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61834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信息处理技术,尤其涉及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往往具备支持拍摄的摄像头,实际应用中,用户握持电子设备拍摄时用户的手部经常会对摄像头造成遮掩,导致无法拍摄出满意的图像;相关技术对于如何使电子设备拍摄影响时摄像头不被遮掩,提升拍摄图像的成功率,尚无有效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能够使电子设备进行图像操作时摄像头不被意外遮掩,提升采集图像的成功率。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设置有图像采集单元;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图像采集单元的状态;

基于所述图像采集单元的状态获取传感信息,所述传感信息为基于所述图像采集单元和/或所述电子设备中的传感单元获取;

解析所述传感信息,确定所述图像采集单元的图像感应区域中的有效图像感应区域,所述有效图像图像感应区域用于供所述图像采集单元感应环境的光线生成图像;

基于所述图像感应区域、以及所述有效图像感应区域的比较结果发出提示信息,以保持所述有效图像感应区域的面积高于第一阈值。

优选地,所述传感信息为基于所述图像采集单元获取的图像;

所述解析所述传感信息,确定所述图像采集单元的图像感应区域中的有效图像感应区域,包括:

确定所述图像中满足预设遮掩条件的无效图像;

基于所述无效图像在所述图像中的分布,确定所述图像感应区域中的无效图像感应区域;

基于所述无效图像感应区域在所述图像感应区域中确定所述有效图像感应区域。

优选地,所述预设遮掩条件包括:

所述无效图像中存在与所述图像的边缘连通的区域;所述无效图像中与所述图像的边缘连通的区域的纹理特征一致;所述无效图像对应的图像感应区域与所述图像采集单元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

优选地,所述传感信息为基于设置于所述电子设备中的传感单元获取的传感信息;

所述解析所述传感信息,确定所述图像采集单元的图像感应区域中的有效图像感应区域,包括:

解析所述传感信息,确定所述操作体握持所述电子设备的方式;

基于所述操作体握持所述电子设备方式,确定所述操作体遮掩所述图像感应区域所形成的无效图像感应区域;

基于所述无效图像感应区域在所述图像感应区域中确定所述有效图像感应区域。

优选地,所述基于所述图像感应区域、以及所述有效图像感应区域的比较结果发出提示信息,包括执行以下操作至少之一:

所述有效图像感应区域与所述图像感应区域的比值小于第一阈值时,发出第一提示信息;

所述有效图像感应区域与所述图像感应区域的比值大于所述第一阈值时,发出第二提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提示信息与所述第二提示信息不同。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处理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设置有图像采集单 元;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图像采集单元的状态;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基于所述图像采集单元的状态获取传感信息,所述传感信息为所述第二获取单元基于所述图像采集单元和/或所述电子设备中的传感单元获取;

解析单元,用于解析所述传感信息,确定所述图像采集单元的图像感应区域中的有效图像感应区域,所述有效图像图像感应区域用于供所述图像采集单元感应环境的光线生成图像;

提示单元,用于基于所述图像感应区域、以及所述有效图像感应区域的比较结果发出提示信息,以保持所述有效图像感应区域的面积高于第一阈值。

优选地,所述解析单元,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图像中满足预设遮掩条件的无效图像,所述传感信息为基于所述图像采集单元获取的所述图像;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无效图像在所述图像中的分布,确定所述图像感应区域中的无效图像感应区域;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无效图像感应区域在所述图像感应区域中确定所述有效图像感应区域。

优选地,所述预设遮掩条件包括:

所述无效图像中存在与所述图像的边缘连通的区域;所述无效图像中与所述图像的边缘连通的区域的纹理特征一致;所述无效图像对应的图像感应区域与所述图像采集单元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

优选地,所述解析单元包括:

解析模块,用于解析所述传感信息,确定所述操作体握持所述电子设备的方式,所述传感信息为基于设置于所述电子设备中的传感单元获取;

第四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操作体握持所述电子设备方式,确定所述操作体遮掩所述图像感应区域所形成的无效图像感应区域;

第五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无效图像感应区域在所述图像感应区域中确 定所述有效图像感应区域。

优选地,所述提示单元,还用于执行以下操作至少之一:

所述有效图像感应区域与所述图像感应区域的比值小于第一阈值时,发出第一提示信息;

所述有效图像感应区域与所述图像感应区域的比值大于所述第一阈值时,发出第二提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提示信息与所述第二提示信息不同。

本发明实施例中,基于传感信息确定图像采集单元的图像感应区域中的有效图像感应区域,基于所述图像感应区域、以及所述有效图像感应区域的比较结果发出提示信息;例如可以确定有效图像感应区域与图像采集单元的全部图像感应区域的面积比值,当比值过大时,表征图像采集单元的图像感应区域被严重遮掩导致无法感应环境中的光线,从而生成对应环境中景物的图像;此时通过发出第一信息(如特定的报警声音、振动),可以提示电子设备用户调整握持电子设备的方式,从而能够使图像采集单元的有效图像感应区域高于第一阈值(如图像采集单元全部图像感应区域的90%),从而确保采集到的图像能够满足使用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信息处理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一;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信息处理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二;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信息处理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三;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信息处理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四;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记载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 所述电子设备设置有图像采集单元,这里的图像采集单元可以为前置图像采集单元(设置于显示屏幕同一侧面),也可以为后置图像采集单元(设置于电子设备的背壳上);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记载的信息处理方法包括:

步骤101,获取所述图像采集单元的状态。

图像采集单元的状态包括工作状态(即显示单元中呈现图像采集单元实时采集的图像)和非工作状态,图像采集单元处于非工作状态时未被触发采集图像。

步骤102,基于所述图像采集单元的状态获取传感信息,所述传感信息为基于所述图像采集单元和/或所述电子设备中的传感单元获取。

基于所述图像采集单元的状态获取传感信息是指,仅在图像采集单元处于工作状态时获取传感信息,以判断图像采集单元的图像感应区域是否被遮掩,在图像采集单元未处于工作状态时没有必要判断图像感应区域是否被遮掩。

1)传感信息为仅基于图像采集单元获取的图像信息;2)传感信息为基于电子设备中设置的传感单元(非图像采集单元)获取的传感信息;3)传感信息为基于图像采集单元采集的图像信息、以及基于电子设备中设置的传感单元(不同于图像采集单元)获取的传感信息。

步骤103,解析所述传感信息,确定所述图像采集单元的图像感应区域中的有效图像感应区域,所述有效图像图像感应区域用于供所述图像采集单元感应环境的光线生成图像。

有效图像感应区域是指图形采集单元的图像感应区域(对应镜头)中未被遮掩的区域,图像感应区域的被遮掩区域无法有效感应光线,虽然能够生成对应遮掩区域的图像,但感应生成的图像往往是黑色,无法反应环境中的真实景物。

步骤104,基于所述图像感应区域、以及所述有效图像感应区域的比较结果发出提示信息,以保持所述有效图像感应区域的面积高于第一阈值。

例如,可以基于有效图像感应区域与图像采集单元的全部图像感应区域的面积比值进行判断,当比值过小如小于第一阈值(例如50%),表征图像采集单 元的图像感应区域被严重遮掩导致无法感应环境中的光线,从而生成对应环境中景物的图像;此时通过发出第一提示信息(如特定的报警声音、振动),可以提示电子设备用户调整握持电子设备的方式,从而能够使图像采集单元的有效图像感应区域高于第一阈值,从而确保采集到的图像能够满足使用要求;需要指出的是,在有效图像感应区域与图像采集单元的全部图像感应区域的面积比值超过第一阈值也即此时图像采集单元采集的图像满足使用要求时,也可以发出第二提示信息(不同于图像感应区域被严重遮掩时发出的提示信息),提示当前握持电子设备的方式没有问题。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记载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设置有图像采集单元,这里的图像采集单元可以为前置图像采集单元(设置于显示屏幕同一侧面),也可以为后置图像采集单元(设置于电子设备的背壳上);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记载的信息处理方法包括:

步骤201,获取所述图像采集单元的状态。

图像采集单元的状态包括工作状态(即显示单元中呈现实时采集的图像)和非工作状态,图像采集单元处于非工作状态时未被触发采集图像。

步骤202,基于所述图像采集单元的状态获取传感信息,所述传感信息为基于所述图像采集单元获取。

基于所述图像采集单元的状态获取传感信息是指,仅在图像采集单元处于工作状态时获取传感信息,以判断图像采集单元的图像感应区域是否被遮掩,在图像采集单元未处于工作状态时没有必要判断图像感应区域是否被遮掩,本实施例中以传感信息为仅基于图像采集单元获取的图像信息为例进行说明。

步骤203,确定所述图像中满足预设遮掩条件的无效图像。

无效图像具有以下特征:1)由于遮掩图像感应区域的手指往往是从图像感应区域的边缘进入图像感应区域并造成遮掩,因此无效图像中存在与采集到的图像的边缘连通的区域;2)遮掩图像感应区域的往往是手指,因此与采集到的 图像的边缘连通的区域的图像的纹理特征一致(例如对应指纹的纹理特征);3)无效图像对应的图像感应区域与图像采集单元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导致图像采集单元在无效图像对应的图像感应区域无法对焦。

步骤204,基于所述无效图像在所述图像中的分布,确定所述图像感应区域中的无效图像感应区域。

无效图像在图像采集单元采集的图像中的分布位置,与无效图像感应区域在图像采集单元的全部图像感应区域中的分布位置一致。

步骤205,基于所述无效图像感应区域在所述图像感应区域中确定所述有效图像感应区域。

也即图像采集单元的图像感应区域中去除无效图像感应区域即为有效图像感应区域。

所述有效图像图像感应区域用于供所述图像采集单元感应环境的光线生成图像,有效图像感应区域是指图形采集单元的图像感应区域(对应镜头)中未被遮掩的区域,图像感应区域的被遮掩区域无法有效感应光线,虽然能够生成对应遮掩区域的图像,但感应生成的图像往往是黑色,无法反应环境中的真实景物。

步骤206,基于所述图像感应区域、以及所述有效图像感应区域的比较结果发出提示信息,以保持所述有效图像感应区域的面积高于第一阈值。

例如,可以基于有效图像感应区域与图像采集单元的全部图像感应区域的面积比值,当比值过小如小于第一阈值,表征图像采集单元的图像感应区域被严重遮掩导致无法感应环境中的光线,从而生成对应环境中景物的图像;此时通过发出第一提示信息(如特定的报警声音、振动),可以提示电子设备用户调整握持电子设备的方式,从而能够使图像采集单元的有效图像感应区域高于第一阈值(如图像采集单元全部图像感应区域的90%),从而确保采集到的图像能够满足使用要求;需要指出的是,在有效图像感应区域与图像采集单元的全部图像感应区域的面积比值超过第一阈值也即此时图像采集单元采集的图像满足使用要求时,也可以发出第二提示信息(不同于图像感应区域被严重遮掩时发 出的提示信息),提示当前握持电子设备的方式没有问题。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记载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设置有图像采集单元,这里的图像采集单元可以为前置图像采集单元(设置于显示屏幕同一侧面),也可以为后置图像采集单元(设置于电子设备的背壳上);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记载的信息处理方法包括:

步骤301,获取所述图像采集单元的状态。

图像采集单元的状态包括工作状态(即显示单元中呈现实时采集的图像)和非工作状态,图像采集单元处于非工作状态时未被触发采集图像。

步骤302,基于所述图像采集单元的状态获取传感信息,所述传感信息为基于所述电子设备中的传感单元获取。

基于所述图像采集单元的状态获取传感信息是指,仅在图像采集单元处于工作状态时获取传感信息,以判断图像采集单元的图像感应区域是否被遮掩,在图像采集单元未处于工作状态时没有必要判断图像感应区域是否被遮掩;本实施例中以传感信息为基于电子设备中设置的传感单元(非图像采集单元)获取的传感信息为例进行说明;传感单元可以为基于电容、压力原理,用以检测接收用户手部的触碰,传感单元设置于电子设备的常规握持部位,如电子设备机身背壳、电子设备机身的侧面;通常,用户握持电子设备的方式不同时,被触发的传感单元也不相同;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中可以预先设置电子设备的握持方式与触发传感单元的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

步骤303,解析所述传感信息,确定所述操作体握持所述电子设备的方式。

传感信息可以包括被触发的传感单元的标识,这样,基于步骤302所建立的对应关系,可以确定电子设备所处的握持方式,比如靠近顶部握持,靠近底部握持,基于侧边捏持等方式。

步骤304,基于所述操作体握持所述电子设备方式,确定所述操作体遮掩所述图像感应区域所形成的无效图像感应区域。

无效图像感应区域与电子设备的握持方式、以及图像采集单元的设置位置相关;当图像采集单元为前置图像采集单元时,如果握持方式为底部握持,则此时图像采集单元的图像感应区域未被遮掩,不存在无效图像感应区域;当图像采集单元的为后置图像采集单元(假设设置于电子设备的背壳顶部),且电子设备的握持方式为顶部握持时,此时图像采集单元的图像感应区域会被完全遮掩,无效图像感应区域即为图像采集单元的图像感应区域;无效图像在图像采集单元采集的图像中的分布位置,与无效图像感应区域在图像采集单元的全部图像感应区域中的分布位置一致。

步骤305,基于所述无效图像感应区域在所述图像感应区域中确定所述有效图像感应区域。

也即图像采集单元的图像感应区域中去除无效图像感应区域即为有效图像感应区域。

所述有效图像图像感应区域用于供所述图像采集单元感应环境的光线生成图像,有效图像感应区域是指图形采集单元的图像感应区域(对应镜头)中未被遮掩的区域,图像感应区域的被遮掩区域无法有效感应光线,虽然能够生成对应遮掩区域的图像,但感应生成的图像往往是黑色,无法反应环境中的真实景物。

步骤306,基于所述图像感应区域、以及所述有效图像感应区域的比较结果发出提示信息,以保持所述有效图像感应区域的面积高于第一阈值。

例如,可以基于有效图像感应区域与图像采集单元的全部图像感应区域的面积比值,当比值过小如小于第一阈值,表征图像采集单元的图像感应区域被严重遮掩导致无法感应环境中的光线,从而生成对应环境中景物的图像;此时通过发出第一提示信息(如特定的报警声音、振动),可以提示电子设备用户调整握持电子设备的方式,从而能够使图像采集单元的有效图像感应区域高于第一阈值(如图像采集单元全部图像感应区域的90%),从而确保采集到的图像能够满足使用要求;需要指出的是,在有效图像感应区域与图像采集单元的全部图像感应区域的面积比值超过第一阈值也即此时图像采集单元采集的图像满足 使用要求时,也可以发出第二提示信息(不同于图像感应区域被严重遮掩时发出的提示信息),提示当前握持电子设备的方式没有问题。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记载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设置有图像采集单元,这里的图像采集单元可以为前置图像采集单元(设置于显示屏幕同一侧面),也可以为后置图像采集单元(设置于电子设备的背壳上);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记载的信息处理方法包括:

步骤401,获取所述图像采集单元的状态。

图像采集单元的状态包括工作状态(即显示单元中呈现实时采集的图像)和非工作状态,图像采集单元处于非工作状态时未被触发采集图像。

步骤402,基于所述图像采集单元的状态获取传感信息,所述传感信息为基于所述电子设备中的传感单元和图像采集单元获取。

基于所述图像采集单元的状态获取传感信息是指,仅在图像采集单元处于工作状态时获取传感信息,以判断图像采集单元的图像感应区域是否被遮掩,在图像采集单元未处于工作状态时没有必要判断图像感应区域是否被遮掩;本实施例中以传感信息为基于电子设备中设置的传感单元(非图像采集单元)和图像采集单元共同获取为例进行说明。传感单元可以为基于电容、压力原理,用以检测接收用户手部的触碰,传感单元设置于电子设备的常规握持部位,如电子设备机身背壳、电子设备机身的侧面;通常,用户握持电子设备的方式不同时,被触发的传感单元也不相同;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中可以预先设置电子设备的握持方式与触发传感单元的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

步骤403,解析所述传感信息,确定所述操作体握持所述电子设备的方式。

传感信息可以包括被触发的传感单元的标识,这样,基于步骤402所建立的对应关系,可以确定电子设备所处的握持方式,比如靠近顶部握持,靠近底部握持,基于侧边捏持等方式。

步骤404a,基于所述操作体握持所述电子设备方式,确定所述操作体遮掩 所述图像感应区域所形成的第一无效图像感应区域。

无效图像感应区域与电子设备的握持方式、以及图像采集单元的设置位置相关;当图像采集单元为前置图像采集单元时,如果握持方式为底部握持,则此时图像采集单元的图像感应区域未被遮掩,不存在无效图像感应区域;当图像采集单元的为后置图像采集单元(假设设置于电子设备的背壳顶部),且电子设备的握持方式为顶部握持时,此时图像采集单元的图像感应区域会被完全遮掩,无效图像感应区域即为图像采集单元的图像感应区域;无效图像在图像采集单元采集的图像中的分布位置,与无效图像感应区域在图像采集单元的全部图像感应区域中的分布位置一致。

步骤404b,确定所述图像中满足预设遮掩条件的无效图像,基于所述无效图像在所述图像中的分布,确定所述图像感应区域中的第二无效图像感应区域。

无效图像具有以下特征:1)由于遮掩图像感应区域的手指往往是从图像感应区域的边缘进入图像感应区域,因此无效图像中存在与采集到的图像的边缘连通的区域;2)遮掩图像感应区域的往往是手指,因此与采集到的图像的边缘连通的区域的图像的纹理特征一致(例如对应指纹的纹理特征);3)无效图像对应的图像感应区域与所述图像采集单元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导致所述图像采集单元在无效图像对应的图像感应区域无法对焦。

无效图像在图像采集单元采集的图像中的分布位置,与无效图像感应区域在图像采集单元的全部图像感应区域中的分布位置一致。

步骤405,基于所述无效图像感应区域在所述图像感应区域中确定所述有效图像感应区域。

也即图像采集单元的图像感应区域中去除无效图像感应区域即为有效图像感应区域;步骤405中所用的无效图像感应区域为基于步骤404a和步骤404b确定的无效图像感应区域共同确定;例如,可以将第二无效图像感应区域和第一无效图像感应区域的共有区域作为无效图像感应区域,以提升确定无效图像感应区域的精度;当然,可以将第二无效图像感应区域和第一无效图像感应区域的叠加合成的区域作为无效图像感应区域。

所述有效图像图像感应区域用于供所述图像采集单元感应环境的光线生成图像,有效图像感应区域是指图形采集单元的图像感应区域(对应镜头)中未被遮掩的区域,图像感应区域的被遮掩区域无法有效感应光线,虽然能够生成对应遮掩区域的图像,但感应生成的图像往往是黑色,无法反应环境中的真实景物。

步骤406,基于所述图像感应区域、以及所述有效图像感应区域的比较结果发出提示信息,以保持所述有效图像感应区域的面积高于第一阈值。

例如,可以基于有效图像感应区域与图像采集单元的全部图像感应区域的面积比值,当比值过小如小于第一阈值,表征图像采集单元的图像感应区域被严重遮掩导致无法感应环境中的光线,从而生成对应环境中景物的图像;此时通过发出第一提示信息(如特定的报警声音、振动),可以提示电子设备用户调整握持电子设备的方式,从而能够使图像采集单元的有效图像感应区域高于第一阈值(如图像采集单元全部图像感应区域的90%),从而确保采集到的图像能够满足使用要求;需要指出的是,在有效图像感应区域与图像采集单元的全部图像感应区域的面积比值超过第一阈值也即此时图像采集单元采集的图像满足使用要求时,也可以发出第二提示信息(不同于图像感应区域被严重遮掩时发出的提示信息),提示当前握持电子设备的方式没有问题。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记载一种电子设备(可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如图5所示,所述电子设备设置有至少一个图像采集单元10;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20,用于获取所述图像采集单元10的状态;

第二获取单元30,用于基于所述图像采集单元10的状态获取传感信息,所述传感信息为所述第二获取单元30基于所述图像采集单元10和/或所述电子设备中的传感单元获取;

解析单元40,用于解析所述传感信息,确定所述图像采集单元10的图像感应区域中的有效图像感应区域,所述有效图像图像感应区域用于供所述图像 采集单元10感应环境的光线生成图像;

提示单元50,用于基于所述图像感应区域、以及所述有效图像感应区域的比较结果发出提示信息,以保持所述有效图像感应区域的面积高于第一阈值。

作为一个示例,所述解析单元40,可以包括(图中未示出):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图像中满足预设遮掩条件的无效图像,所述传感信息为基于所述图像采集单元10获取的所述图像;

第二确定模块(与第一确定模块耦合),用于基于所述无效图像在所述图像中的分布,确定所述图像感应区域中的无效图像感应区域;

第三确定模块(与第二确定模块耦合),用于基于所述无效图像感应区域在所述图像感应区域中确定所述有效图像感应区域。

作为一个示例,所述预设遮掩条件包括:

所述无效图像中存在与所述图像的边缘连通的区域;所述无效图像中与所述图像的边缘连通的区域的纹理特征一致;所述无效图像对应的图像感应区域与所述图像采集单元10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

作为一个示例,所述解析单元40包括(图中未示出):

解析模块,用于解析所述传感信息,确定所述操作体握持所述电子设备的方式,所述传感信息为基于设置于所述电子设备中的传感单元获取;

第四确定模块(与解析模块耦合),用于基于所述操作体握持所述电子设备方式,确定所述操作体遮掩所述图像感应区域所形成的无效图像感应区域;

第五确定模块(与第四确定模块耦合),用于基于所述无效图像感应区域在所述图像感应区域中确定所述有效图像感应区域。

作为一个示例,所述提示单元50,还用于执行以下操作至少之一:

所述有效图像感应区域与所述图像感应区域的比值小于第一阈值时,发出第一提示信息;

所述有效图像感应区域与所述图像感应区域的比值大于所述第一阈值时,发出第二提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提示信息与所述第二提示信息不同。

实际应用中,第一获取单元20、第二获取单元30、解析单元40、提示单 元50可由电子设备中的处理器(CPU)、微处理器(MCU)、专用集成电路(ASIC)或逻辑可编程门阵列(FPGA)实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或者,本发明上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