之间采用环形网络结构。

安装在发动机二厂的区域监控系统对发动机一厂、发动机二厂、汽车三厂、发动机三厂综合自动化系统进行数据采集实现遥信、遥测和遥控,为确保通讯回路的可靠性,各总降站之间采用环形网络结构。

在各厂区总降站增设视频监控设备,集中在汽车二厂110KV总降站进行图像处理和显示,建立变电站“五遥”的遥视系统,即视频监控系统,用以实现变电站主要设备实时图像监控,并具有事后录像回放功能,为生产运行人员和相关职能部门提供变电站及时准确的现场信息,保障变电站安全性和可靠性。提高变电站的监控水平,填补人工巡视时效性差的空缺。

在汽车二厂110KV总降站配置的液晶拼屏显示器,综合放大、拼接和显示变电站中央集控计算机1的计算机图像和中央集控服务器2的视频图像,形成功能完善、交互性强、灵活的信息显示管理系统,该系统对全厂变电所具有实时监视和集中控制的信息集中、全面显示功能。完善集控系统,增加运行、监控、指挥和调度对变电所应对和处理能力。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