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810067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触控面板,尤其涉及一种带遮蔽结构的触控面板。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科技的进步,各种信息设备不断地推陈出新,例如手机、平板计算机、超轻薄笔电、及卫星导航等。除了一般以键盘或鼠标输入或操控之外,利用触控式技术来操控信息设备是一种相当直觉且受欢迎的操控方式。其中,触控显示设备具有人性化及直觉化的输入操作接口,使得任何年龄层的使用者都可直接以手指或触控笔选取或操控信息设备,因此也愈来愈受市场所喜爱。
[0003]触控显示设备具有可视区与可视区以外的非可视区,非可视区俗称边框,其设置有油墨层,可遮蔽触控显示设备内部的一些电子组件,使触控显示设备较为美观。虽然目前触控显示设备的边框多以黑色油墨为主,但由于白色向来给人简单、纯洁的质感而深受大众喜爱,因此部分业者已将触控显示面板的边框设计为白色。
[0004]当边框使用浅色的油墨(如白色)为主色时,由于浅色油墨的遮光性较差,通常是印制多层堆栈的油墨以提高遮光性,但是多层堆栈的油墨之间因印刷公差的让位,外观上将会呈现色差,视觉上较不美观。

【发明内容】

[0005]依据本发明的一种触控面板包括一基板以及一遮蔽结构。基板具有一可视区及一相邻于可视区的非可视区。遮蔽结构设置于基板上的非可视区。遮蔽结构包括一第一遮蔽层、一第二遮蔽层及一第一补印遮蔽层。第一遮蔽层设置于基板上。第二遮蔽层远离可视区地设置于第一遮蔽层上。第二遮蔽层的面积小于第一遮蔽层的面积。第一补印遮蔽层与第二遮蔽层共平面地设置于第一遮蔽层上。第一补印遮蔽层上远离基板的表面与第二遮蔽层上远离基板的表面位于同一平面。
[0006]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补印遮蔽层可位于第一遮蔽层上未设置第二遮蔽层处。
[0007]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遮蔽层、第二遮蔽层、及第一补印遮蔽层的材料可为相同。
[0008]在一实施例中,遮蔽结构的颜色可为白色。
[0009]在一实施例中,遮蔽结构可更包括一第三遮蔽层及一第二补印遮蔽层。第三遮蔽层远离可视区地设置于第二遮蔽层上。第三遮蔽层的面积小于第二遮蔽层的面积。第二补印遮蔽层上远离基板的表面与第三遮蔽层上远离基板的表面可位于同一平面。
[0010]在一实施例中,第二补印遮蔽层覆盖于第一补印遮蔽层上及第二遮蔽层上未设置第三遮蔽层处。
[0011]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补印遮蔽层与第二补印遮蔽层可为一体成型的单一结构。
[0012]在一实施例中,触控面板可更包括一导电层,其设置于基板上的可视区。
[0013]在一实施例中,导电层可更延伸设置于非可视区上,并穿设于遮蔽结构。
[0014]承上所述,本发明的触控面板藉由第一补印遮蔽层设置于第一遮蔽层上未设置第二遮蔽层处,使遮蔽结构整体的厚度及遮光性大致相同,外观呈现整齐且一致的颜色,而不致有习知的遮蔽结构让位明显产生色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5]图1A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一种触控面板的上视图。
[0016]图1B为图1A所TJK线段A-A的首I]面图。
[0017]图2为凹版印刷设备的侧视示意图。
[0018]图3为图1A所示线段A-A的另一态样的剖面图。
[0019]图4A为另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剖面图。
[0020]图4B为又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另一态样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将参照相关图式,说明依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一种触控面板,其中相同的组件将以相同的参照符号加以说明。
[0022]图1A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一种触控面板的上视图,而图1B为图1A所示线段A-A的剖面图。请参照图1A及图1B所示,触控面板I可应用于触控装置或触控显示设备,例如是智能型手机、平板计算机、个人数字助理、笔记本电脑、或穿戴式装置。在本实施例中,触控面板I包括一基板11以及一遮蔽结构12。另外,由于本实施例主要是用来说明遮蔽结构12的设计,因此有关触控面板I的其他相关部件,例如导电层、导线层等,本实施例就不加以绘制及描述。
[0023]基板11具有一可视区111及一非可视区112,其中非可视区112相邻于可视区111,例如是环绕可视区111,或是位于可视区111的至少一侧,本实施例是以非可视区112环绕可视区111为例进行说明,本发明并不加以限制。基板11可为玻璃基板、塑料基板、蓝宝石基板、或偏光片,于此是以玻璃基板为例进行说明。可视区111为触控面板I与一显示面板配合应用时呈现画面的区域。非可视区112为设置遮蔽结构12的区域,以遮蔽触控面板I的导线、电路板、或其他电子组件而具有美观的功能。
[0024]遮蔽结构12设置于基板11上的非可视区112。在本实施例中,遮蔽结构12包括一第一遮蔽层121、一第二遮蔽层122及一第一补印遮蔽层123。第一遮蔽层121设置于基板11上,第二遮蔽层122设置于第一遮蔽层121上相对于基板11的另一侧,也就是第一遮蔽层121介于基板11与第二遮蔽层122之间。其中,因制程公差的因素,使得第二遮蔽层122的面积相对小于第一遮蔽层121的面积,并且在设计上为了避免制程因素影响可视区111的外观,第二遮蔽层122是远离可视区111地设置于第一遮蔽层121上。如此一来,第一遮蔽层121上靠近可视区111的部分便会因第二遮蔽层122的让位因素而形成段差。
[0025]第一补印遮蔽层123与第二遮蔽层122共平面地设置于第一遮蔽层121上,且第一补印遮蔽层123上远离基板11的表面与第二遮蔽层122上远离基板11的表面实质上位于同一平面。换句话说,第一补印遮蔽层123与第二遮蔽层122的厚度相同。如此一来,藉由设置与第二遮蔽层122相同厚度的第一补印遮蔽层123于第一遮蔽层121上,使得第一补印遮蔽层123可消除上述段差。如此一来,遮蔽结构12整体的厚度及遮光性大致相同,外观呈现整齐且一致的颜色,而不致有习知的遮蔽结构让位明显产生色差的问题。
[0026]具体而言,第一补印遮蔽层123的设置可藉由凹版印刷(gravure)技术来实现。请参照图1B及图2所示,图2为凹版印刷设备的侧视示意图,用来说明凹版印刷的制程流程。凹版印刷设备2可包括一转印模块21及一供应模块22。转印模块21可为滚筒,而供应模块22提供遮蔽材料M至转印模块21。在本实施例中,供应模块22为具有凹刻图案的滚筒(gravure cylinder),其中凹刻图案是以蚀刻或电锻等方式,根据欲印制的第一补印遮蔽层123的厚度或范围而形成于滚筒表面上。而在其他实施例中,供应模块22可为具有凹刻图案的平板(gravure plate)。此外,本实施例的凹版印刷设备2更包括一承载台23,其承载已形成有第一遮蔽层121及第二遮蔽层122的基板11以进行印刷制程。
[0027]在进行凹版印刷时,先将遮蔽材料M均匀地覆墨在供应模块22的凹刻图案内,使得凹刻图案的凹槽221里填满遮蔽材料M,然后将凹刻图案以外多余的遮蔽材料M刮除,此时仅有凹刻图案的凹槽221内填有遮蔽材料M。接着,转印模块21与供应模块22藉由彼此相对运动而接触,本实施例是以转印模块21进行顺时针转动,而供应模块22进行逆时针转动的相对运动方式来将遮蔽材料M自凹槽221黏附至转印模块21上。再者,转印模块21与基板11藉由彼此相对运动而接触,于此是以转印模块21继续进行顺时针转动,而基板11藉由承载台23的平移输送而往转印模块21方向平移的相对运动方式来转印遮蔽材料M至基板11上欲设置的位置。如此一来,本实施例藉由凹版印刷技术而将遮蔽材料M印刷于第一遮蔽层121上以形成图1B所不的第一补印遮蔽层123。
[0028]此外,为将第一补印遮蔽层123精准地设置于第一遮蔽层121上未设置第二遮蔽层122处,凹版印刷设备2可配置有CCD (Charge-coupled Device)对位系统(图未示),以实现精准对位。另外,第一补印遮蔽层123的厚度可藉由调整凹槽221的深度而改变,例如较深的凹槽221即形成较厚的第一补印遮蔽层123。
[0029]此外,遮蔽结构12的材料可为浅色的油墨或光阻,例如为白色,而第一遮蔽层121、第二遮蔽层122及第一补印遮蔽层123的材料可为相同或相近。
[0030]请继续参照图1B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补印遮蔽层123可位于第一遮蔽层121上未设置第二遮蔽层122处。于此,本实施例的第一补印遮蔽层123与第二遮蔽层122的总面积大致等于第一遮蔽层1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