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丝缠绕机控制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93135发布日期:2019-05-31 20:32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钢丝缠绕机控制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钢丝缠绕机机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钢丝缠绕机控制柜。



背景技术:

钢丝缠绕机是一种用于钢丝、焊丝、线缆等线材的缠绕包装的设备,已达到良好的保护和装饰作用,具有包装速度快、包装范围广泛、操作简便等优点。在对钢丝等线材进行缠绕的过程中通常需要多个钢丝缠绕机、牵引设备和辅助设备的相互配合同时对大量的钢丝进行缠绕,以提高钢丝缠绕的效率,在多种设备同时运行的过程中需要对多个设备的运行进行调控,以使得相应设备达到最好的配合状态避免由于设备之间配合不顺畅对钢丝产生损伤,并且需要对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以便于管理人员对钢丝缠绕过程的整体管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便于集中控制、便于伺服机驱动器的控制、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和控制效率的钢丝缠绕机控制柜。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钢丝缠绕机控制柜,包括总控开关、变频主电路、供电主电路以及二次控制电路,所述变频主电路包括并联于总控开关出线端的第一断路器、第二断路器、第三断路器、第四断路器、第五断路器以及第六断路器,所述第一断路器依次连接有第一接触器以及第一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的出线端并联有第一伺服机驱动器以及第七伺服机驱动器,所述第二断路器依次连接有第二接触器、第二连接器以及第二伺服机驱动器,所述第三断路器依次连接有第三接触器、第三连接器以及第三伺服机驱动器,所述第四断路器依次连接有第四接触器、第四连接器以及第四伺服机驱动器,所述第五断路器依次连接有第五接触器、第五连接器以及第五伺服机驱动器,所述第六断路器依次连接有第六接触器、第六连接器以及第六伺服机驱动器;所述供电主电路包括连接于总空开关出现后侧的第一次级开关,所述第一次级开关的出线端连接有变压器,所述变压器的出线端并联有照明电源、风扇电源、电源插座、第三次级开关以及第四次级开关,所述第三次级开关的出线端连接有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所述第四次级开关的出线端连接有外部供电电源;所述二次控制电路包括连接于变压器出线端的开关电源,所述开关电源的出线端连接有第二次级开关、第一继电器、第二继电器、第三继电器以及第四继电器,所述第二次级开关的出线端连接有控制电源,所述控制电源的出线端连接有电源排以及触摸屏,所述第二继电器的出线端连接有限位开关,所述第三继电器的出线端连接有刹车电磁阀,所述第四继电器的出线端并联有启动指示灯以及故障报警指示灯。

进一步,所述第一伺服机驱动器电性连接有第一电阻,第二伺服机驱动器电性连接有第二电阻,第三伺服机驱动器电性连接有第三电阻,第四伺服机驱动器电性连接有第四电阻,第五伺服机驱动器电性连接有第五电阻,第六伺服机驱动器电性连接有第六电阻,第七伺服机驱动器电性连接有第七电阻。

进一步,所述触摸屏的信号输出端电性连接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通过Canlink总线与第一伺服机驱动器、第二伺服机驱动器、第三伺服机驱动器、第四伺服机驱动器、第五伺服机驱动器、第六伺服机驱动器、第七伺服机驱动器相连,并且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与第一继电器、第二继电器、第三继电器以及第四继电器电性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一继电器的数量为6个,分别于第一接触器、第二接触器、第三接触器、第四接触器、第五接触器以及第六接触器电性连接。

进一步,所述变压器的输入电压为AC380V,变压器的输出电压为AC220V。

进一步,所述开关电源的输入电压为AC220V,开关电源的输出电压为DC24V。

进一步,还包括用于控制柜内部线路连接的内部端子排以及用于外部线路连接的外部端子排。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通过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通过Canlink总线与第一伺服机驱动器、第二伺服机驱动器、第三伺服机驱动器、第四伺服机驱动器、第五伺服机驱动器以及第六伺服机驱动器相连,有效提高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对伺服机驱动器控制的相应速度,达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对伺服机驱动器的精准快速控制;

2、本实用新型在控制柜中将AC380V的电源通过变压器转换为适用于相应电气的AC220V电压,并通过开关电源将AC220V的电压转换为适用于控制元器件的DC24V电压,从而在控制柜中将AC380V的电源转换为适用于各用电电气元件的电压,便于电源的转换;

3、本实用新型通过可编程逻辑控制器进行设备运行状况信号的采集,并通过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对各控制电气元件进行运行控制,有效提高钢丝缠绕机的工作控制,便于对钢丝缠绕机整体运行的控制,有效提高钢丝缠绕机的缠绕钢丝效率;

总之,本实用新型具有便于集中控制、便于伺服机驱动器的控制、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和控制效率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线路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变频主电路中牵引电机电气原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变频主电路中部分绕线盘电机电气原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变频主电路中辅助盘电机电气原理图。

其中,QO1、总控开关,QO2、第一次级开关,QO3、第二次级开关,QO4、第三次级开关,A05、第四次级开关,QF1、第一断路器,QF2、第二断路器,QF3、第三断路器,QF4、第四断路器,QF5、第五断路器,QF6、第六断路器,KM1、第一接触器,KM2、第二接触器,KM3、第三接触器,KM4、第四接触器,KM5、第五接触器,KM6、第六接触器,NF1、第一连接器,NF2、第二连接器,NF3、第三连接器,NF4、第四连接器,NF5、第五连接器,NF6、第六连接器,U1、第一伺服机驱动器,U2、第二伺服机驱动器,U3、第三伺服机驱动器,U4、第四伺服机驱动器,U5、第五伺服机驱动器,U6、第六伺服机驱动器,U7、第七伺服机驱动器,T0、变压器,H1、照明电源,FS1、风扇电源,CZ、电源插座,XP、外部电源,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KMO、开关电源,PS1、控制电源,N、电源排,HMI、触摸屏,KA、第一继电器,KB、第二继电器,KC、第三继电器,KY、第四继电器,E2G、限位开关,YV、刹车电磁阀,HL、启动指示灯,FL、故障报警指示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钢丝缠绕机控制柜,包括总控开关QO1、变频主电路、供电主电路以及二次控制电路,所述总控开关QO1的进线端接入AC380V/50HZ的电源,所述变频主电路包括并联于总控开关QO1出线端的第一断路器QF1、第二断路器QF2、第三断路器QF3、第四断路器QF4、第五断路器QF5以及第六断路器QF6,所述第一断路器QF1依次连接有第一接触器KM1以及第一连接器NF1,所述第一连接器NF1的出线端并联有第一伺服机驱动器U1以及第七伺服机驱动器U7,所述第二断路器QF2依次连接有第二接触器KM2、第二连接器NF2以及第二伺服机驱动器U2,所述第三断路器QF3依次连接有第三接触器KM3、第三连接器NF3以及第三伺服机驱动器U3,所述第四断路器QF4依次连接有第四接触器KM4、第四连接器NF4以及第四伺服机驱动器U4,所述第五断路器QF5依次连接有第五接触器KM5、第五连接器NF5以及第五伺服机驱动器U5,所述第六断路器QF6依次连接有第六接触器KM6、第六连接器NF6以及第六伺服机驱动器U6;所述供电主电路包括连接于总空开关QO1出现后侧的第一次级开关QO2,所述第一次级开关QO2的出线端连接有变压器TO,所述变压器TO的出线端并联有照明电源H1、风扇电源FS1、电源插座CZ、第三次级开关QO4以及第四次级开关QO5,所述第三次级开关QO4的出线端连接有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所述第四次级开关QO5的出线端连接有外部供电电源XP;所述二次控制电路包括连接于变压器T0出线端的开关电源KMO,所述开关电源KMO的出线端连接有第二次级开关QO3、第一继电器KA、第二继电器KB、第三继电器KC以及第四继电器KY,所述第二次级开关QO3的出线端连接有控制电源PS1,所述控制电源PS1的出线端连接有电源排N以及触摸屏HMI,所述第二继电器KB的出线端连接有限位开关E2G,所述第三继电器KC的出线端连接有刹车电磁阀YV,所述第四继电器KY的出线端并联有启动指示灯HL以及故障报警指示灯FL。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伺服机驱动器U1电性连接有第一电阻R1,第二伺服机驱动器U2电性连接有第二电阻R2,第三伺服机驱动器U3电性连接有第三电阻R3,第四伺服机驱动器U4电性连接有第四电阻R4,第五伺服机驱动器U5电性连接有第五电阻R5,第六伺服机驱动器U6电性连接有第六电阻R6,第七伺服机驱动器U7电性连接有第七电阻R7;所述触摸屏HMI的信号输出端电性连接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的信号输入端,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连接有数字量输入输出模块DI,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的信号输出端通过Canlink总线与第一伺服机驱动器U1、第二伺服机驱动器U2、第三伺服机驱动器U3、第四伺服机驱动器U4、第五伺服机驱动器U5、第六伺服机驱动器U6、第七伺服机驱动器U7相连,并且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的信号输出端与第一继电器KA、第二继电器KB、第三继电器KC以及第四继电器KY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KA的数量为6个,分别于第一接触器KM1、第二接触器KM2、第三接触器KM3、第四接触器KM4、第五接触器KM5以及第六接触器KM6电性连接;所述变压器T0的输入电压为AC380V,变压器T0的输出电压为AC220V;所述开关电源KMO的输入电压为AC220V,开关电源KMO的输出电压为DC24V;还包括用于控制柜内部线路连接的内部端子排以及用于外部线路连接的外部端子排。

本实用新型在实施时,触摸屏HMI的型号可采用IT6070T的人机交互界面屏幕,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的型号可采用H3U-3232MR-XP,数字量输入输出模块的型号可采用AM600-1600END,第一伺服机驱动器U1以及第七伺服机驱动器U7的型号可采用IS620PT012I-C伺服机驱动器,第二伺服机驱动器U2、第三伺服机驱动器U3、第四伺服机驱动器U4以及第五伺服机驱动器U5的型号可采用IS650PT032IUX-C,第六伺服机驱动器U6的型号可采用IS620PT5R4I-C控制电源PS1的型号可采用S350-24的控制电源。

如图2所示,总控开关QO1连接于AC380V/50HZ电源线路上的三根火线上,第一断路器QF1连接于总控开关QO1出线端的三根火线上,第一接触器KM1与第一连接器NF1串联于第一断路器QF1的出线端,第一伺服机驱动器U1的电源输入端R/S/T连接于第一连接器NF1的出线端U/V/W上,第一伺服机驱动器U1的CN3和CN4接线端通过网线分别连接于第六伺服机驱动器U6和第七伺服机驱动器U7的CN3接线端,第一伺服机驱动器U1的CN1接线端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相连,第一伺服机驱动器U1的出线端U/V/W与牵引电机1相连,第一伺服机驱动器U1的P、C接线端与第一电阻R1相连;第七伺服驱动器U7的电源输入端R/S/T连接于第一连接器NF7的出线端U/V/W上,第七伺服机驱动器U7的CN3和CN4接线端通过网线分别连接于第一伺服机驱动器U1和第三伺服机驱动器U3的CN4接线端,第七伺服机驱动器U7的CN1接线端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相连,第七伺服机驱动器U7的出线端U/V/W与牵引电机2相连,第七伺服机驱动器U7的P、C接线端与第七电阻R7相连。

如图3所示,第二断路器QF2连接于总控开关QO1出线端的三根火线上,第二接触器KM2与第二连接器NF2串联于第二断路器QF2的出线端,第二伺服机驱动器U2的电源输入端R/S/T连接于第二连接器NF2的出线端U/V/W上,第二伺服机驱动器U2的CN3和CN4接线端通过网线连接于第三伺服机驱动器U3的CN3接线端,第二伺服机驱动器U2的CN1接线端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相连,第二伺服机驱动器U2的出线端U/V/W与1#缠绕盘电机相连,第二伺服机驱动器U2的BR、+接线端与第一电阻R2相连。

如图4所示,第六断路器QF6连接于总控开关QO1出线端的三根火线上,第六接触器KM6与第六连接器NF6串联于第六断路器QF6的出线端,第六伺服机驱动器U6的电源输入端R/S/T连接于第六连接器NF6的出线端U/V/W上,第六伺服机驱动器U6的CN3和CN4接线端通过网线连接于第一伺服机驱动器U1和第四伺服机驱动器U4的CN3接线端,第六伺服机驱动器U6的CN1接线端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相连,第六伺服机驱动器U6的出线端U/V/W与辅助盘电机相连,第刘伺服机驱动器U6的P、C接线端与第六电阻R6相连

同样的,第三伺服机驱动器U3的电源输入端R/S/T连接于第三连接器NF3上,第三伺服机驱动器U3的出线端U/V/W与2#绕线盘电机相连,第三伺服机驱动器U3的CN3和CN4出线端与第二伺服机驱动器U2和第七伺服机驱动器U7的CN4接线端相连;第四伺服机驱动器U4的电源输入端R/S/T连接于第四连接器NF4上,第四伺服机驱动器U4的出线端U/V/W与3#绕线盘电机相连,第四伺服机驱动器U4的CN3和CN4出线端分别与第六伺服机驱动器U6的CN4接线端和第五伺服机驱动器U5的CN3接线端相连;第五伺服机驱动器U5的电源输入端R/S/T连接于第五连接器NF5上,第五伺服机驱动器U5的出线端U/V/W与4#绕线盘电机相连,第五伺服机驱动器U5的CN3和CN4出线端与第四伺服机驱动器U4的CN4接线口和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的Can口相连。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