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88485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一种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更为具体的说,涉及一种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触控显示装置作为电子产品的一种信息输入工具被广泛应用于手机、电视、电脑等各种显示产品中,为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有的显示装置在集成有电容感测结构的同时,还设置有压力感测结构;即,通过分时驱动,现有的显示装置不仅能够实现触控感应,还能够实现压力感测。但是,现有的集成有触控感应和压力感测两种功能的显示装置,在触控感应阶段时触控灵敏度较差。

具体的,参考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现有的显示装置中,其阵列基板包括有多个触控电极块10和多个压力感测电极块20,其中,每个压力感测电极块20均内嵌于相应的一个触控电极块10开口中,且压力感测电极块20与触控电极块10之间不相连;每个触控电极块10均通过一触控信号线电连接至驱动IC80,每个压力感测电极块20均通过一压力感测信号线电连接至驱动IC80。

现有的显示装置采用分时驱动分别实现显示阶段、触控感应阶段和压力感测阶段,其中,在显示阶段,驱动IC80对触控电极块10输入参考信号;在触控感应阶段,驱动IC80对触控电极块10输入触控感应信号,而驱动IC80对压力感测电极块20电浮空(不输入电信号);以及,在压力感测阶段,驱动IC80对触控电极块10电浮空,而对压力感测电极块20输入压力感测信号。

结合图1所示,现有的显示装置中,由于内嵌有压力感测电极块20的触控电极块10的面积相较于其他触控电极块10的面积小,因而在触控感应阶段造成感应量下降,进而使得显示装置在触控感应阶段时触控灵敏度较差,降低了显示装置的触控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阵列基板及一种显示装置,以克服上述缺陷,提升显示装置的触控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阵列基板,包括:基底;多个触控电极块,设置于所述基底上,每个所述触控电极块包括一个开口;第一压力感测电极块,设置于所述开口内,且所述第一压力感测电极块与所述触控电极块不接触;第二压力感测电极块,设置于所述开口内,且所述第二压力感测电极块与所述触控电极块不接触;每个所述开口内仅设置一个所述第一压力感测电极块或一个所述第二压力感测电极块;多条信号线,包括触控信号线和压力感测信号线;其中,所述触控信号线与所述触控电极块电连接,用于传输触控信号;所述压力感测信号线与所述第一压力感测电极块电连接,用于传输压力感测信号;所述第二压力感测电极块电浮空。

优选的,所述第一压力感测电极块和所述第二压力感测电极块在所述基底上的投影形状相同。

优选的,所述第一压力感测电极块和所述第二压力感测电极块在所述基底上的投影的面积相等。

优选的,多个所述开口相对于对应的所述触控电极块的位置相同。

相应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阵列基板。

由上述内容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在每个触控电极块开口内均设置第一压力感测电极块或第二压力感测电极块,在触控感应阶段驱动IC对触控电极块输入触控感应信号,而驱动IC对压力感测电极块不输入信号,此时不同的触控电极块具有相同的面积,因而避免了因触控电极块面积不同造成的触控感应量不均的问题,进而使得显示装置在触控感应阶段时触控灵敏度提升,提升了显示装置的触控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显示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阵列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阵列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阵列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主要附图标记含义为:

10 触控电极块

20 压力感测电极块

80、90 驱动IC

21、41、61 第一压力感测电极块

22、42、62 第二压力感测电极块

50 触控电极块

501 开口

31 触控信号线

32 压力感测信号线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实用新型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实施例一

请参照图2,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阵列基板的结构示意图,其中阵列基板,包括:基底(未示出);多个触控电极块50,设置于基底上,每个触控电极块50包括一个开口501,每个开口501相对于对应的触控电极块50的位置相同;第一压力感测电极块21,设置于开口501内,且第一压力感测电极块21与触控电极块50不接触;第二压力感测电极块22,设置于开口501内,且第二压力感测电极块22与触控电极块50不接触;每个开口501内仅设置一个第一压力感测电极块21或一个第二压力感测电极块22;多条信号线,包括触控信号线31和压力感测信号线32;驱动IC90,与多条信号线电连接,用于处理信号线传递的信号;其中,触控信号线31与触控电极块50电连接,用于传输触控信号;压力感测信号线32与第一压力感测电极块21电连接,用于传输压力感测信号;第二压力感测电极块22电浮空。

图2中示出了一个触控电极块50对应一条触控信号线31的情况,然而为了降低触控信号线31电阻,防止一条触控信号线31断线导致对应的触控电极块50感应失效,可以对每个触控电极块50设置多条触控信号线31。本实用新型中触控电极块50、第一压力感测电极块21和第二压力感测电极块22均为透明导电电极,制成触控电极块50、第一压力感测电极块21和第二压力感测电极块22的材料为氧化铟锡或氧化铟锌。其中触控信号线31和压力感测信号线32可以由相同材料或不同材料形成,形成触控信号线31和压力感测信号线32的材料可以是金属,金属氧化物等导电材料。

为了提升压力触控感应灵敏度,第一压力感测电极块21均匀分布于基底上。为了提升不同压力感测电极块21感应压力触控时的均一性,可以设置第一压力感测电极块21和第二压力感测电极块22在基底上的投影形状相同;进一步地,可以设置第一压力感测电极块21和第二压力感测电极块22在基底上的投影的面积相等。

如图3所示,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阵列基板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将第一压力感测电极块41和第二压力感测电极块42在基底上的投影形状设置为C形,经试验模拟,此种形状设置能使触控电极块中的电场分布较均匀,从而能够实现位置触控的触控量均匀,进而能够降低信噪比、提高位置触控的触控灵敏度。基于上述结果,本实施例中第一压力感测电极块41和第二压力感测电极块42在基底上的投影形状可以是圆形、矩形、十字形、L形、C形或基于这些形状的其他变形中的一种。

随着对触控精度的需求越来越高,触控电极块的实际尺寸越做越小,这时将原本就不大的触控电极块再分割一部分作为压力感测电极块,显示装置的触控效果就会较差,基于此本实用新型又提出另一种压力感测电极块的设置方式,如图4所示,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阵列基板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由位于不同开口501的几个第一压力感测电极块61构成一个压力感测电极,此时相对于图2中一个第一压力感测电极块21构成一个压力感测电极的设置,压力感测电极块61面积所占触控电极块50的面积比大大减小,即通过图4中方式设置压力感测电极后对触控效果的不良影响大大减小。

由上述内容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在每个触控电极块开口内均设置第一压力感测电极块或第二压力感测电极块,在触控感应阶段驱动IC对触控电极块输入触控感应信号,而驱动IC对压力感测电极块不输入信号,此时不同的触控电极块具有相同的面积,因而避免了因触控电极块面积不同造成的触控感应量不均的问题,进而使得显示装置在触控感应阶段时触控灵敏度提升,提升了显示装置的触控效果。

实施例二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阵列基板。

所述显示装置可以为液晶显示器、电子纸、OLED显示器等显示器件以及包括这些显示器件的电视、数码相机、手机、平板电脑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者部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