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扁平的盒形外壳的手提式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483483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扁平的盒形外壳的手提式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以2001年5月15日登记的原有日本专利申请NO.2001-145211的优先利益为基础并作为权利要求。
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如手提计算机。更具体一些,本发明涉及一种使设备外壳看起来薄的结构。
一个像手提计算机这样的电子设备包括一外壳和一显示单元。外壳有键盘。显示单元与一液晶显示配合。显示单元支承在外壳上并可旋转,以在一关闭位置和一打开位置之间运动。在关闭位置,显示单元位于水平平面中,盖住键盘。在打开位置,显示单元直立,露出键盘和液晶显示板。当旋转入关闭位置时,显示单元与外壳重叠。只要显示单元与外壳重叠,电子设备就保持象一个扁平的盒子。
这类电子设备如果是小型而且在可携带性方面优越的话,就会得到高的商业价值。手提式设备的包含功能性部件如硬盘驱动、电路板及其类似物的外壳要求尽可能薄,同时又保持令人满意的外观。
为了使外壳尽可能随意的薄,曾经采取各种措施。首先,将要结合在外壳中的功能性部件做得越小越薄。其次,减小外壳的壁厚。第三,改变部件的布局,以有助于减小外壳的厚度。第四,将所需要的部件数目减至最少。
近年来在通讯系统中看到了迅速的发展,每个系统都包括电子设备和支持该设备的网络。在通讯系统中,手提式电子设备的使用数量不断增长。要求电子设备的外壳更薄,以使设备更易于携带。
毫不夸大地说,设备外壳和功能性部件不能做得再薄了。设备的外壳不能希望再薄了。现在要求的是,外壳能设计成看起来尽可能薄,不管它用在什么地方。
本发明是鉴于前述而作出的。本发明的一个目的为提供一手提式电子设备,它包括一外壳,该外壳设计成看起来比实际的要薄并且更紧凑。
为达到此目的,按照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的手提式电子设备包括一第一外壳,它有一顶壁、一左侧壁和一右侧壁;和一第二外壳,它支承在第一外壳上并构形成能从一关闭位置旋转至一打开位置,或者反过来,以便在处于关闭位置时盖住顶壁,并在处于打开位置时直立并露出顶壁,其特征为,第一外壳在顶壁的周向边缘有许多台阶部分,该台阶部分位于一低于顶壁的水平上,并与左侧壁和右侧壁相连,而第二外壳则有许多伸出部分,它在处于关闭位置时盖住台阶部分。
为达到此目的,按照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的手提式电子设备包括一主单元,它有一顶壁、一左侧壁和一右侧壁;一键盘,它布置在顶壁上并有许多键顶,以及一显示单元,它支承在主单元上并有一显示外壳,该外壳构形成能从一关闭位置旋转至一打开位置,或者反过来,以便在处于关闭位置时盖住顶壁,并在处于打开位置时直立并露出顶壁,其特征为,主单元在顶壁的周向边缘有许多台阶部分,该台阶部分位于一低于键盘的键顶的水平上,并与左侧壁和右侧壁相连,而显示外壳则有许多伸出部分,它在处于关闭位置时关住台阶部分。
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在下面的说明中提出,一部分可从说明中明白,一部分可从本发明的实践中知道。本发明的目的和优点可通过特别在以后指出的仪表化和组合来实现并得到。
被结合并构成说明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连同上面给出的一般说明和下面给出的实施例的详细说明,都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为按照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手提式计算机的透视图;图2为手提式计算机的正视图,它示出旋转至打开位置的显示单元,图3为一左侧视图,它示出显示单元处于关闭位置时所具有的相对于主单元的位置关系;图4为一右侧视图,它示出显示单元处于关闭位置时所具有的相对于主单元的位置关系;
图5为手提式计算机沿图3的F5-F5线的剖视图;图6为手提式计算机的剖视图,它示出主单元的阶梯部分和显示外壳的伸出部分,上述伸出部分盖住阶梯部分;图7为手提式计算机的剖视图,它示出主单元的阶梯部分;图8为主单元从其底部看去的平面图;图9为手提式计算机的平面图,它示出电缆和支承显示外壳的铰链装置之间的位置关系;和图10为手提式计算机的透视图,它示出用手指从关闭位置朝打开位置旋转的显示外壳。
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或一手提式计算机。
图1示出一手提式计算机,它是一个小型的手提式电子设备。手提式计算机1包括一主单元2和一显示单元3。主单元可以放在一个装置的表面G上,例如一桌子的顶板的上表面上。显示单元3支承在主单元2上。
如同图2至5所示,主单元包括一用合成树脂做的外壳4。外壳4的形状做成像一个扁平的矩形盒子。它包括一底壁4a、一左侧壁4b、一右侧壁4c、一前壁4d、一后壁4e和一顶壁4f。在所示例子中,外壳4的宽度差不多为其纵深的两倍。
外壳4包括一底部5和一顶盖6。顶盖6与底部5结合在一起。底部5包括底壁4a和许多壁5a。壁5a从底壁4a的边缘向上直立。顶盖6包括顶壁4f和许多壁6a。壁6a从顶壁4f的边缘向下伸出。壁5a靠在壁6a上。分别形成左侧壁4b、右侧壁4c、前壁4d和后壁4e。
顶壁4f对着底壁4a。顶壁4f包括一掌托8和一开口9。掌托8位于顶壁4f的前部并沿外壳4的宽度方向延伸。掌托8平缓地向下倾斜至其前缘,该前缘与前壁4d的上缘相遇。
在掌托8的中间部分布置一对控制按钮10a和10b(第一对开关按钮)和一对涡旋按钮11a和11b(第二对开关按钮)。控制按钮10a和10b沿外壳4的宽度方向隔开。涡旋按钮11a和1 1b比控制按钮10a和10b小。涡旋按钮11a和11b分别位于控制按钮10a和10b的前面,并沿外壳4的宽度方向隔开。涡旋按钮11a和11b从掌托8向上突出一点点。
图2为手提式计算机1的正视图。如图2所示,从计算机1的正面看去,控制按钮10a和涡旋按钮11a位于外壳4的中心线CL的左边,而控制按钮10b和涡旋按钮11b则位于中心线的右边。
开口9位于掌托8的后面。开口9为一矩形孔,它沿外壳4的宽度方向延伸。一键盘12装配在开口9中。键盘12包括一键盘板13和许多键顶14。键盘板13装配在开口9中。键顶14布置在键盘板13的上表面上。每个键顶14有一上表面,在其上,用手指往下压。每个键顶14的上表面差不多与主单元2的顶壁4f齐平。
如图1、6和7所示,顶壁4f有左、右边缘,它们分别连至左侧壁4b和右侧壁4c上。顶壁4f的左、右边缘各自有一台阶部分15。台阶部分1 5分别位于顶壁4f的左、右端。键盘12一方面夹在台阶部分15之间,另一方面夹在顶壁4f之间。台阶部分15位于低于顶壁4f的水平上。台阶部分15沿主单元2的纵深方向延伸,从外壳4的后缘至掌托8的后缘。每个台阶部分15的前面与掌托8的后缘相连,与掌托8的后缘形成一平滑的连接。
台阶部分15在形状上是相同的。因此,只参考图7详细描述位于顶壁4f的左端的台阶部分15。从图7可明显看出,此台阶部分15向下倾斜,沿一平缓的弧延伸至左侧壁4b的上端。此台阶部分15有其底壁15a,它位于低于键顶14的上表面的水平上。
如图5所示,外壳4装有一硬盘驱动16和一电路板17。硬盘驱动16位于键盘12的下方。电路板1 7平行于外壳4的底壁4a延伸。在电路板17上装有各种电路部件(未示出)。这些部件包括构成微处理器的半导体组件。
在电路板17与底壁4a之间设置一插件插座19。在插件插座19中可插入PC(个人计算机)插件18。插座19有一插件槽20,它可以在图3中最清楚地看出。插件槽20在外壳4的左侧壁4b上开口。在左侧壁4b上设有一RGB(红绿蓝)接插件21和一i.LINK(IEEE1394)接插件22。左侧壁4b有一空气入口23,它通至一冷却风扇。接插件21和22和空气入口23排成一排。
如图4所示,在外壳4的右侧壁4c上设备一对USB接插件24、一调制解调器接插件25和一动力接插件26。USB接插件24、调制解调器接插快25、动力接插件26和锁孔27排成一排。锁孔27可以容纳防盗装置。调制解调器接插件25位于右侧壁4c的中部。调制解调器接插件25与装在外壳4中的调制解调器板(未示出)电连接。
如图5所示,外壳4的底壁4a位于装置的表面G上。底壁4a有四个分别与左侧壁4b、右侧壁4c、前壁4d和后壁4e相连的边缘。底壁4a的边缘部分向上倾斜,除去设有插件插座19和调制解调器接插件25的部分外,各自沿一平缓的弧延伸。底壁4a的边缘部分在其分别朝左侧壁4b、右侧壁4c、前壁4d和后壁4e延伸时,逐渐离开装置的表面G。因此,在装置的表面G与底壁4a的每个边缘部分之间有一间隙S。
左侧壁4b、右侧壁4c、前壁4d和后壁4e的下端用一间隙S离开装置的表面G。如同从图7可以理解的那样,左侧壁4b有一高度H1,它为外壳4的高度T1与台阶部分15的高度d和间隙S的高度H2之和之间的差。因此,左侧壁4b比外壳4的高度要矮。对右侧壁4c同样如此。
如图8所示,外壳4的底壁4a有两个开口29a和29b。第一个开口29a露出附加的存储器插座(未示出)。第二个开 29b露出贴在调制解调器板上的标签。开口29a和29b通常用可取下的盖30a和30b封闭。
外壳4包括一喇叭31。如图4和8所示,喇叭31位于外壳4的前面。它朝底壁4a发送声波。喇叭31装在底壁4a的倾斜的前边缘部分28上。倾斜部分28有一对着喇叭31的通孔32。通孔32朝着手提式计算机1和装置的表面G之间的间隙S开口。从喇叭31发出的声波可经过通孔32传播至间隙S中。喇叭31产生的声音可和缓地从外壳4中出来,虽然喇叭31装在底壁4a上。
一话筒输入终端33、一耳机输出终端34和一音量调节盘35成一排布置在前壁4d的右端部分上。
如图1、2和9所示,外壳4在顶壁4f的后缘上有一突起37。该突起37设置在键盘12的后面并沿外壳4的宽度方向延伸。突起37有一对显示支承段38a和38b。段38a和38b各自有一凹座,它们沿突起37的周向表面开口。段38a和38b沿外壳4的宽度方向彼此隔开。
显示单元3包括一显示外壳40和一液晶显示(LCD)板41。显示外壳40用合成树脂制造。LCD板41装在显示外壳40中。
如图5和6所示,显示外壳40是一扁平的矩形盒。外壳40包括一显示盖42和一显示屏蔽43。如同从图9清楚地看到的那样,显示盖42包括一支承壁44和四个周向壁45a至45b。支承壁44与外壳4的顶壁4f有差不多相同的尺寸。周向壁45a、45b、45c和45d分别从支承壁44的四个边缘直立。第一和第二壁45a和45b沿显示盖42的高度方向彼此隔开。第三和第四周向壁45c和45d沿显示盖42的宽度方向彼此隔开。
显示盖42有两条腿47a和47b。两条腿47a和47b分别从支承壁44的一个边缘伸出并朝显示支承段38a和38b延伸。第一和第二腿47a和47b沿显示盖42的宽度方向互相隔开。主单元2上的突起37位于第一腿47a和第二腿47b之间。
LCD板41装在显示盖42的支承壁44上并被第一至第四周向壁45a至45d包围。一对支架46将LCD板41固定在支承壁44上。
显示屏蔽43的形状做成象一个矩形的框架并有一矩形开口49。显示屏蔽43填满LCD板41与显示盖42的第一至第四周向壁45a至45d之间的间隙。LCD板41有一显示屏幕41a,它通过显示屏蔽43的开口49露出。显示屏蔽43有一对盖50a和50b。盖50a和50b分别盖住第一和第二腿47a和47b。
显示屏蔽43配合在由第一至第四周向壁45a至45d界定的凹座中。由此,屏蔽可取下地固定在显示盖42上。显示盖42与显示屏蔽43之间的连接在整体上是用第一至第四周向壁45a至45b盖住的。这样,第一周向壁45a、第三周向壁45c和第四周向壁45d构成显示外壳40的顶缘、左缘和右缘。
如同图6和10所示,显示盖42的支承壁44在其左端和右端有两个弯曲的部分44a。弯曲的部分44a分别朝第三和第四周向壁45c和45d倾斜,各自沿一平缓的弧弯曲。易言之,显示外壳40的左、右端部有其朝外侧逐渐减小的厚度。这种构形使外壳40看起来比实际的要薄。
如图9所示,一电缆导向51和一铰链装置52将显示外壳40连至主单元2的外壳4上。电缆导向51沿水平在显示盖42的第一腿47a和设置在外壳4上的突起37的左端之间延伸。主单元2的内部和显示外壳40的内部通过电缆导向51连通。
铰链装置52有两个支架53和54和一个铰链轴55。第一支架53固定在主单元2的外壳4上并位于突起37的右边。第二支架54紧固在显示盖42的支承壁44的右侧上。第二支架54的一端引入显示盖42的第二腿47b中。铰链轴55将第一和第二支架53和54结合在一起并可旋转。轴55沿水平在外壳4的突起37和显示外壳40的第二腿47b之间延伸。
因此,显示外壳40可在一关闭位置和一打开位置之间绕一作为支点工作的铰链轴55旋转。在关闭位置,显示外壳40位于掌托8和键盘12的上方,从上面将它们盖住。在打开位置,显示外壳40直立,露出掌托8、键盘12和显示屏幕41a。
如图9所示,在显示盖42的支承壁44上固定一FL(萤光)倒相器57和一开关板59。设置FL倒相器57是为了驱动结合在LCD板41中的背光。FL倒相器57容纳在LCD板41和显示盖42的第二周向壁45b之间的间隙中。开关板59有装在其上的动力并关58。开关板59背离铰链装置52。
电缆60和61分别连至FL倒相器57和开关板59上。另一电缆(未示出)连至LCD板41上。三根电缆放在一起,形成一电缆束62。电缆束62穿过第一腿47a并经过电缆导向51引入外壳4中。束62的远端与装在外壳4中的电路板17电连接。
因此,铰链装置52并不妨碍电缆束62的布局或延长电缆束62的路径。这种构形使之易于敷设电缆束62,最终提高手提式计算机1的装配效率。
如图1和2所示,在显示屏蔽43的左端部分布置一开关按钮63。在往下按时,开关按钮致动动力开关58。开关按钮63位于第一腿47a的附近并可容易地用操作者的左手的姆指往下按。只要显示外壳40停留在关闭位置,它就保持为隐蔽的。当显示外壳40旋转至打开位置,它就露出。
当手提式计算机1在一口袋或类似物中被携带时,只要显示外壳40保持关闭位置,开关按钮63就不会被错误地往下按,计算机1不需要有一个用于锁住开关按钮63的机构或用于盖住开关按钮63的特殊构件如闸板。手提式计算机1可以结构简单并廉价制造。
两个伸出部分65分别从显示盖42的第三周向壁45c和第四周向壁45d向前延伸。伸出部分65与主单元2的台阶部分15重叠,在显示单元40旋转至关闭位置时盖住部分15的外侧,在此情况下,每个伸出部分65的远端65a对着台阶部分15的底部15a,在它与台阶部分15的底部15a之间划出一小的间隙。
一旦显示外壳40旋转至关闭位置,伸出部分65的前端就分别对着掌托8的左、右端。每个伸出部分65的远端65a以与掌托8相同的方式倾斜。因此,第三周向壁45c与外壳4的左侧壁4b之间的间隙如图3所示沿计算机1的纵深方向基本是不均匀的,该图3为计算机1的左侧视图。同样,第四周向壁45d与外壳4的右侧壁4c之间的间隙如图4所示沿计算机1的纵深方向基本是不均匀的,该图4为计算机的右侧视图。
如图6所示,显示屏蔽43的外缘43a朝伸出部分65的远端65a延伸。外缘43a沿台阶部分15弯曲。外缘43a在显示外壳40保持关闭位置时对着台阶部分15。
如图1和2所示,显示屏蔽43有三个挡块67a、67b和67c。第一、第二和第三挡块67a、67b和67c在显示外壳40旋转至关闭位置时靠在掌托8的前缘上。它们是用弹性的减震材料如橡胶制造的。它们用双面涂层胶带粘在显示屏蔽43的前面。第一、第二和第三挡块67a、67b和67c从显示屏蔽43上突出一点点。
第一、第二和第三挡块67a、67b和67c排成一排,彼此沿显示屏蔽43的宽度方向隔开。第一和第二挡块67a和67b相对于主单元2的中心线CL对称地放置。挡块67a和67b分别设置在显示屏蔽43的左、右边缘部分上。第三挡块67c位于第一和第二挡块67a和67b之间,在主单元2的中心线CL的左面。第三挡块67c在显示外壳40旋转至如图1的箭头所示的关闭位置时靠在掌托8上,在涡旋按钮11a和11b之间的中点上。
在显示外壳40已经旋转至关闭位置以后,显示屏蔽43对着掌托8并保持与其隔开一个距离,该距离等于第一至第三挡块67a至67c的高度。这样,就防止显示屏蔽43与掌托8接触。
如上所述,第三挡块在显示外壳40旋转至关闭位置时靠在掌托8上,位于涡旋按钮11a和11b之间的中点。这样,当可能有一外力将显示外壳40往下按在掌托8上,而显示外壳40又停留在关闭位置时,显示屏蔽43的面向涡旋按钮11a和11b的那些部分就变形,但是很少。
因此,不管是显示屏蔽43的前面还是LCD板41的显示屏幕41a,都不会与控制按钮10a和10b或涡旋按钮11a和11b发生干涉。这样,就可以防止显示屏蔽43的前面和显示屏幕41a被刮伤。
此优点之所以得到是由于比控制按钮10a和10b小的涡旋按钮11a和11b布置在控制按钮10a和10b的前面。如果控制按钮10a和10b位于涡旋按钮11a和11b的前面,该优点就不能得到。
如图1所示,显示外壳40有一对蹉碰闩70a和70b,它们从显示屏蔽43的前面伸出。碰闩70a和70b分别设置在显示屏蔽43的左、右边缘。因此,显示屏幕41a位于碰闩70a和70b之间。碰闩70a和70b在显示外壳40旋转至关闭位置时抓住掌托8。一旦它们抓住掌托8。它们就保持显示外壳处于关闭位置。
当显示外壳40旋转至关闭位置时,显示盖42的第一周向壁45a与外壳4的前壁4d对齐。第一周向壁45a有一对指托71。指托71沿显示外壳40的宽度方向彼此隔开。如图10所示,每个指托71由许多平行的小条组成。因此,当计算机1的使用者用姆指触摸指托71时,姆指不会越过指托滑动。如果使用者以后用姆指向上推显示外壳40,他或她就能将外壳40从关闭位置旋转至打开位置。这样,即使一个人有一双小手,并且不能抓住显示外壳40。他也能容易地打开显示外壳40。
外壳4的底部5和显示外壳40的显示盖42都漆成明亮的色彩例如银色。另一方面,顶盖6和显示屏蔽43都漆成暗色例如黑色,这可以从图2至4的阴影线看出。
漆成银色而耀眼的显示盖42伸出部分65包围漆成黑色的显示屏蔽43,而显示外壳40则保持处于打开位置,露出显示屏幕41a。伸长部分65是强调和表征显示外壳40的外观的设计特色。
从图3和4最可清楚地看到,漆成墨色的顶盖6居于都漆成银色的底部5和显示盖42之间,而显示外壳40则仍然处于关闭位置。因此,顶盖6与底部5和显示盖42成鲜明的对比。因此,顶盖6的壁6a很显著,各自为黑色的条形。
如上所表明的那样,顶壁45在其左、右端部有台阶部分15。台阶部分15位于低于顶壁45的水平上并从外壳的后缘延伸至掌托8的后缘。左、右侧壁4b和4c的上缘位于下方一段距离,该距离等于台阶部分15的深度。再有,外壳4的底壁4a的侧面逐渐向上倾斜,分别朝向左壁、右壁、前壁和后壁4b、4c、4d和4e。因此,壁4b、4c、4d和4e的最低部分位于装置的表面G的上方。
因此,左侧壁4b和右侧壁4c有一小于整个外壳4的高度T1的高度H1。这种构形使主单元2的外壳4看起来比实际的要薄。
还有,构成左、右侧壁4b和4c的上面的一半的顶盖6的周向壁6a外露,看去象一个黑条。因此,左、右侧壁4b和4c的上面的一半在视觉上被加强,吸引人们的视线。这种构形使左、右侧壁4b和4c以及前壁4d看起来比实际的要薄。
此外,显示盖42的第三和第四周向壁45c和45d有伸出部分65,它们在显示外壳40旋转至关闭位置时与外壳4的台阶部分15重叠,因此,在显示外壳40保持关闭位置时,外壳4的顶壁4f和键顶14全部位于高于台阶部分15的底部15a的水平上,看去象是它们结合在显示外壳40中。
这样,主单元2的外壳4可以看起来比实际的要薄。主单元2在整体上看起来也比实际的薄。
如图3和4所示,只要显示外壳保持关闭,顶盖6的周向壁6a看起来就象一个黑条。由于这种黑条位于底部5和显示盖42之间,故左、右侧壁4b和4c和前壁4d的上面的一半在视觉上被强调,吸引了人们的视线。这种构形有效地使主单元2看起来薄一些。
此外,显示外壳40的显示屏蔽43装在由第一至第四周向壁45a至45d界定的凹座中。易言之,周向壁45a至45d包围显示屏蔽43。因此,第一周向壁45a、第三周向壁45c和第四周向壁45d构成显示外壳的顶缘、左缘和右缘。
因此,显示盖42和显示屏蔽43之间的连接永远不会在显示外壳40的外缘处外露。显示外壳40整体上看去精巧整齐。这种构形还有助于使主单元2和显示外壳40看起来比实际的要薄。
在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中,台阶部分在顶壁的左、右边缘处形成,它们分别连至左、右侧壁上。尽管如此,顶壁的连至前壁上的前缘也可以有台阶部分。
再有,按照本发明的手提式电子设备并不限于手提式计算机。本发明也可以例如用于DVD播放机。
对于熟悉本技术的人,很容易得到其它的优点和改进。因此,本发明在其更广义的方面并不限于此处所示并描述的特殊的细节和有代表性的实施例。因此,可以作出各种改进而不脱离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规定的一般的发明概念的精神或范围及其相当物。
权利要求
1.一手提式电子设备,其特征为,它包括一第一外壳(4),它有一顶壁(4f)、一左侧壁(4b)和一右侧壁(4c);以及一第二外壳(40),它支承在第一外壳(4)上并构形成能从关闭位置旋转至打开位置,或反过来,以在关闭位置时盖住顶壁(4f),并在打开位置时露出顶壁(4f),其中,第一外壳(4)在顶壁(4f)的周向边缘有许多台阶部分(15),该台阶部分(15)位于低于顶壁(4f)的水平上并与左侧壁(4b)和右侧壁(4c)相连,第二外壳(40)有许多伸出部分(65),它们在关闭位置时盖住台阶部分(15)。
2.如权利要求1的手提式电子设备,其特征为,台阶部分(15)沿一平缓的弧向下倾斜,以顶壁(4f)朝着左侧壁(4b)和右侧壁(4c)。
3.如权利要求1的手提式电子设备,其特征为,台阶部分(15)沿第一外壳(4)的纵深方向延伸。
4.如权利要求1的手提式电子设备,其特征为,顶壁(4f)有一开口(9),一键盘(12)装在该开口(9)中,台阶部分(15)位于顶壁(4f)的左、右端,该左、右端被开口(9)隔开。
5.如权利要求4的手提式电子设备,其特征为,键盘(12)包括许多键顶(14),台阶部分(15)各自有一底部(15a),它们位于低于键顶(14)的上表面的水平上。
6.如权利要求1的手提式电子设备,其特征为,第一外壳(4)包括一连至顶壁(4f)的前壁(4d)和一位于一装设表面(G)上的底壁(4a),上述底壁(4a)有周向部分,它们连至左侧壁(4b)、右侧壁(4c)和前壁(4d)上,并且向上倾斜,离开装设表面(G),逐渐朝向左侧壁(4b)、右侧壁(4c)和前壁(4d)。
7.如权利要求6的手提式电子设备,其特征为,顶壁(4f)有一掌托(8),它沿第一外壳(4)的宽度方向延伸并逐渐向下倾斜,朝着第一外壳(4)的前壁(4d)。
8.如权利要求1的手提式电子设备,其特征为,第二外壳(40)包括一显示板(41)、一支承壁(44)、一盖(42)和一屏蔽(43),支承壁(44)支承显示板(41),盖(42)有许多包围显示板(41)和支承壁(44)的周向壁(45a、45b、45c、45d),屏蔽(43)结合至盖(42)上,并且有一露出显示板(41)的开口(49),而且可取下地配合在由盖(42)的周向壁(45a、45b、45c、45d)界定的凹座中。
9.如权利要求8的手提式电子设备,其特征为,支承壁(44)有连至盖(42)的周向壁(45a、45b、45c、45d)的边缘,该边缘是弯曲的,趋近屏蔽(43)。
10.如权利要求8的手提式电子设备,其特征为,掌托(8)有一对沿第一外壳(4)的宽度方向隔开的开关铵钮(10a、10b),和第二对位于第一对开关铵钮(10a、10b)的前面并沿第一外壳(4)的宽度方向隔开的开关按钮(11a、11b),屏蔽(43)有许多挡块(67a、67b、67c),它们在第二外壳(40)旋转至关闭位置时靠在掌托(8)上,挡块(67a、67b、67c)布置成一排并且沿第二外壳(40)的宽度方向隔开,中间挡块(67b)在第二外壳(40)旋转至关闭位置时靠在掌托(8)上,其位置在第二对开关按钮(11a、11b)之间。
11.一手提式电子设备,其特征为,它包括一主单元(2),它有一顶壁(4f)、一左侧壁(4b)和一右侧壁(4c);一键盘(12),它布置在顶壁(4f)上,并且有许多键顶(14);以及一显示单元(3),它支承在主单元(2)上并有一显示外壳(40),该显示外壳构形成能从一关闭位置旋转至一打开位置,反之亦然,以在关闭位置盖住顶壁(4f),在打开位置直立并露出顶壁(4f),其中,主单元(2)在顶壁(4f)的周向边缘有许多台阶部分(15),该台阶部分(15)位于低于键盘(12)的键顶(14)的水平上,并与左侧壁(4b)和右侧壁(4c)相连,显示外壳(40)有许多伸出部分(65),它们在关闭位置盖住台阶部分(15)。
12.如权利要求11的手提式电子设备,其特征为,主单元(2)包括一连至顶壁(4f)上的前壁(4d)和一位于装设表面(G)上的底壁(4a),上述底壁(4a)有周向部分,它们连至左侧壁(4b)、右侧壁(4c)和前壁(4d)上,并向上倾斜,离开装设表面(G),逐渐朝左侧壁(4b)、右侧壁(4c)和前壁(4d)。
13.如权利要求11的手提式电子设备,其特征为,显示外壳(40)包括一显示板(41)、一支承壁(44)、一盖(42)和一屏蔽(43),支承壁(44)支承显示板(41),盖(42)有许多包围显示板(41)和支承壁(44)的周向壁(45a、45b、45c、45d),屏蔽(43)结合至盖(42)上,有一露出显示板(41)的开口(49),并且可取下地配合在由盖(42)的周向壁(45a、45b、45c、45d)界定的凹座中。
14.如权利要求13的手提式电子设备,其特征为,主单元(2)包括一底部(5)和一顶盖(6),底部有底壁(4a)和许多从底壁(4a)的边缘向上延伸的周向壁(5a),顶盖结合至底部(5)上并包括顶壁(4f)和许多从顶壁(4f)的边缘向下延伸的周向壁(6a),底部(5)的周向壁(5a)靠在顶盖(6)的周向壁(6a)上,形成主单元(2)的左侧壁(4b)、右侧壁(4c)和前壁(4d),顶盖(6)的周向壁(6a)漆成比底部(5)的周向壁(5a)的颜色深。
15.如权利要求14的手提式电子设备,其特征为,盖(42)的周向壁(45a、45b、45c、45d)有包围屏蔽(43)的远端(65a),包括远端(65a)的屏蔽(43)和盖(42)漆成与盖(42)的周向壁(45a、45b、45c、45d)不同的颜色。
16.如权利要求15的手提式电子设备,其特征为,盖(42)和底部(5)漆成类似的颜色。
17.一显示单元,其特征为,它包括一外壳(40),它有许多在第二外壳(40)的顶壁(4f)的周向边缘盖住许多台阶(15)的伸出部分(65),其中,台阶部分(15)位于低于顶壁(4f)的水平上,外壳(40)包括一显示板(41)、一支承壁(44)、一盖(42)和一屏蔽(43),支承壁(44)支承显示板(41),盖(42)有许多包围显示板(41)和支承壁(44)的周向壁(45a、45b、45c、45d),屏蔽(43)结合至盖(42)上,有一露出显示板(41)的开口(49),并且可取下地配合在由盖(42)的周向壁(45a、45b、45c、45d)界定的凹座中。
18.如权利要求17的显示单元,其特征为,支承壁(44)有连至盖(42)的周向壁(45a、45b、45c、45d)的边缘,该边缘弯曲,趋近屏蔽(43)。
19.一电子装置,其特征为,它包括一外壳(40),它有许多在第二外壳(40)的顶壁(4f)的周向边缘盖住许多台阶部分(15)的伸出部分(65),其中,台阶部分(15)位于低于顶壁(4f)的水平上,外壳(40)包括一显示板(41)、一支承壁(44)、一盖(42)和一屏蔽(43),支承壁(44)支承板(41),盖(42)有许多包围板(41)和支承壁(44)的周向壁(45a、45b、45c、45d),屏蔽(43)结合至盖(42)上,有一露出板(41)的开口(49),并且可取下地配合在由盖(42)的周向壁(45a、45b、45c、45d)界定的凹座中。
20.如权利要求19的电子装置,其特征为,支承壁(44)有连至盖(42)的周向壁(45a、45b、45c、45d)的边缘,该边缘弯曲,趋近屏蔽(43)。
21.一手提式电子设备,其特征为,它包括一第一外壳(4)、它有一顶壁(4f);和一第二外壳(40),它结合至第一外壳(4)上,并构形成能从关闭位置旋转至打开位置,反之亦然,以在关闭位置时盖住顶壁(4f),并在打开位置时直立露出顶壁(4f),其中,第一外壳(4)在顶壁(4f)的周向边缘沿一斜坡有许多台阶部分(15),该台阶部分(15)位于低于顶壁(4f)的水平上,第二外壳(40)有许多伸出部分(65),它们在关闭位置对应于斜坡盖住台阶部分(15)。
22.如权利要求21的手提式电子设备,其特征为,台阶部分(15)的斜坡向下倾斜,离开手提式电子设备的中心。
23.如权利要求21的手提式电子设备,其特征为,台阶部分(15)的斜坡向下倾斜,朝着手提式电子设备的中心。
全文摘要
一电子设备(1),它包括一第一外壳(4)和一第二外壳(40)。第一外壳(4)有一顶壁(4f)、一左侧壁(4b)和一右侧壁(4c)。第二外壳(40)支承在第一外壳(4)上。顶壁(4f)在其周向部分上有许多台阶部分(15),它们与左侧壁(4b)和右侧壁(4c)相连。台阶部分(15)倾斜,位于低于顶壁(4f)的水平上。第二外壳(40)可从关闭位置旋转至打开位置,或反过来。第二外壳(40)在处于关闭位置时盖住顶壁(4f),并在打开位置时直立并露出顶壁(4f)。第二外壳(40)有许多伸出部分(65),它们在处于关闭位置时盖住台阶部分(15)。
文档编号G06F3/02GK1385774SQ02107748
公开日2002年12月18日 申请日期2002年3月21日 优先权日2001年5月15日
发明者佐佐木胜丸, 和田光平, 所昌高, 小手川创 申请人:株式会社东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