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机动车安全检测控制系统的PCI通信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92137阅读:47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于机动车安全检测控制系统的PCI通信模块。



背景技术:

在机动车安全检测控制系统中,由于PCI通信协议解析复杂,导致类PCI通信的方式受到开发时间和开发成本的极大限制。传统PCI通信模块的开发方式其开发成本高,而且开发的周期很长,带来了较大的推广应用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于机动车安全检测控制系统的PCI通信模块。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应用于机动车安全检测控制系统的PCI通信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于机动车安全检测控制系统的PCI通信模块包括PCI金手指J1、PCI协议解析芯片U6和双口RAM U15;所述PCI金手指J1的123脚连接+P12V端;PCI金手指J1的5脚、6脚、61脚、62脚、63脚、64脚、117脚和120脚共同连接+P5V端;所述PCI金手指J1的9脚、11脚、3脚、12脚、13脚、15脚、69脚、83脚、90脚、112脚和113脚共同连接接地端;所述PCI金手指J1的120脚和9脚之间还连接电容C35;所述PCI金手指J1的AD00端至AD31端分别依次连接PCI协议解析芯片U6的AD0端至AD31端;所述PCI金手指J1的CBE0端至CBE3端分别依次连接PCI协议解析芯片U6的CBE0端至CBE3端;所述PCI金手指J1的PAR端连接PCI协议解析芯片U6的PAR端;所述PCI金手指J1的IDSEL端连接PCI协议解析芯片U6的IDSEL端;所述PCI金手指J1的FRAME端连接PCI协议解析芯片U6的FRAME端;所述PCI金手指J1的IRDY端连接PCI协议解析芯片U6的IRDY端;所述PCI金手指J1的TRDY端连接PCI协议解析芯片U6的TRDY端;所述PCI金手指J1的DEVSEL端连接PCI协议解析芯片U6的DEVSEL端;所述PCI金手指J1的INTA端连接PCI协议解析芯片U6的INTA端;所述PCI金手指J1的CLK端连接PCI协议解析芯片U6的CLK端;所述PCI金手指J1的RST端连接PCI协议解析芯片U6的RST端;所述PCI协议解析芯片U6的A1端至A15端空置;所述PCI协议解析芯片U6的A0端连接双口RAM U15的YA0端;所述PCI协议解析芯片U6的D0端至D7端分别依次连接双口RAM U15的YD0端至YD7端;所述PCI协议解析芯片U6的D0端、D5端、D6端和D7端还分别连接限流排阻TR2的1脚、2脚、3脚和4脚;所述PCI协议解析芯片U6的D2端连接限流排阻TR1的1脚;所述PCI协议解析芯片U6的D3端还通过电阻R27以后连接双口RAM U15的GND端连通并共同接地;所述PCI协议解析芯片U6的IOP_RD端连接双口RAM U15的YRD端;所述PCI协议解析芯片U6的IOP_WR端连接双口RAM U15的YWR端;所述PCI协议解析芯片U6的VCC端连接+5V电源端,所述PCI协议解析芯片U6的GND端接地,所述PCI协议解析芯片U6的VCC端和GND端之间还连接有电容C36、电容C37和电容C38组成的并联电路;所述PCI协议解析芯片U6的A15端直接连接MCU控制单元的IO端;所述双口RAM U15的XD0端至XD3端分别依次连接限流排阻TR3的1脚至4脚;所述双口RAM U15的XD4端至XD7端分别依次连接限流排阻TR4的1脚至4脚;所述限流排阻TR3的5脚至8脚和限流排阻TR4的5脚至8脚作为该双口RAM U15的数据线连接后方MCU控制单元;所述双口RAM U15的XA0端、XRD端、XWR端和XCS端分别连接限流排阻TR5的1脚至4脚;所述限流排阻TR5的5脚至8脚作为该双口RAM U15的控制线连接后方的MCU控制单元;所述限流排阻TR2的5脚至8脚分别连接拨码开关S1的1脚至4脚;所述拨码开关S1的5脚连接限流排阻TR1的8脚,拨码开关S1的6脚至10脚共同接地;所述限流排阻TR1的2脚连接MCU控制单元的中端口INT_PCI;所述限流排阻TR1的7脚连接PCI协议解析芯片U6的SYS_EX端;所述限流排阻TR1的5脚和6脚共同接地。

所述PCI金手指J1的的型号为PCIBUS。

所述PCI协议解析芯片U6的型号为CH365。

所述双口RAM的型号为CH421。

所述电容C35的取值为47UF;电容C36、电容C37和电容C38的取值均为0.1UF。

所述电阻R27的取值为6.8K;所述限流排阻TR1和限流排阻TR2的取值均为10K;所述限流排阻TR3、限流排阻TR4和限流排阻TR5的取值均为200R。

本实用新型极大的降低了PCI通信模块的开发成本,减少了开发周期;其提供的硬件地址的选择功能,无疑为将来多PCI板卡的支持提供了条件;本实用新型运行时具有超快的通信速度,远远超过RS232、485、SIP、IIC、CAN以及部分无线通信方式,满足了绝大部分开发要求;此外,由于PCI通信本身的稳定性特征,无疑增大了集成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应用于机动车安全检测控制系统的PCI通信模块,包括PCI金手指J1、PCI协议解析芯片U6和双口RAM U15;所述PCI金手指J1的123脚连接+P12V端;PCI金手指J1的5脚、6脚、61脚、62脚、63脚、64脚、117脚和120脚共同连接+P5V端;所述PCI金手指J1的9脚、11脚、3脚、12脚、13脚、15脚、69脚、83脚、90脚、112脚和113脚共同连接接地端;所述PCI金手指J1的120脚和9脚之间还连接电容C35;所述PCI金手指J1的AD00端至AD31端分别依次连接PCI协议解析芯片U6的AD0端至AD31端;所述PCI金手指J1的CBE0端至CBE3端分别依次连接PCI协议解析芯片U6的CBE0端至CBE3端;所述PCI金手指J1的PAR端连接PCI协议解析芯片U6的PAR端;所述PCI金手指J1的IDSEL端连接PCI协议解析芯片U6的IDSEL端;所述PCI金手指J1的FRAME端连接PCI协议解析芯片U6的FRAME端;所述PCI金手指J1的IRDY端连接PCI协议解析芯片U6的IRDY端;所述PCI金手指J1的TRDY端连接PCI协议解析芯片U6的TRDY端;所述PCI金手指J1的DEVSEL端连接PCI协议解析芯片U6的DEVSEL端;所述PCI金手指J1的INTA端连接PCI协议解析芯片U6的INTA端;所述PCI金手指J1的CLK端连接PCI协议解析芯片U6的CLK端;所述PCI金手指J1的RST端连接PCI协议解析芯片U6的RST端;所述PCI协议解析芯片U6的A1端至A15端空置;所述PCI协议解析芯片U6的A0端连接双口RAM U15的YA0端;所述PCI协议解析芯片U6的D0端至D7端分别依次连接双口RAM U15的YD0端至YD7端;所述PCI协议解析芯片U6的D0端、D5端、D6端和D7端还分别连接限流排阻TR2的1脚、2脚、3脚和4脚;所述PCI协议解析芯片U6的D2端连接限流排阻TR1的1脚;所述PCI协议解析芯片U6的D3端还通过电阻R27以后连接双口RAM U15的GND端连通并共同接地;所述PCI协议解析芯片U6的IOP_RD端连接双口RAM U15的YRD端;所述PCI协议解析芯片U6的IOP_WR端连接双口RAM U15的YWR端;所述PCI协议解析芯片U6的VCC端连接+5V电源端,所述PCI协议解析芯片U6的GND端接地,所述PCI协议解析芯片U6的VCC端和GND端之间还连接有电容C36、电容C37和电容C38组成的并联电路;所述PCI协议解析芯片U6的A15端直接连接MCU控制单元的IO端;所述双口RAM U15的XD0端至XD3端分别依次连接限流排阻TR3的1脚至4脚;所述双口RAM U15的XD4端至XD7端分别依次连接限流排阻TR4的1脚至4脚;所述限流排阻TR3的5脚至8脚和限流排阻TR4的5脚至8脚作为该双口RAM U15的数据线连接后方MCU控制单元;所述双口RAM U15的XA0端、XRD端、XWR端和XCS端分别连接限流排阻TR5的1脚至4脚;所述限流排阻TR5的5脚至8脚作为该双口RAM U15的控制线连接后方的MCU控制单元;所述限流排阻TR2的5脚至8脚分别连接拨码开关S1的1脚至4脚;所述拨码开关S1的5脚连接限流排阻TR1的8脚,拨码开关S1的6脚至10脚共同接地;所述限流排阻TR1的2脚连接MCU控制单元的中端口INT_PCI;所述限流排阻TR1的7脚连接PCI协议解析芯片U6的SYS_EX端;所述限流排阻TR1的5脚和6脚共同接地。

所述PCI金手指J1的的型号为PCIBUS。

所述PCI协议解析芯片U6的型号为CH365。

所述双口RAM的型号为CH421。

所述电容C35的取值为47UF;电容C36、电容C37和电容C38的取值均为0.1UF。

所述电阻R27的取值为6.8K;所述限流排阻TR1和限流排阻TR2的取值均为10K;所述限流排阻TR3、限流排阻TR4和限流排阻TR5的取值均为200R。

在上述电路结构中,PCI金手指J1用于实现板卡和工控机PCI的完全连接;PCI协议解析芯片U6则用于自动解析PCI通信协议;双口RAM U15用于实现PCI接口芯片和微控制器MCU的双向通信;拨码开关S1用于设置该PCI设备的硬件地址,使得工控机能够有效的识别到本PCI设备。

电路运行时,工控机按照PCI通信协议通过PCI金手指J1下发指令或读取数据;该指令数据在PCI解析芯片U6处进行自动转换或解析;根据PCI解析芯片U6解析的结果,双口RAM U15将上传或存储数据到指定的地址;PCI解析芯片U6的A15端直接连接到MCU的IO口,用于MCU快速响应PCI的指令请求;MCU和双口RAM U15的通信按照双口RAM U15的控制时序直接实现基本的MCU逻辑操作,大大降低开发难度和周期;PCI解析芯片U6的通信速度最大达到7MB,双口RAM U15的通信速度可以达到4MB,对于绝大部分基于PCI通信的功能开发都可以实现。

本实用新型极大的降低了PCI通信模块的开发成本,减少了开发周期;其提供的硬件地址的选择功能,无疑为将来多PCI板卡的支持提供了条件;本实用新型运行时具有超快的通信速度,远远超过RS232、485、SIP、IIC、CAN以及部分无线通信方式,满足了绝大部分开发要求;此外,由于PCI通信本身的稳定性特征,无疑增大了集成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