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28199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技术发展迅速,已经成为最有可能替代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器)的前景技术。另外,近年来,对于具有触控感测功能的显示装置的需求也逐渐增加,其中根据触控面板整合至显示面板的方式,大致可以分为例如外挂式(out-cell)显示装置及内嵌式(in-cell)显示装置。使用者可通过触控笔、手指、或其他物体触摸显示装置的显示屏幕(或触控感测区域)以在显示装置上执行各种功能。

显示装置包括用于显示的显示区及围绕显示区的边界区。通常而言,用于显示的显示柔性电路板和用于触控的触控柔性电路板均电性接合至显示装置边界区的接合区域。由于边界区的部分有限,很可能会导致边界区用于接合显示柔性电路板及触控柔性电路板的接合区域太小而难以接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边界区具有合理布置的接合区域。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显示区和边界区,包括: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显示元件,位于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所述显示区,具有延伸至所述边界区的显示线路;触控面板,位于所述显示元件上的所述显示区,具有延伸至所述边界区的触控线路;以及第二基板,位于所述触控面板上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其中,在所述边界区内,所述第二基板设置有第一凹部,所述第一凹部暴露所述显示线路;以及在所述边界区内,所述第一基板设置有两个第二凹部,两个所述第二凹部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凹部的两 侧,所述第二凹部暴露所述触控线路;显示柔性电路板,电连接至所述第一凹部暴露的所述显示线路;以及触控柔性电路板,电连接至两个所述第二凹部暴露的所述触控线路。

优选地,所述第一凹部位于所述边界区的一中间区域。

优选地,两个所述第二凹部位于所述中间区域两侧,并延伸至所述显示面板的边缘。

优选地,所述第一凹部及所述第二凹部的形状为三角形、矩形、梯形、六边形或八边形。

优选地,所述第一凹部及所述第二凹部均位于所述边界区的短边。

优选地,还包括:位于所述触控面板以及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第一薄膜层,所述第一凹部由所述第二基板以及所述第一薄膜层的切割形成。

优选地,所述第一薄膜层为封装层。

优选地,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基板以及所述触控面板之间的第二薄膜层,所述第二凹部由所述第一基板以及所述第二薄膜层的切割形成。

优选地,所述第二薄膜层为低温多晶硅层。

优选地,所述触控柔性电路板具有两个金手指,分别连接电连接至所述第二凹部暴露的所述触控线路。

优选地,所述触控柔性电路板大致呈Y型。

优选地,所述显示元件为有机发光显示元件。

优选地,所述边界区环绕所述显示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在显示装置边界区合理的布置接合显示柔性电路板及触控柔性电路板的接合区域,使得本发明具有如下优势:

1)本发明的显示面板与柔性电路板的电路设计,走线原理均不需要变更,只是在目前常规工艺的基础上做的改善;

2)在内嵌式(In-cell)的显示柔性电路板的接合区域不缩小的情况下,通过两侧都接合触控柔性电路板的方式,可以增加触控柔性电路板接合区域的面积;

3)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在小尺寸的手机、平板的内嵌式(In-cell)结构中更具有优势。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其示例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特征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

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沿图2中A-A’方向的显示装置的截面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沿图2中B-B’方向的显示装置的截面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装置邦定区域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0 显示装置

110 边界区

120 显示区

131 第一凹部

132 第二凹部

150 触控柔性电路板

200 显示装置

201 第一基板

202 第二薄膜层

203 显示元件

204 触控面板

205 第一薄膜层

206 第二基板

207 显示线路

208 触控线路

210 边界区

220 显示区

231 第一凹部

232 第二凹部

240 邦定区域

250 触控柔性电路板

251、252 金手指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发明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

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方式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应意识到,没有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采用其它的方法、组元、材料等,也可以实践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某些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结构、材料或者操作以避免模糊本发明。

本发明的附图仅用于示意相对位置关系,某些部位的层厚采用了夸示的绘图方式以便于理解,附图中的层厚并不代表实际层厚的比例关系。本文的各层的上下关系包含直接接触,或非直接接触时上下对应关系。

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显示装置100具有显示区120和围绕显示区120的边界区110。显示装置100包括具有显示元件以及触控面板的显示面板。显示元件及触控面板位于显示区110。显示元件具有延伸至边界区110的显示线路。触控面板具有延伸至边界区110的触控线路。

在显示装置100的边界区110内设置有第一凹部131和第二凹部132。第一凹部131暴露出显示元件的显示线路,用于接合显示柔性电路板。第二凹部132暴露出触控面板的触控线路,用于接合触控柔性电路板150。第一凹部131位于边界区110短边的中间区域,第一凹部131的一侧延伸至该短边的边缘。第二凹部132位于第一凹部131的另一侧,并延伸至该短边另一侧的边缘。

从图1中可见,接合触控柔性电路板150的第二凹部132非常的小。当显示装置的尺寸减小时,第二凹部132可能会过小,触控柔性电路板150难以接合,进而产生技术上的瓶颈。

本发明通过在显示装置边界区合理的布置接合显示柔性电路板及触控柔性电路板的邦定区域,以解决上述问题。具体而言,参见图2,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显示装置200具有显示区220和围绕显示区220的边界区210。显示装置200包括具有显示元件以及触控面板的显示面板。显示元件及触控面板位于显示区210。显示元件具有延伸至边界区210的显示线路。触控面板具有延伸至边界区210的触控线路。

在显示装置200的边界区210内设置有第一凹部231和位于第一凹部231两侧的两个第二凹部232。第一凹部231暴露出显示元件的显示线路,用于接合显示柔性电路板。第二凹部232暴露出触控面板的触控线路,用于接合触控柔性电路板250。第一凹部231位于边界区210短边的中间区域。两个第二凹部232位于第一凹部231的两侧,并延伸至该短边的边缘。触控柔性电路板250具有两个金手指251和252,分别电连接至两个第二凹部232暴露的触控线路。触控线路包含有互相垂直的两组线路(Tx和Rx),触控柔性电路板250的两个金手指251和252可以分别连接两组线路(Tx和Rx),也可以同时与两组线路(Tx和Rx)电性连接。触控柔性电路板250大致呈Y型。显示柔性电路板以及触控柔性电路板250尽管示出为接合在显示面板的边缘,但其实际上仍然位于手机壳体内。

所述第一凹部及所述第二凹部的形状为三角形、矩形、梯形、六边形或八边形。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内部结构参见图3及图4。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沿图2中A-A’方向的显示装置的截面图。显示装置200具有显示区220和围绕显示区220的边界区210。显示装置200包括一显示面板、显示柔性电路板(未示出)及触控柔性电路板250。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201、第二薄膜层202、显示元件203、触控面板204、第一薄膜层205及第二基板206。第二薄膜层202位于第一基板201的显示区220上,并延伸至边界区210。显示元件203位于第二薄膜层202的显示区220上,并具有延伸至边界区210的显示线路207。触控面板204位于显 示元件203的显示区220上,并具有延伸至边界区210的触控线路208(如图4中所示)。第一薄膜层205位于触控面板204及第二基板206之间的显示区220上,并延伸至边界区210。

第一凹部231位于边界区210,并暴露显示线路207。第一凹部231由第二基板206以及第一薄膜层205在边界区210的切割形成。可以利用刀轮或者镭射都完成这种切割。优选地,第一薄膜层205为封装层。

优选地,显示元件203为OLED元件。第二薄膜层205为低温多晶硅层。根据OLED元件的发光方式,OLED元件具有不同的结构。在一实施例中,OLED元件为阴极出射的OLED元件。阴极出射的OLED元件包括在第二薄膜层205上依次形成的阳极、有机功能层以及阴极。有机功能层包括依次在阳极上设置的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极传输层以及电子注入层。在另一实施例中,OLED元件为阳极出射的OLED元件。阳极出射的OLED元件包括在第二薄膜层205上依次形成的阴极、有机功能层以及阳极。有机功能层包括依次在阴极上设置的电子注入层、电子传输层、发光层、空穴传输层以及空穴注入层。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沿图2中B-B’方向的显示装置的截面图。其显示装置200显示区220的结构与图3相同。与图3不同的是,第二凹部232位于边界区210,并暴露触控线路208。第二凹部232由第一基板201以及第二薄膜层202在边界区210的切割形成。可以利用刀轮或者镭射都完成这种切割。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装置邦定区域的示意图。

触控柔性电路板、显示柔性电路板的在邦定区域240各自的接合区域的具体尺寸需要因具体产品而定。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显示面板为5寸,显示面板总宽度在65mm左右,显示柔性电路板的宽度c为29mm,显示柔性电路板接合区域(第一凹部231)加上倒角、邦定时避让等尺寸b(按照单边4mm计算)。左右两侧加起来的触控柔性电路板接合区域(两个第二凹部232)的宽度为65-29-4-4=28mm,一个第二凹部232的宽度a为14mm,这个宽度即为触控柔性电路板接合的总大小,扣除倒角、邦定时避让4mm左右,实际单边接合区域只有10mm。

第一凹部231的两边都切割形成两个第二凹部232,并且触控柔性电路 板具有两边的金手指,则实际接合尺寸可以扩大到20mm,是可以容纳下目前市场上触控柔性电路板的设计尺寸。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凹部、第二凹部、接合显示柔性电路板及触控柔性电路板的邦定区域都是在图2所示显示装置的边界区的短边,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都设置在边界区的长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在显示装置边界区合理的布置接合显示柔性电路板及触控柔性电路板的接合区域,使得本发明具有如下优势:

1)本发明的显示面板与柔性电路板的电路设计,走线原理均不需要变更,只是在目前常规工艺的基础上做的改善;

2)在内嵌式(In-cell)的显示柔性电路板的接合区域不缩小的情况下,通过两侧都接合触控柔性电路板的方式,可以增加触控柔性电路板接合区域的面积;

3)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在小尺寸的手机、平板的内嵌式(In-cell)结构中更具有优势。

以上具体地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应该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实施方式,相反,本发明意图涵盖包含在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内的各种修改和等效置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