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鳍片的导热管定位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450574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鳍片的导热管定位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鳍片的导热管定位结构,尤指固定座内设置有一底板,令第一组散热鳍片及第二组散热鳍片垂直层叠于底板上方,且第二组散热鳍片穿设有导热管以使热源可迅速传递并散热,并且导热管穿过第一组散热鳍片而固定于底板的定位部上,由此达到稳固的结合。
背景技术
现今计算机运算功能更加强大,且其速度也迅速提升,而其整体形状、构造及与主机板连接方武更是突破传统的窠臼,可谓是计算机业界的重大改革,更由于新一代中央处理器挟带超速的运算功能,也使得中央处理器在处理运算指令时所产生的温度更高,故如何利用良好的导热及散热系统来使中央处理器在其所允许的温度下正常工作,已被业界视为极为重要的课题;所以,即有业者提供一种高密度散热鳍片的固定装置,为台湾公告第474556号新型专利案,其公告于2002年1月21日的专利公报,申请案号第89213463号,其主要包括有数个散热鳍片及穿设于数个散热鳍片表面的中空孔处的定位杆所组成,并于数个散热鳍片底部设置一座,其中定位杆的变形部分为夹挤于散热鳍片的中空孔二侧,且迫紧于数个中空孔的内径处,而使定位杆可轻易地结合有间隔状的数个散热鳍片成为一体,以此形成具有极高密度的散热鳍片来达到散热的目的;然而,上述现有技术是通过底座贴合于芯片的上表面而将热源传递至数个散热鳍片来进行散热,虽具有一定的散热效果,但实际使用时底座的传导效率有限而无法达到迅速有效传导效果,因此降低了散热效率。
所以,要如何改善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与缺失,即为从事此行业者所亟欲改善的方向所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与缺陷,提供一种具鳍片的导热管定位结构,其固定座内设置有一底板,令第一组散热鳍片及第二组散热鳍片垂直层叠于底板上方,且第二组散热鳍片穿设有导热管以使热源可迅速传递并散热,并且导热管穿过第一组散热鳍片而固定于底板的定位部上,由此达到稳固的结合。
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在于,容置孔于一侧设置有注焊孔,令焊料可渗入注焊孔内,使导热管与容置孔紧密地结合。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导热管的数量可为一支或一支以上,且导热管为呈L形,而导热管的延伸部为圆柱状,底部则为矩形状。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于,第一组散热鳍片及第二组散热鳍片皆以定位杆迫紧于各散热鳍片间,而使各散热鳍片间保有适当的间距且稳固地定位。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组散热鳍片及第二组散热鳍片组合后的立体外观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欲装设于底座的立体分解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装设于底座的立体外观图。
图中符号说明1 固定座
11底板12 盖板111 卡槽2 第一组散热鳍片21定位杆 22散热鳍片3 第二组散热鳍片31导热管 321 注焊孔311 延伸部 33定位杆312 底部34散热鳍片32容置孔4 底座具体实施方式
为达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构造,结合附图就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详加说明其特征与功能如下,以利完全了解。
请参阅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由各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本实用新型由固定座1、第一组散热鳍片2及第二组散热鳍片3所组成,其中该固定座1由底板11罩覆一盖板12所构成,且底板11并设置有数个卡槽111。
该第一组散热鳍片2设置于底板11上方,并令定位杆21迫紧于各散热鳍片22间,而使各散热鳍片22间保有适当的间距。
该第二组散热鳍片3的表面设置有可供导热管31的延伸部311穿设的容置孔32,使导热管31的延伸部311可穿设定位于容置孔32上,而导热管31的延伸部311为圆柱状,且延伸部311为连接一矩形的底部312,且第二组散热鳍片3为以定位杆33迫紧于各散热鳍片34间,且容置孔32于一侧设置有注焊孔321,令焊料可渗入注焊孔321内,使导热管31与容置孔32紧密地结合。
请参阅图2、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组散热鳍片及第二组散热鳍片组合后的立体外观图、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由各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本实用新型于组构时,将第二组散热鳍片3垂直层叠于第一组散热鳍片2上方,而借助穿设于第二组散热鳍片3的导热管31穿过于第一组散热鳍片2的间距,而令导热管31的底部312卡制于固定座1的底板11的卡槽111上,如此则可令第一组散热鳍片2及第二组散热鳍片3稳固地结合并定位于固定座1内,随即完成本实用新型的组构。
再请参阅图4、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欲装设于底座的立体分解图及装设于底座的立体外观图,由各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本实用新型于组构完成后可组装于一底座4上,通过底座4而可令本实用新型更稳固地卡扣于预设的电路板上的芯片表面以进行散热工作。
本实用新型设置有第一组散热鳍片2及第二组散热鳍片3,且第二组散热鳍片3连设有导热管31,当热源由底板11进入时随即由导热管31迅速传递至第二组散热鳍片3以加速热源的散热,而部分热源亦可由第一组散热鳍片2吸收而进行散热,如此即可借助多重散热而增加散热效率,再者,本实用新型通过导热管31的底部312而卡扣于固定座1的底板11的卡槽111内,即可迅速地达到稳固的结合与定位。
所以,本实用新型具鳍片的导热管定位结构的导热管31及与其相对应的卡槽111数量可依使用者的需求而作增加或减少的变化,以适应不同的热源产生;本实用新型上述仅以较佳的实施方式说明,非因此即局限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故举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为简易修饰及等效结构变化,均应同理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具鳍片的导热管定位结构,包括有固定座、第一组散热鳍片及第二组散热鳍片所组成,其特征在于该固定座由底板罩覆一盖板所构成,且底板并设置有定位部;该第一组散热鳍片设置于底板上方,并令定位杆迫紧于各散热鳍片间,而使各散热鳍片间保有适当的间距;该第二组散热鳍片垂直于第一组散热鳍片并层叠于第一组散热鳍片上方,且第二组散热鳍片的表面设置有可供导热管的延伸部穿设的容置孔,而导热管的底部穿过于第一组散热鳍片的间距并固定于底板的定位部上,且第二组散热鳍片以定位杆迫紧于各散热鳍片间,而使各散热鳍片间保有适当的间距,由此而达到稳固的结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鳍片的导热管定位结构,其中,该容置孔于一侧设置有注焊孔,令焊料可渗入注焊孔内,使导热管与容置孔紧密地结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鳍片的导热管定位结构,其中,该导热管呈L形,且导热管的延伸部为圆柱状,底部则为矩形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鳍片的导热管定位结构,其中,该导热管的数量可为一支或一支以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鳍片的导热管定位结构,其中,该定位部为卡槽,令导热管的底部可卡制于卡槽而定位。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鳍片的导热管定位结构,由固定座、第一组散热鳍片及第二组散热鳍片所组成,而固定座为由底板罩覆一盖板所构成,第一组散热鳍片设置于底板上方,而第二组散热鳍片则垂直于第一组散热鳍片并设置于第一组散热鳍片上方,且第二组散热鳍片表面设置有可供导热管的延伸部穿设的容置孔,而导热管底部穿过于第一组散热鳍片的间距并固定于底板的定位座上,并且第二组散热鳍片以定位杆迫紧于各散热鳍片间并使各散热鳍片间保有适当的间距,由此而达到稳固的结合。
文档编号G06F1/20GK2694355SQ200420004969
公开日2005年4月20日 申请日期2004年3月17日 优先权日2004年3月17日
发明者陈恒隆, 陈嘉宏 申请人:国格金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