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合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489761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接合模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接合模组,包括一第一壳体及一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包括一第一本体、一容置槽、一轨道及一顶推件。轨道连通于容置槽,轨道沿一轴向的深度大于容置槽沿轴向的深度。顶推件固定于容置槽内。第二壳体包括一第二本体、一连动件、一齿轮组及一接合臂。连动件包括一第一齿条,接合臂包括一第二齿条,第一齿条与该第二齿条分别啮合于枢接在第二本体的齿轮组。当部分的第二壳体沿轴向伸入第一壳体的容置槽时,第一壳体的顶推件推动连动件,第一齿条移动以带动齿轮组转动,第二齿条对应地移动而使接合臂伸入第一壳体的轨道内。本发明的接合模组操作方便,可有效地改善并加强两壳体水平对接时连结处的刚性强度。
【专利说明】接合模组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接合模组,且特别涉及一种接合强度较佳的接合模组。
【背景技术】
[0002]目前,消费性电子产品倾向轻薄及多元的方向设计。以轻薄的设计而言,通常将内部各电子元件、机构结构及外壳的厚度和尺寸缩小,以缩减产品的外观厚度。然而,随之而来要面对的问题就是当产品厚度缩减,其整体的结构刚性也随之衰落,不但影响产品的可靠度,也令产品的强度及寿命跟着下降。
[0003]常见的解决方案是将产品的结构或外壳以金属材质或是碳纤维材质取代塑胶材质,以增加刚性,但替换材料又必须面对成本增加、重量变重、天线收讯受阻等问题。
[0004]多元设计则是将原本单一功能的产品设计规划为多功能合一,例如平板电脑接上键盘组合则可以成为笔记本电脑的使用模式。当轻薄及多元设计结合时,遇到新的问题是两壳体水平对接时无法准确对位,且由于其连结处的强度不足,容易有变形翘曲的状况发生。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提供一种接合模组,可有效地改善并加强两壳体水平对接时,连结处的刚性强度。
[0006]本发明提出一种接合模组,包括一第一壳体及一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包括一第一本体、一容置槽、一轨道及一顶推件。容置槽及轨道外露于第一本体内。轨道连通于容置槽,轨道沿一轴向的深度大于容置槽沿轴向的深度。顶推件固定于容置槽。第二壳体包括一第二本体、一连动件、一齿轮组及一接合臂。连动件包括一第一齿条,接合臂包括一第二齿条,第一齿条与该第二齿条分别啮合于枢接在第二本体的齿轮组。当部分的第二壳体沿轴向伸入第一壳体的容置槽时,第一壳体的顶推件推动连动件,第一齿条移动以带动齿轮组转动,第二齿条对应地移动而使接合臂伸入第一壳体的轨道内。
[0007]本发明的接合模组在第二壳体插入第一壳体的过程中,第一壳体的顶推件推动连动件,第一齿条移动带动齿轮组转动,以使第二齿条对应地移动,接合臂随之伸入第一壳体的轨道内。由于轨道沿轴向的深度大于容置槽的深度,相对于第二本体伸入于容置槽的深度,接合臂可更深入地伸入轨道内,以增加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的接合强度。此外,制造者可根据所需设计不同轮径且同轴的齿轮组,通过将第一齿条啮合于轮径较小的齿轮,第二齿条啮合于轮径较大的齿轮,以增加接合臂伸入第一壳体的轨道内的长度。另外,当第二壳体要插入第一壳体时,第二壳体的连动件与第一壳体的顶推件互相磁吸,使用者不需自行对位,当第二壳体解除与第一壳体之间的卡合时,由于弹性件设置于第二本体与连动件之间,弹性件的弹力可使第二壳体自动退出于第一壳体。因此,本发明的接合模组在操作上相当方便。【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图1A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接合模组组装完成的外观示意图。
[0009]图1B是图1A的接合模组的第一壳体的局部透视示意图。
[0010]图1C是图1A的接合模组的第二壳体的局部透视示意图。
[0011]图1D至图1F是图1A的接合模组的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接合过程示意图。
[0012]图1G至图1H是图1A的接合模组的卡合过程的剖面示意图。
[0013]图2是依照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接合模组的局部透视示意图。
[0014]图3A是依照本发明的再一实施例的一种接合模组的第一壳体的第一卡合组件的示意图。
[0015]图3B是图3A的接合模组的第一壳体的第一卡合组件与第二壳体的第二卡合组件的卡合示意图。
[0016]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0017]A:轴向
[0018]10:转轴座
[0019]100、200、300:接合模组
[0020]110、210、310:第一壳体
[0021]111,311:第一本体
[0022]112、312:容置槽
[0023]113:轨道
[0024]114:顶推件
[0025]114a:第一磁吸件
[0026]115:开孔
[0027]116a:第一连接埠
[0028]116b:输入输出埤
[0029]120、320:第二壳体
[0030]121、321:第二本体
[0031]122、222:连动件
[0032]122a:第二磁吸件
[0033]122b,222b:第一齿条
[0034]123、223:齿轮组
[0035]123a、223a:第一齿轮
[0036]124,224:接合臂
[0037]124a、224a:第二齿条
[0038]125:弹性件
[0039]125a:第一端
[0040]125b:第二端
[0041]126:第二连接埠
[0042]127:按钮组件
[0043]127a:弹性件[0044]127b:按钮
[0045]223b:第二齿轮
[0046]317:第一^^合组件
[0047]317a:推钮
[0048]317b:卡勾
[0049]317c:第一斜面
[0050]318:开孔 [0051]319:弹性件
[0052]327:第二卡合组件
[0053]327a:第二斜面
[0054]327b: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55]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0056]图1A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接合模组组装完成的外观示意图。请参阅图1A,本实施例的接合模组100包括一第一壳体110及一第二壳体12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10可为扩充基座,第一壳体110包括一第一连接埠116a、一输入输出埠116b。输入输出埠116b电性连接至第一连接埠116a,可供使用者插入一外接装置(未绘示)。第二壳体120可为扩充模组,例如是键盘模组、手写板或是影音模组(例如是扬声器等)等。
[0057]第二壳体120包括对应于第一连接埠116a的一第二连接埠126,当第二壳体120与第一壳体110接合时,第一连接埠116a连接于第二连接埠126。一转轴座10设置于第一壳体110且可相对第一壳体110转动。转轴座10可供例如是平板电脑等的一第三壳体(未绘示)插入,以将平板电脑与扩充模组通过扩充基座组合成轻薄型的笔记型电脑或是多功能的影音设备。当然,第一壳体110、第二壳体120与第三壳体的种类并不以此为限制。
[0058]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接合时,由于两轻薄的物件水平接合,其接合处容易弯曲而造成接合不紧密的状况,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下面的结构可有效地增加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之间的接合强度。
[0059]图1B是图1A的接合模组的第一壳体的局部透视示意图。请参阅图1B,第一壳体110包括一第一本体111、一容置槽112、一轨道113及一顶推件114。容置槽112及轨道113外露于第一本体111,且轨道113连通于容置槽112。在本实施例中,轨道113沿一轴向A的深度大于容置槽112沿轴向A的深度。顶推件114固定于容置槽112内,本实施例的顶推件114通过锁固的方式固定于容置槽112内。顶推件114包括至少一第一磁吸件114a。在本实施例中,顶推件114包括两个磁向相反的磁铁,但第一磁性件114a的个数与种类不以此为限制。
[0060]图1C是图1A的接合模组的第二壳体的局部透视示意图。请参阅图1C,第二壳体120包括一第二本体121、一连动件122、一齿轮组123、一接合臂124及一弹性件125。连动件122包括至少一第二磁吸件122a及一第一齿条122b,接合臂124包括一第二齿条124a。第一齿条122b与该第二齿条124a分别啮合于枢接在第二本体121的齿轮组123,且第一齿条122b与第二齿条124a平行于轴向A。当部分的第二壳体120沿轴向A伸入第一壳体110的容置槽112时,第一壳体110的顶推件114推动连动件122,第一齿条122b移动以带动齿轮组123转动,啮合于齿轮组123的第二齿条124a对应地移动而使接合臂124伸入第一壳体110的轨道113内。
[0061]在本实施例中,连动件122包括两个对应于第一磁性件114a且磁向相反的磁铁,但第二磁性件122a的个数与种类不以此为限制。当第二壳体120靠近第一壳体110时,第一磁吸件114a与第二磁吸件122a互相吸引以使第二壳体120的连动件122对位于第一壳体110的顶推件114。弹性件125包括相对的一第一端125a及一第二端125b,第一端125a抵靠于第二本体121,第二端125b抵靠于连动件122。
[0062]图1D至图1F是图1A的接合模组的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接合过程示意图。请先参阅图1D,当欲将第二壳体120的一部分沿轴向A伸入第一壳体110的容置槽112时,将第二壳体120靠近第一壳体110,由于第一壳体110的第一磁吸件114a与第二壳体120的第二磁吸件122a互相吸引以使第二壳体120的连动件122对位于第一壳体110的顶推件114 (如图1E所示)。
[0063]接着,施力将第二壳体120沿轴向A往第一壳体110推去,此时,第一壳体110的顶推件114会推动第二壳体120的连动件122。如图1E所示,连动件122往图面的下方滑动。在连动件122被顶推件114向下推动的过程中,第一齿条122b随之向下移动,由于第一齿条122b与第二齿条124a分别啮合于齿轮组123,第一齿条122b的移动会带动齿轮组123转动,转动的齿轮组123又会带动第二齿条124a向上移动。第二齿条124a固定于接合臂124上,因此,接合臂124便会沿轴线A向上进入第一壳体110的轨道113内。
[0064]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10的容置槽112用以供第二壳体120的一部分容置并且可拆卸地固定于其内,由于轨道113沿轴向的深度大于容置槽112沿轴向的深度,也就是说,第一壳体110中可供接合臂124伸入的长度大于可让第二本体121可伸入容置槽112内的长度。因此,本实施例的接合模组100通过较为深入第一壳体100的接合臂124来增加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之间的接合强度。
[0065]此外,由于弹性件125设置于连动件122与第二本体121之间,在连动件122被下压的过程中,弹性件125被压缩而蓄积弹性位能。之后若使用者欲将第二壳体120分离于第一壳体110时,只要将第二壳体120与第一壳体110的卡合解除,弹性件125的弹性位能便可被释放而将第二壳体120推出于第一壳体110。因此,使用者不需手动将第二壳体120拔出,使用上相当方便。
[0066]本实施例中,齿轮组123包括一第一齿轮123a,第一齿条122b与第二齿条124a分别哨合于第一齿轮123a。由于第一齿条122b与第二齿条124a均哨合于第一齿轮123a,第一齿条122b与第二齿条124a与第一齿轮123a的中心距离相等。第一齿轮123a转动时会带动第一齿条122b与第二齿条124a移动相同的距离。也就是说,第二壳体120的连动件122被下压所走的路径长度与接合臂124被齿轮组123上推所走的路径长度会相同。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制造者可视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的种类自行选择适当的齿轮组123,将第一齿条122b与第二齿条124a分别啮合于齿轮组123中同轴且轮径不同的齿轮,以改变连动件122与接合臂124所移动的长度的比例。
[0067]图2是依照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接合模组的局部透视示意图。请参阅图2,图2的接合模组200与图1A的接合模组100的主要差异在于在图1A中齿轮组123仅具有一个第一齿轮123a,第一齿条122b与第二齿条124a均哨合于第一齿轮123a。在图2中,齿轮组223包括同轴的一第一齿轮223a及一第二齿轮223b,第一齿轮223a的轮径小于第二齿轮223b的轮径,第一齿条222b与啮合于第一齿轮223a,第二齿条224a啮合于第二齿轮 223b。
[0068]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齿轮223a与第二齿轮223b的比例为1: 2,但第一齿轮223a与第二齿轮223b的比例不以此为限制。由于第一齿轮223a与第二齿轮223b为同轴,其转动的角度相同,第一齿轮223a与第二齿轮223b的轮径则是影响第一齿条222b与第二齿条224a的移动路径的主要原因。也就是说,当齿轮组223转动时,第二齿轮223b所转动的路径长度是第一齿轮223a所转动的路径长度的两倍,第二齿条224a移动的距离也会是第一齿条222b移动的距离的两倍。如此一来,接合臂224被齿轮组230上推所走的路径长度便会大于连动件222被下压所走的路径长度。接合臂224可更深入地伸到第一壳体210内,以提高接合强度。
[0069]请回到图1A的实施例,将第二壳体120的一部分以及接合臂124伸入第一壳体110内之后,还需将第二壳体120固定于第一壳体110,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卡合的方式固定第一壳体Iio与第二壳体120,下面将介绍详细的卡合过程。
[0070]图1G至图1H是图1A的接合模组的卡合过程的剖面示意图。请先参阅图1G,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Iio包括连通于容置槽112的一开孔115,第二壳体120包括一按钮组件127。按钮组件127包括一弹性件127a及设置于弹性件127a上的一按钮127b。在本实施例中,按钮127b呈一斜面。在第二壳体120插入第一壳体110的容置槽112的过程中,按钮127b的斜面靠近底部的位置由于未被第一本体111阻挡而可进入容置槽112。接着,在第二壳体120持续进入容置槽112的过程中,按钮127b的斜面会被第一本体111下压,承载按钮127b的弹性件127a被压缩而使按钮组件127可进入容置槽112。当第一壳体110的按钮组件127移动到第一壳体110的开孔115位置时,由于弹性件127a受到的挤压解除,弹性件127a恢复而将按钮127b往上推,第二壳体120的按钮127b便外露于开孔115并且卡合于第一壳体110 (如图1H所示)。当然,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的卡合方式并不以此为限制。
[0071]图3A是依照本发明的再一实施例的一种接合模组的第一壳体的第一卡合组件的示意图。图3B是图3A的接合模组的第一壳体的第一卡合组件与第二壳体的第二卡合组件的卡合示意图。请参阅图3A及图3B,图3A的接合模组300与图1A的接合模组100的主要差异在于第一壳体110、310与第二壳体120、320的卡合方式。
[007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310包括一第一卡合组件317、一开孔318及一弹性件319,第一^^合组件317包括外露于开孔318的一推钮317a及连动于推钮317a的一^^勾317b。卡勾317b位于容置槽312内且包括一第一斜面317c,弹性件319连接于第一本体311与第一卡合组件317之间。第二壳体320包括一第二卡合组件327,第二卡合组件327包括对应第一斜面317c的一 第二斜面327a及对应卡勾317b的一^^槽327b。
[0073]在部分的第二壳体320沿轴向A进入第一壳体310的过程中,第一^^合组件317的卡勾317b的第一斜面317c接触第二卡合组件327的第二斜面327a,而使第一卡合组件317略为往图3B的右方移动。由于弹性件319设置于第一卡合组件317与第一本体311之间,第一^^合组件317在向右移动的过程中,弹性件319被拉伸。在卡勾317b的第一斜面317c滑动到第二斜面327a的末端之后,由于卡勾317b不受到第二斜面327a的阻挡,弹性件319所蓄积的弹性位能便会将卡勾317b向图面的左方拉动,而使第一壳体310的卡勾317b卡入第二壳体320的卡槽327b。
[0074]若欲解除第一壳体310与第二壳体320之间的卡合,则可用手向右扳动外露于第一壳体310的开孔318的推钮317a,卡勾317b向右移动即可退出于卡槽327b,第一壳体310与第二壳体320之间的卡合即被解除。此时,卡勾317b与第一本体311之间的弹性件319被拉伸。当第一壳体310与第二壳体320之间的卡合解除时,设置在第二壳体320的连动件(未绘示)与第二本体321之间的弹性件(未绘示)的弹性位能可被释放而将第二壳体320沿轴向A退出于第一壳体310,卡勾317b便会相对于第二壳体320朝图面的上方移动。并且,在此过程中,卡勾317b与第一本体310之间的弹性件319会恢复而将卡勾317b往图面的左方移动。因此,卡勾317b的第一斜面317c便会沿着第二卡合组件327的第二斜面327a往图面的左上方移动而回到原来的位置。当然,第一壳体310与第二壳体320的卡合方式并不以上述为限制。 [0075]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接合模组在第二壳体插入第一壳体的过程中,第一壳体的顶推件推动连动件,第一齿条移动带动齿轮组转动,以使第二齿条对应地移动,接合臂随之伸入第一壳体的轨道内。由于轨道沿轴向的深度大于容置槽的深度,相对于第二本体伸入于容置槽的深度,接合臂可更深入地伸入轨道内,以增加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的接合强度。此外,制造者可根据所需设计不同轮径且同轴的齿轮组,通过将第一齿条啮合于轮径较小的齿轮,第二齿条啮合于轮径较大的齿轮,以增加接合臂伸入第一壳体的轨道内的长度。另外,当第二壳体要插入第一壳体时,第二壳体的连动件与第一壳体的顶推件互相磁吸,使用者不需自行对位,当第二壳体解除与第一壳体之间的卡合时,由于弹性件设置于第二本体与连动件之间,弹性件的弹力可使第二壳体自动退出于第一壳体。因此,本发明的接合模组在操作上相当方便。
[0076]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例公开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变化,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以权利要求书的界定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接合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壳体,包括一第一本体、一容置槽、一轨道及一顶推件,该容置槽及该轨道外露于该第一本体,该轨道连通于该容置槽,该轨道沿一轴向的深度大于该容置槽沿该轴向的深度,该顶推件固定于该容置槽内;以及 一第二壳体,包括一第二本体、一连动件、一齿轮组及一接合臂,该连动件包括一第一齿条,该接合臂包括一第二齿条,该第一齿条与该第二齿条分别啮合于枢接在该第二本体的该齿轮组,其中: 当部分的第二壳体沿该轴向伸入该第一壳体的该容置槽时,该第一壳体的该顶推件推动该连动件,该第一齿条移动以带动该齿轮组转动,该第二齿条对应地移动而使该接合臂伸入该第一壳体的该轨道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合模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壳体还包括一弹性件,该弹性件包括相对的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该弹性件的该第一端抵靠于该第二本体,该弹性件的该第二端抵靠于该连动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合模组,其特征在于,该顶推件包括一第一磁吸件,该连动件包括一第二磁吸件,当该第二壳体靠近该第一壳体时,该第一磁吸件与该第二磁吸件互相吸引以使该第二壳体的该连动件对位于该第一壳体的该顶推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合模组,其特征在于,该齿轮组包括一第一齿轮,该第一齿条与该第二齿条分别哨合于该第一齿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合模组,其特征在于,该齿轮组包括同轴的一第一齿轮及一第二齿轮,该第一齿轮的轮径小于该第二齿轮的轮径,该第一齿条与哨合于该第一齿轮,该第二齿条啮合于该第二齿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合模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齿条与该第二齿条平行于该轴向。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合模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壳体包括连通于该容置槽的一开孔,该第二壳体包括一按钮组件,该按钮组件包括一弹性件及设置于该弹性件上的一按钮,当该第二壳体与该第一壳体接合时,该第二壳体的该按钮外露于该开孔以卡合该第一壳体。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合模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壳体包括一第一卡合组件、一开孔及一弹性件,该第一卡合组件包括外露于该开孔的一推钮及连动于该推钮的一卡勾,该卡勾位于该容置槽内且包括一第一斜面,该弹性件连接于该第一本体与该第一卡合组件之间,该第二壳体包括一第二卡合组件,该第二卡合组件包括对应该第一斜面的一第二斜面及对应该卡勾的一卡槽。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合模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壳体还包括一第一连接埠,该第二壳体包括对应于该第一连接埠的一第二连接埠,当该第二壳体与该第一壳体接合时,该第一连接埠连接于该第二连接埠。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接合模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壳体还包括一输入输出埠,该输入输出埠电性连接至该第一连接埠。
【文档编号】G06F1/16GK103729020SQ201210384584
【公开日】2014年4月16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11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11日
【发明者】黄昱诚, 庄少棋 申请人: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