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异向性材质薄膜触控面板的触控点坐标决定方法及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426567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异向性材质薄膜触控面板的触控点坐标决定方法及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ー种触控面板的触控点坐标的决定方法及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ー种具有异向性材质薄膜的触控面板的触控点坐标的决定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机界面更为简便与快速的需要,触控面板现今已成为新一代人机沟通的桥梁,代替键盘、鼠标而大量广泛应用在各式电子产品上,尤其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等产品。然而,由于触控面板里的关键材料一透明导电薄膜所需的铟为稀有金属,且价格波动起伏大,于是新型导电材料成为技术开发的关注的课题。故此,学界及业界开发出利用其他容易取得的材料,例如异向性材质,如纳米碳管(carbon nanotube,CNT),作为触控面板的基础材料。CNT的优点是不需要蚀刻图案化等制程,可以较简易的制程制作。例如CNT薄膜电容式触控面板。 而驱动上述的具有异向性材质薄膜的触控面板仍有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就是触控点的坐标辨认的解析度问题。具体而言,CNT薄膜的CNT配向的关系而产生很大的电阻异向性,造成与CNT配向垂直的X坐标辨认的解析度很高,但与CNT配向平行的Y坐标辨认的解析度很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揭露提供关于ー种具有异向性材质薄膜的触控面板的触控点坐标的决定方法及装置的实施例。驱动方法的一实施例基于对触控面板的多个导电端中的一导电端群组的不同导电端组合所包含的导电端同时进行驱动动作,能辅助或是达成触控点的检测或是触控点的坐标的计算及输出,并且能増加其解析度。根据本发明的一方向,提出一种触控点坐标的决定方法,用以决定触控面板的一触控点坐标,此触控面板具有ー异向性材质薄膜、多个第一导电端和多个第二导电端,该些第一导电端设置于该异向性材质薄膜的ー侧且该异向性材质薄膜另ー侧设置有与此些第ー导电端相対的该些第二导电端,这些第一导电端及这些第二导电端之间定义一触控区域,此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依据此触控面板的相邻的至少两个第一导电端以及相对且相邻的至少两个第二导电端中包括此至少两个第一导电端的一第一组合和包括此至少两个第ニ导电端的一第二組合的多个组合,分别对这些组合中所包含的导电端同时进行驱动动作,其中对于这些组合中的一组合所包含的导电端同时进行充电,接着同时放电,并在放电的时检测此组合所包含的导电端的信号強度。依据这些组合的信号強度所对应的多个数值,输出对应于此触控区域上的一坐标值。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向,提出一种触控面板的触控点坐标的决定装置,包括ー控制単元及一感测单元。控制单元,用以控制一具有异向性材质薄膜的触控面板的驱动动作,依据此触控面板的相邻的至少两个第一导电端以及其相对且相邻的至少两个第二导电端中包括此至少两个第一导电端的一第一组合和包括此至少两个第二导电端的一第二組合的多个组合,分别对这些组合中所包含的导电端同时充电后同时放电。感测单元,在此控制单元对各这些组合中所包含的导电端同时放电时,用以检测此组合中所包含的导电端的信号強度。其中此控制单元更用以依据这些组合的信号強度所对应的多个数值,输出对应于此触控面板的ー触控区域上的一坐标值。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详细说明,其中图I绘示对具有异向性材质薄膜的一触控面板的一导电端进行驱动动作的ー实施例示意图。 图2A绘示在图I所示意的驱动动作下两触控点的移动轨迹的示意图,其中两移动轨迹的X坐标不同而Y坐标变化方向相同。图2B绘示在图I所示意的驱动动作下对此导电端检测所得的一信号強度随触控点Y坐标变化的关系图。图2C示意一触控点的实际移动轨迹与计算所得的移动轨迹具有差异的情況。图3A绘示上述触控面板的实施例中的至少两导电端进行驱动动作的示意图。图3B绘示在图3A所示意的驱动动作下两触控点的移动轨迹的示意图,其中两移动轨迹的X坐标不同而Y坐标变化方向相同。图3C绘示在图3A所示意的驱动动作下对此两导电端检测所得的一信号强度随触控点Y坐标变化的关系图。图4绘示ー种触控面板的驱动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图。图5A绘示对至少两个第一导电端的一组合进行驱动动作的示意图。图5B绘示对至少两个第二导电端的一组合进行驱动动作的示意图。图5C绘示对至少两个第一导电端的一与相对的此至少两个第二导电端的一的一组合进行驱动动作的示意图。图绘示对至少两个第一导电端的另一与相对的此至少两个第二导电端的另ー的一组合进行驱动动作的示意图。图5E绘示对至少两个第一导电端及至少两个第二导电端的一组合进行驱动动作的示意图。图6绘示ー种触控面板的驱动方法的另ー实施例的示意图。图7A-7C绘示检测此些导电端的信号強度的数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图8为ー种触控面板模块的一实施列的方块图。图9为对导电端的组合作驱动动作的驱动信号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10绘示ー种触控面板的触控点坐标的决定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图。图11绘示在一种触控面板的触控区域上取相邻的至少两个第一导电端以及相对的至少两个第二导电端为ー检测的单位的示意图。图12绘示如图11的ー测试触控点TP_|—导电端的边缘附近沿着Y轴向相対的另ー导电端作等速移动时,所检测出的信号強度所对应的数值以至其他參数值对时间的变化关系图。
图13绘示图10中的步骤S1020的另ー实施例的流程图,其能用以解决边缘Y坐标值误差的问题。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0、20:触控面板80 :触控面板模块100、200 :异向性材质薄膜190,290,600 :触控区域700 电容数字转换器800 :驱动装置810 :控制单元
·
811 :扫描单元813 :处理单元820 :感测单元Pl-I至PトN :第一导电端P2-1 至 P2-N :第二导电端A、B、R:轨迹CP :计算所得的轨迹TP1-TP4 :触控点SA、SB、SA,、SB,曲线S410、S420:步骤C :充电动作D :放电动作S :感测动作S1010、S1020、S1310、S1320、S1330、S1322、S1324、S1326 :步骤TP_T :测试触控点Z0、Zl 至 ZP:子区域VAl :第一数值VA2 :第二数值T :第三数值DV :第一数值VAl与第二数值VA2之差ABS(DV) :DV 的绝对值Y_AXIS Y坐标值与信号强度对应的数值的关系
具体实施例方式触控面板的驱动以下提供本揭露的ー种具有异向性材质薄膜的触控面板的驱动方法及装置的实施例。驱动方法的一实施例基于对相邻的至少ニ导电端同时进行驱动动作、对相对的至少ニ导电端同时进行驱动动作以及上述导电端全部同时进行驱动动作的方式。如此,其能辅助或是达成触控点的检测或是触控点的坐标的计算。亦可有助改善检测触控点所得的坐标的解析度。为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与检测触控点所得的坐标的解析度的关系,在此首先讨论针对単一导电端作驱动动作所产生的辨认的解析度具有误差的问题。图I绘示对具有异向性材质薄膜的一触控面板的一导电端进行驱动动作的实施例示意图。触控面板10包括ー异向性材质薄膜100以及一基材(图中未绘示),其中异向性材质薄膜100设置于基材之上。例如,将纳米碳管(CNT)薄膜直接贴在透明基板上而制成。例如此纳米碳管薄膜是由化学气相沉积法(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CVD)或其他适当的方法于硅基板、石英基板或其他适当的基板上形成纳米碳管层。接着,沿着ー拉伸方向从纳米碳管层的一侧边拉出纳米碳管薄膜,也就是异向性材质薄膜100。因拉伸制程中,长炼状纳米碳管约略沿着拉伸方向平行排列,使得纳米碳管薄膜在拉伸方向具有较低阻抗,在垂直拉伸方向阻抗约为拉伸方向阻抗的50至350倍之间。纳米碳管薄膜的表面电阻也因量测的位置不同、方向不同而介于IKQ至800KQ之间,因此异向性材质薄膜100具有导电异向性。以上为举例而言,故纳米碳管薄膜当可利用其他制程以产生其他特性參数,其实施方式并不以此为限。由于异向性材质薄膜100的特性,触控面板10在一第一方向(或称为X方向)上因为具有较大的电阻,故实质上为非导电性,而在ー第二方向(或称为Y方向)上因为具有较小的电阻,故实质上具有导电性。在异向性材质薄膜100的ー侧的X方向上具有一列的多个第一导电端Pl-I至Pl-N(以下简写为P1),而在另ー侧具有一列的多个第二导电端P2-1至P2-N(以下简写为P2),这些第二导电端P2在Y方向上与这些第一导电端Pl相对的设置 在具有异向性材质薄膜100上,亦即例如第二导电端P2-1与第一导电端Pl-I相对。第一导电端Pl及第ニ导电端P2之间定义至少ー触控区域190,以让使用者作触控的输入动作,例如按压、拖曳之类的触控动作。图I所不意对触控面板10的ー导电端进行驱动动作,例如是对第一导电端P1-K,先作充电后再放电,而其余的导电端则可令其如接地、接一底电位或是浮接。当第一导电端Pl-K充满电时,第一导电端的电流主要会经由异向性薄膜100流向与其相对设置的第二导电端P2-K,但由于异向性薄膜100在X方向上并非完全绝缘不导电,因此仍会有漏电流流向第一导电端Pl-K相邻的其他第一导电端以及与第二导电端P2-K相邻的其他第二导电端。如图I中的实线所示表示对第一导电端Pl-K充电所形成的一静电场的等位线,另有如具有箭号的虚线所示表示的是电流流向示意。驱动动作再进ー步,可在放电时,进行检测动作,例如是利用电容数字转换器(capacitance-to-digital converter)检测第一导电端P1-K的信号强度,从而产生对应的数值。如图2A示,在第一导电端P I-K附近产生了一触控点TP1,沿着轨迹A移动,即X坐标不变并沿着Y方向向上移动靠近第二导电端P2-K ;所对应地能检测的信号強度随触控点TPl的Y坐标变化的关系如图2B中的曲线SA所示。又另ー触控点TP2在第一导电端Pl-K及P1-(K+1)之间产生,沿着与轨迹A平行的轨迹B移动,检测的信号强度随触控点TP2的Y坐标变化关系由曲线SB代表。比较图2B的曲线SA及SB可知,触控点距离第一导电端Pl-K愈近,信号強度愈强,反之亦然;但是对于同一信号強度的数值,却会因触控点X坐标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数值。由此可见,仅利用第一导电端Pl-K的信号強度来估测触控点的Y坐标的变化会造成误差。例如图2C所示,当一触控点TP3沿着实际的轨迹R(实线)往右前进时,依据检测到的信号強度经计算后的路径CP却成为如虚线所示的波动变化般的曲线。故此,针对単一导电端作驱动动作所得出的触控点的坐标的解析度具有严重的误差。而依据本揭露,针对至少两个相邻的导电端进行驱动动作,能有效改善上述的问题。图3A为对触控面板10的实施例中的至少两导电端P1-3及P1-4进行驱动动作的示意图。在图3A中,被同时充电的两个第一导电端P1-3及P1-4之间的等位线在X方向上较图I所示者平缓。故此在第一导电端Pl-3、P1-4、第二导电端P2-3及P2-4之间的触控区域上,产生了 Y方向上有梯度的等位线。如同图2A的测试方式,图3B示意在图3A所示的驱动动作下两触控点TP1、TP2分别沿着轨迹A及B移动。图3C绘示在图3A所示的驱动动作下对此两导电端P1-3及P1-4检测所得的一信号強度随触控点的Y坐标变化的关系,其中第一导电端的Y坐标假设为0,第二导电端的Y坐标假设为某一整数。在图3C中,曲线SA’及SB’分别对应到两触控点TPl及TP2。当触控点的Y坐标较小(即愈靠近此两第一导电端)吋,曲线SA’及SB’可视 为重叠;当触控点Y坐标较大(即愈远离此两第一导电端)吋,曲线SA’及SB’仍有差异,但相较于图2B来说,此差异已缩小了。如此,若对两第二导电端P2-3及P2-4进行先充电及放电的动作,并在放电动作中进行检测,则导电端P2-3及P2-4检测所得的一信号强度随两触控点TPl及TP2的Y坐标变化的关系,会与上述情况相似,即愈靠近两第二导电端P2-3及P2-4(即触控点Y坐标较大)则信号強度的变化曲线趋于重叠,愈离开此两导电端(即触控点Y坐标较小)则信号強度的变化曲线仍有ー些差异。由此可知,为了求得更精确的触控点的Y坐标,可分别对于至少两个第一及至少两个第二导电端各组的导电端同时进行驱动动作,从而依据检测到的多个信号強度所对的数值以内插或其他演算方式求得触控点的Y坐标。请參考图4所示,提出一种触控面板的驱动方法的实施例,其能辅助或是达成触控点的检测或是触控点的坐标的计算。此方法包括步骤如下如步骤S410所示,提供具有异向性材质薄膜的一触控面板,如图I所示的触控面板。如步骤S420所示,依据触控面板的相邻的至少两个第一导电端以及其相对且相邻的至少两个第二导电端中包括至少ニ个导电端的一组合和包括全部导电端的ー组合的多个组合,分别对这些组合中所包含的导电端同时进行驱动动作。上述步骤S420所述的多个组合例如包括以下组合。如图5A所示的至少两个第一导电端的一组合以及如图5B所示的至少两个第二导电端的ー组合。如图5C所示的此至少两个第一导电端的一与相对的此至少两个第二导电端的一的一组合以及如图5D所示的此至少两个第一导电端的另一与相对的此至少两个第二导电端的另ー的ー组合。如图5E所示的至少两个第一导电端及至少两个第二导电端的ー组合。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依据不同的次序对分别对上述组合的导电端同时进行驱动,例如先进行如图5E的组合的驱动动作,再继而进针对其他如图5A-5D的驱动动作。此外,在一实施例中,步骤S420例如包括分别对这些组合中所包含的导电端同时进行充电后同时放电;此实施列可利用ー驱动电路加以实现。又于另ー实施例中,在步骤S420中,在对各个这些组合中所包含的导电端同时放电时,更检测此组合中所包含的导电端的信号強度;此实施列的检测动作可利用一感测电路例如是电容数字转换电路加以实现。例如对于图5A及图5B所示的两组合,可以检测出信号強度以辅助求得在这些导电端所形成的触控区域内的触控点的Y坐标。例如对于图5C及图所示的两组合,可以检测出信号強度以辅助求得在这些导电端所形成的触控区域内的触控点的X坐标。例如对于图5E所示的组合,可以检测出这些导电端所形成的触控区域内的信号強度的背景值,以辅助求得在触控点的X及Y坐标之用。
请參考图6所示意的一种触控面板的驱动方法的另ー实施例。如图6所示,驱动方式可以包括先依据如图5C及的方式对相对的第一及第ニ导电端逐一进行扫描,利用检测到信号強度的大小从而找出一触控点TP4的X坐标所在的ー触控区域600。驱动方式再继而利用如图5A、5B及5E的方式进行驱动。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对于例如图5A或图5B所示的组合,检测此组合中所包含的导电端的信号强度时,可以借由不同方式达成。例如图7A所示,对于此至少两个第一导电端的组合,同时个别检测此组合中所包含的导电端的信号強度。例如图7A所示,借由使用两个电容数字转换器同时对两个第一导电端个别进行信号強度的检测。又例如图7B所示,对于此至少两个第一导电端的组合,检测此组合中所包含的导电端被耦接时的信号強度,例如是借由使两个导电端耦接至一个电容数字转换器以进行检测信号強度。又例如图7C所示,对于此至少两个第一导电端的组合(例如具有三个或以上的第一导电端时),检测步骤包括检测此组合的至少两者耦接时的信号強度。在如图7C所示意的作法中有许多 的实现方式,例如在3个第一导电端中选出两组以及同时检测此两组个别的信号強度。例如图7C所示,借由使两个电容数字转换器以进行检测此三个第一导电端的信号強度。在上述图7A或图7C的例子中,其中借由两个电容数字转换器700所得到的两个数值可以于后序的处理中作例如加法处理从而得到相对应的数值。此外,图8为ー种触控面板模块的一实施列的方块图。在图8中,触控面板模块80包括一触控面板10及驱动装置800。触控面板10的所有导电端皆耦接至驱动装置800,例如是透过软性电路板或是印刷电路板。驱动装置800包括一控制单元810及一感测单元820。控制单元810用以控制对触控面板10的驱动动作,可实现如上述的驱动方式的各个实施例。感测单元820配合控制单元810的驱动动作,适时地检测导电端的信号強度,以产生对应的数值。在一些实施中,驱动装置800依据感测单元820的输出数值,可以据以产生触控区域190上所感测到的触控点的坐标,或是其他触控有关的參数。控制单元810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实现,例如包括一扫描单元811及一处理单元813。在一实施例中,控制单元810进行驱动动作,对触控面板10进行对导电端的一组合的同时充电后同时放电的动作。又例如处理单元813例如依据上述图5A-5E的数个组合或更进ー步依据如图6所示的实施例,控制扫描単元811使扫描单元811分别对上述组合的导电端同时进行驱动进行充电后同时放电。又例如举例而言,图9所示为控制单元810或扫描单元811对导电端的组合,例如上述如图5A至5E所举例的组合,作驱动动作的驱动信号的ー实施例。驱动信号系输出至此组合的每ー个导电端,其中高位准时表示对ー组合的导电端进行充电动作(在图9中以C为代表),低位准时表示对此组合的导电端进行放电动作(在图9中以D为代表)。当在对各个这些组合中所包含的导电端同时放电时,感测单元820对此组合中所包含的导电端进行检测动作(在图9中以S为代表),以检测出信号強度并据以转换为数值。感测单元820例如包括一个或多个电容数字转换器700,例如以图7A、7B或7C或相似方式进行检测导电端的信号強度。此外,驱动装置800对导电端的一组合进行驱动动作时,其余的导电端则可令其如接地、接一底电位或是浮接。在一实施例中,控制单元810或处理单元813又可进ー步依据感测单元820所输出的数值进行计算,以输出触控点的坐标。此外,驱动装置800或控制单元810或处理单元813可用集成电路如微控制器、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特殊应用集成电路(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Circuit)或兀件可程序逻辑门阵列(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或逻辑电路来实施。除了输出如图9的驱动信号以外,在其他实施例中,只要能达成上述的驱动动作的其他形式的驱动信号皆可据以用作实现驱动装置800。触控点坐标的决定再者,以下更揭露一种触控点坐标的决定方法以及ー种触控面板的触控点坐标的决定装置的实施例。为了便于说明,如图11所示,以具有异向性材质薄膜的触控面板20的ー触控区域290为例作说明,其中触控面板20与前述的触控面板10皆基于相似的构造,故此不再赘述其结构。在触控区域290中以相邻的至少两个第一导电端以及相对且相邻的至少两个第二 导电端为ー检测的单位,例如是两个第一导电端Pl-I及P1-2以及相对且相邻的两个第二导电端P2-1及P2-2,并定义一子区域Z0。如此类推可在触控区域290的上定义出子区域ZO至ZP,其中P为小于N的正整数,P > O。而理论上要决定触控点的X坐标至少只要对ー个方向上的ー侧的ー导电端进行检测信号強度便可得知。相对来说,本实施例的X坐标的取得方式并不以上述讨论为限。但是,如图2B及2C所示的情況,则可知Y坐标的辨识的误差很大。故此,依据图3A至3C所示及上述讨论的Y坐标值与检测的信号強度对应关系的原理,本实施例的触控点坐标的决定方法能输出对应到触控区域290上一触控点的X及Y坐标值,以提高整体的坐标值的准确性。图10为ー种触控点坐标的决定方法的ー实施例,此方法用以决定一具有异向性材质薄膜的触控面板的ー触控区域上的一触控点坐标。如步骤SlOlO所示,依据此触控面板的相邻的至少两个第一导电端以及相对且相邻的至少两个第二导电端中包括此至少两个第一导电端的一第一组合和包括此至少两个第二导电端的一第二組合的多个组合,分别对这些组合中所包含的导电端同时进行驱动动作,其中对于这些组合中的一组合所包含的导电端同时进行充电,接着同时放电,并在放电的时检测此组合所包含的导电端的信号强度。如步骤S1020所示,依据这些组合的信号強度所对应的多个数值,输出对应于此触控区域上的一坐标值。在步骤S1010中,检测此组合所包含的导电端的信号強度的方式,例如是以如图5A至5E及參考图7A至图7C的各种方式以检测此组合的信号強度。在步骤S1020中,ー组合的信号強度对应到一数值。例如图7A中的两个第一导电端的ー组合利用两个电容数字转换器700检测,故此组合的信号強度所对应的一数值可视为两个电容数字转换器700的输出数值之和。又例如图7B的两个第一导电端的ー组合利用一个电容数字转换器700检测,故此组合的信号強度所对应的数值可视为电容数字转换器700的输出数值。又例如图7C中的三个第一导电端的ー组合利用两个电容数字转换器700检测,故此组合的信号強度所对应的一数值可视为两个电容数字转换器700的输出数值之和。基于图10的实施例以及上述其他实施例,可以据以实现各种触控点坐标的决定方式。
例如,一触控点TP5的坐标值的一分量如Y坐标是基于检测一第一组合(例如两个第一导电端Pl-I及P1-2)所得的信号強度所对应的一第一数值VAl以及检测第二組合(例如两个第二导电端P2-1及P2-2)所得的信号強度所对应的一第二数值VA2之差而得。请參考图11,当ー测试触控点TP_T,从ー导电端(例如P1-2)的外缘附近沿着Y轴向相对的另一导电端(例如P2-2)的外缘作等速移动之时,检测起始处附近的导电端(例如P1-2)的信号強度所对应的数值(例如用电容数字转换器产生)作为第一数值VA1,其中因为测试触控点TP_T等速移动,图11的横轴亦可视为实际位移量,即实际的Y坐标值。如图12所示,第一数值VAl随时间变化实质上可视为是从大变为小。反之,检测终点处附近的导电端(例如P2-2)的信号強度所对应的数值作为第二数值VA2。如图12所示,第二数值VA2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12所示,实质上可视为是从小变为大。而第一数值VAl与第二数值VA2之差DV呈现实质上类似线性的关系,其中在图12中以DV的绝对值ABS (DV)表示。当测试触控点TP_T到达相对的两导电端的中间时,ABS(DV)为O。由此可知基于第一数值 VAl与第二数值VA2之差DV能得到一触控点较为准确的Y坐标值。若DV代表VA1-VA2的话,Y坐标值的变化范围,从第一导电端P1-2至第二导电端P2-2,是约为+270至-260。反之,若DV代表VA2-VA1的话,Y坐标值的变化范围,则是约为-270至+260。此外,在图12中,虚线El及E2分别代表触控区域的两个边缘,在超出边缘以外的数值都呈现非线性的变化,如此将会造成靠近边缘的触控点的Y坐标产生误差或误判的情形。有关此边缘误差的问题,稍后将另举实施例讨论。而以下将提及产生触控点的X及Y坐标值的多个实施例,其中都假设触控点是位是两边缘之间,即信号強度所对应的数值与坐标值的关系如图11中虚线El及E2之间的区域所描述。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利用正规化的观念来产生Y坐标值。在一实施例中,步骤S1010中的这些组合更包括此至少两个第一导电端及此至少两个第二导电端的一第三组合。换句话说,第三组合就是包括了第一组合及第二組合的全部导电端,例如图5E所示。在步骤S1010中,第三组合的导电端会被同时充电,接着同时放电,并在放电的时检测此组合所包含的导电端的信号強度。而第三组合所包含的导电端的信号強度所对应的一第三数值,以下记作T。理论上T的值是固定的,但事实上因为触控面板中间部分的电阻的原因,T的值如图11所示,在中间部分会稍有一点下降。故此,基于第一数值VAl与第二数值VA2之差DV,以及第三数值T,可以产生Y坐标值。例如,可以作出三种定义Y坐标值的方式公式I Y = (VA1-VA2)/T ;公式2 :Y = (VA2-VA1)/T ;或是公式3 :Y = (T-(VA1-VA2))/T,其等价于 Y = I-(VA1-VA2)/T。如此,将可以分别把Y坐标值的范围定义在不同范围内,例如分别实质上约为I至-1、-1至I或0至2。在一些实施例中,更可利用上述正规化的观念产生Y坐标值,并基于Y轴的解析度来得出欲设计的Y坐标值的范围。例如定义Y轴的解析度为Y_res (例如等于480或600或其他数值),则可利用上述公式如公式3来定义Y坐标值如下公式4:Y= (T- (VA 1-VA2))/T*Y_res/2。如此,Y坐标值的范围可以实质上定义在0至Y_res之间。更进一歩地,为了补偿如图12中所示意的T值并非理想中为ー固定值的情况,更可再定义T的值。例如在一实施例中,步骤SlOlO中的这些组合除了包括上述的第一、第二、第三组合之外更包括此至少两个第一导电端之一与相对的此至少两个第二导电端之一的一第四组合;以及此至少两个第一导电端之另一与相对的此至少两个第二导电端之另ー的一第五組合。例如,第四组合及第五组合分别可为图5C及图所示的两组合。在一实施例中,在步骤S1010中,第四组合(或第五组合)的导电端会被同时充电,接着同时放电,并在放电的时检测此组合所包含的导电端的信号強度。而第四及第五组合的信号強度分别对应到一第四数值VA4及一第五数值VA5。在一实施列中,利用公式4并定义T’= (T+VA4+VA5)来代替T,则Y坐标值的定义如下公式5 Y = (T,_(VA1_VA2))/T,*Y_res/2。如此,Y坐标值的范围可以实质上定义在0至Y_res之间。而对于触控点的X坐标,如前所述,本实施例的X坐标的取 得方式并不以上述讨论的方式为限,例如可以用如图6所述的扫描X轴向的一对导电端的方式以求得,又可以交替往返的相反方向扫描X轴而求得,又可以用单一侧的扫描方式而求得。以下更提出ー些实施例,求得触控点的X坐标。例如图11所示,如一触控点TP5经扫描后得知其落在子区域Z0,一第四组合例如为两个导电端Pl-I及P2-1 ; —第五组合例如为两个导电端P1-2及P2-2。在一些实施例中,触控点的X坐标可定义为基于相对应的ー第四数值VA4及一第五数值VA5之差而求得。例如,利用上述公式如公式3可以定义X坐标值的两种计算方式如下公式6 :X = (T- (VA4-VA5)) /T ;或公式I-X = (T-(VA4-VA5))/T*X_Z0NE_res/2,其中 X_Z0NE_res 为子区域 ZO 内 X轴上的解析度。如此,子区域ZO内X坐标值的范围可以实质上定义在0至X_Z0NE_res之间。又X_Z0NE_res可以定义为整个触控区域290的解析度X--_res (例如1024、800或其他数值)除以子区域的个数num_total_zone如图11的P+1。其他的子区域,可依上述公式加以推算。为了补偿如图12中所示意的T值的误差,在一实施列中,利用公式5并定义T”=(T+VA1+VA2)来代替T,则X坐标值的定义如下公式8 :X = (T,,-(VA4-VA5))/T,,*X_Z0NE_res/2,另外,在一实施列,基于上述图10的触控点坐标的决定方法的一实施例,利用例如上述图5C或或图6所示的方式,对两侧相対的一组的导电端进行X轴的扫描,依照检测的信号強度的大小从而求得一触控点的X坐标值,从而可以找最近接触控点的导电端,如图6的子触控区域600所对应的4个导电端。而在扫描此两对导电端时所得到的信号强度所对应的两个数值,亦可经相加以定义为上述公式中的T之用。如此,步骤S1010中的这些组合的数目可以減少。此外,第一组合及第二組合的第一数值及第ニ数值的相加亦可以定义为上述公中的T之用。以下实施例有关前述边缘误差的问题,如图12中,虚线El及E2分别代表触控区域的两个边缘,在虚线El之前的DV以及VAl的数值,以及虚线E2之后以及VA2的数值都呈现非线性的变化。依据图12中VAl及VA2的数值变化以及与T值的关系,在一实施例中,步骤1020包括如图13的步骤S1310所示,判断检测ー第三数值T是否小于第一数值VAl与第二数值VA2之差的绝对值,即ABS (VA1-VA2)。若是,比较第一数值VAl与第二数值VA2以决定Y坐标值,如步骤S1320所示。若否,则如步骤S1330所示,依据一公式输出Y坐标值,其中此公式例如上述公式I至5的任一者,但本实施例并不以此为限。至于步骤S1320的实施例方式,例如步骤S1322,若第一数值VAl大于第二数值VA2时,输出此坐标的Y坐标值为与第一导电端Pl于Y轴方向上相同的位置的坐标值,如步骤S1324所示,Y = Y_P1。请參照图11,若第一导电端Pl的Y坐标值Y_P2定义为0,则步骤S1324中,Y = O。若第一数值VAl小于第二数值VA2时,输出Y坐标值为与第二导电端P2于Y轴方向上相同的位置的坐标值,如步骤S 1326所示,Y = Y_P2。请參照图11,若第ニ导电端P2的Y坐标值Y_P2定义为最大值Y_MAX,则步骤S1326中,Y = Y_MAX。由上述可知步骤S1320的实施例的判断结果端看边缘的坐标的定义而不同,例如在一实施例中,可以定义Y_P1 = Y_MAX及Y_P2 = O。无论如何,依据图13的实施例可以让Y坐标值不管任何情况下,都能得到线性较佳的Y坐标值,例如图12中虚线所示的线段Y_AXIS,呈现在边缘El及E2之间是实质上的线性关系,而在超出边缘El或E2之外时,Y坐标值是固定的。此外,上述的有关于触控点坐标的决定方法的各个实施例更可以基于前述图8的一实施列中的驱动装置800加以实施。在一实施例中,驱动装置800可依据基于图10的触控点坐标的决定方法的各个实施例以实现ー种触控面板的触控点坐标的决定装置。控制单元810更可用以依据如步骤S1010中的这些组合的信号強度所对应的多个数值,实现步骤S1020,输出对应于触控面板的ー触控区域上的一触控点的一坐标值。在另ー实施例,驱动装置800更可包括扫描单元811及处理单元813。控制单元810或处理单元813又可进ー步依据感测单元820所输出的数值进行计算,以输出触控点的坐标,其中计算的依据如上述的坐标计算公式。又一实施例中,控制单元810或处理单元813又可进ー步依据如图13的一实施例对边缘的触控点作出Y坐标值的判断。在其他实施例中,三个或以上的第一导电端以及相对的第二导电端亦可作为ー检测的单位,并定义相对应的子区域,而且有关的坐标值公式亦可依据如上述的公式加以扩充,故有关于触控点坐标的决定方法及装置并不以上述实施例为限。如上所述,已提出具有异向性材质薄膜的触控面板的驱动方法及装置以及触控面板模块的一些实施例。在一些实施例中,由于分别对于至少两个第一及至少两个第二导电端各组的导电端同时进行驱动动作,可以在X方向及Y方向产生较为均匀的具有梯度的等位线,故此可以増加触控点的坐标值的解析度。又由于在驱动过程中对多个组合的导电端进行驱动,故一些实施例能辅助或是达成触控点的检测或是触控点的坐标的计算及输出,并且能増加其解析度。如上述一些触控点坐标的决定方法的实施例所示,输出的坐标值能据所欲呈现的解析度得以实现,而且输出实质上呈现线性度较佳的坐标值。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掲示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修改和完善,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以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触控点坐标的决定方法,用以决定一触控面板上的一触控点坐标,该触控面板具有一异向性材质薄膜、多个第一导电端和多个第二导电端,所述第一导电端设置于该异向性材质薄膜的一侧且该异向性材质薄膜另一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导电端相对的所述第二导电端,所述第一导电端及所述第二导电端之间定义一触控区域,该方法包括 依据该触控面板的相邻的至少两个第一导电端以及相对且相邻的至少两个第二导电端中包括该至少两个第一导电端的一第一组合和包括该至少两个第二导电端的一第二组合的多个组合,分别对所述组合中所包含的导电端同时进行驱动动作,其中对于所述组合中的一组合所包含的导电端同时进行充电,接着同时放电,并在放电的时检测该组合所包含的导电端的信号强度;以及 依据所述组合的信号强度所对应的多个数值,输出对应于该触控区域上的一坐标值。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触控点坐标的决定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坐标值的一分量是基于检测该第一组合所得的信号强度所对应的一第一数值以及检测该第二组合所得的信号强度所对应的一第二数值之差而得,该分量表示该触控区域中沿着该列的所述第一导电端或该列的所述第二导电端的一第一方向垂直的一第二方向上的位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点坐标的决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更包括该至少两个第一导电端及该至少两个第二导电端的一第三组合。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点坐标的决定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坐标值的该分量是基于该第一数值与该第二数值之差以及检测该第三组合所得的信号强度所对应的一第三数值而得。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点坐标的决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更包括 该至少两个第一导电端之一与相对的该至少两个第二导电端之一的一第四组合;以及 该至少两个第一导电端之另一与相对的该至少两个第二导电端之另一的一第五组合。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点坐标的决定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坐标值的该分量是基于该第一数值与该第二数值之差、该第三数值、检测该第四组合所得的信号强度所对应的一第四数值以及检测该第五组合所得的信号强度所对应的一第五数值而得。
7.如权利要求4或6所述的触控点坐标的决定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坐标值的该分量更是基于该触控区域的该第二方向的一解析度数值而得。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点坐标的决定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坐标值的另一分量是基于该第三数值、检测该第四组合所得的信号强度所对应的一第四数值以及检测该第五组合所得的信号强度所对应的一第五数值而得,该另一分量表示该触控区域中该第一方向上的位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控点坐标的决定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坐标值的该另一分量是基于该第四数值与该第五数值之差以及该第三数值而得。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控点坐标的决定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坐标值的该另一分量是基于该第四数值与该第五数值之差、该第一数值、该第二数值以及该第三数值而得。
11.如权利要求8至10的任一项所述的触控点坐标的决定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坐标值的该另一分量更是基于该触控区域的该第一方向的一解析度数值而得。
12.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点坐标的决定方法,其特征在于,输出对应于该触控区域上的该坐标值的该步骤包括判断检测该第三组合所得的信号强度所对应的一第三数值是否小于该第一数值与该第二数值之差的绝对值; 若该第三数值小于该第一数值与该第二数值之差的绝对值,比较该第一数值与该第二数值以决定该坐标的该分量的值。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触控点坐标的决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比较该第一数值与该第二数值以决定该坐标的该分量的值的该步骤包括 若该第一数值大于该第二数值时,输出该坐标的该分量为与所述第一导电端于该第二方向上相同的位置的分量的值;以及 若该第一数值小于该第二数值时,输出该坐标的该分量为与所述第二导电端于该第二方向上相同的位置的分量的值。
14.一种触控面板的触控点坐标的决定装置,包括 一控制单元,用以控制一具有异向性材质薄膜的触控面板的驱动动作,依据该触控面板的相邻的至少两个第一导电端以及其相对且相邻的至少两个第二导电端中包括该至少两个第一导电端的一第一组合和包括该至少两个第二导电端的一第二组合的多个组合,分别对所述组合中所包含的导电端同时充电后同时放电;以及 一感测单元,在该控制单元对各所述组合中所包含的导电端同时放电时,用以检测该组合中所包含的导电端的信号强度; 其中该控制单元更用以依据所述组合的信号强度所对应的多个数值,输出对应于该触控面板的一触控区域上的一坐标值。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触控点坐标的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坐标值的一分量是基于检测该第一组合所得的信号强度所对应的一第一数值以及检测该第二组合所得的信号强度所对应的一第二数值之差而得,该分量表示该触控区域中沿着该列的所述第一导电端或该列的所述第二导电端的一第一方向垂直的一第二方向上的位置。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触控点坐标的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更包括该至少两个第一导电端及该至少两个第二导电端的一第三组合。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触控点坐标的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坐标值的该分量是基于该第一数值与该第二数值之差以及检测该第三组合所得的信号强度所对应的一第三数值而得。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触控点坐标的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更包括 该至少两个第一导电端之一与相对的该至少两个第二导电端之一的一第四组合;以及 该至少两个第一导电端之另一与相对的该至少两个第二导电端之另一的一第五组合。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触控点坐标的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坐标值的该分量是基于该第一数值与该第二数值之差、该第三数值、检测该第四组合所得的信号强度所对应的一第四数值以及检测该第五组合所得的信号强度所对应的一第五数值而得。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触控点坐标的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坐标值的另一分量是基于该第三数值、检测该第四组合所得的信号强度所对应的一第四数值以及检测该第五组合所得的信号强度所对应的一第五数值而得,该另一分量表示该触控区域中该第一方向上的位置。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触控点坐标的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坐标值的该另一分量是基于该第四数值与该第五数值之差以及该第三数值而得。
22.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触控点坐标的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坐标值的该另一分量是基于该第四数值与该第五数值之差、该第一数值、该第二数值以及该第三数值而得。
23.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触控点坐标的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若该第三数值小于该第一数值与该第二数值之差的绝对值,且该第一数值大于该第二数值时,该控制单元输出该坐标的该分量为与所述第一导电端于该第二方向上相同的位置的分量的值。
24.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触控点坐标的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若该第三数值小于该第一数值与该第二数值之差的绝对值,且该第一数值小于该第二数值时,该控制单元输出该坐标的该分量为与所述第二导电端于该第二方向上相同的位置的分量的值。
2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触控点坐标的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控制单元包括 一扫描单元,用以控制该触控面板的驱动动作,分别对所述组合中所包含的导电端同时充电后同时放电;以及 一处理单元,用以依据所述组合的信号强度所对应的所述个数值,输出对应于该触控面板的该触控区域上的该坐标值。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出具有异向性材质薄膜的触控面板的触控点坐标的决定方法及装置。此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依据此触控面板的相邻的至少两个第一导电端以及相对且相邻的至少两个第二导电端中包括此至少两个第一导电端的一第一组合和包括此至少两个第二导电端的一第二组合的多个组合,分别对这些组合中所包含的导电端同时进行驱动动作,其中对于这些组合中的一组合所包含的导电端同时进行充电,接着同时放电,并在放电的时检测此组合所包含的导电端的信号强度。依据这些组合的信号强度所对应的多个数值,输出对应于此触控区域上的一坐标值。
文档编号G06F3/041GK102819344SQ201110164669
公开日2012年1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10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10日
发明者黄俊龙, 郑建勇, 陈柏仰, 施博盛 申请人: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奇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