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U启动方式的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80053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CPU启动
技术领域
,更为具体地,涉及一种CPU启动方式的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通常采用两个拨码开关来控制CPU的BOOT0引脚和BOOT1引脚的电平高低,从而控制CPU的启动方式。但是,CPU与两个拨码开关均安装在设备内,在设备安装好后,两个拨码开关的状态是固定的,所以CPU的启动方式不会改变。当设备需要进行软件升级时,只能通过打开设备的盖子调节拨码开关的状态来改变CPU的启动方式,才能对设备进行软件升级。因此,急需一种无需打开设备的盖子即可对设备进行软件升级的控制系统。技术实现要素: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CPU启动方式的控制系统,以解决必须打开设备的盖子调节CPU的启动方式,才能对设备进行软件升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CPU启动方式的控制系统,包括:电源、第一拨码开关、第二拨码开关、控制装置、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和第六电阻;其中,CPU的BOOT0引脚依次连接第一电阻、第二电阻与第一拨码开关后接地;CPU的BOOT1引脚依次连接第三电阻、第四电阻与第二拨码开关后接地;第五电阻的一端连接在第一拨码开关与第二电阻之间的线路上,另一端与电源连接;第六电阻的一端连接在第二拨码开关与第四电阻之间的线路上,另一端与电源连接;控制装置的一个接口连接在第一电阻与第二电阻之间的线路上,以及控制装置的另一个接口连接在第三电阻与第四电阻之间的线路上。此外,优选的结构是,控制装置为单片机或三态门芯片。另外,优选的结构是,CPU启动方式的控制系统还包括显示板,单片机设置在显示板上,在显示板上还设置有按键和显示屏,按键与显示屏分别与单片机连接。利用上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CPU启动方式的控制系统,在拨码开关控制的基础上增加一个控制装置,且控制装置的优先级高于拨码开关,在需要对设备进行软件升级时,通过控制装置更改CPU的启动方式,从而达到无需打开设备的盖子即可对设备进行软件升级的目的。附图说明通过参考以下结合附图的说明,并且随着对本实用新型的更全面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目的及结果将更加明白及易于理解。在附图中: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CPU启动方式的控制系统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其中的附图标记包括:CPU1、第一拨码开关2、第二拨码开关3、电源4、第一电阻5、第二电阻6、第三电阻7、第四电阻8、第五电阻9、第六电阻10、单片机11、显示板12、显示屏13、按键14。具体实施方式在下面的描述中,出于说明的目的,为了提供对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全面理解,阐述了许多具体细节。然而,很明显,也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现这些实施例。在其它例子中,为了便于描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公知的结构和设备以方框图的形式示出。为了解决设备进行软件升级必须打开盖子调节拨码开关状态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在拨码开关与设备的CPU之间增设一个控制装置,当设备需要进行软件升级时,通过控制装置调节CPU的启动方式,而当设备不需要进行软件升级时,还是由拨码开关来控制CPU的启动方式,在本实用新型中,控制装置可以为单片机或三态门芯片等具有高电平状态、低电平状态和高阻状态的设备,三态门(Three-stategate)是一种总线接口电路,三态是指其输出既可以是一般二值逻辑电路,正常的高电平(逻辑1)或低电平(逻辑0),又可以保持特有的高阻状态,高阻状态指的是电路的一种输出状态,既不是高电平也不是低电平,如果高阻状态再输入下一级电路的话,对下级电路无任何影响。在三态门芯片处于高阻状态时,输出电阻很大,相当于开路,没有任何逻辑控制功能,此时由拨码开关调节CPU的启动方式。CPU包括BOOT0引脚和BOOT1引脚,BOOT0引脚和BOOT1引脚为CPU的两个输入引脚,两个输入引脚的电平状态决定了CPU的启动方式,BOOT0引脚和BOOT1引脚均包括高电平和低电平两种状态,即BOOT0引脚和BOOT1引脚共包括四种状态,每一种状态对应一种CPU的启动方式,例如下表所示:BOOT_MODE[1∶0]BootType00BootFromFuses01SerialDownloader10InternalBoot11Reserved下面以单片机为例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CPU启动方式的控制系统的结构进行具体说明。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CPU启动方式的控制系统的电路结构。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CPU启动方式的控制系统,包括:第一拨码开关2、第二拨码开关3、电源4、第一电阻5、第二电阻6、第三电阻7、第四电阻8、第五电阻9、第六电阻10和单片机11;其中,CPU1的BOOT0引脚依次连接第一电阻5、第二电阻6与第一拨码开关2后接地;CPU1的BOOT1引脚依次连接第三电阻7、第四电阻8与第二拨码开关3后接地;第五电阻9的一端连接在第一拨码开关2与第二电阻6之间的线路上,第五电阻9的另一端与电源连接;第六电阻10的一端连接在第二拨码开关3与第四电阻8之间的线路上,第六电阻10的另一端与电源连接;单片机11的一个I/O端口连接在第一电阻5与第二电阻6之间的线路上,以及单片机11的另一个I/O端口连接在第三电阻与第四电阻之间的线路上。第一电阻5和第三电阻7的设置均起到保护作用,第一电阻5用于保护单片机11或第一拨码开关2向BOOT0引脚输入的电流不至于过大,而第三电阻7用于保护单片机11或第二拨码开关3向BOOT1引脚输入的电流不至于过大。第五电阻9和第六电阻10均为上拉电阻。第二电阻6设置在单片机11与第一拨码开关2之间,起到两个作用,第一个作用是,使单片机11的控制优先级高于第一拨码开关2;第二个作用是,在第一拨码开关2闭合变为低电平且单片机11输出高电平时,防止单片机11与第一拨码开关2形成短路。同理,第四电阻8设置在单片机11与第二拨码开关3之间,也起到两个作用,一个作用是,使单片机11的控制优先级高于第二拨码开关3;另一个作用是,在第二拨码开关3闭合变为低电平且单片机11输出高电平时,防止单片机11与第二拨码开关3形成短路。由于单片机11的位置相比第一拨码开关2和第二拨码开关3更靠近CPU1,并且,在单片机11与第一拨码开关2之间设置第二电阻6,以及在单片机11与第二拨码开关3之间设置第四电阻8,从而使单片机11的控制优先级高于第一拨码开关2和第二拨码开关3,单片机11的控制优先级永远高于第一拨码开关2和第二拨码开关3,但可以调节单片机11的两个I/O端口的状态,不让单片机11控制CPU1的BOOT0引脚和BOOT1引脚的电平状态,在单片机11不控制CPU1的BOOT0引脚和BOOT1引脚的电平状态时,由第一拨码开关2和第二拨码开关3控制CPU1的BOOT0引脚和BOOT1引脚的电平状态。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拨码开关2和第二拨码开关3输出高电平,且单片机11的两个I/O端口输出低电平时,单片机11的控制优先级也会高于第一拨码开关2和第二拨码开关3的控制优先级,除非将单片机11的两个I/O端口调节成高阻状态,使单片机11不具有没有任何逻辑控制功能,此时,通过第一拨码开关2和第二拨码开关3控制CPU1的BOOT0引脚和BOOT1引脚的电平状态。在设备不需要进行软件升级时,将单片机11的两个I/O端口调节成高阻状态,相当于将单片机11接空,此时,由第一拨码开关2控制CPU1的BOOT0引脚的电平状态,以及,由第二拨码开关3控制CPU1的BOOT1引脚的电平状态,即,由第一拨码开关2和第二拨码开关3控制CPU1的启动方式。在设备需要进行软件升级时,将单片机11的两个I/O端口调节成高电平或低电平状态,此时,单片机11的控制优先级高于第一拨码开关2和第二拨码开关3,单片机11通过两个I/O端口控制CPU1的BOOT0引脚和BOOT1引脚的电平状态,在由单片机11控制CPU1的启动方式时,第一拨码开关2和第二拨码开关3无法控制CPU1的启动方式。为了实现单片机11的两个I/O端口状态的调节,本实用新型提供的CPU启动方式的控制系统还包括显示板12,单片机11设置在显示板12上,在显示板12上还设置有显示屏13和按键14,显示屏13和按键14分别与单片机11连接,且显示屏13和按键14均位于设备的外表面,供工作人员观看和操作,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按键14控制单片机11的两个I/O端口状态,比如将两个I/O端口调节成高阻状态。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技术领域
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