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蔽抗干扰温控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58202阅读:461来源:国知局
屏蔽抗干扰温控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温控床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屏蔽抗干扰温控器。



背景技术:

温控床,其通过加热的方式从可以达到加热床的目的。

为了能够便于温控床的温度、启停和调节等等的控制,特别是玉石温控床,现有的玉石温控床其均配置了一个温控器,通过温控器的设计,其可以供使用者直接操作,操作方便且简单。

然而,现有的温控器其同类产品存在如下缺限:

温控器的屏蔽抗干扰性能较差,导致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信号间断甚至不工作等现象。

其次,现有的温控器其电路存在安全隐患。

为了能够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玉石加热板床[申请号:201620293072.4],包括床体,所述床体由下至上依次为承重层、木质框、防潮纸、保温层、绝缘层、发热体、导热层和玉石床面;所述床体的侧面包覆有柔性层;所述柔性层上设置有温控器,所述温控器连接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发热体处;所述发热体为两个发热装置,两个所述发热装置左右设置。该方案结构设计简单,使用方便;玉石板材可促进人体健康;设置温度传感器,温控器可根据温度进行实时控制;发热体为两个发热装置,可分别控制,使用者为两人时可根据各自需要设置温度;电热丝固定在穿线槽中,不会产生滑动导致电热丝分布不均,发热不均,避免用电危险。

上述的方案虽然具有以上诸多的优点,但是,上述的方案其并未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因此,需要急需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屏蔽抗干扰温控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提高使用性能且使用更加安全的屏蔽抗干扰温控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屏蔽抗干扰温控器包括外壳,在外壳内设有a电路板,在a电路板下方设有与a电路板电连的b电路板,在a电路板上表面设有若干功能装置和若干一一套设在功能装置外侧的a屏蔽罩,在b电路板上连接有双向可控硅电路和与双向可控硅电路电连的电源,在b电路板上还设有套设在电源外侧的b屏蔽罩且所述的b屏蔽罩接地,在a电路板和b电路板之间设有屏蔽板且所述的屏蔽板接地;

所述的双向可控硅电路包括火线和零线,在火线的电源端连接有与a电路板连接的第一信号线,在的电源端连接有与a电路板连接的第二信号线,在火线设有第一信号线的一端还连接有第一可控硅,在火线上还连接有位于第一可控硅后方的继电器,以及位于继电器后方且并联的两个二极管,在零线上连接有第二可控硅。

在上述的屏蔽抗干扰温控器中,所述的a屏蔽罩与a电路板焊接连接且a屏蔽罩和a电路板之间形成容纳腔室;所述的容纳腔室为密闭式腔室或者非密闭式腔室。

在上述的屏蔽抗干扰温控器中,所述的b屏蔽罩与b电路板焊接连接且b屏蔽罩和b电路板之间形成容纳腔室;所述的容纳腔室为密闭式腔室或者非密闭式腔室。

在上述的屏蔽抗干扰温控器中,所述的a电路板和b电路板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

在上述的屏蔽抗干扰温控器中,所述的a电路板的四个角部分别设有a定位孔,在b电路板的四个角部分别设有b定位孔,所述的a定位孔和b定位孔一一对应。

在上述的屏蔽抗干扰温控器中,所述的屏蔽板焊接在a电路板的下表面。

在上述的屏蔽抗干扰温控器中,所述的外壳包括上端敞口的壳体和能够将敞口封闭的控制面板,所述的a电路板位于控制面板下方。

在上述的屏蔽抗干扰温控器中,所述的控制面板上设有显示敞口,在控制面板上还设有若干位于显示敞口外围的功能键。

在上述的屏蔽抗干扰温控器中,所述的功能键为触摸键和按压键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的组合。

在上述的屏蔽抗干扰温控器中,所述的功能装置包括功能通道光耦合器、遥控接收器、触摸光耦合器、显示推动光耦合器,所述的遥控接收器和触摸光耦合器分别连接在功能通道光耦合器上且向功能通道光耦合器输送信号,所述的显示推动光耦合器连接在功能通道光耦合器上且功能通道光耦合器向显示推动光耦合器输送信号。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屏蔽抗干扰温控器的优点在于:

1、设置的a屏蔽罩、b屏蔽罩和屏蔽板,其可以起到屏蔽和抗干扰的功能,避免了由于外界的因素导致温控器反应速度较慢设置不工作的现象。

2、设置的双向可控硅电路,其可以大幅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特别是火灾等事故的发生概率。

3、结构简单且易于加工制造。

4、提高了使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控制面板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内部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a电路板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b电路板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提供的双向可控硅电路图。

图中,外壳1、壳体11、控制面板12、显示敞口13、功能键14、a电路板2、a定位孔21、b电路板3、b定位孔31、功能装置4、a屏蔽罩5、双向可控硅电路6、火线61、零线62、第一信号线63、第二信号线64、第一可控硅65、继电器66、二极管67、第二可控硅68、b屏蔽罩7、屏蔽板8、电源9。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屏蔽抗干扰温控器包括外壳1,该外壳1包括上端敞口的壳体11和能够将敞口封闭的控制面板12,所述的a电路板2位于控制面板12下方。

本实施例的壳体11由金属或者非金属材料制成,控制面板12由金属或者非金属材料制成。

其次,在壳体11的敞口端设有环形台阶,在控制面板12的下表面周向设有能够卡于所述的环形台阶上的环形凸起,且所述的控制面板12周边与壳体11的周边齐平。

该结构的设计,其可以确保连接处的结构稳定性,同时,还可以确保整体结构的美观性。

另外,在环形台阶和环形凸起之间设有环形密封垫,在环形密封垫的两个表面上分别设有若干倾斜向外设置的环形密封唇。设置的环形密封垫和环形密封唇可以进一步提高连接处的密封性,避免了外界对内部电路板的污染。

如图2所示,控制面板12上设有显示敞口13,在控制面板12上还设有若干位于显示敞口13外围的功能键14。本实施例的功能键14为触摸键。

具体地,该功能键14包括电源触摸键、时间触摸键、升温触摸键、降温触摸键、超长波触摸键、高温触摸键和睡眠触摸键。通过上述功能键的设计,其可以进一步扩大适用范围,同时,设计更加人性化。

在外壳1内设有a电路板2,上述的功能键14与a电路板2电性连接,即,触摸任意一个键时,信号会传输给a电路板2从而达到控制的目的。

如图3-6所示,在a电路板2下方设有与a电路板2电连的b电路板3,a电路板2和b电路板3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在a电路板2的四个角部分别设有a定位孔21,在b电路板3的四个角部分别设有b定位孔31,所述的a定位孔21和b定位孔31一一对应。

在壳体11底部设有四根竖直设置的定位柱,该定位柱从下往上依次插入至b定位孔31和a定位孔21中,在控制面板12下表面设有四个供所述的定位柱一一插入的连接盲孔,在每根定位柱远离壳体11的一端分别设有弹簧。

设置的弹簧其可以进一步提高整个结构的结构稳定性。

在a电路板2上表面设有若干功能装置4和若干一一套设在功能装置4外侧的a屏蔽罩5,a屏蔽罩5与a电路板2焊接连接且a屏蔽罩5和a电路板2之间形成容纳腔室;所述的容纳腔室为密闭式腔室或者非密闭式腔室。

在b电路板3上连接有双向可控硅电路6和与双向可控硅电路6电连的电源9,在b电路板3上还设有套设在电源9外侧的b屏蔽罩7且所述的b屏蔽罩7接地,b屏蔽罩7与b电路板3焊接连接且b屏蔽罩7和b电路板3之间形成容纳腔室;所述的容纳腔室为密闭式腔室或者非密闭式腔室。

在a电路板2和b电路板3之间设有屏蔽板8且所述的屏蔽板8接地。该屏蔽板8焊接在a电路板2的下表面。

设置的a屏蔽罩5、b屏蔽罩7和屏蔽板8,其可以起到屏蔽和抗干扰的功能,避免了由于外界的因素导致温控器反应速度较慢设置不工作的现象。

其次,本实施例的a屏蔽罩5、b屏蔽罩7和屏蔽板8分别有铜材料制成。

另外,设置的a屏蔽罩5和b屏蔽罩7还可以起到防护的作用,即,防止在生产加工过程中灰尘堆积在功能装置和电源9上。

具体地,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双向可控硅电路6包括火线61和零线62,在火线61的电源端连接有与a电路板2连接的第一信号线63,在的电源端连接有与a电路板2连接的第二信号线64,在火线61设有第一信号线63的一端还连接有第一可控硅65,在火线61上还连接有位于第一可控硅65后方的继电器66,以及位于继电器66后方且并联的两个二极管67,在零线62上连接有第二可控硅68。

两路推动信号采用隔离输出,其避免了相互之间的信号干扰。

其次,输入和输出的焊线点分开设置。

进一步地,上述的功能装置4包括功能通道光耦合器、遥控接收器、触摸光耦合器、显示推动光耦合器,所述的遥控接收器和触摸光耦合器分别连接在功能通道光耦合器上且向功能通道光耦合器输送信号,所述的显示推动光耦合器连接在功能通道光耦合器上且功能通道光耦合器向显示推动光耦合器输送信号。

本实施例的功能装置4均为现有技术。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

控制面板上的功能键14被操作后,a电路板2得到信号,a电路板2将信号传递给b电路板3,此时b电路板3上的双向可控硅电路6其开始工作,双向可控硅电路6的工作模式分为两种:

第一种,开始工作后的两个小时以内,双向可控硅电路6输入220v电压(即,火线和零线),通过继电器,输出220v电压。

第二种,开始工作后的两个小时以后,双向可控硅电路6输入220v电压(即,火线和零线),通过继电器的断开,采用两个并联的二极管67,输出110v电压。

同样的,遥控接收器接收到的信号同样经过上述的原理工作。

上述的结构设计,其可以大幅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特别是火灾等事故的发生概率。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同实施例一的结构及原理基本相同,固在此不作赘述,而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功能键14为按压键。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