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化传输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78855发布日期:2018-09-18 22:07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传输设备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自动化传输设备。



背景技术:

自动化技术广泛用于工业、农业、军事、科学研究、交通运输、商业、医疗、服务和家庭等方面。采用自动化技术不仅可以把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部分脑力劳动以及恶劣、危险的工作环境中解放出来,而且能扩展人的器官功能,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目前的自动化传输设备存在工作效率低,易故障且成本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自动化传输设备,以实现传输效率高、成本低以及不易故障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动化传输设备,主要包括:控制单元、驱动单元和传输单元;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驱动单元相连接,所述驱动单元与所述传输单元相连接;

所述控制单元包括:输入单元、时钟单元、单片机、存储单元、警报单元和输出单元,所述单片机分别与所述输入单元、时钟单元、存储单元、告警单元和输出单元相连接;

所述传输单元包括:左传输带、右传输带、前传输带以及后传输带,所述左传输带、右传输带、前传输带以及后传输带相互不连接;

所述驱动单元包括驱动电路;

所述警报单元包括故障报警启动器;

所述故障报警启动器包括继电器K4,所述继电器K4的e端与输出接口B相连接,所述继电器K4的b端与输出接口A相连接,所述继电器K4的b端接地,所述继电器K4的c端与二极管D7的正极连接,所述继电器K4的a端分别与二极管D7的负极、电阻R5的一端、继电器K3的b端、蜂鸣器HA相连接,电阻R5的另一端与与发光二极管D3正极连接,发光二极管D3负极接地,继电器K3的c端分别与二极管D6的正极、地相连接,继电器K3的a端分别与二极管D6的负极、三极管BG5的发射极相连接,继电器K3的e端与三极管BG5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BG5的基极分别与电解电容C4的正极、可调电阻R14的一端相连接,电解电容C4的负极接地,可调电阻R14的另一端分别与二极管D8的负极、电阻R13的一端相连接,电阻R13的另一端接地,二极管D8的正极分别与二极管D2的正极、电阻R3的一端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输入单元与电脑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单片机采用STM8S208RBT6单片机。

进一步地,所述存储单元采用FM24C256铁电存储器。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电路包括光耦、三极管Q1和场效应管Q2,所述场效应管Q2的源极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间串联电阻R109,该电阻R109的两端并联电容C13,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和光耦间串联电阻R108,该三极管Q1的基极上串联电阻R106,三极管Q1的集电极和电阻R106间串联电阻R107。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

一种自动化传输设备,主要包括:控制单元、驱动单元和传输单元;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驱动单元相连接,所述驱动单元与所述传输单元相连接;所述控制单元包括:输入单元、时钟单元、单片机、存储单元、警报单元和输出单元,所述单片机分别与所述输入单元、时钟单元、存储单元、告警单元和输出单元相连接;所述传输单元包括:左传输带、右传输带、前传输带以及后传输带,所述左传输带、右传输带、前传输带以及后传输带相互不连接,以实现传输效率高、成本低以及不易故障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智能化传输设备的控制单元原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智能化传输设备的驱动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一种自动化传输设备,主要包括:控制单元、驱动单元和传输单元;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驱动单元相连接,所述驱动单元与所述传输单元相连接;

所述控制单元包括:输入单元、时钟单元、单片机、存储单元、警报单元和输出单元,所述单片机分别与所述输入单元、时钟单元、存储单元、告警单元和输出单元相连接;

所述传输单元包括:左传输带、右传输带、前传输带以及后传输带,所述左传输带、右传输带、前传输带以及后传输带相互不连接;

所述驱动单元包括驱动电路;

所述警报单元包括故障报警启动器;

所述故障报警启动器包括继电器K4,所述继电器K4的e端与输出接口B相连接,所述继电器K4的b端与输出接口A相连接,所述继电器K4的b端接地,所述继电器K4的c端与二极管D7的正极连接,所述继电器K4的a端分别与二极管D7的负极、电阻R5的一端、继电器K3的b端、蜂鸣器HA相连接,电阻R5的另一端与与发光二极管D3正极连接,发光二极管D3负极接地,继电器K3的c端分别与二极管D6的正极、地相连接,继电器K3的a端分别与二极管D6的负极、三极管BG5的发射极相连接,继电器K3的e端与三极管BG5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BG5的基极分别与电解电容C4的正极、可调电阻R14的一端相连接,电解电容C4的负极接地,可调电阻R14的另一端分别与二极管D8的负极、电阻R13的一端相连接,电阻R13的另一端接地,二极管D8的正极分别与二极管D2的正极、电阻R3的一端相连接。

所述输入单元与电脑相连接。所述单片机采用STM8S208RBT6单片机。所述存储单元采用FM24C256铁电存储器。

如图2所示,所述驱动电路包括光耦、三极管Q1和场效应管Q2,所述场效应管Q2的源极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间串联电阻R109,该电阻R109的两端并联电容C13,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和光耦间串联电阻R108,该三极管Q1的基极上串联电阻R106,三极管Q1的集电极和电阻R106间串联电阻R107。

至少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一种自动化传输设备,主要包括:控制单元、驱动单元和传输单元;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驱动单元相连接,所述驱动单元与所述传输单元相连接;所述控制单元包括:输入单元、时钟单元、单片机、存储单元、警报单元和输出单元,所述单片机分别与所述输入单元、时钟单元、存储单元、告警单元和输出单元相连接;所述传输单元包括:左传输带、右传输带、前传输带以及后传输带,所述左传输带、右传输带、前传输带以及后传输带相互不连接,以实现传输效率高、成本低以及不易故障的优点。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