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452006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系关于一种输入介面,尤指一种触控面板。
背景技术
:近年来,将触控功能与显示器结合而形成触控显示面板之应用产品越来越多,包括行动电话(mobilephone)、卫星导航系统(GPSnavigatorsystem)、平板电脑(tabletPC)、个人数位助理(PDA)以及笔记型电脑(laptopPC)等。目前触控面板的技术发展非常多样化,在携带型的小型电子装置中较常见的技术包括电阻式及电容式等,其操作原理系使用透明感应电极来侦测触控点位置的电压或电容变化,并利用不同方向轴上连结各个透明感应电极的连结线将讯号传回而完成定位。于习知之触控面板技术中,感应电极的设计有很多种,其中一种是采用菱形(diamondpattern)的感应垫当作感应电极,再藉由连结线将同一方向轴上的各感应电极串联起来。此外,亦有采用互相垂直的长条状(stripepattern)电极设计以利用重迭区域来形成感应区。然而,由于感应电极规则性的条状排列方式有可能造成与显示面板搭配时视觉效果上产生缺陷,也就是说在触控面板上的图案会被辨识出而影响到显示面板的正常显示效果。尤其是当条状感应电极图案与显示面板的条状色区排列彼此互相平行时此状况会更为严重。因此,如何从电极形状的设计改变来改善外观品质乃是目前业界努力的方向之一O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之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触控面板,藉由将一轴向电极之部分区域设置于另一轴向电极之中空结构之中,降低各轴向电极之细条状图案对于外观品质所造成的影响,藉此改善触控面板的外观品质。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之一较佳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包括复数条第一轴向电极以及复数条第二轴向电极。第一轴向电极系沿一第一方向延伸。各第一轴向电极包括复数个第一感应电极、复数个第二感应电极以及复数个第一连结线。第一感应电极与第二感应电极系沿第一方向交替设置,而第一连结线系分别设置于相邻之第一感应电极与第二感应电极之间且电性连结同一条第一轴向电极之第一感应电极与第二感应电极。第二轴向电极系沿一第二方向延伸。各第二轴向电极具有复数个中空区沿第二方向排列,且各第一感应电极系设置于各中空区之内。图I至图4绘示了本实用新型之一较佳实施例之触控面板的示意图。图5至图8绘示了本实用新型之另一较佳实施例之触控面板的示意图。图中主要元件说明如下100触控面板110第一轴向电极[0010]111第一感应电极112第二感应电极[0011]119第一连结线120第二轴向电极[0012]120H中空区121第三感应电极[0013]129第二连结线160A第一导线[0014]160B第二导线170色缘层[0015]171第一侧172第二侧[0016]180保护层200触控面板[0017]210第一轴向电极211第一感应电极[0018]212第二感应电极219第一连结线[0019]220第二轴向电极220H中空区[0020]221第三感应电极229第二连结线[0021]Dl延伸方向D2延伸方向[0022]D3延伸方向D4延伸方向[0023]X第二方向Y第一方向[0024]190基板具体实施方式本说明书及后续的申请专利范围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的元件。所属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应可理解,制作商可能会用不同的名词来称呼同样的元件。本说明书及后续的申请专利范围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别元件的方式,而是以元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别的基准。在通篇说明书及后续的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括」系为一开放式的用语,故应解释成「包括但不限定于」。再者,为使熟习本实用新型所属
技术领域
之一般技艺者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下文特列举本实用新型之数个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构成内容。需注意的是图式仅以说明为目的,并未依照原尺寸作图。此外,在文中使用例如”第一”与”第二”等叙述,仅用以区别不同的元件,并不对其产生顺序之限制。请参考图I至图4。图I至图4绘示了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之触控面板的示意图,其中图I、图2以及图4为上视图,图2为图I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为沿图2之A-A’剖线之剖面示意图,图4为图I之透明区域简化示意图。为了方便说明,本实用新型之各图式仅为示意以更容易了解本实用新型,其详细的比例可依照设计的需求进行调整。如图I至图4所示,触控面板100包括一基板190、复数条第一轴向电极110以及复数条第二轴向电极120。基板190可包括硬质基板例如玻璃基板与陶瓷基板或可挠式基板(flexiblesubstrate)例如塑胶基板或其他适合材料所形成之基板。第一轴向电极110系设置于基板190上,且第一轴向电极110系沿一第一方向Y延伸。各第一轴向电极110包括复数个第一感应电极111、复数个第二感应电极112以及复数个第一连结线119。第一感应电极111与第二感应电极112系沿第一方向Y交替设置,而第一连结线119系分别设置于相邻之第一感应电极111与第二感应电极112之间且电性连结同一条第一轴向电极110之第一感应电极111与第二感应电极112。第二轴向电极120系设置于基板190上,且第二轴向电极120系沿一第二方向X延伸。各第二轴向电极120具有复数个中空区120H沿第二方向X排列,且各第一感应电极111系设置于各中空区120H之内。此外,各第二轴向电极120可更包括复数个沿第二方向X设置的第三感应电极121以及复数个第二连结线129,第二连结线129系分别设置于相邻之两第三感应电极121之间且电性连结同一条第二轴向电极120之第三感应电极121。另请注意,在本实施例中,于第二方向X上相邻之两第三感应电极121之间可藉由两条第二连结线129形成电性连结,藉由此设计可提升触控面板100之可靠性。此外,本实施例之各第三感应电极121可包括一交叉电极图案,且各第三感应电极可具有一延伸方向D1、一延伸方向D2、一延伸方向D3以及一延伸方向D4。延伸方向D1、延伸方向D2、延伸方向D3与延伸方向D4均不平行且不垂直于第一方向Y与第二方向X。因此,即使第三感应电极121之交叉电极图案仍具有细条状的部分,但由于此细条状的图案之延伸方向并不平行且不垂直于第一方向Y与第二方向X,故较不会对外观品质造成影响。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各第一轴向电极110与各第三感应电极121可由同一导电材料所形成(可参考图4所示),上述之导电材料可包括透明导电材料例如氧化铟锡(indiumtinoxide,ITO)、氧化铟锋(indiumzincoxide,IZO)与氧化招锋(aluminumzincoxide,ΑΖ0)或其他适合之非透明导电材料例如银、铝、铜、镁、钥、上述材料之复合层或上述材料之合金,但并不以此为限。值得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各第一感应电极111系设置于第二方向X上相邻之两第三感应电极121之间,且各第一感应电极111系设置于第一方向Y上相邻之两第二感应电极112之间。更明确地说,各第一轴向电极110之第一感应电极111与第二感应电极112之中心点较佳系位于同一直线上,且各第一感应电极111之中心点较佳系与相邻之两第三感应电极121之中心点位于同一直线上,但并不以此为限。换句话说,藉由本实施例之感应电极图案设计,可使感应电极的密度增加,而可达到提升触控解析度与灵敏度之效果。本实施例之触控面板100可另包括复数条第一导线160A以及复数条第二导线160B分别与各第一轴向电极110以及各第二轴向电极120电性连结。第一导线160A、第二导线160B以及第二连结线129可由同一导电材料所形成而达到简化制程步骤的目的。上述之导电材料可包括透明导电材料例如氧化铟锡(indiumtinoxide,IT0)、氧化铟锌(indiumzincoxide,IZO)与氧化招锋(aluminumzincoxide,ΑΖ0)或其他适合之非透明导电材料例如银、铝、铜、镁、钥、上述材料之复合层或上述材料之合金,但并不以此为限。另外,如图2与图3所示,本实施例之触控面板100可更包括一绝缘层170以及一保护层180。绝缘层170系设置于各第一连结线119与各第二连结线129之间,用以来防止彼此讯号之干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结线119与第三感应电极121可由同一导电材料先形成于基板190上,之后再形成绝缘层170,因此第一连结线119可设置于基板190与绝缘层170之一第一侧171之间,且第二连结线129可设置在绝缘层170之一第二侧172,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而可视需要先形成第二连结线129于基板190上,之后再依序形成绝缘层170以及第一连结线119,因此第二连结线129亦可设置于基板190与绝缘层170之第一侧171之间,且第一连结线119可设置在绝缘层170之第二侧172。此外,保护层180系设置于基板190上,用以覆盖第一轴向电极110、第二轴向电极120以及绝缘层170。绝缘层170与保护层180的材料可各别包括无机材料例如氮化娃(siliconnitride)、氧化娃(siliconoxide)与氮氧化娃(siliconoxynitride)、有机材料例如丙烯酸类树脂(acrylicresin)、聚亚酰胺(polyimide,PI)或其它适合之材料。请参考图5至图8。图5至图8绘示了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之触控面板的示意图,其中图5、图6以及图8为上视图,图6为图5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7为沿图6之B-B’剖线之剖面示意图,图8为图5之透明区域简化示意图。如图5至图8所示,触控面板200包括一基板190、复数条第一轴向电极210、复数条第二轴向电极220、复数条第一导线160A以及复数条第二导线160B。第一轴向电极210系设置于基板190上,且第一轴向电极210系沿第一方向Y延伸。各第一轴向电极210包括复数个第一感应电极211、复数个第二感应电极212以及复数个第一连结线219。第一感应电极211与第二感应电极212系沿第一方向Y交替设置,第一连结线219系分别设置于相邻之第一感应电极211与第二感应电极212之间且电性连结同一条第一轴向电极210之第一感应电极111与第二感应电极212。第二轴向电极220系设置于基板190上,且第二轴向电极220系沿第二方向X延伸。各第二轴向电极220具有复数个中空区220H沿第二方向X排列,且各第一感应电极211系设置于各中空区220H之内。此外,各第二轴向电极220可更包括复数个沿第二方向X设置的第三感应电极221以及复数个第二连结线229。第二连结线229系分别设置于相邻之两第三感应电极221之间且电性连结同一条第二轴向电极220之第三感应电极221。本实施例之触控面板200的各部件特征与材料特性系与上述较佳实施例中的触控面板100相似,故在此并不再赘述。值得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各第二轴向电极220、各第一感应电极211以及各第二感应电极212可由同一导电材料所形成(可参考图8所示),而各第一导线160A、第二导线160B以及第一连结线219可由同一导电材料所形成而达到简化制程步骤的目的。此外,如图6与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连结线229、第一感应电极211以及第二感应电极212可由同一导电材料先形成于基板190上,之后再形成绝缘层170,因此第二连结线229可设置于基板190与绝缘层170之第一侧171之间,而第一连结线219可设置在绝缘层170之第二侧172,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而可视需要先形成第一连结线219于基板190上,之后再依序形成绝缘层170以及第二连结线229,因此第一连结线219亦可设置于基板190与绝缘层170之第一侧171之间,且第二连结线229可设置在绝缘层170之第二侧172。此外,保护层180系设置于基板190上,用以覆盖第一轴向电极210、第二轴向电极220以及绝缘层170。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之触控面板系利用将一轴向电极之部分感应电极设置于另一轴向电极之中空结构之中,籍此一并达到提升外观品质与提高触控解析度与灵敏度之目的。此外,本实用新型之触控面板更藉由增加各相邻感应电极间连结线数目,达到提升触控面板可靠性的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做之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之涵盖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触控面板,包括复数条第一轴向电极,沿一第一方向延伸,其中各该第一轴向电极包括复数个第一感应电极、复数个第二感应电极与复数个第一连结线,其中该等第一感应电极与该等第二感应电极是沿该第一方向交替设置,而该等第一连结线系分别设置于相邻之该第一感应电极与该第二感应电极之间且电性连结同一条第一轴向电极之该等第一感应电极与该等第二感应电极;以及复数条第二轴向电极,沿一第二方向延伸,其中各该第二轴向电极具有复数个中空区沿该第二方向排列;其中各该第一感应电极系设置于各该中空区之内。2.如权利要求I所述之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各该第二轴向电极包括复数个沿该第二方向设置的第三感应电极以及复数个第二连结线,其中该等第二连结线分别设置于相邻之该两第三感应电极之间且电性连结同一条第二轴向电极之该等第三感应电极。3.如权利要求2所述之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于该第二方向上相邻之两该第三感应电极之间系藉由至少两条该等第二连结线形成电性连结。4.如权利要求2所述之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各该第三感应电极包括一交叉电极图案。5.如权利要求2所述之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各该第三感应电极具有至少一延伸方向不平行且不垂直于该第一方向与该第二方向。6.如权利要求2所述之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各该第一感应电极系设置于该第二方向上相邻之两该第三感应电极之间,且各该第一感应电极系设置于该第一方向上相邻之两该第二感应电极之间。7.如权利要求2所述之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基板以及一绝缘层,该等第一轴向电极与该等第二轴向电极系设置于该基板上,该绝缘层系设置于各该第一连结线与各该第二连结线之间。8.如权利要求7所述之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等第一连结线系设置于该基板与该绝缘层之一第一侧之间,该等第二连结线是设置在该绝缘层之一第二侧。9.如权利要求7所述之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等第二连结线系设置于该基板与该绝缘层之一第一侧之间,该等第一连结线是设置在该绝缘层之一第二侧。10.如权利要求I所述之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保护层,用以覆盖该等第一轴向电极与该等第二轴向电极。11.如权利要求I所述之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更包括复数条第一导线以及复数条第二导线,分别与各第一轴向电极以及各第二轴向电极电性连结。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触控
技术领域
,提供了一种触控面板,包括复数条第一轴向电极以及复数条第二轴向电极。各第一轴向电极系沿一第一方向延伸,各第一轴向电极包括复数个第一感应电极、复数个第二感应电极以及复数个第一连结线。第一感应电极与第二感应电极系沿第一方向交替设置,且第一连结线系分别设置于相邻之第一感应电极与第二感应电极之间。各第二轴向电极系沿一第二方向延伸,各第二轴向电极具有复数个中空区沿第二方向排列,且各第一感应电极系设置于各中空区之内。文档编号G06F3/041GK202351832SQ20112044085公开日2012年7月25日申请日期2011年10月27日优先权日2011年10月27日发明者江耀诚,谢燕俊,赖彬申请人: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