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实用新型用于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医用敷料。
背景技术:RFID是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的缩写,即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可快速地进行物品追踪和数据交换,是传统条码技术的继承者,又称为"电子标签"或“射频标签”。RFID电子标签作为数据载体,能起到标识识别、物品跟踪、信息采集的作用。RFID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诸如工业自动化、商业自动化等众多领域,在门禁卡、公交卡、高铁车票等方面均有使用RFID电子标签。在医疗领域,目前RFID电子标签已经成功应用在医疗器械管理、医疗废弃物管理以及工作人员权限管理和患者管理等方面,其中用于患者管理的RFID手环,在患者入院后佩戴在患者手腕处,通过具有RFID电子标签阅读功能的设备,可以获取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挂号时间、就诊时间、诊断时间、检查时间、费用情况等信息。此外,对于某些自助测量设备的使用,通过对RFID手环的扫描,可以完成手环佩戴者的信息读取和设备使用计费。上述RFID手环通常使用塑料或橡胶材质,在其结构内部嵌入RFID电子标签,由于价格较高,多为重复使用,这使得病人之间疾病的交叉感染威胁增大。
技术实现要素: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成本低、使用方便、信息读取效果好,可一次性使用,从而避免疾病交叉感染的医用RFID电子标签敷贴。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医用RFID电子标签敷贴包括医用胶带、RFID电子标签、与该标签相连接的隔离膜和离型纸。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在医用胶带上,粘贴有RFID电子标签。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医用胶带由薄膜和涂覆在其表面的医用胶黏剂组成。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用的薄膜和隔离膜为无纺布或塑料膜或橡胶膜或纺织布或纸质材料。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RFID电子标签粘贴在医用胶带的医用胶黏剂一侧时,RFID电子标签另一侧,设计有隔离膜。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医用RFID电子标签敷贴在使用时,撕开离型纸后可粘贴在皮肤表面。本实用新型的RFID电子标签位于医用胶带和隔离膜之间,不与皮肤直接接触,避免了皮肤接触RFID电子标签后导致读写效果明显变差的现象。医用RFID电子标签敷贴结构简单,厚度较小,不影响使用者的活动,并可直接在其上进行血压和脉搏等测量。此外,本医用RFID电子标签敷贴成本较低,便于一次性使用,可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分解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医用RFI电子标签敷贴,包括医用胶带1、粘贴于医用胶带上的RFID电子标签2、附着在RFID电子标签2上的隔离膜3以及离型纸4组成。医用胶带1包括薄膜11以及涂覆在其上的医用胶黏剂12。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医用RFID电子标签敷贴在使用时,撕掉离型纸4后,可以直接黏贴在使用者的皮肤表面或者衣服上。本实用新型的医用胶黏剂12通过生物相容性检测,符合医用要求,对人体皮肤不产生过敏和刺激,且与皮肤粘结牢固。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医用胶带1与RFID电子标签2相粘结。该实用新型在使用时,经RFID电子标签读卡装置读取后,可对使用者进行身份识别和计数统计。针对RFID电子标签读卡装置的应用场合,该医用RFID电子标签敷贴有助于对使用者的活动范围进行监控,或对使用者进行计费统计。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RFID电子标签2粘贴在医用胶带1的医用胶黏剂12一侧时,在RFID电子标签2与离型纸4之间,设计有隔离膜3,该隔离膜3的使用,可避免RFID电子标签1与皮肤接触,从而降低了皮肤对RFID电子标签1读写效果的影响。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RFID电子标签2可以粘贴在医用胶带1的薄膜11一侧,同样可以避免RFID电子标签2与皮肤接触,降低皮肤对RFID电子标签1的影响。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薄膜11和隔离膜3为无纺布或塑料膜或橡胶膜或纺织布或纸质材料,以上材料质地柔软,厚度小,粘贴在使用者皮肤上或衣服上,不影响使用者活动。在使用者进行血压和脉搏等测量的同时,可完成对使用者身份验证和计费统计。而且上述材料成本低,方便该实用新型的一次性使用。当然,本发明创造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