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407627阅读:378来源:国知局
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电连接器,特别是指一种改善高频信号传输表现者。
【背景技术】
[0002]在科技快速发展的现今社会中,多种手持式电子装置已广为普及,例如移动电话、平板电脑或数码相机。一般而言,电子装置可通过多种连接器与电脑进行连接以执行数据的传输,其中又以传输速度快的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连接器应用较为广泛。
[0003]随着USB连接器技术的演进,从数据传输速率为1.5Mbit/s的USB 1.0开始,至今数据传输速率已发展为提升至5Gbit/s的USB 3.0。然而现今适用于大多数手持电子装置的USB连接器类型为Micro USB,其规格采用数据传输速率为480Mbit/s的USB 2.0。因此,为符合新时代的手持电子产品,发展出一种基于USB 3.1规范全新设计的USB连接器,其外型大小接近Mi cro USB的尺寸,而数据传输速率则提升至I OGb i t/s。
[0004]图1是已知的一种连接器的中遮蔽片与连接器端子的俯视示意图。请参阅图1,已知连接器20以一般的USB 3.1的公连接器为例,已知连接器20在上下两排连接器端子24之间会被中遮蔽片22隔开(图1的视角仅会看到位在中遮蔽片22上方的连接器端子24,位在中遮蔽片22下方的连接器端子24会被上方的连接器端子24挡住),以避免上下两排连接器端子24发生信号干扰的情形。然而,目前的已知连接器20在传输高频信号上仍会遇到表现不稳定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5]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即在提供一种改善高频信号传输表现的电连接器。
[0006]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适于与一对接连接器连接,该连接器包括:一壳体,设有一内部空间及连通于该内部空间的一开口; 一绝缘基座,配置于该内部空间;一中遮蔽片,穿设于该绝缘基座,该中遮蔽片包括一基部、一舌部,其中该舌部自该基部往该开口延伸;多个第一连接器端子,并排地穿设于该绝缘基座且位于该中遮蔽片的一侧;以及多个第二连接器端子,并排地穿设于该绝缘基座且位于该中遮蔽片的另一侧,其中在该些第一连接器端子与该些第二连接器端子中传输高频信号的该些第一连接器端子与该些第二连接器端子在宽度上对该舌部所在平面的投影位在该舌部的宽度范围内。
[0007]较佳地,在该些第一连接器端子中至少四个该第一连接器端子在宽度上对该舌部所在平面的投影位在该舌部的宽度范围内,且在该些第二连接器端子中至少四个该第二连接器端子在宽度上对该舌部所在平面的投影位在该舌部的宽度范围内。
[0008]较佳地,该些第一连接器端子从任一侧起第二和第三序次的端子为传输高频信号端子,在宽度上对该舌部所在平面的投影位于该舌部的宽度范围内。
[0009]较佳地,该些第二连接器端子从任一侧起第二和第三序次的端子为传输高频信号端子,在宽度上对该舌部所在平面的投影位于该舌部的宽度范围内,且该些第二连接器端子与该些第一连接器端子设置的位置为相对应。
[0010]较佳地,在该些第一连接器端子与该些第二连接器端子中除了从任一侧起第一序次的端子,其余的该些第一连接器端子与该些第二连接器端子在宽度上对该舌部所在平面的投影位在该舌部的宽度范围内。
[0011]较佳地,该舌部包括凹陷于前缘的一缺口。
[0012]较佳地,其中当该电连接器与该对接连接器连接时,该连接器的该中遮蔽片的该舌部的前缘接近或接触该对接连接器的一对接中隔片的前缘。
[0013]较佳地,该中遮蔽片包括两勾臂,该两勾臂位于该舌部的两旁且自该基部往该开口延伸。
[0014]较佳地,该舌部自该基部往该开口延伸的长度为该勾臂的长度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O
[0015]基于上述,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的中遮蔽片具有自基部往开口延伸的舌部,当电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连接时,电连接器的中遮蔽片的舌部的前缘会接近或接触对接连接器的一对接中隔片的前缘,而降低位于舌部上方与下方的第一连接器端子与第二连接器端子之间的干扰,以使电连接器在高频信号传输上有良好的表现。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已知的一种连接器的中遮蔽片与连接器端子的俯视示意图。
[0017]图2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一种电连接器的示意图。
[0018]图3是图2的电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
[0019]图4A是图2的电连接器的中遮蔽片与第一连接器端子的俯视示意图。
[0020]图4B是图2的电连接器的中遮蔽片与第二连接器端子的仰视示意图。
[0021]图5是图2的电连接器沿A-A线段的剖面示意图。
[0022]图6A是图2的电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连接的示意图。
[0023]图6B是图6A的剖面示意图。
[0024]图7是已知的电连接器的高频信号测试图。
[0025]图8是图2的电连接器的高频信号测试图。
[0026]图9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电连接器的中遮蔽片的示意图。
[0027]附图标号:
[0028]L:长度
[0029]W:宽度
[0030]10:对接连接器
[0031]12:对接中隔片
[0032]20:已知连接器
[0033]22:中遮蔽片
[0034]24:连接器端子
[0035]100:电连接器
[0036]110:壳体
[0037]112:内部空间
[0038]114:开口
[0039]120:绝缘基座
[0040]130、130a:中遮蔽片
[0041]132:基部
[0042]134、134a:舌部
[0043]136:勾臂
[0044]138:缺口
[0045]140:第一连接器端子
[0046]150:第二连接器端子
[0047]160:第一导电盖板
[0048]170:第二导电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49]图2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一种电连接器的示意图。图3是图2的电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请参阅图2与图3,在本实施例中,电连接器100的种类以USB 3.1的公连接器为例,但电连接器100的种类并不以此为限制。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电连接器100包括一壳体110、一绝缘基座120、一中遮蔽片130、多个第一连接器端子140、多个第二连接器端子150、第一导电盖板160及第二导电盖板170。
[0050]壳体110围绕出一内部空间112及连通于内部空间112的一开口 114。绝缘基座120配置于内部空间112。中遮蔽片130穿设于绝缘基座120。这些第一连接器端子140并排地穿设于绝缘基座120且位于中遮蔽片130的一侧。这些第二连接器端子150并排地穿设于绝缘基座120且位于中遮蔽片130的另一侧。
[0051]在本实施例中,中遮蔽片130包括一基部132、一舌部134及两勾臂136。这些第一连接器端子140与这些第二连接器端子150分别通过上胶芯与下胶芯固定于中遮蔽片130的基部132。舌部134自基部132往开口 114延伸。在本实施例中,舌部134呈一π型,舌部134的定义是在中遮蔽片130中从与基部132之间的交会处开始往开口 114方向延伸的区段,两勾臂136位于舌部134的两旁且自基部132往开口 114延伸。
[0052]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电连接器100以USB 3.1的公连接器为例,第一连接器端子140与第二连接器端子150的数量分别是12个,但第一连接器端子140与第二连接器端子150的数量并不以此为限制。第一导电盖板160与第二导电盖件170分别配置于第一连接器端子HO与第二连接器端子150的上下两侧。
[0053]在本实施例中,电连接器100是以USB3.1的公连接器为例,以USB 3.1的O字元连接器的端子来说,在这些第一连接器端子140中从左数第二个与第三个以及从右数第二个与第三个的这些第一连接器端子140以及在这些第二连接器端子150中从左数第二个与第三个以及从右数第二个与第三个的这些第二连接器端子150是用来传输高频信号的端子,由于高频信号在传递时相当容易被其他信号干扰而导致传递品质不良,因此,在本实施例中,特意加长中遮蔽片的舌部的长度与宽度,以降低传输高频信号的第一连接器端子140与第二连接器端子150相互干扰的情形发生。下面将对此进行详细地说明。
[0054]图4A是图2的电连接器的中遮蔽片与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