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主板上下方通风量的存储服务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54122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存储服务器风量调节装置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可调节主板上下方通风量的存储服务器。



背景技术:

存储服务器内的是否能够良好的通风散热,直接影响到硬盘的工作性能。目前4u36盘位通用存储服务器的整机中,后置12盘位于主板下方,散热情况不太好,硬盘温度存在超标风险,而主板上方的温度存在较大余量,因此考虑调整上下方通风量比率,减少上方板通风量,增加下方后置12盘通风量来改善后置12盘的散热情况。

现有技术中,通常通过增加风扇转速来解决硬盘温度超标的问题,但是风扇转速的增加,会带来整机功耗上升以及整机噪声增加的副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节主板上下方通风量的存储服务器,用于解决对散热风量合理调配的技术问题,使主板整体受到更好地散热效果。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可调节主板上下方通风量的存储服务器,包括机箱、主板、风量调节板和散热风扇,所述的主板安装在机箱内;所述的散热风扇安装在所述主板的上方,所述的风量调节板安装在主板和散热风扇之间;所述的风量调节板包括安装底板、上翘板和扬风板,安装底板安装在所述主板上,所述的上翘板倾斜安装在所述安装底板后端的上方,所述的扬风板倾斜安装在所述上翘板后端的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风量调节板的两侧与所述主板之间设有通风口。

进一步的,所述上翘板与安装底板之间的夹角为45°-80°。

进一步的,所述上翘板与安装底板之间的夹角为50°角。

进一步的,所述扬风板与上翘板之间的夹角为25°-60°。

进一步的,所述扬风板与上翘板之间的夹角为45°。

进一步的,所述扬风板的上端位于所述扇热风扇的出风口的中间位置处。

进一步的,所述扬风板的上端与散热风扇之间的距离为4mm-10mm。

进一步的,所述上翘板的后端面上设有多个导风槽。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底板上设有多个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上端设有沉槽,所述的沉槽内设有防振片。

发明内容中提供的效果仅仅是实施例的效果,而不是发明所有的全部效果,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1、在机箱的主板和散热风扇之间安装的风量调节板,能够调节散热风流在主板上方板和下方板之间的通风量,从而使下方板接受跟多的散热风流;在不改变散热风扇功率的大小下,使主板的上方板和下方板均受到较好的散热。

2、风量调节板设置的上翘板和扬风板能够对散热风扇下方风流,起到良好的导流作用,将下方风流引导至上方风流处并一起向下方板处吹出。

3、散热风扇的下方风流在受到上翘板阻挡时,一部分风流会向上翘板的两侧转移,进而通过通风口吹向上方板,使上方板得到通风散热。

4、安装底板设置的沉槽配合防振片,能够减小风量调节板在受到风流吹动时的振动,防止产生噪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风量调节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风量调节板安装在机箱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基础上安装散热风扇后的整体结构图;

图中:1.机箱;2.主板;3.风量调节板;4.散热风扇;5.通风口;21.上方板;22.下方板;31.安装底板;32.上翘板;33.扬风板;34.夹角a;35.夹角b;36.沉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阐述。应当注意,在附图中所图示的部件不一定按比例绘制。本发明省略了对公知组件和技术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限制本发明。

如图3所示,一种可调节主板上下方通风量的存储服务器,包括机箱1、主板2、风量调节板3和散热风扇4。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的主板2安装在机箱1内,主板2包括上方板21和下方板22,上方板21和下方板22分别用于安装存储硬盘;所述的散热风扇4安装在所述主板2的上方,用于对主板2吹风散热;所述的风量调节板3安装在主板2和散热风扇4之间,用于调节散热风扇4对主板2的上方板21和下方板22的通风量。实现,在不改变散热风扇4功耗的前提下,提高对通风量的科学合理分配,对上方板21和下方板22上的存储硬盘更好地通风散热。

如图1所示,所述的风量调节板3包括安装底板31、上翘板32和扬风板33,所述的上翘板32倾斜安装在所述安装底板31后端的上方,上翘板32与安装底板31之间的夹角a34为45°-80°,优选采用50°角;所述的扬风板33倾斜安装在所述上翘板32后端的上方,扬风板33与所述上翘板32之间的夹角b35为25°-60°,优选采用45°角。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风量调节板3的左、右两侧与所述主板2之间设有通风口5。所述的散热风扇4安装在所述风量调节板3的后端,所述扬风板33的上端位于扇热风扇出风口的中间位置处,扬风板33的上端与散热风扇4的水平距离为4mm-10mm,优选为5mm;所述上翘板32的上端位于散热风扇4出风口的三分之一高度处。散热风扇4在吹风散热的过程中,散热风扇4下部吹出的下方风流受到上翘板32的阻挡后,继而沿上翘板32向上移动至扬风板33处;下方风流经过扬风板33的回挡后,大量下方风流向散热风扇4出风口的上部移动,继而在散热风扇4上部风流的带动下一起吹向主板2的下方板22,使下方板22接受更多的散热风流。在下方板22接受吹风的过程中,上方板21也能接受到散热风流的散热效果。散热风扇4的下方风流在受到上翘板32阻挡时,一部分风流会向上翘板32的两侧转移,进而通过所述的通风口5吹向上方板21,使上方板21得到通风散热。

所述上翘板32的后端面上并列平行设有多个导风槽,所述导风槽沿上翘板32的倾斜方向设置,导风槽可进一步的提高上翘板32对散热风扇4下方风流的导向作用。所述安装底板31上设有多个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上端设有沉槽36,所述的沉槽36内用于安装防振片,所述的防振片采用橡胶垫片,防振片上设有与所述安装孔连通的通孔,方便螺钉的穿过。由于风量调节板3受到所述散热风扇4散热风流的吹动作用,会引起一定的振动。所述的防振片能够减小振动效应,防止产生噪音。

本发明实施例的优点在于:在机箱1的主板2和散热风扇4之间安装的风量调节板3,能够调节散热风流在主板2上方板21和下方板22之间的通风量,从而使下方板22接受跟多的散热风流;在不改变散热风扇4功率的大小下,使主板2的上方板21和下方板22均受到较好的散热。风量调节板3设置的上翘板32和扬风板33能够对散热风扇4下方风流,起到良好的导流作用,将下方风流引导至上方风流处并一起向下方板22处吹出。散热风扇4的下方风流在受到上翘板32阻挡时,一部分风流会向上翘板32的两侧转移,进而通过通风口5吹向上方板21,使上方板21得到通风散热。安装底板31设置的沉槽36配合防振片,能够减小风量调节板3在受到风流吹动时的振动,防止产生噪音。

除说明书所述的技术特征外,均为本专业技术人员的已知技术。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