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6502961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电子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电子装置,包含一主机、一输入模块及一开关结构。主机包含一显示模块及一壳体。壳体具有一容置空间及一孔洞。输入模块可分离地设置于该容置空间,且输入模块包含一限位部。一开关结构包含一按钮及一限位件。按钮穿设于该孔洞。限位件位于主机内且固定于按钮之一端。按钮相对壳体具有一锁合位置及一释放位置。当输入模块位于该容置空间内,且按钮位于锁合位置时,限位件与限位部互相干涉,使输入模块固定于容置空间内。当按钮由锁合位置位移至释放位置时,限位件与限位部解除干涉,使输入模块可脱离出容置空间。
【专利说明】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可收纳输入模块于其内部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科技日新月异,计算机的功能也越来越多元。近年来,使用者对于计算机携带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迎合使用者对计算机携带性的高要求,业界发展出小型且方便携带的平板型计算机供使用者使用。平板型计算机设置有触控型屏幕,允许使用者利用触控的方式来进行操作,而非利用传统的鼠标及实体键盘来进行输入。
[0003]虽然使用者在使用平板计算机时,可利用触控型屏幕来进行打字或文书处理,但对于需大量文书处理的情况,使用实体键盘输入的效率比利用触控型屏幕输入的效率好,且某些使用者习惯使用实体键盘输入而非触控型屏幕输入。因此,平板计算机的使用者也可以另外选配实体键盘来使用。然而,平板计算机的使用者欲使用实体键盘时,必须另外携带此键盘,因此降低了携带的方便性。有鉴于此,如何让使用者能够更方便的同时携带平板计算机及实体键盘,为业界所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发明内容】

[0004]鉴于以上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收纳输入模块于其内部的电子装置。
[0005]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包含一主机、一输入模块及一开关结构。主机包含一显示模块及一壳体。壳体具有一容置空间及一孔洞。输入模块可分离地设置于该容置空间,且输入模块包含一限位部。一开关结构包含一按钮及一限位件。按钮穿设于该孔洞。限位件位于主机内且固定于按钮的一端。按钮相对壳体具有一锁合位置及一释放位置。当输入模块位于该容置空间内,且按钮位于锁合位置时,限位件与限位部互相干涉,使输入模块固定于容置空间内。当按钮由锁合位置位移至释放位置时,限位件与限位部解除干涉,使输入模块可脱离出容置空间。
[0006]根据上述本发明实施例所揭露的电子装置,主机具有容置空间,输入模块包含限位部,且开关结构包含限位件。因此,藉由限位部与限位件互相干涉,使输入模块可稳固的固定于容置空间内,因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使用者必需分开携带输入模块与主机所造成的不便。
[0007]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结构立体图;
[0009]图2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当按钮位于锁合位置时的电子装置的俯视图;
[0010]图3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当按钮位于锁合位置时的电子装置的正视图;
[0011]图4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当按钮位于释放位置时的电子装置的俯视图;
[0012]图5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当按钮位于释放位置时的电子装置的正视图。
[0013]10电子装置
[0014]12主机
[0015]121壳体
[0016]1211孔洞
[0017]1213容置空间
[0018]123显示模块
[0019]125弹性元件
[0020]16输入模块
[0021]161限位部
[0022]18开关结构
[0023]181按钮
[0024]183限位件
[0025]185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
[0027]首先请参阅图1。图1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结构立体图。
[0028]电子装置10包含一主机12、一输入模块16及一开关结构18。在本实施例中,主机12为平板计算机,但并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主机也可以是笔记型计算机或手机。在本实施例中,输入模块16为一无线键盘,但并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输入模块也可以是有线键盘或触控键盘。
[0029]主机12包含一壳体121及一显示模块123。在本实施例中,显示模块123为触控式屏幕,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在其他实施例中,显示模块也可以为非触控式的液晶显不器。壳体121具有一孔洞1211及一容置空间1213。输入模块16可分离地设置于容置空间1213内,且输入模块16包含一限位部161。
[0030]接着请参阅图2及图3。图2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当按钮位于锁合位置时的电子装置的俯视图。图3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当按钮位于锁合位置时的电子装置的正视图。
[0031]开关结构18包含一按钮181、一限位件183及一弹簧185。在本实施例中,按钮181为下压式按钮,但并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按钮也可以为左右滑动式按钮或停滞式按钮。按钮181穿设于孔洞1211。限位件183固定于按钮181的一端。弹簧185的一端固定于限位件183远离该按钮181的一端,弹簧185的另一端固定于壳体121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按钮181及限位件183为两个分别独立的元件,彼此例如以卡扣或粘着的方式结合,但并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按钮181及限位件183也可以为一体成型的结构设计。
[0032]接下来将针对如何将输入模块16从主机12中取出作更详细的说明。请参阅图2、图3、图4及图5。图4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当按钮位于释放位置时的电子装置的俯视图。图5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当按钮位于释放位置时的电子装置的正视图。前述的按钮181相对壳体121具有一锁合位置及一释放位置。详细来说,当输入模块16位于容置空间1213内,且按钮181位于锁合位置时(如图3所示),限位件183与限位部161互相干涉。藉此,输入模块16稳固地固定于壳体121的容置空间1213内。当使用者欲将输入模块16由容置空间1213取出时,仅需按下按钮181,令按钮181由锁合位置位移至释放位置。藉此,限位件183与限位部161的干涉状态解除(如图5所示),使输入模块16可脱离容置空间1213。
[0033]在本实施例及其他实施例中,主机12可更包含一弹性元件125,设置于容置空间1213内。当输入模块16位于容置空间1213内,且按钮181位于锁合位置时,输入模块16抵压弹性元件125,但因限位件183与限位部161互相干涉,故输入模块16仍稳固地固定于容置空间1213内。当使用者将按钮181由锁合位置位移至释放位置时,因限位件183与限位部161的干涉状态解除,弹性元件125在此同时可将输入模块16由容置空间1213内向外推出,使输入模块16离开容置空间1213。需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主机12包含弹性元件125,但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举例来说,当限位件183与限位部161的干涉状态解除时,使用者可将主机12倾斜一角度,利用地心引力使输入模块16退出,而非利用弹性元件125将输入模块16推出。
[0034]根据上述本发明实施例所揭露的电子装置,主机具有容置空间,输入模块包含限位部,且开关结构包含限位件。因此,藉由限位部与限位件互相干涉,使输入模块可稳固的固定于容置空间内,因而改善了现有技术中使用者必需分开携带输入模块与主机所造成的不便。
[0035]此外在本实施例及其他实施例中,主机更包含了弹性元件。限位部与限位件的干涉解除时,弹性元件可将输入模块从容置空间内向外推出。藉此,使用者可轻易的将输入模块抽出。
[0036]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主机,包含一显示模块及一壳体,该壳体具有一容置空间及一孔洞; 一输入模块,能够分离地设置于该容置空间,该输入模块包含一限位部;以及一开关结构,包含一按钮及一限位件,该按钮穿设于该孔洞,该限位件位于该主机内且固定于该按钮的一端,该按钮相对该壳体具有一锁合位置及一释放位置; 其中,当该输入模块位于该容置空间内,且该按钮位于该锁合位置时,该限位件与该限位部互相干涉,使该输入模块固定于该容置空间内,当该按钮由该锁合位置位移至该释放位置时,该限位件与该限位部解除干涉,使该输入模块能够脱离出该容置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开关结构更包含一弹簧,该弹簧的一端固定于该限位件远离该按钮的一端,该弹簧的另一端固定于该壳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主机更包含一弹性元件,设置于该容置空间内,当该输入模块位于该容置空间内时,该输入模块抵压该弹性元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主机为一平板计算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显示模块为一触控屏幕。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输入模块为一无线键盘。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按钮为一下压式按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按钮为一左右滑动式按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按钮为一停滞式按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按钮及该限位件为一体成型的结构。
【文档编号】G06F1/16GK104166428SQ201310183092
【公开日】2014年11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5月16日 优先权日:2013年5月16日
【发明者】林春吉 申请人: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