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118642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显示
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以线偏光片为触控衬底以降低整体厚度的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触摸屏作为一种输入媒介,是目前最为简单、方便、自然的一种人机交互方式。在显示装置上集成触控功能,已经成为越来越多显示器厂商的研发热点。现有技术中的触控屏的种类有多种,其中,电容式触摸屏由于具有操作方面、耐磨损、维护成本低等特点而被广泛采用。技术实现要素: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在线偏光片的一侧形成双层触控电极层,中间用绝缘层隔开,形成内嵌触控,降低显示面板的整体厚度和成本。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基板;显示层,位于所述基板的一侧;封装层,位于所述显示层背离所述基板的一侧;触控层,包括第一触控电极层、绝缘层和第二触控电极层,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位于所述封装层背离所述显示层的一侧,所述绝缘层位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背离所述封装层的一侧,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层位于所述绝缘层背离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的一侧;线偏光片,位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与所述封装层之间,或位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层背离所述绝缘层的一侧。可选地,所述线偏光片位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与所述封装层之间时,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与所述线偏光片直接接触;所述线偏光片位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层背离所述绝缘层的一侧时,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层与所述线偏光片直接接触。可选地,所述线偏光片包括聚乙烯醇偏光基体。可选地,所述线偏光片还包括:第一保护层,位于所述聚乙烯醇偏光基体背离所述封装层的一侧;第二保护层,位于所述聚乙烯醇偏光基体朝向所述封装层的一侧;所述第一保护层和第二保护层包括环烯烃聚合物膜或三醋酸纤维薄膜。可选地,所述线偏光片的厚度为20um~100um。可选地,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和第二触控电极层包括金属电极层或铟锡氧化物透明导电膜层,所述金属电极层包括钼电极层、铜电极层或纳米银电极层。可选地,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为触控驱动电极层,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层为触控感应电极层,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中的第一触控电极在第一方向排列,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层中的第一触控电极在第二方向排列,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交错。可选地,所述绝缘层包括有机绝缘层和/或无机绝缘层,所述有机绝缘层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绝缘层,所述无机绝缘层包括氮化硅绝缘层、氧化硅绝缘层或氧化锆绝缘层。可选地,所述绝缘层的厚度为10nm~10um。可选地,所述绝缘层包括有机绝缘层和/或无机绝缘层,所述无机绝缘层的厚度为200nm~400nm,所述有机绝缘层的厚度为800nm~2um。可选地,还包括相位差膜,所述线偏光片位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与所述封装层之间时,所述相位差膜位于所述线偏光片与所述封装层之间;所述线偏光片位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层背离所述绝缘层的一侧时,所述相位差膜位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与所述封装层之间。可选地,所述相位差膜包括λ/4波片和λ/2波片,所述λ/4波片位于所述封装层背离所述显示层的一侧,所述λ/2波片位于所述λ/4波片背离所述封装层的一侧。本发明实施例还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显示面板。本发明实施例还涉及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一基板;在所述基板的一侧形成显示层;在所述显示层背离所述基板的一侧形成封装层;提供一线偏光片;在所述线偏光片的一侧形成第一触控电极层;在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背离所述线偏光片的一侧形成绝缘层;在所述绝缘层背离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的一侧形成第二触控电极层;将所述线偏光片背离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的一侧与所述封装层背离所述显示层的一侧贴合。本发明实施例还涉及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一基板;在所述基板的一侧形成显示层;在所述显示层背离所述基板的一侧形成封装层;提供一线偏光片;在所述线偏光片的一侧形成第二触控电极层;在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层背离所述线偏光片的一侧形成绝缘层;在所述绝缘层背离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层的一侧形成第一触控电极层;将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背离所述绝缘层的一侧与所述封装层背离所述显示层的一侧贴合。本发明所提供的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具有下列优点: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以线偏光片为衬底制作触控层的技术方案,触控层采用双层触控电极,中间用绝缘层隔开,形成内嵌触控,触控电极层与线偏光片直接接触,而不需要再另外设置触控衬底,降低了显示面板的整体厚度,增强了显示面板的弯折性;显示面板采用的结构部件变少,直接在线偏光片上形成触控层即可,工艺更为简单,提高了生产效率的同时也减少了成本;以线偏光片为衬底形成触控层,不仅不会影响线偏光片的功能实现,也不会影响封装层内部的功能器件的排布,同时由于线偏光片广泛应用于各种显示面板,该技术方案也相应具有广泛的适用范围。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是具有触控层的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图2是圆偏光片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触控层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在线偏光片的上方形成触控层的示意图;图7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在线偏光片的下方形成触控层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发明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如图1所示,为具有触控层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在图中z方向中由下至上的:基板1’、显示层2’、封装层3’、粘结层4’、圆偏光片5’、触控层6’和保护膜7’。其中,触控层6’和圆偏光片5’都有独立的衬底膜层,触控层的衬底膜层材质一般为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COP(环烯烃聚合物)等。如图2所示,为圆偏光片5’的结构示意图。圆偏光片5’一般包括在图中z方向从下至上的:λ/4波片51’和线偏光片52’。另外,在λ/4波片51’和线偏光片52’之间还可以有λ/2波片53’。λ/4波片51’和λ/2波片53’共同组成相位差膜,相位差膜的材质一般为COP(环烯烃聚合物)。如图3所示,为一互电容触控层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包括第一触控电极层61’,绝缘层62’、第二触控电极层63’以及触控衬底膜层64’。触控衬底膜层64’的设置位置随触控层中各个电极层的形成顺序不同而有所区别。发明人经研究发现,采用上述图1~3中的结构的显示面板往往存在如下问题:(1)由于触控层6’和圆偏光片5’都有独立的衬底膜层,导致显示面板中的膜层较多,大大增加了显示面板的整体厚度,这一问题对于柔性OLED显示面板来说影响更大;柔性OLED显示面板是由柔软的材料制成,可变形可弯曲的面板。现有技术中的柔性显示面板一般采用OLED(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技术,这种技术具有低功耗、体积小、轻便、显示方式多样等优势,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产品;然而显示面板的厚度较大时,无疑会对整体显示面板的弯折性影响很大;(2)显示面板中采用的结构部件较多,成本较高;同时在显示面板的制备过程中,需要先制备在一衬底膜层上制备圆偏光片5’,在另一衬底膜层上制备触控层6’,然后将两者合并在一起,由此工艺比较繁杂,生产效率不高。同时,发明人还试验了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其中触控层位于圆偏光片和封装层之间,且触控层具有单独的触控衬底膜层。采用这种结构,进一步加大了具有触控层的显示面板的工艺难度,并且也没有解决上述两个技术问题,即仍具有较大的厚度而不易弯折,并具有较高的生产成本。另外,为了减小显示面板的厚度,可以采用一种将触控层集成在显示层中的技术方案,例如可以将触控电极层与栅线和/或显示电极设置于同一金属层。采用这种技术方案,一定程度上减小了显示面板的厚度,增强了显示面板的弯折性能,然而,将触控层集成在显示层中对触控层和显示层均提出了更高的工艺要求,即大大增加了显示面板制程中的工艺难度,相应地增加了生产成本;同时,将触控层与显示层集成在一起,触控层容易对显示层的显示效果产生不良影响;在后期维护过程中,如果触控层出现了故障,则需要一并对显示层进行维修更换,大大增加了维护成本。如图4所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在该实施例中,触控层6形成于线偏光片52的上表面。该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包括在图中z方向从下至上的:基板1、显示层2、封装层3、粘结层4、线偏光片52、第一触控电极层61、绝缘层62、第二触控电极层63和保护膜7。第一触控电极层61、绝缘层62和第二触控电极层63构成触控层6,可以实现互电容触控功能,其中第一触控电极层61的下表面与线偏光片52的上表面直接接触,即触控层直接形成于所述线偏光片52上,而不再设置另外的触控层衬底,减少了一个层级结构,也减少了显示面板的厚度,利于显示面板的弯折。所述线偏光片52由于要作为触控层的衬底,因此不能选择液晶涂布式波片,通常可以采用PVA拉伸型线偏光片,即采用PVA(聚乙烯醇)偏光基体,在基体的两侧分别具有一第一保护层和一第二保护层,该两个保护层的材料可以为TAC(三醋酸纤维薄膜)或COP(环烯烃聚合物)。线偏光片52的总厚度可选为20~100um。在实际应用中,线偏光片52材料和厚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而不以此处列举的可选实施方式为限。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61和第二触控电极层63的材料可以选择为金属或ITO(铟锡氧化物),其中金属材料可以选择为钼、铜或纳米银等。绝缘层62可以包括至少一层有机绝缘层,或至少一层无机绝缘层,或至少一层有机绝缘层与至少一层无机绝缘层的结合结构,其中,所述有机绝缘层可以包括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绝缘层,所述无机绝缘层可以包括氮化硅绝缘层、氧化硅绝缘层或氧化锆绝缘层。此处列举的触控电极和绝缘层的材料选择只是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实际应用中,触控电极和绝缘层的材料选择不限于上面列举的情况。所述绝缘层62的厚度优选为10nm~10um,其中无机绝缘层的厚度优选为200nm~400nm,更优选为300nm,所述有机绝缘层的厚度优选为800nm~2um,更优选为1um。此处绝缘层62的厚度仅是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可以得到在实现绝缘隔离功能的基础上得到较薄的触控层。在实际应用中,绝缘层62的厚度也可以选择其他的数值,而不以此处列举的为限。本发明的互电容触控层可以选择两个触控电极层以及其中的绝缘层的结构,两个触控电极层上分别设置不同方向的电极,且两个触控电极层上的电极互相垂直,由于两个触控电极层上的电极架构在不同表面,其相交处形成一电容节点,一个触控电极层可以作为驱动层,一个触控电极层可以作为感应层。当电流流过驱动层中的一条导线时,如果外界有电容变化的信号,就会引起另一层导线上电容节点的变化,侦测电容值的变化可以通过感应层以及与之相连的电子回路测量到,根据测量到的感应信号进行触控定位。可选地,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61中的第一触控电极在第一方向排列,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层63中的第一触控电极在第二方向排列,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交错,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61为触控驱动电极层,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层63为触控感应电极层。另外,将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61设置为触控感应电极层,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层63设置为触控驱动电极层也是可以的,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另外,在所述封装层3和线偏光片52之间,还可以设置相位差膜51,相位差膜可以包括λ/4波片,也可以包括λ/4波片+λ/2波片,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另外,本发明的封装层3和线偏光片52两者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结合在一起,而不限于贴合,封装层3和线偏光片52之间也可以设置其他的功能膜层,例如阻隔层等,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如图5所示,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此实施例与前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触控层6形成于线偏光片52的下表面。该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包括在图中z方向从下至上的:基板1、显示层2、封装层3、第一触控电极层61、绝缘层62、第二触控电极层63和线偏光片52。其中,第二触控电极层63的上表面和线偏光片52的下表面直接接触。即以线偏光片52为衬底形成触控层6,而不再设置另外的触控层衬底,减少了一个层级结构,也减少了显示面板的厚度,利于显示面板的弯折。在此实施例中,线偏光片52和触控层6的材料和厚度的选择同上一个实施例所述,在此不再赘述,但不以此为限。同样地,在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61和封装层3之间还可以包括相位差膜51,相位差膜51可以包括λ/4波片,也可以包括λ/4波片+λ/2波片,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的显示面板。所述显示装置可以是电脑显示器、手机、平板电脑、电子相册等广泛应用的显示装置。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可以根据设计需要进行不同程度、不同方向的弯折,体积也可以更小,成本也会大大降低。由于在显示面板中集成了触控功能,用户可以更方便地操作显示装置,而不必完全依赖于键盘、鼠标等故有输入设备。显示面板的轻薄,使得显示装置也更为轻薄,用户可以很方便地随身携带,而不会对出行造成负担。由于现有技术中的柔性显示装置多采用OLED技术,可以实现显示面板更小的厚度、便携性和易弯折性。因此,本发明的显示层中的显示器件可选为有机发光二极管,将其布置于基板的上方。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另外,将本发明的结构应用于非柔性显示面板也是可以的,并且也具有减小显示面板整体厚度,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技术效果,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由于现有技术中的显示面板在制备过程中,都要在封装层上方制备线偏光片,线偏光片应用的广泛性也使得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显示面板。如图6所示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在线偏光片的上方形成触控层的示意图。该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一基板1;在所述基板1的一侧形成显示层2;在所述显示层2背离所述基板的一侧形成封装层3;提供一线偏光片52;在所述线偏光片52的一侧形成第一触控电极层61;在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61背离所述线偏光片52的一侧形成绝缘层62;在所述绝缘层62背离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61的一侧形成第二触控电极层63;将所述线偏光片背离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61的一侧与所述封装层3背离所述显示层2的一侧贴合。在制备过程中,可选采用卷对卷工艺形成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61。而采用本发明中的方法,可以很方便地在线偏光片52的表面以卷对卷工艺形成触控层6。另外,所述线偏光片52与所述封装层3之间的结合方式不限于如上所述的贴合,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线偏光片52和封装层3之间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增加其他的功能膜层,例如阻隔层等,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另外,所述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还可以包括在线偏光片的一侧形成相位差膜51的步骤,相位差膜51可以包括λ/4波片,也可以包括λ/4波片+λ/2波片,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制备过程中,所选用的触控电极、绝缘层、线偏光片的材料和厚度可以根据上述列举的内容设置,但不以此为限。如图7所示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在线偏光片的下方形成触控层的示意图。在该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一基板1;在所述基板1的一侧形成显示层2;在所述显示层2背离所述基板的一侧形成封装层3;提供一线偏光片52;在所述线偏光片52的一侧形成第二触控电极层63;在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层63背离所述线偏光片52的一侧形成绝缘层62;在所述绝缘层62背离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层63的一侧形成第一触控电极层61;将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61背离所述绝缘层62的一侧与所述封装层3背离所述显示层2的一侧贴合。在制备过程中,可选采用卷对卷工艺形成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层63。而采用本发明中的方法,可以很方便地在线偏光片52的表面以卷对卷工艺形成触控层6。另外,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61与所述封装层3之间的结合方式不限于如上所述的贴合,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第一触控电极层61和封装层3之间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增加其他的功能膜层,例如阻隔层等,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另外,所述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还可以包括在第一触控电极层的一侧形成相位差膜51的步骤,相位差膜51可以包括λ/4波片,也可以包括λ/4波片+λ/2波片,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制备过程中,所选用的触控电极、绝缘层、线偏光片的材料和厚度可以根据上述列举的内容设置,但不以此为限。下面以几个对比例和本发明的对比来进一步介绍:对比例1:参见现有技术的图1~3所示,显示面板包括基板1’、设置于基板1’上的显示层2’、设置于显示层2’背离基板1’一侧的封装层3’和设置于封装层3’背离显示层2’一侧的圆偏光片5’,触控层6’位于圆偏光片5’背离封装层3’的一侧,且触控层6’具有独立的触控衬底膜层64’;对比例2:显示面板包括基板、设置于基板上的显示层、设置于显示层背离基板一侧的封装层和设置于封装层背离显示层一侧的圆偏光片,触控层位于圆偏光片和封装层之间,且触控层具有独立的触控衬底膜层;对比例3:显示面板包括基板、设置于基板上的显示层、设置于显示层背离基板一侧的封装层和设置于封装层背离显示层一侧的圆偏光片,触控层集成于显示层中。下表1中体现了本发明的显示面板在实际制程与使用中与对比例1~3在弯折性能、便携性能、工艺难度、生产成本和维护成本几方面的效果对比:表1显示面板效果对比表弯折性能便携性能工艺难度生产成本维护成本本发明非常好较好较好较好较好对比例1差差一般较差较差对比例2差差较差较差较差对比例3较好较好差差差其中,技术效果由非常好、较好、一般、较差、差依次递减。本发明所提供的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具有下列优点:在本发明的显示面板中,以线偏光片为衬底制作触控层,触控层采用双层触控电极,中间用绝缘层隔开,形成内嵌触控,触控电极层与线偏光片直接接触,而不需要再另外设置触控衬底,降低了显示面板的整体厚度,增强了显示面板的弯折性;显示面板采用的结构部件变少,直接在线偏光片上形成触控层即可,工艺更为简单,提高了生产效率的同时也减少了成本;以线偏光片为衬底形成触控层,不仅不会影响线偏光片的功能实现,也不会影响封装层内部的功能器件的排布,同时由于线偏光片广泛应用于各种显示面板,该技术方案也相应具有广泛的适用范围。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
技术领域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