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北斗导航的车载智能终端及监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53536阅读:647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北斗导航的车载智能终端及监控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安全监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北斗导航的车载智能终端及监控系统。



背景技术:

客运车辆在运营时,由于载客人数较多,发生事故波及面较广,社会影响也比较严重。另一方面,司乘人员在驾驶过程中存在超速、超载、超时、乱收并私吞票款,不按规定路线行驶或绕道兜客,以及疲劳驾驶等这些行为都会带来严重的交通安全隐患。

如何解决客运车辆在运输过程中实时安全监控和管理问题,从而提高整个客运行业的安全水平,是目前急需解决的社会问题。针对以上存在的安全隐患,结合移动通信技术以及北斗定位技术和视频监控技术,开发出客运车辆监控系统,解决并降低了客运车辆在运输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北斗导航的车载智能终端及监控系统,逐级监控车辆运营情况,通过座位传感器监测客运车辆每个座位的占用情况,对车辆座位信息进行实时采集并传输到后台,并实时传输,通过gprs集中器传到后台,避免司乘人员在驾驶过程中出现超载、乱收并私吞票款、绕道兜客等现象,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北斗导航的车载智能终端及监控系统,包括总控层、监控层、业务层、车载终端,所述总控层、监控层、业务层分别为各层级的控制组织系统,所述总控层、监控层、业务层均包括数量、规模逐级递增的计算机、数据存储服务器、互联网,所述总控层、监控层、业务层中的计算机上分别装载了客运车辆监控系统,所述车载终端包括主控制模块以及与其通过电路连接的车况传感器、信息采集器、北斗导航接收模块、人车交互单元、无线收发单元。

优选的是,所述计算机与操作人员之间进行信息交互及人工控制,所述数据存储服务器用于存储各车载终端上传的数据供计算机调用,所述互联网作为车载终端和计算机、数据存储服务器之间的信息传输媒介。

优选的是,所述客运车辆监控系统首页为登录网关,通过账号、密码从登录网关登录以后,界面显示栏包括数据统计、基础信息、运营管理、系统管理、视频监控,运营管理为新增项,运营管理选项的下级菜单包括车辆运营、线路统计、营收管理、线路管理、载人情况、车辆统计。

优选的是,所述车辆运营界面设有行程登记、载人情况、设备状态、车辆定位、营收管理五个选项框,所述车辆运营界面的载人情况、营收管理两个选项分别超链接到运营管理选项中的载人情况、营收管理。

优选的是,所述营收管理选项包括线路选择栏、车辆选择栏、日期选择栏、综合显示表格,分别对线路选择栏、车辆选择栏、日期选择栏三项做出选择以后,车号、线路、起始站、终点站、发车时间、单价、人数、金额以excel表格的统计形式显示在综合显示表格区。

优选的是,所述载人情况选项包括线路选择栏、车辆选择栏、搜索栏、载人显示界面,分别对线路选择栏、车辆选择栏、两项做出选择以后,点击搜索栏,车内座位占用率以图像的形式形象的显示在载人显示界面上。

优选的是,所述车况传感器包括加速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液位传感器、烟雾传感器、co浓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烟雾传感器设于客运车辆引擎盖下的发动机部位,所述液位传感器设于客运车辆车身底部,所述加速度传感器、co浓度传感器固定于客运车辆车身内壁。

优选的是,所述信息采集器包括若干座位传感器、车内摄像头、前方摄像头,所述客运车辆每个座位下均安装一个座位传感器,同一客运车辆中的座位传感器内置芯片,每个芯片都有独立的ip地址,通过一条总线进行智能识别控制。

优选的是,所述北斗导航接收模块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之间传输数据,以对客运车辆进行实时定位,所述无线收发单元首选gprs通讯模块,主控制模块通过无线收发单元与互联网之间进行数据通信。

优选的是,所述人车交互单元包括内嵌的图形处理模块及语音处理模块,所述人车交互单元通过电路连接有用于提醒客运车辆司机的液晶显示屏、语音提示喇叭。

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逐级监控车辆运营情况,通过登录网关登录客运车辆监控系统,实现了跨地区、远程监控,灵活度较高。

2、通过座位传感器监测客运车辆每个座位的占用情况,能够准确掌握并及时反馈客运车辆在营运途中的收入信息和超员、超载等信息数据,实现实时监控,为公营车辆提供更加准确的数字信息。

3、车载终端传输的座位数据,由计算机进行统一运算,最后得出全天的车辆实际收入及详细表格,避免司乘人员在驾驶过程中出现超载、乱收并私吞票款、绕道兜客等现象。

4、在计算机中自主设置参数,可实现超速管理、停车管理、车辆范围管理等功能,更可靠的监控客运车辆状态,业务层中的操作人员可对客运车辆进行人工导航。

5、对车辆座位信息进行实时采集并传输到后台,并实时传输,通过gprs集中器传到后台,后台能够实时了解车上每个座位的详细情况以及超员信息,座位传感器通过一条总线进行智能识别控制,减少了安装成本,同时也避免了多线路所存在的安全隐患。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层级示意图;

图2为车载终端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客运车辆监控系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请参阅图1-3,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北斗导航的车载智能终端及监控系统,包括总控层、监控层、业务层、车载终端,总控层、监控层、业务层分别为各层级的控制组织系统,总控层、监控层、业务层均包括数量、规模逐级递增的计算机、数据存储服务器、互联网,总控层、监控层、业务层中的计算机上分别装载了客运车辆监控系统,计算机与操作人员之间进行信息交互及人工控制,数据存储服务器用于存储各车载终端上传的数据供计算机调用,互联网作为车载终端和计算机、数据存储服务器之间的信息传输媒介,客运车辆监控系统首页为登录网关,通过账号、密码从登录网关登录以后,界面显示栏包括数据统计、基础信息、运营管理、系统管理、视频监控,运营管理为新增项,运营管理选项的下级菜单包括车辆运营、线路统计、营收管理、线路管理、载人情况、车辆统计,车辆运营界面设有行程登记、载人情况、设备状态、车辆定位、营收管理五个选项框,车辆运营界面的载人情况、营收管理两个选项分别超链接到运营管理选项中的载人情况、营收管理,营收管理选项包括线路选择栏、车辆选择栏、日期选择栏、综合显示表格,分别对线路选择栏、车辆选择栏、日期选择栏三项做出选择以后,车号、线路、起始站、终点站、发车时间、单价、人数、金额以excel表格的统计形式显示在综合显示表格区,载人情况选项包括线路选择栏、车辆选择栏、搜索栏、载人显示界面,分别对线路选择栏、车辆选择栏、两项做出选择以后,点击搜索栏,车内座位占用率以图像的形式形象的显示在载人显示界面上,车载终端包括主控制模块以及与其通过电路连接的车况传感器、信息采集器、北斗导航接收模块、人车交互单元、无线收发单元,车况传感器包括加速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液位传感器、烟雾传感器、co浓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烟雾传感器设于客运车辆引擎盖下的发动机部位,液位传感器设于客运车辆车身底部,加速度传感器、co浓度传感器固定于客运车辆车身内壁,信息采集器包括若干座位传感器、车内摄像头、前方摄像头,客运车辆每个座位下均安装一个座位传感器,同一客运车辆中的座位传感器内置芯片,每个芯片都有独立的ip地址,通过一条总线进行智能识别控制,北斗导航接收模块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之间传输数据,以对客运车辆进行实时定位,无线收发单元首选gprs通讯模块,主控制模块通过无线收发单元与互联网之间进行数据通信,人车交互单元包括内嵌的图形处理模块及语音处理模块,人车交互单元通过电路连接有用于提醒客运车辆司机的液晶显示屏、语音提示喇叭。

实施例

加速度传感器监测客运车辆的行驶加速度情况,配合北斗导航系统,计算出客运车辆的车速、位置、加速度等行驶状态,温度传感器、液位传感器、烟雾传感器、co浓度传感器分别监测客运车辆的车内温度、是否进水、是否起火等车况状态,信息采集器对车辆座位信息进行实时采集,将行驶状态和车况状态、座位信息通过无线收发模块发送到互联网,超过规定的安全速度计算机系统发出警告,客运车辆意外停车时间过长报警,客运车辆行驶途中怠速时间过长报警,客运车辆处罚停运后停车报警,客运车辆超出规定行车范围后报警,报警记录生成文档保存,驾驶员迷路时,监控中心值班人员利用互联网电子地图平台,通过电话或语音播报提供给司机一定的导航帮助,行车轨迹数据保存在服务器上,与客运车辆无关,管理人员可选择一定历史时间内的客运车辆运行轨迹进行回放观察,通过座位传感器监测客运车辆每个座位的占用情况,能够准确掌握并及时反馈客运车辆在营运途中的收入信息和超员、超载等信息数据,实现实时监控,为公营车辆提供更加准确的数字信息,车载终端传输的座位数据,由计算机进行统一运算,最后得出全天的车辆实际收入及详细表格,避免司乘人员在驾驶过程中出现超载、乱收并私吞票款、绕道兜客等现象,逐级监控车辆运营情况,通过登录网关登录客运车辆监控系统,实现了跨地区、远程监控,灵活度较高。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