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切换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21162发布日期:2018-07-11 03:58阅读:39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VHF无线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音频切换控制器。



背景技术:

VHF无线通信是水上安全通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IMO规定的专用于沿海近岸水域的船与岸、船与船之间的通信方式。VHF通信系统是保障船舶航行安全不可缺少的应急反映设施,是水上船与岸、船舶之间最为有效的通信方式。建设并完善我国内河近岸水域的VHF安全通信系统是我国继GMDSS工程之后,在水上交通安全通信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也是我国综合国力增强的体现之一。

随着国家海事信息化的建设,原来的模拟电路交换控制的海事VHF通信交换指挥平台逐步被先进的网络VOIP交换控制指挥平台替代。在改造阶段,旧的通信指挥平台与新建的通信指挥平台是共存的,而已有VHF基站设备只能与旧的通信指挥平台融合,而不能与新建的通信指挥平台融合,也就是说旧的通信指挥平台与新建的通信指挥平台不能共用同一VHF基站设备(指的是收发信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音频切换控制器,可以使得旧的通信指挥平台与新建的通信指挥平台共用同一VHF基站设备。

该音频切换控制器包括:脉冲编码调制PCM接口、第一系统接口、第二系统接口、逻辑驱动电路、逻辑选择电路、音频通道切换电路和合路分路选择电路;

其中,PCM接口与外部VHF收发信机连接;第一系统接口与新建VHF交换控制系统连接;第二系统接口与已有VHF交换控制系统连接;逻辑驱动电路分别与PCM接口、第一系统接口、第二系统接口、逻辑选择电路连接;逻辑选择电路与音频通道切换电路和合路分路选择电路连接;音频通道切换电路和合路分路选择电路还分别与PCM接口、第一系统接口、第二系统接口连接;

所述PCM接口用于:将外部VHF收发信机的第一音频信号接入所述音频切换控制器中;将新建VHF交换控制系统的第二音频信号和/或已有VHF交换控制系统的第三音频信号输出至外部VHF收发信机;

所述第一系统接口用于:将所述第一音频信号输出至新建VHF交换控制系统;将所述第二音频信号接入所述音频切换控制器中;

所述第二系统接口用于:将所述第一音频信号输出至已有VHF交换控制系统;将所述第三音频信号接入所述音频切换控制器中;

所述逻辑驱动电路用于:对接入的第一系统的发射键控信号PTT和/或第二系统的发射键控信号PTT进行逻辑判断,获得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将所述第一控制信号通过PCM接口输出至外部VHF收发信机,控制外部VHF收发信机启动发射;将第二控制信号输出至所述逻辑选择电路;

所述逻辑选择电路用于:当所述音频切换控制器工作于音频选择模式时,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号控制所述音频通道切换电路切换至第一通道或第二通道,其中第一通道表示所述第二音频信号输出至外部VHF收发信机的通道,第二通道表示所述第三音频信号输出至外部VHF收发信机的通道;

所述合路分路选择电路用于:控制音频切换控制器的工作模式,根据所述工作模式将所述第二音频信号和/或所述第三音频信号输出至外部VHF收发信机。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设置PCM接口、第一系统接口、第二系统接口、逻辑驱动电路、逻辑选择电路、音频通道切换电路和合路分路选择电路这些电路,使得新建VHF交换控制系统和已有VHF交换控制系统均可控制外部VHF收发信机并进行语音通话。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音频切换控制器的结构及连接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音频切换控制器与系统1、系统2、VHF收发信机的连接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入系统1和系统2的语音信号时的音频切换控制器内部电路连接图一;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入系统1和系统2的语音信号时的音频切换控制器内部电路连接图二;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入VHF收发信机的语音信号时的音频切换控制器内部电路连接图一;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入VHF收发信机的语音信号时的音频切换控制器内部电路连接图二;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入系统1和系统2的PTT信号时的音频切换控制器内部电路连接图一;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入系统1和系统2的PTT信号时的音频切换控制器内部电路连接图二;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入VHF收发信机的E/M信号时的音频切换控制器内部电路连接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指示灯电路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音频切换控制器的后面板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音频切换控制器的前面板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音频切换控制器,如图1所示,该音频切换控制器包括:脉冲编码调制PCM接口、第一系统(系统1)接口、第二系统(系统2)接口、逻辑驱动电路、逻辑选择电路、音频通道切换电路和合路分路选择电路;

其中,PCM接口与外部VHF收发信机连接;第一系统接口与新建VHF交换控制系统(下面简称系统1)连接;第二系统接口与已有VHF交换控制系统(下面简称系统2)连接;逻辑驱动电路分别与PCM接口、第一系统接口、第二系统接口、逻辑选择电路连接;逻辑选择电路与音频通道切换电路和合路分路选择电路连接;音频通道切换电路和合路分路选择电路还分别与PCM接口、第一系统接口、第二系统接口连接;

所述PCM接口用于:将外部VHF收发信机的第一音频信号接入所述音频切换控制器中;将新建VHF交换控制系统的第二音频信号和/或已有VHF交换控制系统的第三音频信号输出至外部VHF收发信机;

所述第一系统接口用于:将所述第一音频信号输出至新建VHF交换控制系统;将所述第二音频信号接入所述音频切换控制器中;

所述第二系统接口用于:将所述第一音频信号输出至已有VHF交换控制系统;将所述第三音频信号接入所述音频切换控制器中;

所述逻辑驱动电路用于:对接入的第一系统的发射键控信号PTT和/或第二系统的发射键控信号PTT进行逻辑判断,获得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将所述第一控制信号通过PCM接口输出至外部VHF收发信机,控制外部VHF收发信机启动发射;将第二控制信号输出至所述逻辑选择电路;

所述逻辑选择电路用于:当所述音频切换控制器工作于音频选择模式时,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号控制所述音频通道切换电路切换至第一通道或第二通道,其中第一通道表示所述第二音频信号输出至外部VHF收发信机的通道,第二通道表示所述第三音频信号输出至外部VHF收发信机的通道;

所述合路分路选择电路用于:控制音频切换控制器的工作模式,根据所述工作模式将所述第二音频信号和/或所述第三音频信号输出至外部VHF收发信机。

具体实施时,逻辑驱动电路(与非门电路和PTT驱动电路):系统1、系统2的PTT信号经与非门电路判断,再经过PTT驱动电路驱动控制PCM的E/M信号,从而启动远程基站的收发信机发射。

逻辑选择电路:当音频切换控制器工作于选择模式时,系统1、系统2的PTT信号经与非门电路选择控制音频通道切换芯片,控制首先启动PTT的系统音频通过。

音频切换电路:受逻辑选择电路控制的音频通道切换芯片。

合路分路选择电路:跳线帽JC1、JC2、JC3控制本切换器的工作模式。即音频混合模式和音频选择模式。其一:混合模式,当JC1、JC2、JC3三个跳线帽1-2连接时,为音频混音模式。控制系统1、控制系统2接入的音频信号,在PCM接口同时输出至VHF收发信机。注:JC1、JC2、JC3为电路板中模拟开关切换电路上的三个跳线帽,均为三针,即1、2、3脚,其中2为公共脚,脚1为混音模式控制脚,脚3为音频选择控制脚。其二:选择模式,当JC1、JC2、JC3三个跳线帽2-3连接时,为音频选择控制模式。控制系统1、控制系统2接入的音频信号,两个系统中只有最近按下PTT的系统音频信号被选择,经PCM传送至收发信机。JC1、JC2、JC3跳线帽在切换器的控制电路板上(合路分路选择)。PTT即push to talk,该键为海事通话麦克风上的按键,当对讲时按下,讲完话手松开自动抬起,亦可用脚踏来控制PTT开关。依据PTT启动情况,PTT1启动,系统1的音频发送输出;PTT2启动,系统2的音频发送输出。

具体实施时,如图1所示,该音频切换控制器还包括:三个阻抗匹配电路(音频变压器),用于将所述第一音频信号、第二音频信号、第三音频信号(三者均是平衡4线音频)经过1:1的音频变压器转换成非平衡的音频信号;

其中,第一阻抗匹配电路的第一端与PCM接口连接,第一阻抗匹配电路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二阻抗匹配电路的第二端、第三阻抗匹配电路的第二端、音频通道切换电路和合路分路选择电路连接;

第二阻抗匹配电路的第一端与第一系统接口连接,第二阻抗匹配电路的第二端还与音频通道切换电路和合路分路选择电路连接;

第三阻抗匹配电路的第一端与第二系统接口连接,第三阻抗匹配电路的第二端还与音频通道切换电路和合路分路选择电路连接。

具体实施时,如图1所示,该音频切换控制器还包括:三个运算放大器,用于将所述非平衡的音频信号进行信号放大处理,保证音频电平在需要的范围内;

其中,第一运算放大器的输入端与第一阻抗匹配电路的第二端连接,第一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二阻抗匹配电路的第二端、第三阻抗匹配电路的第二端连接;

第二运算放大器的输入端与第二阻抗匹配电路的第二端连接,第二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与音频通道切换电路和合路分路选择电路连接;

第三运算放大器的输入端与第三阻抗匹配电路的第二端连接,第三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与音频通道切换电路和合路分路选择电路连接。

具体实施时,如图1所示,该音频切换控制器还包括:第四运算放大器和第五运算放大器;

其中,第四运算放大器的输入端与第一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第四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第二阻抗匹配电路的第二端连接;

第五运算放大器的输入端与第一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第五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第三阻抗匹配电路的第二端连接;

所述第四运算放大器和第五运算放大器用于:将经过信号放大处理的所述非平衡的音频信号(主要针对外部VHF收发信机的第一音频信号)进行再次信号放大处理,第一次放大可能还不能保证音频电平在需要的范围内,所以可以再加一次放大处理。

具体实施时,如图1所示,该音频切换控制器还包括:两个光耦隔离电路(光电耦合器),用于将外部VHF收发信机连接的E/M信号、系统1的E/M信号和系统2的E/M信号经光电耦合器电平转换控制,接入驱动电路,以保证控制的稳定性。光耦控制继电器比较好比E/M信号直接控制安全稳定。

其中,第一光耦隔离电路的第一端与第一系统接口连接,第一光耦隔离电路的第二端与PCM接口、所述逻辑驱动电路连接;

第二光耦隔离电路的第一端与第二系统接口连接,第二光耦隔离电路的第二端与PCM接口、所述逻辑驱动电路连接。

具体实施时,如图2所示,音频切换控制器(RCU-1)的PCM接口(接口J1)与外部VHF收发信机(即基站VHF信道机)的PCM接口连接(通过线3),两个PCM接口之间是2M(即2Mbps,传输速率),其中,PCM接口包括4W接口和E/M接口,4W表示四线制话音线,2线发送,2线接收,传输的内容为300~3400HZ的音频信号,EM方式为信令方式:分为E端口(接收端口)和M端口(发送端口);E端口采集接地信号;M端口发送接地信号)。第一系统接口(接口J3)与新建VHF交换控制系统(即VHF转接控制设备,控制系统1)连接(通过线1),控制系统1与操作终端和录音设备连接;第二系统接口(接口J2)与已有VHF交换控制系统(即VHF转接控制设备,控制系统2)连接(通过线2),控制系统2与操作终端连接。线1、2、3与音频切换控制器连接的一端均为T568B定义的水晶头,为RJ45接口,线1、2的另一端分别接入海事局VHF管理控制中心的系统1和系统2的4线E/M控制板,需按现场情况具体定义做线。线3的另一端为音频切换控制器至PCM的连接,需根据海事局现场使用的PCM定义制作。

具体实施时,该音频切换控制器还包括:指示灯和指示灯控制电路;

其中,指示灯包括电源指示灯、第一系统接收指示灯、第一系统发射指示灯、第二系统接收指示灯、第二系统发射指示灯和系统选择指示灯;指示灯控制电路包括电源指示灯控制电路、第一系统接收指示灯控制电路、第一系统发射指示灯控制电路、第二系统接收指示灯控制电路、第二系统发射指示灯控制电路和系统选择指示灯控制电路。

具体实施时,第一阻抗匹配电路包括第五音频变压器、第六音频变压器、第五双向稳压管和第六双向稳压管,第二阻抗匹配电路包括第一音频变压器、第三音频变压器、第一双向稳压管和第三双向稳压管,第三阻抗匹配电路均包括第二音频变压器、第四音频变压器、第二双向稳压管和第四双向稳压管;所述光耦隔离电路为光电耦合器,第一光耦隔离电路包括第一光电耦合器和第三光电耦合器,第二光耦隔离电路包括第二光电耦合器和第四光电耦合器,该光电耦合器由一个发光二极管和一个三极管构成;所述音频通道切换电路采用74HC4063D芯片;所述逻辑驱动电路包括与非门电路和PTT驱动电路,与非门电路包括第一与门、第二与门和第一或门,PTT驱动电路包括第一三极管、第一二极管和第一继电器;所述逻辑选择电路包括第三与门和第四与门;所述合路分路选择电路包括三个跳线帽。

PCM接口、第一系统接口、第二系统接口、第一阻抗匹配电路、第二阻抗匹配电路、第三阻抗匹配电路、第二运算放大器、第三运算放大器、音频通道切换电路和合路分路选择电路的连接电路具体如图3和4所示:

第一系统接口的第一输入端LFin_1A1与第一双向晶闸管G1的第一端(标号1)的公共连接点与第一音频变压器T1的第二端(标号2)连接,第一系统接口的第二输入端LFin_1B1与第一双向晶闸管G1的第二端(标号2)的公共连接点与第一音频变压器T1的第四端(标号4)连接,第一双向晶闸管G1的第三端(标号3)接地;

第一音频变压器的第一端(标号1)、第一双向稳压管D1(取6.8V)的第二端(标号2)、第一电阻R1(取390R)的第一端的公共连接点与第一电容C1(取10μF)的第一端连接,第一音频变压器T1的第三端(标号3)与第一双向稳压管D1的第一端(标号1)的公共连接点接地,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接地,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与第二电阻R2(取47K)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与第二运算放大器U1A的第一输入端(标号2,负极)连接;

第二运算放大器U1A的第一输入端(标号2)还与第三电阻R3(取47K)的第一端、第二电容C2(取220P)的第一端连接,第二运算放大器U1A的第二输入端(标号3,正极)接地,第二运算放大器U1A的第三端(标号4)接-12V,第二运算放大器U1A的第四端(标号8)接+12V,第二运算放大器U1A的输出端、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的公共连接点与第一跳线帽JC1的第二引脚连接;

第二系统接口的第一输入端LFin_1A2与第二双向晶闸管G2的第一端(标号1)的公共连接点与第二音频变压器T2的第二端(标号2)连接,第二系统接口的第二输入端LFin_1B2与第二双向晶闸管G2的第二端(标号2)的公共连接点与第二音频变压器T2的第四端(标号4)连接,第二双向晶闸管G2的第三端(标号3)接地;

第二音频变压器T2的第一端(标号1)、第二双向稳压管D2(取6.8V)的第二端(标号2)、第六电阻R6(取390R)的第一端的公共连接点与第三电容C3(取10μF)的第一端连接,第二音频变压器T2的第三端(标号3)与第二双向稳压管D2的第一端(标号1)的公共连接点接地,第六电阻R6的第二端接地,第三电容C3的第二端与第五电阻R5(取47K)的第一端连接,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与第三运算放大器U1B的第一输入端(标号6,负极)连接;

第三运算放大器U1B的第一输入端(标号6)还与第三十三电阻R33(取47K)的第一端、第二十六电容C26(取220P)的第一端连接,第三运算放大器U1B的第二输入端(标号5,正极)接地,第三运算放大器U1B的输出端、第三十三电阻R33的第二端、第二十六电容C26的第二端的公共连接点与第三跳线帽JC3的第二引脚连接;

第一跳线帽JC1的第一引脚、第三跳线帽JC3的第一引脚与第二跳线帽JC2的第一引脚连接,第一跳线帽JC1的第三引脚分别连接至74HC4063D芯片的第二引脚、第五引脚和第十二引脚,第三跳线帽JC3的第三引脚分别连接至74HC4063D芯片的第一引脚、第三引脚和第十三引脚;

74HC4063D芯片的第九引脚、第十引脚和第十一引脚与所述逻辑驱动电路连接,第六引脚、第七引脚和第八引脚接地,第十六引脚接+5V,第四引脚、第十四引脚和第十五引脚共同连接至第二跳线帽的第三引脚;

第二跳线帽JC2的第二引脚与第四电阻R4(取390R)的第一端连接,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与第五双向稳压管D5(取6.8V)的第二端(标号2)和第五音频变压器T5的第一端(标号1)的公共连接点连接,第五双向稳压管D5的第一端(标号1)与第五音频变压器T5的第三端(标号3)接地;

第五音频变压器T5的第二端(标号2)与第五双向晶闸管G5的第一端(标号1)的公共连接点与PCM接口的第一输出端LFout_1A连接,第五音频变压器T5的第四端(标号4)与第五双向晶闸管G5的第二端(标号2)的公共连接点与PCM接口的第二输出端LFout_1B连接,第五双向晶闸管G5的第三端(标号3)接地。

PCM接口、第一系统接口、第二系统接口、第一阻抗匹配电路、第二阻抗匹配电路、第三阻抗匹配电路、第一运算放大器、第四运算放大器、第五运算放大器的连接电路具体如图5和6所示:

PCM接口的第一输入端LFin_1A与第六双向晶闸管G6的第一端(标号1)的公共连接点与第六音频变压器T6的第二端(标号2)连接,PCM接口的第二输入端LFin_1B与第六双向晶闸管G6的第二端(标号2)的公共连接点与第六音频变压器T6的第四端(标号4)连接,第六双向晶闸管G6的第三端(标号3)接地;

第六音频变压器T6的第一端(标号1)、第六双向稳压管D6的第二端(标号2)、第三十二电阻R32(取390R)的第一端的公共连接点与第六电容C6(取10μF)的第一端连接,第六音频变压器T6的第三端(标号3)、第六双向稳压管D6的第一端(标号1)、第三十二电阻R32的第二端的公共连接点接地,第六电容C6的第二端与第三十七电阻R37(取47K)的第一端连接,第三十七电阻R37的第二端与第一运算放大器U12A的第一输入端(标号2)连接;

第一运算放大器U12A的第一输入端(标号2)还与第三十六电阻R36(取47K)的第一端、第二十七电容C27(取220P)的第一端连接,第一运算放大器U12A的第二输入端(标号3)接地,第一运算放大器U12A的第三端(标号4)接-12V,第一运算放大器U12A的第四端(标号8)接+12V,第一运算放大器U12A的输出端与第七电容C7(取10μF)的第一端连接,第七电容C7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三十八电阻R38(取47K)的第一端、第四十六电阻R46(取47K)的第一端连接,第三十八电阻R38的第二端与第四运算放大器U2A的第一输入端(标号2)连接,第四十六电阻R46的第二端与第五运算放大器U2B的第一输入端(标号6)连接;

第四运算放大器U2A的第一输入端(标号2)还与第三十九电阻R39(取47K)的第一端、第二十八电容C28(取220P)的第一端连接,第四运算放大器U2A的第二输入端(标号3)接地,第四运算放大器U2A的第三端(标号4)接-12V,第四运算放大器U2A的第四端(标号8)接+12V,第四运算放大器U2A的输出端与第四电容C4(取10μF)的第一端连接,第四电容C4的第二端与第三双向稳压管D3的第二端(标号2)的公共连接点与第三音频变压器T3的第一端(标号1)连接,第三双向稳压管D3的第一端(标号1)与第三音频变压器T3的第三端(标号3)接地;

第五运算放大器U2B的第一输入端(标号6)还与第四十电阻R47(取47K)的第一端、第二十九电容C29(取220P)的第一端连接,第五运算放大器U2B的第二输入端(标号5)接地,第五运算放大器U2B的输出端与第五电容C5(取10μF)的第一端连接,第五电容C5的第二端与第四双向稳压管D4的第二端(标号2)的公共连接点与第四音频变压器T4的第一端(标号1)连接,第四双向稳压管D4的第一端(标号1)与第四音频变压器T4的第三端(标号3)接地;

第三音频变压器T3的第二端(标号2)与第三双向晶闸管G3的第一端(标号1)的公共连接点与第一系统接口的第一输出端LFout_1A1连接,第三音频变压器T3的第四端(标号4)与第三双向晶闸管G3的第二端(标号2)的公共连接点与第一系统接口的第二输出端LFout_1B1连接,第三双向晶闸管G3的第三端(标号3)接地;

第四音频变压器T4的第二端(标号2)与第四双向晶闸管G4的第一端(标号1)的公共连接点与第二系统接口的第一输出端LFout_1A2连接,第四音频变压器T4的第四端(标号4)与第四双向晶闸管G4的第二端(标号2)的公共连接点与第二系统接口的第二输出端LFout_1B2连接,第四双向晶闸管G4的第三端(标号3)接地。

PCM接口、第一系统接口、第二系统接口、第一光耦隔离电路、第二光耦隔离电路、逻辑驱动电路、逻辑选择电路的连接电路具体如图7和8所示:

第一系统接口的第三输入端PTT1A与第八电阻R8(取0R)的第一端连接,第八电阻R8的第二端与第一光电耦合器U3的第二端(标号2)连接,第一系统接口的第四输入端PTT1B与第九电阻R9(取0R)的第一端连接,第九电阻R9的第二端接地;

第一光电耦合器U3的第一端(标号1)接第一系统发射指示灯控制电路PTT1A_LED,第一光电耦合器U3的第一端(标号1)还与第七电阻R7(取220R)的第一端连接,第七电阻R7的第二端接+5V,第一光电耦合器U3的第三端(标号3)接地,第一光电耦合器U3的第四端(标号4)与第十电阻R10(取3.1K)的第一端的公共连接点与第十一电阻R11(取4.7K)的第一端连接,第十电阻R10的第二端接+5V,第十一电阻R11的第二端与第四与门U5C的第二输入端(标号10)、第二与门U5B的第一输入端(标号5)和第二与门U5B的第二输入端(标号4)连接;

第二系统接口的第三输入端PTT2A与第十三电阻R13(取0R)的第一端连接,第十三电阻R13的第二端与第二光电耦合器U4的第二端(标号2)连接,第二系统接口的第四输入端PTT2B与第十四电阻R14(取0R)的第一端连接,第十四电阻R14的第二端接地;

第二光电耦合器U4的第一端(标号1)接第二系统发射指示灯控制电路PTT2A_LED,第二光电耦合器U4的第一端(标号1)还与第十二电阻R12(取220R)的第一端连接,第十二电阻R12的第二端接+5V,第二光电耦合器U4的第三端(标号3)地接,第二光电耦合器U4的第四端(标号4)与第十五电阻(取3.1K)的第一端的公共连接点与第十六电阻(取4.7K)的第一端连接,第十五电阻R15的第二端接+5V,第十六电阻R16的第二端与第三与门U5D的第一输入端(标号12)、第一与门U5A的第一输入端(标号1)和第一与门U5A的第二输入端(标号2)连接;

第四与门U5C的输出端(标号8)与第三与门U5D的第二输入端(标号13)连接,第四与门U5C的第一输入端(标号9)与第三与门U5D的输出端(标号11)连接,第三与门U5D的输出端(标号11)与74HC4063D芯片的第九引脚、第十引脚和第十一引脚连接,第二与门U5B的输出端(标号6)与第一或门U6C的第二输入端(标号10)连接,第一与门U5A的输出端(标号3)与第一或门U6C的第一输入端(标号9)连接,第一或门U6C的输出端(标号8)与第十七电阻R17(取4.7K)的第一端的公共连接点与第十八电阻R18(取4.7K)的第一端连接,第十七电阻R17的第二端接+5V,第十八电阻R18的第二端与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第一二极管D8的正极(标号1)相连,第一二极管D8的正极(标号1)还与第一继电器K1的第一端(标号8)连接,第一二极管D8的负极(标号2)与第一继电器K1的第二端(标号1)的公共连接点+5V,第一继电器K1控制双刀双掷开关,双刀双掷开关的第一不动端(标号6)和第二不动端(标号3)接地,双刀双掷开关的第一动端的第一端(标号5)、第二动端的第一端(标号4)与PCM接口的第三输出端M_LEAD连接,双刀双掷开关的第一动端的第二端(标号7)和第二动端的第二端(标号2)空置;

PCM接口、第一系统接口、第二系统接口、第一光耦隔离电路、第二光耦隔离电路的连接电路具体如图9所示:

PCM接口的第三输入端E_LEAD与第二十三电阻R23(取0R)的第一端、第二十七电阻R27(取0R)的第一端连接,第二十三电阻R23的第二端与第三光电耦合器U7的第二端连接,第三光电耦合器U7的第一端(标号1)与第二十二电阻R22(取390R)的第一端连接,第二十二电阻R22的第二端与第四接线帽JC4(其作用是选择接+5V或+12V)的第二引脚(标号2)连接,第四接线帽JC4的第二引脚(标号2)还与第二十六电阻R26(取390R)的第一端连接,第四接线帽JC4的第一引脚(标号1)接+5V,第四接线帽JC4的第三引脚(标号3)接+12V,第三光电耦合器U7的第三端(标号3)与第一系统接口的第三输出端RX_GATE1A连接,第一系统接口的第四输出端RX_GATE1B与第四十五电阻R45(取0R)的第一端连接,第四十五电阻R45的第二端接地,第三光电耦合器U7的第四端(标号4)与第二十电阻R20(取4.7K)的第一端连接,第二十电阻R20的第二端接+5V;第二十七电阻R27的第二端与第四光电耦合器U8的第二端(标号2)连接,第四光电耦合器U8的第一端(标号1)与第二十六电阻R26的第二端连接,第四光电耦合器U8的第三端(标号3)与第二系统接口的第三输出端RX_GATE2A连接,第二系统接口的第四输出端RX_GATE2B与第三十电阻R30(取0R)的第一端连接,第三十电阻R30的第二端接地,第四光电耦合器U8的第四端(标号4)与第二十四电阻R24(取4.7K)的第一端连接,第二十四电阻R24的第二端接+5V。

具体实施时,指示灯控制电路如图10所示。所述电源指示灯控制电路包括第一百零一电阻R101(取27k)和第一发光二极管LED1,其中,第一百零一电阻的一端连接+5V电压,第一百零一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一发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第一发光二极管的负极接地;

所述第一系统接收指示灯控制电路包括第一百零二电阻R12(取27k)和第二发光二极管LED2,其中,第一百零二电阻的一端接+5V电压,第一百零二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发光二极管的正极,第二发光二极管的负极与第一系统接口的第三输出端RX_GATE1A连接;

所述第一系统发射指示灯控制电路包括第一百零三电阻R103(取27k)和第三发光二极管LED3,其中,第一百零三电阻的一端接+5V电压,第一百零三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三发光二极管的正极,第三发光二极管的负极与第一光电耦合器的第一端PTT1A_LED连接;

所述第二系统接收指示灯控制电路包括第一百零四电阻R104(取27k)和第四发光二极管LED4,其中,第一百零四电阻的一端接+5V电压,第一百零四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四发光二极管的正极,第四发光二极管的负极与第二系统接口的第三输出端RX_GATE2A连接;

所述第二系统发射指示灯控制电包括第一百零五电阻R105(取27k)和第五发光二极管LED5,其中,第一百零五电阻的一端接+5V电压,第一百零五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五发光二极管的正极,第五发光二极管的负极与第二光电耦合器的第一端PTT2A_LED连接;

所述系统选择指示灯控制电路包括第一百零六电阻R106(取27k)和第六发光二极管LED6,其中,第一百零六电阻的一端接+5V电压,第一百零六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六发光二极管的正极,第六发光二极管的负极与74HC4063D芯片的第九引脚、第十引脚和第十一引脚的公共连接点CH_SEL连接。

具体的,双向晶闸管的型号可以是TA23-A350,音频变压器D的型号可以是MTLM,光电耦合器的型号可以是OPTOISO1,与门的型号可以是SN74HC00D(14),或门的型号可以是SN74HC32D(14),三极管的型号可以是2N5551,二极管的型号可以是1N5824。

第一系统接口的第一输入端LFin_1A1、第一系统接口的第二输入端LFin_1B1、第二系统接口的第一输入端LFin_1A2、第二系统接口的第二输入端LFin_1B2、PCM接口的第一输出端LFout_1A、PCM接口的第二输出端LFout_1B、PCM接口的第一输入端LFin_1A、PCM接口的第二输入端LFin_1B、第一系统接口的第二输出端LFout_1B1、第二系统接口的第二输出端LFout_1B2均是4W接口的。

第一系统接口的第三输入端PTT1A、第一系统接口的第四输入端PTT1B、第二系统接口的第三输入端PTT2A、第二系统接口的第四输入端PTT2B、PCM接口的第三输出端M_LEAD、PCM接口的第三输入端E_LEAD、第一系统接口的第三输出端RX_GATE1A、第一系统接口的第四输出端RX_GATE1B、第二系统接口的第三输出端RX_GATE2A、第二系统接口的第四输出端RX_GATE2B均是E/M接口的。

具体实施时,该音频切换控制器直接安装在19寸标准机柜中,简单方便。该音频切换控制器内装有2块完全独立的控制电路板(控制板1和控制板2),每个控制板控制一路音频信号的切换,即可控制一路VHF信道的收发控制。每块控制板有三个RJ45接口,从左至右分别为系统1、系统2、PCM三个接口,如图11所示。亦可安需要只安装一块电路板,完成一路音频的切换和通话控制。如图12所示,该音频切换控制器的长度为426.4mm,高度为44.3mm。可以在前面板上包括2套指示灯,分成上下两排,,上排为控制板1工作指示灯,下排为控制板2工作指示灯。一套中的顺序依次是电源指示灯、系统1RX(接收)指示灯、系统1TX(发射)指示灯、系统2RX指示灯、系统2TX指示灯、系统选择指示灯。其状态说明如表1所示。

表1

综上所述,提出的音频切换控制器可以使得新建VHF交换控制系统(控制系统1)和在用的VHF控制系统(控制系统2)均可控制VHF基站的收发信机(旧的)并语音通话,实现了海事VHF通信系统新旧交换指挥平台共用同一基站设备的要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