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365818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装置,且特别是涉及一种使用枢转扣合模块与支撑架来提供两机体之间的扣合与枢转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各式各样的电子装置,例如行动电话、平板电脑及电子书等,已被广泛地应用。这些电子装置不仅便利人们的生活,也扮演者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角色。为了便于手持使用及随身携带,这些电子装置通常具有较小的尺寸及重量。以平板电脑为例,当使用者需要输入文字时,可利用于平板电脑的触控屏幕所显示的一虚拟键盘,以触控的方式输入文字。然而,以触控的方式输入文字不利于快速打字的状况,因此外接一实体键盘可解决这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其两机体可在扣合后通过枢转改变其外观至不同的状态。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电子装置,包括一第一机体、一第二机体、一支撑架与一枢转扣合模块。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相重叠。支撑架枢设至第二机体。枢转扣合模块设置于第一机体与支撑架之间。枢转扣合模块包括一第一枢转扣部与多个第二枢转扣部。第一枢转扣部固设至第一机体。这些第二枢转扣部可动地连接至支撑架。当这些第二枢转扣部与第一枢转扣部相扣合时,这些第二枢转扣部能相对第一枢转扣部枢转。仅当第一机体通过第一枢转扣部与这些第二枢转扣部相对于支撑架枢转至一预设位置时,支撑架能相对于第二机体枢转。基于上述,本发明的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通过枢转扣合模块扣合与旋转,可使两机体于结合后具有多种外观状态,以使电子装置满足多种使用需求。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图1A至图1D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转换过程示意图。图2A为图1D的枢转扣合模块及推顶器的分解图;图2B为图2A的枢转扣合模块及推顶器于另一视角的分解图;图3为图2A的推顶杆的转动示意图;图4为图2A的第一枢转扣部与第二枢转扣部于扣合时的剖视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00:电子装置110:第一机体
112:显示区120:第二机体120a:容置槽122:键盘区130:支撑架130a:孔槽130b:滑槽140:枢转扣合模块142:第一枢转扣部142a:圆环状凹槽142b:第一导引斜面144:第二枢转扣部144a:凸柱144b:滑块144c:圆弧状凸缘144d:第二导引斜面146:复位件148:扣闩150:推顶器152:推顶杆154:弹性件Al:第一枢转轴线A2:第二枢转轴线N:法线方向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A至图1D绘示本发明一实施例之电子装置的转换过程。请参考图1A,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装置100包括一第一机体110、一第二机体120、一支撑架130与一枢转扣合模块140。第一机体110可为一平板电脑,且第二机体120可为一扩充键盘。第二机体120与第一机体110重叠。支撑架130枢设至第二机体120。枢转扣合模块140设置于第一机体110与支撑架130之间。枢转扣合模块140包括一第一枢转扣部142与多个第二枢转扣部144。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了两个彼此相对的第二枢转扣部144进行说明。需说明的是,为了清楚表现枢转扣合模块140的位置,图1A至图1C的枢转扣合模块140以虚线表示,且图1D的第一机体110以虚线表现,而图1D的第一枢转扣部142也以虚线表现。第一枢转扣部142固设至第一机体110。这些第二枢转扣部144可动地连接至支撑架130。这些第二枢转扣部144能与第一枢转扣部142相互扣合。当这些第二枢转扣部144与第一枢转扣部142相互扣合时,这些第二枢转扣部144能相对于第一枢转扣部142绕着一第一枢转轴线Al枢转,如图1B所不。
此外,仅当第一机体110通过第一枢转扣部142及这些第二枢转扣部144相对于支撑架130枢转至一预设位置时,支撑架130能相对于第二机体120绕着一第二枢转轴线A2枢转,如图1C所示。换言之,当第一机体110通过第一枢转扣部142及这些第二枢转扣部144相对于支撑架130枢转至其他非预设位置时,支撑架130能相对于第二机体120绕着一第二枢转轴线A2枢转。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枢转轴线Al可平行于第一机体110与第二机体120相互重叠的方向,意即第一枢转轴线Al可平行于第一机体110之一显示区112的法线方向N。此外,第二枢转轴线A2可垂直于第一机体110与第二机体120相互重叠的方向,意即第二枢转轴线A2可垂直于第一机体110之显示区112的法线方向N。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机体120具有一键盘区122。当这些第二枢转扣部144相对于第一枢转扣部142绕着第一枢转轴线Al枢转,且第一机体110通过第一枢转扣部142与这些第二枢转扣部144相互扣合而相对于支撑架130枢转时,第一机体110逐渐暴露出键盘区122,如图1B所示。在第一机体110完全暴露出键盘区122后,第一机体110相对于支撑架130位于预设位置,如图1C所示,且支撑架130可相对于第二机体120绕着第二枢转轴线A2枢转,以使得第一机体110相对于第二机体120为可被举起的状态。因此,当电子装置100处于需要打字的场合时,仅需将第一机体110相对于第二机体120枢转至预设位置,即第一机体110可完全暴露出键盘区122的位置,接着让支撑架130相对于第二机体120枢转,以使扣合至支撑架130的第一机体110被举起。这有助于使用者观看第一机体Iio的显示区112并通过第二机体120的键盘区122打字,其类似于一般笔记型电脑的使用方式。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机体120可具有一容置槽120a,用以容纳支撑架130与枢转扣合模块140。因此,当第一机体110与第二机体120重叠时,支撑架130与枢转扣合模块140位于容置槽120a内,这可缩减电子装置100的整体厚度而有助于电子装置100的薄型化。图2A为图1D的枢转扣合模块及推顶器的分解图,图2B为图2A的枢转扣合模块及推顶器于另一视角的分解图,而图3为图2A之推顶杆的转动示意图。请参考图2A、图2B与图3,电子装置100还可包括一推顶器150,其设置于第二机体120与支撑架130之间。推顶器150能相对于第二机体120推顶支撑架130以使支撑架130相对第二机体120绕着第二枢转轴线A2(绘示于图1D)枢转。此外,推顶器150可用以将第一机体110相对于第二机体120推顶至一预定角度(如图1D所示),因此第一机体110可不受第二机体120的阻挡,以避免阻碍使用者操作第一机体110或第二机体120。进一步地说,推顶器150可包括一推顶杆152与一弹性件154,其中弹性件154可为一扭转弹簧。推顶杆152枢设至第二机体120。弹性件154设置于第二机体120与推顶杆152之间,并能相对于第二机体120来枢转推顶杆152。当第一机体110与第二机体120重叠时,如图1A所示,支撑架130与枢转扣合模块140收纳于容置槽120a(绘示于图1D),推顶杆152 (如图6的虚线部分)通过支撑架130抵压而收纳于容置槽120a。反之,当第一机体110完全曝露键盘区122时,如图1C所示,由于支撑架130已无抵压推顶杆152,因此推顶杆152 (如图6的实线部分)通过弹性件154提供的弹力被抬起,且推顶杆152抵靠至支撑架130,可使第一机体110形成被抬起状态,如图1D所示。由此配置,当第一机体110相对于第二机体120位于图1D的预设位置时,支撑架130可通过推顶器150的弹性件154被弹起,可使第一机体110自动地被抬起且强化对于支撑支撑架130的支撑。请参考图2A与图2B,本实施例的枢转扣合模块140还包括一复位件146,其设置于这些第二枢转扣部144之间。此外,这些第二枢转扣部144分别具有一凸柱144a,且支撑架130对应这些凸柱144a的位置具有多个孔槽130a。这些凸柱144a分别穿过对应的孔槽130a而固接至复位件146,可使复位件146能相对于支撑架130移动这些第二枢转扣部144。因此,当这些第二枢转扣部144相对于支撑架130开阖时,复位件146可恢复这些第二枢转扣部144与第一枢转扣部142之间的扣合。在本实施例中,复位件146可为一弹性体,例如一扁平型态的弹簧模块。在本实施例中,枢转扣合模块140还包括多个扣闩148,其分别固设至这些第二枢转扣部144。当这些扣闩148分别接收一外力时,这些扣闩148能相对于支撑架130移动,因而连带移动对应的第二枢转扣部144。由此配置,利用这些扣闩148之间的相对移动可解除第一枢转扣部142及这些第二枢转扣部144之间的扣合,因而让第一机体110可脱离第二机体120。此外,在这些扣闩148相互移动后,可通过复位件146所提供的弹力使得这些第二枢转扣部144移动至其原始位置,以便于让第一枢转扣部142与这些第二枢转扣部144再次扣合。再者,这些第二枢转扣部144分别具有多个滑块144b,且支撑架130对应这些滑块144b的位置具有多个滑槽130b。当这些滑块144b穿过支撑架130而固接至对应的扣闩148时,这些滑块144b能在这些滑槽130b内滑动,以使这些第二枢转扣部144滑设于支撑架130。藉此配置,可调整这些第二枢转扣部144的位置,以便于与第一枢转扣部142扣

口 ο图4为图2A的第一枢转扣部与第二枢转扣部于扣合时的剖视图。请参考图2A、图2B与图4,本实施例的第一枢转扣部142具有一圆环状凹槽142a,且这些第二枢转扣部144分别具有一圆弧状凸缘144c。当这些圆弧状凸缘144c扣合于圆环状凹槽142a时,能将第一机体110结合至第二机体120 (绘示于图1D),且这些圆弧状凸缘144c可在圆环状凹槽142a内枢转,以使第一枢转扣部142与这些第二枢转扣部144绕着第一枢转轴线Al (绘示于图1D)枢转。需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两个第二枢转扣部144是彼此对称地设置于支撑架130上,因此图4是以一个圆弧状凸缘144c配合圆环状凹槽142a进行举例说明。另外,第一枢转扣部142具有一第一导引斜面142b,且这些第二枢转扣部144分别具有一第二导引斜面144d。因此,当这些第二枢转扣部144与第一枢转扣部142欲以一外力扣合时,第一枢转扣部142与这些第二枢转扣部144通过第一导引斜面142b与这些第二导引斜面144d的配合,以引导第一枢转扣部142与这些第二枢转扣部144相互扣合。由此,以便于将第一机体110结合至第二机体120。综上所述,本发明的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通过枢转模块扣合与旋转,可使两机体于结合后具有多种外观状态,以使电子装置满足不同的应用场合。此外,当电子装置包括顶推器时,支撑架可通过弹性件的弹力弹起,而使第一机体自动地被抬起且强化对于支撑架的支撑。再者,第二机体可具有容置槽,且当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重叠时,支撑架与枢转扣合模块收纳于容置槽内,以利于电子装置薄型化。另外,枢转扣合模块还可包括复位件或多个扣闩,以便于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拆卸。虽然结合以上实施例揭露了本发明,然而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附上的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电子装置,包括: 第一机体; 第二机体,与该第一机体相重叠; 支撑架,枢设至该第二机体;以及 枢转扣合模块,设置于该第一机体与该支撑架之间,该枢转扣合模块包括: 第一枢转扣部,固设至该第一机体;以及 多个第二枢转扣部,可动地连接至该支撑架,其中当该些第二枢转扣部与该第一枢转扣部相扣合时,该些第二枢转扣部能相对于该第一枢转扣部枢转,且仅当该第一机体通过该第一枢转扣部及该些第二枢转扣部相对于该支撑架枢转至一预设位置时,该支撑架能相对于该第二机体枢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该些第二枢转扣部能相对于该第一枢转扣部绕着一第一枢转轴线枢转,且该第一枢转轴线平行于该第一机体与该第二机体相互重叠的方向,该支撑架能相对于该第二机体绕着一第二枢转轴线枢转,该第二枢转轴线垂直于该第一机体与该第二机体相互重叠的方向。
3.如权利要 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该第二机体具有容置槽,用以容纳该支撑架及该枢转扣合模块。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还包括: 推顶器,设置于该第二机体与该支撑架之间,并能相对于该第二机体推顶该支撑架以使该支撑架相对于该第二机体枢转。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该推顶器包括: 推顶杆,枢设至该第二机体;以及 弹性件,设置于该第二机体与该推顶杆之间,并能相对于第二机体来枢转该推顶杆。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该推顶器用以将该第一机体相对该第二机体推顶至一预定角度,且该第一机体不受该第二机体阻挡。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该第一枢转扣部具有圆环状凹槽,各该第二枢转扣部具有圆弧状凸缘,且当该些圆弧状凸缘能扣合于该圆环状凹槽时,该些圆弧状凸缘能相对于该环状凹槽枢转。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该枢转扣合模块还包括: 复位件,设置于该些第二枢转扣部之间,并能相对于该支撑架移动该些第二枢转扣部,用以恢复该些第二枢转扣部与该第一枢转扣部之间的扣合。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各该第二枢转扣部具有凸柱,该支撑架具有多个孔槽,且该些凸柱分别穿过该些孔槽而固接该复位件。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该第一枢转扣部具有第一导引斜面,各该第二枢转扣部具有第二导引斜面,且该第一导引斜面与该些第二导引斜面配合,以引导该第一枢转扣部与该些第二枢转扣部相互扣合。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该些第二枢转扣部滑设于该支撑架。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各该第二枢转扣部具有滑块,该支撑架具有多个滑槽,且该些滑块能分别在该些滑槽内滑动。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该枢转扣合模块还包括:多个扣闩,分别固设至该些第二枢转扣部,并能受外力相对于该支撑架来移动该些第二枢转扣部,用以解除该第一枢转扣部及该些第二枢转扣部之间的扣合。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各该第二枢转扣部具有滑块,该支撑架具有多个滑槽,该些滑块能分别在该些滑槽内滑动,且各该滑块穿过该支撑架固接至对应的该扣闩。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该第一机体为平板电脑,且该第二机体为扩充键盘而具有键盘区,当该第一机体通过该第一枢转扣部及该些第二枢转扣部相对于该支撑架枢转至该预设位 置 时,该 第一机体完全暴露出该键盘区。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电子装置,其包括一第一机体、一第二机体、一支撑架与一枢转扣合模块。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相重叠。支撑架枢设至第二机体。枢转扣合模块设置于第一机体与支撑架之间。枢转扣合模块包括一第一枢转扣部与多个第二枢转扣部。第一枢转扣部固设至第一机体。这些第二枢转扣部可动地连接至支撑架。当这些第二枢转扣部与第一枢转扣部相扣合时,这些第二枢转扣部能相对第一枢转扣部枢转。仅当第一机体通过第一枢转扣部与这些第二枢转扣部相对于支撑架枢转至一预设位置时,支撑架能相对于第二机体枢转。因此,枢转扣合模块与支撑架提供两机体之间的扣合与枢转,可使两机体于结合后具有多种外观状态,以使电子装置满足多种使用需求。
文档编号G06F1/16GK103218014SQ20121005722
公开日2013年7月24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6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20日
发明者韦志升 申请人: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