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终端应用的存储处理方法和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2664901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终端应用的存储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统计终端应用的历史使用数据,所述历史使用数据至少包括应用的使用频率或时间,形成用户行为数据库;

应用退出前台时,查看该应用的使用频率或时间;

按设定规则计算应用优先级,根据优先级与缓存数据释放范围的对应关系释放对应优先级下应用在内存的缓存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应用的存储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按设定规则计算应用优先级,根据优先级与缓存数据释放范围的对应关系释放对应优先级下应用在内存的缓存数据之后还包括步骤:

如果应用的使用频率或时间在第一设定范围内,则标记该应用为常用,否则标记该应用为非常用;根据设定压缩值压缩被标记为非常用的后台应用并存储于内存压缩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终端应用的存储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如果应用的使用频率或时间在第一设定范围内,则标记该应用为常用,否则标记该应用为非常用;根据设定压缩值压缩被标记为非常用的后台应用并存储于内存压缩区之后还包括步骤:

对非常用应用进行进一步分类标记,将使用频率或时间在第二设定范围的后台应用标记为较常用;将使用频率或时间在第三设定范围的后台应用标记为不常用;对较常用应用设置第一压缩值,不常用应用设置第二压缩值,所述第二压缩值大于第一压缩值;根据设定压缩值压缩后台应用并存储于内存压缩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终端应用的存储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定范围为:应用使用频率大于或等于10次/天,或者使用时间大于或等于30分钟/天;所述第二设定范围为:使用频率大于或等于2次/天且小于10次/天,或者使用时间大于或等于10分钟/天且小于30分钟/天;所述第三设定范围为:使用频率小于2次/天,或者使用时间小于10分钟/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应用的存储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按设定规则计算应用优先级,根据优先级与缓存数据释放范围的对应关系释放对应优先级下应用在内存的缓存数据进一步包括:

计算优先级:优先级=(使用时间/24)*9,所述应用优先级分为0-9级,9为最高优先级;优先级取整数;根据优先级与缓存数据释放范围的对应关系释放对应优先级下应用在内存的缓存数据。

6.一种终端应用的存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户行为统计模块,用于统计应用的历史使用数据,所述历史使用数据至少包括应用的使用频率或时间,形成用户行为数据库;

缓存释放模块,用于在应用退出前台时,查看应用的使用频率或时间,按设定规则计算应用优先级,根据优先级与缓存数据释放范围的对应关系释放对应优先级下应用在内存的缓存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终端应用的存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标记和压缩模块,用于标记频率或时间在第一设定范围内的应用为常用,否则标记该应用为非常用;以及根据设定压缩值压缩被标记为非常用的后台应用并存储于内存压缩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终端应用的存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标记和压缩模块进一步设置为:将使用频率或时间在第一设定范围内的应用标记为常用;使用频率或时间在第二设定范围的后台应用标记为较常用应用;将使用频率或时间在第三设定范围的后台应用标记为不常用应用;以及对较常用应用设置第一压缩值,不常用应用设置第二压缩值,所述第二压缩值大于第一压缩值,根据设定压缩值压缩被标记为非常用的后台应用并存储于内存压缩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终端应用的存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定范围为:应用使用频率大于或等于10次/天,或者使用时间大于或等于30分钟/天;所述第二设定范围为:使用频率大于或等于2次/天且小于10次/天,或者使用时间大于或等于10分钟/天且小于30分钟/天;所述第三设定范围为:使用频率小于2次/天,或者使用时间小于10分钟/天。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终端应用的存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存释放模块进一步设置为:计算优先级:优先级=(使用时间/24)*9,所述应用优先级分为0-9级,9为最高优先级;优先级取整数;根据优先级与缓存数据释放范围的对应关系释放对应优先级下应用在内存的缓存数据。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