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流式笔记本电脑散热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21898阅读:549来源:国知局
贯流式笔记本电脑散热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脑设备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笔记本电脑散热架。



背景技术:

目前,笔记本电脑在大功率运行过程中,通常发热严重,为此需要采用散热架进行辅助散热。而目前的笔记本散热架中,其散热风扇的位置均是固定的,而笔记本底部的散热孔区的位置却各不相同,因此难以适应各种不同型号的笔记本电脑;另一方面,目前的散热架中,散热风扇均为轴流风扇,其送风区域为圆形区域,无法与笔记本电脑的底部散热孔区相匹配,对于与散热孔区不正对的面域内的风,将直接被笔记本电脑底部所阻挡,不对散热性能贡献任何效果,造成较大的能量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贯流式笔记本电脑散热架,该散热架可以较小的散热功率为笔记本电脑提供较强的散热效果。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贯流式笔记本电脑散热架包括框架,所述框架的正面由支承网板构成,所述支承网板背面横向设置一个以上的贯流风扇,所述贯流风扇的下侧具有半包围该贯流风扇的风罩,使贯流风扇产生的气流全部朝向上方;所述贯流风扇及风罩可沿所述框架的前后方向同步平移;所述框架上还设有为所述贯流风扇供电的直流电源接口。

作为优选,所述贯流风扇的一端轴接于滑块,所述滑块在开设于所述框架一侧的滑槽内滑移;所述贯流风扇的另一端轴接于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外壳构成滑块,于所述框架另一侧的滑槽内滑移;所述风罩与所述框架两侧的滑块相对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贯流风扇的两端均轴接于滑块,所述滑块在开设于所述框架两侧的滑槽内滑移,所述风罩与所述框架两侧的滑块相对固定;其中,贯流风扇一端的转轴贯穿其所对应的滑块,并向外固定连接一个摩擦轮;所述摩擦轮包夹于一根传动皮带的带圈内,且该摩擦轮的上下侧与该传动皮带的上下边分别接触;所述传动皮带由固定于所述框架内的驱动电机驱动。

作为优选,所述贯流风扇的两端分别设有面向贯流风扇内部的高音扬声器和低音扬声器;所述高音扬声器、低音扬声器分别与贯流风扇两端的所述滑块相对固定;所述高音扬声器、低音扬声器共同耦合至所述框架内的分频膜块,所述分频膜块通过音频线连接电脑音频接口。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该贯流式笔记本电脑散热架在使用时,可以根据笔记本电脑底部散热孔区的位置,平移各贯流风扇,使之处于散热孔区下方;在此情况下,贯流风扇旋转时,若其某些区段的上方无散热孔区,则该些区段内的气流将受阻,从而贯流风扇两端所吸入的空气将集中于贯流风扇与散热孔区所正对的区段,使散热孔区处的排风速度大幅提高,从而在散热孔区处形成强效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贯流式笔记本电脑散热架实施例一的俯视图。

图2是本贯流式笔记本电脑散热架实施例二的俯视图。

图3是本贯流式笔记本电脑散热架实施例三的俯视图。

图4是本贯流式笔记本电脑散热架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一中,该贯流式笔记本电脑散热架包括框架1,所述框架1的正面由支承网板2构成,所述支承网板2背面横向设置一个以上的贯流风扇3,所述贯流风扇3的下侧具有半包围该贯流风扇的风罩31,使贯流风扇31产生的气流全部朝向上方;所述贯流风扇3及风罩31可沿所述框架1的前后方向同步平移;所述框架1上还设有为所述贯流风扇3供电的直流电源接口10,该直流电源接口10可为USB接口,直接通过USB插接线从电脑取电。

在本实施例一中,所述贯流风扇3的一端轴接于滑块41,所述滑块41在开设于所述框架1一侧的滑槽内滑移;所述贯流风扇3的另一端轴接于驱动电机5,所述驱动电机5的外壳构成滑块,于所述框架1另一侧的滑槽内滑移;所述风罩31与所述框架两侧的滑块相对固定。

上述贯流式笔记本电脑散热架在使用时,可以根据笔记本电脑底部散热孔区的位置,平移各贯流风扇3,使之处于散热孔区下方;在此情况下,贯流风扇3旋转时,如图4所示,气流从贯流风扇3的两端进入贯流风扇内部,对于贯流风扇3上方无笔记本电脑散热孔区的区段,气流将受阻,为此,进入贯流风扇3内部的空气将集中于贯流风扇3与电脑散热孔区所正对的区段,使散热孔区处的排风速度大幅提高,从而在散热孔区处形成强效散热效果,其中,贯流风扇3的进气与出气气流如图4中箭头方向所示意;图4中为了图面清晰,已将贯流风风扇3的横向扇叶省略。

实施例二:

对于图2所示的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所述贯流风扇3的两端均轴接于滑块41、42,所述滑块41、42在开设于所述框架1两侧的滑槽内滑移;其中,贯流风扇3一端的转轴贯穿其所对应的滑块41,并向外固定连接一个摩擦轮6;所述摩擦轮6包夹于一根传动皮带7的带圈内,且该摩擦轮6的上下侧与该传动皮带的上下边分别接触;所述传动皮带7由固定于所述框架1内的驱动电机5驱动。按照实施例二,当传动皮带7连续运转时,该传动皮带7的上下边给所述摩擦轮6的上下侧施加转矩,从而使摩擦轮6带动贯流风扇3连续旋转,而在传动皮带7与摩擦轮6不打滑时,摩擦轮6的上侧与传动皮带7的上边具有相同的线速度,而摩擦轮6的下侧与传动皮带7的下边亦具有相同的线速度,而摩擦轮6的上侧与下侧具有等值反向的线速度,从而所述摩擦轮6仅在固定的位置旋转,可使贯流风扇3在旋转过程中不发生平移;按照实施例二,可以采用固定的驱动电机5,对活动的贯流风扇3进行驱动,这使得驱动电机的电路连接更为稳定可靠,也减少了驱动电机的数量,仅采用一部驱动电机5,即可驱动多个贯流风扇。

实施例三:

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三中,与实施例二不同的是,所述贯流风扇3的两端分别设有面向贯流风扇3内部的高音扬声器81和低音扬声器82;所述高音扬声器81、低音扬声器82分别与贯流风扇3两端的所述滑块41、42相对固定;所述高音扬声器81、低音扬声器82共同耦合至所述框架1内的分频膜块(未图示),所述分频膜块通过音频线连接电脑音频接口。按照实施例三,其优点是,电脑音乐通过所述高音扬声器81、低音扬声器82分别从贯流风扇3的两端进入贯流风扇内部,从而可在高速旋转的贯流风扇内充分反射和混合后再向外溢出,使高低音的融合更为充分,并且形成一定的延声效果,使音乐更具立体感。需要说明的是,图3中为了图面的清洗,已省略所述网板。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