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识别防伪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891047阅读:361来源:国知局
自动识别防伪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防伪印刷与防伪识别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结构纹理防伪方法(授权公告号CN1074563C)” 的另外一种广义纹理防伪技术。



背景技术:

由本发明人首创发明的“结构纹理防伪方法(授权公告号CN1074563C)”获得了中国专利、美国专利(证书号US6623041)、俄罗斯专利(证书号2202127)、韩国专利(证书号0419436)、越南专利(证书号3347)等国际专利(PCT/CN99/00102)。该专利权利要求1这样描述“一种结构纹理防伪方法,将防伪对象进行编码,在每一个产品上印设一个或多个仅属于它的编码,在防伪对象上设置防伪信息载体,选定载体上的防伪信息,将该防伪信息结合编码一起存储到接入电话网或国际互联网的计算机识别系统数据库中,以供消费者调取该防伪信息来验证真伪,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a.选用具有一些清晰的随机结构纹理的材料,作为防伪信息载体;b.选定载体上的随机结构纹理图像,作为防伪信息”。

该专利“将古老的虎符防伪原理与现代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相嫁接”,开创了防伪新领域,连续12年被“全国防伪办”和中国防伪行业协会,组织的国家级评审鉴定会评为“世界首创、国际领先、极难伪造、易于识别、长期有效”的防伪技术产品。该专利还获得了第十四届中国专利优秀奖。本发明人还因此在中国发明协召开的“第八届发明创业奖·人物奖评选活动”中、获得“特等奖”和“当代发明家”称号。

经过十余年的推广,如今它已成为国内防伪市场上的主流防伪技术产品。

为了实现防伪与包装一体化生产,本发明人不惜代价、不辞劳苦,在一年多的时间里,研发了“局部大尺寸纤维凸印系统及其印刷物(公开号CN103042814A)”,“大尺寸纤维印刷系统(公告号CN202878879U)”、“局部大尺寸纤维丝印系统及其印刷物(公告号CN203317851U)”、“局部大尺寸纤维凸印系统及其印刷物(公告号CN203317850U)”、“局部大尺寸纤维印刷系统及其印刷物(公告号CN203317852U)”、“大尺寸纤维印刷系统(公开号CN102909939A)”、“大尺寸纤维印刷系统及其印刷物(公开号CN103057249A)”、“局部大尺寸纤维丝印系统及其印刷物(公开号CN103042815A)”、“局部大尺寸纤维印刷系统及其印刷物(公开号CN103042816A)”等九项专利及其印刷设备。

该九项专利技术的典型特征是:在承印材料上,至少印刷有一个局部纤维墨块,其中纤维是0.6-3.5mm长的长条或粒径为0.6-1.8mm的薄片;纤维的随机分布特征信息对应标识序号、记录存储在接入电话网或/和互联网的计算机防伪查询系统数据库中。

“含有自我认证信息的防伪产品及其应用方法(授权公告号CN1262976)”,公开了一种绕开“结构纹理防伪方法”权利范围的技术,但其需要消费者配备专用的识别仪器来验证真伪,这显然不方便消费者查验。其还在《说明书》“有益技术效果”的段落中宣称“发明还可以彻底摆脱现有的普遍采用的网络防伪技术对防伪信息网络的极大依赖,可不借助于外部的复杂防伪系统就可进行自我防伪识别”。该专利由于需要增设二维码等“自我验证信息区”,因此,标识区域面积无法缩小,实践证明,标识区域面积必须大于4cm2

上述专利,要么,在实践中出现了这样的生产技术瓶颈:在给每一个印刷品喷印一个具有唯一性的编码(也称序号)时,印刷品的印刷生产速度受到了喷码速度的极大的限制。例如,生产500g食盐(纹理防伪)软包装袋,需购买一台630mm幅宽的喷码机,其投资至少需要700万元,其最大喷码速度却低于70米/分,然而,现行印刷机印刷500g食盐(纹理防伪)软包装袋的正常生产速度为180米/分。由此可见,为了喷印现行专利“结构纹理防伪方法(CN99801139.8)”中所需的“编码(即序号)”,为了喷印现行专利“局部大尺寸纤维凸印系统及其印刷物(CN201310029223.6)” 中所需的“序号(即编码)”,某些大规模生产必须牺牲62%(1-70/180)以上的产能。

上述专利,要么,需要消费者配备专用仪器、或下载专用防伪识别APP客户端来识别真伪,不方便消费者识别。

上述专利,要么,需要消费者肉眼亲自观察判断纹理(如纤维、金葱粉颗粒)的形状、位置、方向、颜色、数量等特征,以便与数据库中的档案照片进行人工比对,从而检验真伪。因此,纹理必须是大尺寸的、实践中发现形成纹理的纤维直径须大于0.1mm、纤维长度必须大于1.2mm,只有这样肉眼才清晰可见的。然而,大尺寸纹理在生产中就必然造成诸多技术难题,比如:1、防伪标识区域面积必须足够大(一般须大于4cm2),这样易造成很多产品没有足够的空间设置防伪标识,换言之,体积很小的商品没有地方安置纹理防伪标识;2、形成纹理的大尺寸纤维不能够用现行印刷机直接印刷,因此,才导致本申请人不得不研发专用设备,比如“局部大尺寸纤维凸印系统及其印刷物(公开号CN103042814A)”,就是本申请人耗资1000多万元研发的大尺寸纤维印刷设备,对于印刷厂来说,也得耗费资金购买这种专用设备。

综上所述,现行纹理防伪技术属于有码防伪,它们必须给每一个纹理防伪印刷品喷印一个具有唯一性的序号等编码(包括自我验证信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一种自动识别防伪方法,以避免喷码工序对大规模生产产能的影响、节省喷码设备投资、节省大尺寸纤维印刷设备投资、缩小标识区域面积、降低生产成本、极大地方便消费者查询、提高防伪查询率、增强防伪效果。

本发明自动识别防伪方法的技术方案如下。

自动识别防伪方法,包括纹理防伪印刷品(6),该纹理防伪印刷品(6)上随机纹理(2)的特征信息、存储在互联网(7)上的数据库(9)中,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①将纹理防伪印刷品(6)分成x个版号(1)不同的印版去进行分版印刷,每一个版号(1)的印版仅印刷n个纹理防伪印刷品(6),其中x≥2、n≥2;熟悉印刷工艺的一般技术人员都知道,内容相同的印刷品都是用同一个印版去印刷的,为了印刷不同的版号(1),这里才设计了分版印刷的技术方案;

②给同一版号(1)的n个纹理防伪印刷品(6)分别拍摄一张或多张随机纹理(2)档案照片(3),将所拍得的全部档案照片(3)对应(换言之‘结合’)其同一版号(1)、存储备案到互联网(7)上的计算机识别系统(8)数据库(9)中;例如将所拍得的档案照片(3)原始信息存储到以其版号(1)为文件夹名的文件夹里;

③鉴别真伪时,用智能手机(10)对着纹理防伪印刷品(6)拍摄一张包含版号(1)的随机纹理(2)送检照片(4),并将该张送检照片(4)通过智能手机(10)现有短信或彩信或微信或易信或QQ或APP等通讯工具、发送至互联网(7)上的计算机识别系统(8)数据库(9)中;这样做的最大好处是消费者无需事先下载专用防伪识别APP客户端等专用识别仪器,可大大方便消费者识别真伪,可大大提高防伪查询率,可大大提高防伪效果;

④计算机识别系统(8)将该张送检照片(4)上的随机纹理(2)、与数据库(9)中同一版号(1)的全部档案照片(3)上的随机纹理(2)分别进行比对;如果发现该张送检照片(4)上的随机纹理(2)、与某一张档案照片(3)上的随机纹理(2)相符,则反馈鉴别结论为真品的信息到消费者智能手机(10)上;如果发现该张送检照片(4)上的随机纹理(2)、与任何一张档案照片(3)上的随机纹理(2)都不相符,则反馈鉴别结论为假冒的信息到消费者智能手机(10)上;正是因为档案照片(3)没有与之一一对应的唯一性的序号等编码,所以才需要这样分别进行比对,也即逐一比对;

⑤尽量减小同一个版号(1)的纹理防伪印刷品(6)数量n,或尽量加大标识区(13)内随机纹理(2)数量w,或尽量加大定位格(5)的密度和数量g,或采取减小n加大w和g的综合措施,以增加随机纹理(2)的复杂性、保证在同一个版号(1)的全部档案照片(3)中、出现两个完全相同的随机纹理(2)特征的概率≤0.1‰或0.01‰或0.001‰。

不可否认,将送检照片(4)上的随机纹理(2)与具有同一版号(1)的全部档案照片(3)上的随机纹理(2)逐一比对时,需要耗费大量计算资源,需要大量服务器分担任务、同步计算,以提高识别速度,但只要能够方便消费者查询、只要能够提高防伪查询率、提高防伪效果,这种投资是值得的。

可取的是n≥1000;或者1000000≥n≥1000;或者100000≥n≥1000。这里,之所以选择n≥1000,是因为制一个最便宜的印版、至少印刷1000印数才是经济合算的,印数太低版费分摊到每一个纹理防伪印刷品(6)上的费用就会很高。只有n≥1000时通过换版方法更换版号(1)才是经济合算的。这里,之所以选择n≤100000,是因为当同一版号(1)内的纹理防伪印刷品(6)数量过大时,一方面会耗费大量计算资源、降低计算机识别系统(8)识别比对速度(例如实验n=100000时消费者等待识别结果需时5秒,实验n=1000000时消费者等待识别结果需时20秒);另一方面会增加假冒产品送检照片(4)上的随机纹理(2)与档案照片(3)上的随机纹理(2)相同或近似的概率。

研究显示:实施时应尽量减小同一个版号(1)的纹理防伪印刷品(6)数量n、尽量加大标识区(13)内随机纹理(2)数量w,尽量加大定位格(5)的密度和数量g,以增加纹随机纹理(2)的复杂性、保证同一个版号(1)的全部档案照片(3)中、出现两个完全相同的随机纹理(2)特征的概率≤0.1‰或0.01‰或0.001‰。

理论上讲,即使同一个版号(1)的全部档案照片(3)中、出现两个完全相同的随机纹理(2)特征的概率≤0.1‰,还是有可能出现一种个别情况:假冒产品的某一张送检照片(4)恰恰与档案照片(3)上的随机纹理(2)相同或近似,会被计算机识别系统(8)软件误判为真品。研究显示,出现这种情况的概率只要低于万分之一,一方面用户可以接受这种低概率误判,另一方面,也没有造假者会这么不惜代价、得不偿失地去造假,毕竟造假也是一种逐利行为,无利可图他们也就不会去造假了。换言之,只要出现这种情况的概率低于万分之一,防伪就是有效的。

更可取的是,所述版号(1)中包含商品名称码段、方格数量g码段、方格尺寸码段等。这样,当计算机识别系统(8)数据库(9)作为公共数据库时,就可区分产品种类,就可为成千上万种商品提供公共防伪查询服务。

为了便于计算机识别系统(8)软件快速比对识别照片上的随机纹理(2),所述纹理防伪印刷品(6)上的随机纹理(2)上,还印刷有定位格(5),定位格(5)数量g≥100更好。这里所述的定位格(5)本质上是一种坐标参照物,用以标注随机纹理(2)的位置。当然,为了避免定位格(5)对随机纹理(2)的视觉干扰,可不印定位格(5)以使随机纹理(2)显得清晰整洁,而只在所述标识区(13)或其周围印刷上刻度标尺(14),该刻度标尺(14)的本质作用实际与定位格(5)相同。识别时计算机识别系统(8)软件可依据刻度标尺(14)上的刻度标记、先生成虚拟定位格(5)线,然后再确定随机纹理(2)的坐标位置和特征代码组,从而进行快速识别。

为了快速识别随机纹理(2)特征,所述档案照片(3)上的随机纹理(2)特征,以定位格(5)为参照物、转换成特征代码组与其档案照片(3)对应存储在互联网(7)上的计算机识别系统(8)数据库(9)中。这样一来,消费者用智能手机(10)将所拍摄的送检照片(4)发来后,计算机识别系统(8)就可按照同样的标准和方法,先将送检照片(4)上的随机纹理(2)特征转换成特征代码组,然后再比对特征代码组是否存在,初步并快速地识别真伪。当然,如有疑问,可再将相应档案照片(3)发送给消费者,由消费者自己肉眼进行精细化比对,做出最终识别。

由于本发明免去了具有唯一性的序号,因此,识别真伪时不能像背景技术那样依据序号等编码调出照片档案一对一地比对,只能逐一与每一张照片档案进行比对。这就要求数据库(9)中同一版号(1)的全部档案照片(3)上的随机纹理(2)特征尽量不要重复。研究显示:送检照片(4)上随机纹理(2)特征与档案照片(3)上随机纹理(2)特征相同或近似的概率,须控制在万分之一以下,这一概率数据是非常关键的技术参数,是本发明人经过20余年的研究才刚刚得出的防伪技术参数成果,是事关本发明是否有效的技术关键,应用实践中,切不可让这种巧合的概率大于万分之一。

换言之,本发明是否能够有效防伪,还决定于假冒产品送检照片(4)上随机纹理(2)特征、与档案照片(3)上随机纹理(2)特征相同(或近似)的概率是否小于万分之一。也即本发明若要发挥防伪效果,同一版号(1)内全部档案照片(3)中,出现两个完全相同的随机纹理(2)特征的概率必须≤0.1‰。相反,同一版号(1)内全部档案照片(3)中,出现两个完全相同的随机纹理(2)特征的概率,若小于千分之一或百分之一,不但没有防伪效果,而且还会以假乱真,给用户造成巨大麻烦。

以下用数学公式来表述这种防伪技术参数,当随机纹理(2)为单色时,所述定位格(5)数量g与同一个版号(1)内纹理防伪印刷品(6)的数量n,二者之间的关系须为2g/10000≥n。

当随机纹理(2)为s种颜色时,所述定位格(5)的数量g与同一个版号(1)内纹理防伪印刷品(6)的数量n以及随机纹理(2)颜色数量s之间的关系须为(s+1)g /10000≥n。换言之,为了避免造假者随便印刷仿冒一个纹理防伪印刷品(6),都能在n个纹理防伪印刷品(6)照片中找到相同或近似的档案照片(3),应尽量放大格的数量g并尽量缩小同一版号(1)内纹理防伪印刷品(6)的数量n,以将这种巧合的概率控制在万分之一以下、甚至十万分之一以下、更甚至百万分之一以下。

研究显示:当定位格(5)内随机纹理(2)数量w太小或太大时,假冒产品送检照片(4)与档案照片(3)相同或近似的概率也会超过万分之一。因此,实施时还应确保定位格(5)内随机纹理(2)数量w控制在合适的范围:0.8g≥w≥0.2g,平均可取为2w=g。

研究还显示:当随机纹理(2)为单色时、或送检照片(4)为黑白(包括色彩失真的彩照)照片时,纹理防伪印刷品(6)上标识区(13)内的随机纹理(2)数量w≥7最好,且w与同一个版号(1)内纹理防伪印刷品(6)数量n的关系为22w/10000≥n时,假冒产品送检照片(4)与档案照片(3)相同或近似的概率才不会超过万分之一。当随机纹理(2)为多色时,纹理防伪印刷品(6)上标识区(13)内的随机纹理(2)数量w≥7,且随机纹理(2)数量w及其颜色数量s与同一个版号(1)内纹理防伪印刷品(6)数量n的关系为(s+1)2w/10000≥n时,假冒产品送检照片(4)与档案照片(3)相同或近似的概率才不会超过万分之一。换言之,符合这一公式的防伪设计才是有效的可靠的防伪设计方案。符合这一公式的防伪设计,其标识区才可以很小,同一个版号(1)内纹理防伪印刷品(6)数量n才可以小,查询识别速度才可以快,防伪效果才会好。

为了便于计算机识别系统(8)软件能够快速识别送检照片(4),所述纹理防伪印刷品(6)上的随机纹理(2)上或其周围,还印刷有方位标记(12),用以判断送检照片(4)的上下左右等方位、以及标识区(13)的边界。该方位标记(12)可以是任何能够供软件准确识别送检照片(4)上下左右的标记或符号或线段或图形等。

综上所述,本发明自动识别防伪方法,包括下列任意多项之组合,但其至少应包括下列特征之一:

①n≥1000;或者1000000≥n≥1000;或者100000≥n≥1000;

②所述标识区(13)还印刷有方位标记(12)或/和定位格(5);

③定位格(5)数量g与同一个版号(1)内纹理防伪印刷品(6)数量n,二者之间的关系为2g/10000≥n;

④定位格(5)数量g与同一个版号(1)内纹理防伪印刷品(6)的数量n以及随机纹理(2)颜色数量s,三者之间的关系为(s+1)g/10000≥n;

⑤所述定位格(5)内随机纹理(2)数量w与定位格(5)数量g的关系为0.8g≥w≥0.2g;

⑥所述标识区(13)或其周围印刷有刻度标尺(14);

⑦所述档案照片(3)上的随机纹理(2)特征,以定位格(5)为参照物、转换成特征代码组与其档案照片(3)对应存储在互联网(7)上的计算机识别系统(8)数据库(9)中;

⑧尽量减小同一个版号(1)的纹理防伪印刷品(6)数量n,或尽量加大标识区(13)内随机纹理(2)数量w,或尽量加大定位格(5)的密度和数量g,或采取减小n加大w和加大g的综合措施,以增加随机纹理(2)的复杂性、保证在同一个版号(1)的全部档案照片(3)中、出现两个完全相同的随机纹理(2)特征的概率≤0.1‰或0.01‰或0.001‰;

⑨所述标识区(13)内的随机纹理(2)数量w≥7(平均值),且随机纹理(2)数量w、颜色数量s以及同一个版号(1)内纹理防伪印刷品(6)数量n,三者之间的关系为(s+1)2w/10000≥n。

本发明所述版号(1)与背景技术中所述的“编码”及“序号”有着重要的区别。版号(1)的特征是n个(成千上万个)纹理防伪印刷品(6)具有同一个版号(1),可通过传统制版来印刷。背景技术中所述的“编码”和“序号”的特征是n个(成千上万个)纹理防伪印刷品(6)各自具有一个唯一属于自己的专用号码,不可通过传统制版来印刷,只能用喷码机来喷印。二者的印刷方式、印刷设备、印刷速度、印刷用途、以及印刷成本是截然不同的。

本发明所述版号(1)可以是阿拉伯数字,也可以是字母、文字等人眼可识别的信息,还可以是一维条码、二维条码以及自定义的可代表唯一性的任意图形或符号等。实际应用中,最好每印10万个纹理防伪印刷品(6)更换一个具有顺序性的版号(1)。

本发明所述喷码泛指数码印刷设备、数码打印设备、数码喷印设备、激光打码设备印出的编码或序号等。

本发明所述拍照泛指照相和摄像,本发明所述送检照片(4)包括照片和视频。

本发明所述纹理防伪印刷品(6)泛指各种印刷工艺所印刷的票证、书刊、包装物、标签、卡片、吊牌、商品外表等。

本发明所述的随机纹理(2)既可以是背景技术之一“结构纹理防伪方法(授权公告号CN1074563C)”中所定义的随机结构纹理;也可以是油墨形成的随机图案,例如皱纹(裂纹)油墨形成的随机皱纹(裂纹)图案,冰花油墨形成的随机冰花图案等随机特征;还可以是背景技术之二“局部大尺寸纤维凸印系统及其印刷物(公开号CN103042814A)” 中所印刷的局部纤维层或金葱粉层;还可以是“利用烫金机械误差促使标识变色的物联网防伪烫金标识(授权公告号CN102610163B)”中所述的随机变色的烫金线条。总而言之,本发明所述随机纹理(2)是一种广义的具有可视性、相对唯一性、难以复制的个性化防伪特征。

本发明所述随机纹理(2)数量w,是指形成随机纹理(2)的纤维条数、碎屑个数、气泡个数、金葱粉粒数、皱纹或裂纹段数等。

本发明所述定位格(5)数量g本质上是随机纹理(2)特征检测点的数量,计算机识别系统(8)将送检照片(4)与数据库(9)中同一版号(1)的全部档案照片(3)分别进行比对时,只需抽查比对g个检测点,而无需全检所有位置。换言之,这里的“定位格(5)”即随机纹理特征检测点。计算机识别系统(8)只需将送检照片(4)上的g个检测点与档案照片(3)上相同位置的g个点进行比对,就可得出纹理特征是否相符的结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可以产生如下有益效果。

其一、相比于背景技术“结构纹理防伪方法(授权公告号CN1074563C)”,本发明提供了另外一种不同的防伪技术手段,创新性地提出了无需“在每一个产品上印设一个或多个仅属于它的编码”的防伪技术方法。既省去了喷码机的设备投资,又提高了大规模纹理防伪产品生产的产能。生产实践统计显示:500g食盐纹理防伪软包装袋的生产成本降低1~1.5分钱/袋,防伪成本降低50%以上,生产产能提高一倍以上。

其二、相比于背景技术“含有自我认证信息的防伪产品及其应用方法(授权公告号CN1262976)”,本发明无需消费者的智能手机(10)下载专用APP客户端等专用识别仪器,凡是能够拍照的智能手机(10)和现有APP(例如微信),使用现有功能均可将所拍摄的送检照片(4)发送(通过现有短信或彩信或电邮或微信或易信或QQ或APP等通讯工具)到计算机识别系统(8)数据库(9)中,直接进行真伪识别。本发明无需生产者投资喷码设备,无需喷码工序。

其三、本发明相比于背景技术,由于形成纹理的纤维、金葱粉等颗粒物无需肉眼识别,其尺寸可以很小,甚至可以小至0.2mm×0.2mm×8μm,因此它可以采用现行印刷设备印刷纤维(纹理),可免去大尺寸纤维印刷设备投资、并可缩小标识区域面积,标识区甚至可以小至5mm×5mm,从而可以应用于体积微小的商品上,并可降低设备投资、降低生产成本。

综上所述,本发明所产生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印刷厂生产极其简单——免去了喷码工序、省去了喷码设备投资、省去了大尺寸纤维专用印刷设备投资。2、消费者查询极其方便——无需下载APP客户端等专用防伪识别工具,使用现有短信或彩信或微信工具就可查验真伪。3、标识区可以很小,甚至可以小至5mm×5mm,从而可以应用于体积微小的商品上。4、测试统计显示:生产成本降低1~1.5分钱/袋,防伪成本降低50%以上,防伪查询率提高12倍以上,防伪有效性大大提高,这恰恰是防伪行业梦寐以求的结果。

随着第四代移动通讯技术4G网络的开通,随着网速的提高,本发明将变得更加方便实用,防伪行业也将因本发明而与包装行业紧密结合。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本发明综合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采用本发明所印刷的纹理防伪软包装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B位置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计算机识别系统示意图。

图4是版号为一维条码的纹理防伪软包装袋结构示意图。

图5是版号为二维条码的纹理防伪软包装袋结构示意图。

图6为采用本发明所印刷的皱纹油墨防伪软包装袋结构示意图。

图7为采用本发明所印刷的设有刻度标尺的金葱粉防伪软包装袋结构示意图。

图8为采用本发明所印刷的设有刻度标尺的条形金葱粉防伪软包装袋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1-版号、2-随机纹理、3-档案照片、4-送检照片、5-定位格、6-纹理防伪印刷品、7-互联网、8-计算机识别系统、9-数据库、10-智能手机、11-金葱粉油墨涂层、12-方位标记、13-标识区、14-刻度标尺。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图3、图4、图6、图7、图8所示,选择35μm厚的pet薄膜来印刷500g的食盐袋,即生产制造纹理防伪印刷品(6)等包装物。

准备9.269kg透明UV油墨,往油墨内加入0.731kg宽度为0.6mm、厚度16μm的金色六边形金葱粉,充分搅匀成粘度为6000厘泊的金葱粉油墨,然后将其倒入墨槽内。

采用“局部大尺寸纤维凸印系统(公开号CN103042814A)”专利技术、往pet薄膜上印刷上定位格(5)、版号(1)、方位标记(12)以及金葱粉油墨涂层(11),使金葱粉油墨涂层(11)内的随机分布的六边形金葱粉、形成本发明所述的随机纹理(2)。

全国食盐袋的年用量约为50亿袋,平均每印刷10万个袋子应更换一个具有唯一性的版号(1),这样,50亿袋总共可分为5万个不同的版号(1),根据生产具体情况,5万个版号(1)不同的印版各自所印刷的纹理防伪印刷品(6)数量n,可以不同,也可以相同。换言之,在这里n平均等于10万个即可。

为了将金葱粉(即形成随机纹理的颗粒)的随机分布特征照片扫描采集下来、作为识别真伪的档案照片(4)。可用工业级数码照相机将每一个包装袋上的定位格(5)、版号(1)、方位标记(12)以及金葱粉油墨涂层(11)进行拍照,再将其全部档案照片(3)以其版号(1)为文件夹名称、存储到计算机识别系统(8)数据库(9)中,并将计算机识别系统(8)接入防伪查询微信公众平台和移动通信网络。

这样一来,鉴别真伪时,消费者就可打开“防伪查询”微信公众账号(平台),用智能手机(10)拍摄一张纹理防伪印刷品(6)上的随机纹理(2)和版号(1)的送检照片(4),将送检照片(4)通过微信发送至计算机识别系统(8)数据库(9)中。

计算机识别系统(8)再将送检照片(4)上的随机纹理(2)与数据库(9)中具有同一版号(1)的(即同一文件夹内的)全部档案照片(3)上的随机纹理(2)分别进行比对(换言之逐一比对),如果发现送检照片(4)上的随机纹理(2)与某一张档案照片(3)上的随机纹理(2)相符,则反馈鉴别结论为真品的信息到消费者智能手机(10)上,如果发现送检照片(4)上的随机纹理(2)与任何一张档案照片(3)上的随机纹理(2)都不相符,则反馈鉴别结论为假冒的信息到消费者智能手机(10)上。

当然最好的方法是,鉴别真伪时,消费者还可用智能手机(10)拍摄一张纹理防伪印刷品(6)上的随机纹理(2)和版号(1)的送检照片(4),将送检照片(4)通过短信或彩信或微信或电子邮箱或qq发送至计算机识别系统(8)数据库(9)中。

为了便于计算机识别系统(8)软件快速比对识别照片,避免消费者等待鉴别结果时间过长,所述纹理防伪印刷品(6)上的随机纹理(2)上,很有必要印刷上定位格(5),这样一来,当消费者将送检照片(4)发来后,计算机识别系统(8)软件就可将送检照片(4)按照定位格(5)进行比对,这样,就可提高识别速度和准确率,缩短消费者等待时间。

为了更快速地识别随机纹理(2)特征,所述档案照片(3)上的随机纹理(2)特征,可以以定位格(5)为参照物、转换成特征代码组、存储在互联网(7)上的计算机识别系统(8)数据库(9)中。这样一来,消费者用智能手机(10)将所拍摄的送检照片(4)发来后,计算机识别系统(8)就可按照同样的标准和方法,先将送检照片(4)上的随机纹理(2)转换成特征代码组,然后再比对特征代码是否存在,初步并快速地识别真伪。当然,如有疑问,可再将相应档案照片(3)发送给消费者,由消费者自己肉眼比对,做出最终识别。例如:图1中的随机纹理(2)特征,就可转换成二进制特征代码组:10010 00101 10100 01001 00010,其转换规则为:方格内有随机纹理(2)用特征代码1表示,方格内没有随机纹理(2)用特征代码0表示,从左至右、自上而下逐格排列。

当档案照片(3)存储为彩色照片时,出现两个相同随机纹理(2)的概率就会进一步降低。例如:格内有黑色六边形金葱粉时用特征代码1表示,无六边形金葱粉时用特征代码0表示,金葱粉为红色时用特征代码2表示,金葱粉为蓝色时用特征代码3表示,金葱粉为绿色时用特征代码4表示,金葱粉为黄色时用特征代码5表示。这样一来,图1中的随机纹理(2)特征,就可转换成特征代码组:10020 00103 20400 05001 00040。这样一来,当s=5、当n=100000时,假冒产品送检照片(4)与档案照片(3)相同或近似的概率就会低于100000÷(1+5)25=284万亿分之一。

研究显示:当档案照片(3)存储为黑白照片时,为了尽量降低假冒产品送检照片(4)与档案照片(3)相同或近似的概率,定位格(5)的数量g最好大于25。这样相同或近似的概率就会低于100000÷225×100%=0.298%,就不会出现随便印刷一个纤维油墨涂层(11),其图案在10万张档案照片(3)中就难以找到相同或近似的情况,从而可保持防伪效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相反,当档案照片(3)存储为黑白照片时或者纹理为单色时,若每1亿个袋子设置一个版号(1),定位格(5)的数量g继续保持25。这样相同或近似的概率为100000000÷225×100%=298%,也即造假者随便印刷一个金葱粉油墨涂层(11),其图案在1亿张档案照片(3)就能找到2.98张相同的情况出现,从而无法保持防伪效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换言之,这样就很容易造假,就没有防伪效果。

由此可见,要想取得较好的防伪效果,n越小g越大就越好。换言之,防伪效果与n成反比、与g幂成正比。

应用实施时,应尽量减小同一个版号(1)的纹理防伪印刷品(6)数量n,或尽量加大标识区(13)内随机纹理(2)数量w(包括采取扩大标识区面积的做法),或尽量加大定位格(5)的密度和数量g,或采取减小n加大w和加大g的综合措施,以增加随机纹理(2)特征的复杂性、保证在同一个版号(1)的全部档案照片(3)中、出现两个完全相同的随机纹理(2)特征的概率≤0.1‰或0.01‰或0.001‰。从而确保防伪效果,避免同一个版号(1)的全部档案照片(3)中、出现两个完全相同的随机纹理(2)特征的概率过高,而失去应有的防伪效果。

实施例二。

如图6所示,选择35μm厚的pet薄膜来印刷500g的食盐袋,即产制造纹理防伪印刷品(6)。

准备一些皱纹油墨。

采用丝网印刷机往pet薄膜上印刷上10mm×8mm的皱纹油墨层,使之形成本发明所述的随机纹理(2)——即油墨随机皱褶的图案。全国食盐袋年用量为50亿袋,每印刷10万个袋子应更换一个具有唯一性的版号(1),这样,50亿袋总共可分为5万个版号(1)不同的印版。

用工业级数码照相机将每一个包装袋上的版号(1)以及皱纹油墨层进行拍照,再将其全部档案照片(3)以版号(1)为文件夹名称命名、存储到计算机识别系统(8)数据库(9)中,并将计算机识别系统(8)接入防伪查询微信公众平台(例如微信号wlfwcx)和移动通信网络。

这样一来,鉴别真伪时,消费者就可打开“防伪查询”微信公众账号(例如微信号wlfwcx),点开“图片”菜单里的“拍照”键,拍摄一张纹理防伪印刷品(6)上的皱纹油墨层和版号(1)的送检照片(4),将送检照片(4)通过微信发送至计算机识别系统(8)数据库(9)中。

当然鉴别真伪时,消费者也可用智能手机(10)对着纹理防伪印刷品(6)拍摄一段包含版号(1)的皱纹油墨层送检视频,并将该段送检视频通过智能手机(10)现有短信或彩信或微信或易信工具、发送至互联网(7)上的计算机识别系统(8)数据库(9)。

计算机识别系统(8)先识别出送检照片(4)或送检视频上的版号(1),然后再与数据库(9)中具有同一版号(1)的(即同一文件夹内的)全部档案照片(3)分别进行比对(即逐一比对),如发现送检照片(4)或送检视频与某一张档案照片(3)相符,则反馈鉴别结论为真品的信息到消费者智能手机(10)上,如发现送检照片(4)或送检视频与任何一张档案照片(3)都不相符,则反馈鉴别结论为假冒的信息到消费者智能手机(10)上。

当然最好的方法是,鉴别真伪时,消费者还可用智能手机(10)拍摄纹理防伪印刷品(6)上的皱纹油墨层和版号(1)的送检照片(4)或视频,将送检照片(4)或视频通过短信或彩信或微信或电子邮箱或视频电话方式发送至计算机识别系统(8)数据库(9)中。

本例中,标识区域就非常小,它是现行肉眼识别标识最小面积的1/4。

实施例三。

如图5所示,用35μm的pet薄膜来印刷500g的食盐袋,即纹理防伪印刷品(6)。

准备9.269kg透明UV油墨,往油墨内加入0.731kg宽度为0.6mm、厚度16μm的金色六边形金葱粉(即s=1),充分搅匀成粘度为6000厘泊的金葱粉油墨备用。

采用“局部大尺寸纤维凸印系统(公开号CN103042814A)”专利技术、往pet薄膜上印刷上定位格(5)、版号(1)、方位标记(12)以及金葱粉油墨涂层(11),使金葱粉油墨涂层(11)内的随机分布的六边形金葱粉、形成本发明所述的随机纹理(2)。

为了保证10万个同一版号(1)的袋子不会出现两个相同的随机纹理(2),可调整油墨的金葱粉含量,使纹理防伪印刷品(6)上标识区内的随机纹理(2)数量(即金葱粉数量)w平均保持17粒。这样一来,采用w与n的关系公式(s+1)2w/10000≥n就可算出,当w=17时,n就可以大于1717986。换言之,当纹理防伪印刷品(6)上标识区(13)内金葱粉的数量w=17时,同一版号(1)最多可以印刷171.7万个袋子,才能保证出现两个相同的随机纹理(2)的概率小于万分之一。

为了将金葱粉(即形成随机纹理的颗粒)的随机分布特征照片扫描采集下来、作为识别真伪的档案照片(4)。可用工业级数码照相机将每一个包装袋上的定位格(5)、版号(1)、方位标记(12)以及金葱粉油墨涂层(11)进行拍照,再将其全部档案照片(3)以版号(1)为文件夹名称、存储到计算机识别系统(8)数据库(9)中,并将计算机识别系统(8)接入“防伪查询”微信公众平台(例如微信号wlfwcx)和移动通信网络。

这样一来,鉴别真伪时,消费者就可打开微信APP中的“防伪查询”微信公众账号(例如微信号wlfwcx),点开“图片”菜单里的“拍照”键,拍摄一张纹理防伪印刷品(6)上的随机纹理(2)和版号(1)的送检照片(4),将送检照片(4)通过微信发送至计算机识别系统(8)数据库(9)中。

计算机识别系统(8)先识别出送检照片(4)上的版号(1),然后再与数据库(9)中具有同一版号(1)的(即同一文件夹内的)全部档案照片(3)上的随机纹理(2)分别进行比对(换言之逐一比对),如果发现送检照片(4)上的随机纹理(2)与某一张档案照片(3)上的随机纹理(2)相符,则反馈鉴别结论为真品的微信信息到消费者智能手机(10)上,如果发现送检照片(4)上的随机纹理(2)与任何一张档案照片(3)上的随机纹理(2)都不相符,则反馈鉴别结论为假冒的微信信息到消费者智能手机(10)上。

由于消费者所发来的送检照片(4),会受拍摄光线、拍摄角度、拍摄远近、拍摄是否晃动、拍摄水平、拍摄模式等诸多因素影响,而不太统一、不太标准,因此,计算机识别系统(8)识别前,可像现行“名片全能王”手机软件矫正名片那样,将送检照片(4)进行矫正,修剪出统一标准的标识区(13)后,再进行识别比对。

实施例四。

如图7所示,用35μm的pet薄膜来印刷500g的食盐袋,即纹理防伪印刷品(6)。

准备9.269kg透明UV油墨,往油墨内加入0.731kg宽度为0.2mm、厚度8μm的金色六边形金葱粉(即s=1),充分搅匀成粘度为6000厘泊的金葱粉油墨。

采用现行丝网印刷机、往pet薄膜上印刷上刻度标尺(14)、版号(1)条码以及金葱粉油墨涂层(11),使金葱粉油墨涂层(11)内的随机分布的六边形金葱粉、形成本发明所述的随机纹理(2)。

为了保证10万个同一版号(1)的袋子不会出现两个相同的随机纹理(2),可调整油墨的金葱粉含量,使纹理防伪印刷品(6)上标识区内的随机纹理(2)数量(即金葱粉数量)w平均保持100-200粒。

为了将金葱粉的随机分布特征照片扫描采集下来、作为识别真伪的档案照片(4)。可用工业级数码照相机将每一个包装袋上的刻度标尺(14)、版号(1)条码以及金葱粉油墨涂层(11)进行拍照,再将其全部档案照片(3)以版号(1)为文件夹名称、存储到计算机识别系统(8)数据库(9)中,并将计算机识别系统(8)接入“防伪查询”微信公众平台(例如微信号wlfwcx)和移动通信网络。

这样一来,鉴别真伪时,消费者就可打开微信APP中的“防伪查询”微信公众账号(例如微信号wlfwcx),点开“图片”菜单里的“拍照”键,拍摄一张纹理防伪印刷品(6)上的随机纹理(2)和版号(1)条码的送检照片(4),将送检照片(4)通过微信发送至计算机识别系统(8)数据库(9)中。

计算机识别系统(8)先识别出送检照片(4)上的版号(1),然后再与数据库(9)中具有同一版号(1)的(即同一文件夹内的)全部档案照片(3)上的随机纹理(2)分别进行比对(换言之逐一比对),如果发现送检照片(4)上的随机纹理(2)与某一张档案照片(3)上的随机纹理(2)相符,则反馈鉴别结论为真品的微信信息到消费者智能手机(10)上,如果发现送检照片(4)上的随机纹理(2)与任何一张档案照片(3)上的随机纹理(2)都不相符,则反馈鉴别结论为假冒的微信信息到消费者智能手机(10)上。

实施例五。

如图8所示,用35μm的pet薄膜来印刷500g的食盐袋,即纹理防伪印刷品(6)。

准备9.269kg透明UV油墨,往油墨内加入0.731kg长宽为0.8mm×0.1mm、厚度38μm的黑色条形金葱粉(即s=1),充分搅匀成粘度为6000厘泊的条形金葱粉油墨。

采用背景技术中所述发明之一——“局部大尺寸纤维印刷系统及其印刷物(公开号CN103042816A)”凹印机,往pet薄膜上印刷上刻度标尺(14)、版号(1)条码以及条形金葱粉油墨涂层(11),使条形金葱粉油墨涂层(11)内的随机分布的条形金葱粉、形成本发明所述的随机纹理(2)。

为了保证10万个同一版号(1)的袋子不会出现两个相同的随机纹理(2)特征,可调整油墨的金葱粉含量,使纹理防伪印刷品(6)上20mm×30mm标识区(13)内的条形金葱粉数量w平均保持100-200条。

为了将条形金葱粉的随机分布特征照片扫描采集下来、作为识别真伪的档案照片(4)。可用工业级数码照相机将每一个包装袋上的刻度标尺(14)、版号(1)条码以及条形金葱粉油墨涂层(11)进行拍照,再将其全部档案照片(3)以版号(1)为文件夹名称、存储到计算机识别系统(8)数据库(9)中,将计算机识别系统(8)接入“106695888315”短信平台。

这样一来,鉴别真伪时,消费者就可打开短信,从短信附件中打开照相机,拍摄一张纹理防伪印刷品(6)上的随机纹理(2)特征和版号(1)条码的送检照片(4),将送检照片(4)通过短信附件(彩信)发送至计算机识别系统(8)数据库(9)中。

计算机识别系统(8)先识别出送检照片(4)上的版号(1),再与数据库(9)中具有同一版号(1)的(即同一文件夹内的)全部档案照片(3)上的随机纹理(2)特征分别进行比对(即逐一比对),如发现送检照片(4)上的随机纹理(2)特征与某一张档案照片(3)上的随机纹理(2)特征相符,则反馈鉴别结论为真品的短信信息到消费者智能手机(10)上,如发现送检照片(4)上的随机纹理(2)特征与任何一张档案照片(3)上的随机纹理(2)特征都不相符,则反馈鉴别结论为假冒的短信信息到消费者智能手机(10)上。

实施例六。

如图8所示,用35μm的pet薄膜来印刷500g的食盐袋,即纹理防伪印刷品(6)。

准备9.269kg透明UV油墨,往油墨内加入0.731kg长宽为0.8mm×0.1mm、厚度38μm的黑色条形金葱粉(即s=1),充分搅匀成粘度为6000厘泊的条形金葱粉油墨。

采用“局部大尺寸纤维印刷系统及其印刷物(公开号CN103042816A)”凹印机,往pet薄膜上印刷上刻度标尺(14)、版号(1)条码以及条形金葱粉油墨涂层(11),使条形金葱粉油墨涂层(11)内的随机分布的条形金葱粉、形成本发明所述的随机纹理(2)。

为了保证10万个同一版号(1)的袋子不会出现两个相同的随机纹理(2)特征,可调整油墨的金葱粉含量,使纹理防伪印刷品(6)上20mm×30mm标识区(13)内的条形金葱粉数量w平均保持100-200条。

为了将金葱粉的随机分布特征照片扫描采集下来、作为识别真伪的档案照片(4)。可用工业级数码照相机将每一个包装袋上的刻度标尺(14)、版号(1)条码以及条形金葱粉油墨涂层(11)进行拍照,再将其全部档案照片(3)以版号(1)为文件夹名称、存储到计算机识别系统(8)数据库(9)中,并给计算机识别系统(8)申请一个QQ号,例如QQ00012315。

这样,鉴别真伪时,消费者就可打开QQ,加00012315为好友,从QQ中打开照相机,拍摄一张纹理防伪印刷品(6)上的随机纹理(2)特征和版号(1)条码的送检照片(4),将送检照片(4)通过QQ发送至计算机识别系统(8)数据库(9)中。

计算机识别系统(8)先识别出送检照片(4)上的版号(1),再与数据库(9)中具有同一版号(1)的(即同一文件夹内的)全部档案照片(3)上的随机纹理(2)特征分别进行比对(即逐一比对),如发现送检照片(4)上的随机纹理(2)特征与某一张档案照片(3)上的随机纹理(2)特征相符,则反馈鉴别结论为真品的QQ信息到消费者智能手机(10)上,如发现送检照片(4)上的随机纹理(2)特征与任何一张档案照片(3)上的随机纹理(2)特征都不相符,则反馈鉴别结论为假冒的QQ信息到消费者智能手机(10)上。

实施例七。

如图8所示,用35μm的pet薄膜来印刷500g的食盐袋,即纹理防伪印刷品(6)。

准备9.269kg透明UV油墨,往油墨内加入0.731kg长宽为0.8mm×0.1mm、厚度16μm的红蓝色条形金葱粉(即s=2),充分搅匀成粘度为4000厘泊的条形金葱粉油墨。这里所述的条形金葱粉亦可称作纤维,它是形成随机纹理(2)的元素。当然,随机变形或随机扭曲或随机旋转或随机错位了的字符也是形成广义随机纹理(2)的元素。

采用“局部大尺寸纤维凸印系统(公开号CN103042814A)”专利技术,往pet薄膜上印刷上刻度标尺(14)、版号(1)条码以及条形金葱粉油墨涂层(11),使条形金葱粉油墨涂层(11)内的随机分布的条形金葱粉、形成本发明所述的随机纹理(2)。

为了保证10万个同一版号(1)的袋子不会出现两个相同的随机纹理(2)特征,可调整油墨的金葱粉含量,使纹理防伪印刷品(6)上20mm×30mm标识区(13)内的条形金葱粉数量w平均保持100-150条。

为了将金葱粉的随机分布特征照片扫描采集下来、作为识别真伪的档案照片(4)。可用工业级数码照相机将每一个包装袋上的刻度标尺(14)、版号(1)条码以及条形金葱粉油墨涂层(11)进行拍照,再将其全部档案照片(3)以版号(1)为文件夹名称、存储到计算机识别系统(8)数据库(9)中。

开发一种专用纹理防伪识别APP以供消费者手机下载。

这样一来,鉴别真伪时,消费者就可打开纹理防伪识别APP,从中打开照相机,用镜头对准纹理防伪印刷品(6)上标识区(13)内的随机纹理(2)特征和版号(1),纹理防伪识别APP就会自动对焦,自动将送检照片(4)或视频、即时传送至计算机识别系统(8)数据库(9)中。

计算机识别系统(8)先识别出送检照片(4)或视频上的版号(1),再与数据库(9)中具有同一版号(1)的(即同一文件夹内的)全部档案照片(3)上的随机纹理(2)特征分别进行比对(即逐一比对),如发现送检照片(4)上的随机纹理(2)特征与某一张档案照片(3)上的随机纹理(2)特征相符,就会反馈鉴别结论为真品的信息到消费者智能手机(10)上,如发现送检照片(4)上的随机纹理(2)特征与任何一张档案照片(3)上的随机纹理(2)特征都不相符,就会反馈鉴别结论为假冒的信息到消费者智能手机(10)上。

实施例八。

如图1所示,用35μm的pet薄膜来印刷500g的食盐袋,即纹理防伪印刷品(6)。

准备9.269kg透明UV油墨,往油墨内加入0.731kg宽为0.3mm×0.3mm、厚度16μm的黑色六边形金葱粉(即s=1),充分搅匀成粘度为5000厘泊的六边形金葱粉油墨。

采用背景技术中所述发明之一——“局部大尺寸纤维丝印系统及其印刷物(公开号CN103042815A)”丝印机,往pet薄膜上印刷上定位格(5)、版号(1)以及六边形金葱粉油墨涂层(11),使六边形金葱粉油墨涂层(11)内的随机分布的六边形金葱粉、形成本发明所述的随机纹理(2)。

为了保证10万个同一版号(1)的袋子不会出现两个相同的随机纹理(2)特征,可调整油墨的金葱粉含量,使纹理防伪印刷品(6)标识区(13)内的六边形金葱粉数量w平均保持17粒。

为了更快速地识别随机纹理(2)特征,所述档案照片(3)上的随机纹理(2)特征,可以以定位格(5)为参照物、转换成特征代码组、存储在互联网(7)上的计算机识别系统(8)数据库(9)中。这样一来,消费者用智能手机(10)将所拍摄的送检照片(4)发来后,计算机识别系统(8)就可按照同样的标准和方法,先将送检照片(4)上的随机纹理(2)转换成特征代码组,然后再比对特征代码是否存在,初步并快速地识别真伪。当然,如有疑问,可再将相应档案照片(3)发送给消费者,由消费者自己肉眼比对,做出最终识别。例如:图1中的随机纹理(2)特征,就可转换成二进制特征代码组:10010 00101 10100 01001 00010,其转换规则为:方格内有随机纹理(2)用特征代码1表示,方格内没有随机纹理(2)用特征代码0表示,从左至右、自上而下逐格排列。

为了将六边形金葱粉的随机分布特征照片扫描采集下来、作为识别真伪的档案照片(4)。可用工业级数码照相机将每一个包装袋上的定位格(5)以及六边形金葱粉油墨涂层(11)进行拍照,再将其全部档案照片(3)存储到计算机识别系统(8)数据库(9)中,将计算机识别系统(8)接入“106695888315”短信平台。

这样,鉴别真伪时,消费者就可打开短信,从短信附件中打开照相机,拍摄一张纹理防伪印刷品(6)上的随机纹理(2)特征的送检照片(4),将送检照片(4)通过短信附件(彩信)发送至计算机识别系统(8)数据库(9)中。如图1所示,将送检照片(4)通过短信附件(彩信)发送至短信接入号“106695888315”+版号(1)“6908980000001”的计算机识别系统(8)数据库(9)中,也即,将送检照片(4)发送短信(附件)至短信平台接入分号1066958883156908980000001。

计算机识别系统(8)先将送检照片(4)上的随机纹理(2)特征代码组识别出来,再与数据库(9)中具有同一版号(1)的(即同一文件夹内的)全部档案照片(3)上的随机纹理(2)特征代码组进行比对,如发现送检照片(4)上的随机纹理(2)特征代码组与某一张档案照片(3)上的随机纹理(2)特征代码组相符,则反馈鉴别结论为真品的短信信息到消费者智能手机(10)上,如发现送检照片(4)上的随机纹理(2)特征代码组与任何一张档案照片(3)上的随机纹理(2)特征代码组都不相符,则反馈鉴别结论为假冒的短信信息到消费者智能手机(10)上。

本例中,未要求档案照片(3)和送检照片(4)上必须包含版号(1),这种刻意不包含版号(1)做法,查询时就要求消费者必须人工输入版号(1),对消费者来说,多这一步操作显然不方便,它应是一种变劣做法,不值得提倡。

实施例九。

如图5所示,用35μm的pet薄膜来印刷500g的食盐袋,即纹理防伪印刷品(6)。

准备9.269kg透明UV油墨,往油墨内加入0.731kg宽度为0.6mm、厚度16μm的金色六边形金葱粉(即s=1),充分搅匀成粘度为6000厘泊的金葱粉油墨备用。

采用“局部大尺寸纤维凸印系统(公开号CN103042814A)”专利技术、往pet薄膜上印刷上定位格(5)、方位标记(12)、产品介绍网页链接地址二维码版号(1)以及金葱粉油墨涂层(11),使金葱粉油墨涂层(11)内的随机分布的六边形金葱粉、形成本发明所述的随机纹理(2)。

为了保证10万个同一版号(1)的袋子不会出现两个相同的随机纹理(2),可调整油墨的金葱粉含量,使纹理防伪印刷品(6)上标识区内的随机纹理(2)数量(即金葱粉数量)w平均保持17粒。这样一来,采用w与n的关系公式(s+1)2w/10000≥n就可算出,当w=17时,n就可以大于1717986。换言之,当纹理防伪印刷品(6)上标识区(13)内金葱粉的数量w=17时,同一版号(1)最多可以印刷171.7万个袋子,才能保证出现两个相同的随机纹理(2)的概率小于万分之一。

为了将金葱粉(即形成随机纹理的颗粒)的随机分布特征照片扫描采集下来、作为识别真伪的档案照片(4)。可用工业级数码照相机将每一个包装袋上的定位格(5)、版号(1)、方位标记(12)以及金葱粉油墨涂层(11)进行拍照,再将其全部档案照片(3)以版号(1)为文件夹名称、存储到计算机识别系统(8)数据库(9)中,并将计算机识别系统(8)接入“防伪查询”微信公众平台(例如微信号wlfwcx)和移动通信网络。

这样一来,鉴别真伪时,消费者就可打开微信APP中的“防伪查询”微信公众账号(例如微信号wlfwcx),点开“图片”菜单里的“拍照”键,拍摄一张纹理防伪印刷品(6)上的随机纹理(2)和版号(1)的送检照片(4),将送检照片(4)通过微信发送至计算机识别系统(8)数据库(9)中。

计算机识别系统(8)再将送检照片(4)上的随机纹理(2)与数据库(9)中具有同一版号(1)的(即同一文件夹内的)全部档案照片(3)上的随机纹理(2)分别进行比对(换言之逐一比对),如果发现送检照片(4)上的随机纹理(2)与某一张档案照片(3)上的随机纹理(2)相符,则反馈鉴别结论为真品的微信信息到消费者智能手机(10)上,如果发现送检照片(4)上的随机纹理(2)与任何一张档案照片(3)上的随机纹理(2)都不相符,则反馈鉴别结论为假冒的微信信息到消费者智能手机(10)上。

可取的是,消费者还可以用自己智能手机(10)上现有的二维码扫描软件,来扫描产品介绍网页链接地址二维码——版号(1),从而打开链接地址,浏览产品介绍网页,获取等多的产品信息,例如产品视频、产品说明书、参考售价、积分抽奖、防伪说明、问卷调查、产品游戏等等,图5中产品介绍网页链接地址二维码可扫描试看。

更为可取的是,本例中的二维码既是登陆产品介绍网页的链接地址,也是分版印刷的一个版号(1),可谓一码二用。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