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装置及其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505157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触控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触控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触控装置通常包括触控导电膜、保护盖板以及连接触控导电膜与保护盖板粘结层。在制作触控装置的过程中,先在触控导电膜与保护盖板之间设置粘结剂,再采用热压制程压合触控导电膜、粘结剂及保护盖板构成的整体,在热压制程中,如果粘结剂覆盖触控导电膜(或保护盖板)的面积过大,容易出现溢胶现象,如果粘结剂覆盖触控导电膜(或保护盖板)的面积过小,容易出现缺胶现象。而在实际生产中,当触控装置的边线处不缺胶也不溢胶时,触控装置的角落经常出现缺胶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有效避免角落缺胶的触控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一种触控装置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触控导电膜;

在所述触控导电膜的表面设置粘结剂,所述粘结剂覆盖所述触控装置的触控区域,且所述粘结剂延伸至所述触控装置的边框区域,所述粘结剂包括弧形角落,所述弧形角落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粘结剂的相邻两条边线连接,且所述粘结剂的相邻两条边线的延长线的交点位于所述弧形角落的内侧;

提供保护盖板,在所述触控导电膜具有所述粘结剂的表面热压合所述保护盖板,得到中间产品;以及

对所述中间产品进行固化处理,以使得所述粘结剂固化成连接所述触控导电膜及所述保护盖板的粘结层。

在上述触控装置的制作方法中,粘结剂的相邻两条边线的延长线的交点位于弧形角落的内侧(远离触控导电膜的一侧),也即弧形角落为外凸的弧形角落,也即在热压合前,即使得粘结剂的角落向外扩展,以增加触控装置的角落处的胶量,进而在热压制程中,在控制触控装置的边线不溢胶也不缺胶时,还可以使得触控装置的角落不溢胶也不缺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粘结剂的相邻两条边线的延长线的交点为第一交点,所述触控导电膜的相邻两条边线的交点为第二交点,在所述触控装置的同一个角落处,所述第一交点、所述弧形角落的顶点以及所述第二交点位于同一直线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触控导电膜包括位于表面的线路层,所述线路层包括位于所述触控装置的触控区域的触控电极以及位于所述触控装置的边框区域的引线,所述触控电极的数目为多个,所述引线的数目与所述触控电极的数目相同,且一一对应连接;

所述保护盖板包括相对的触摸表面以及连接表面,所述连接表面设有与所述触控装置的边框区域对应的白色遮光层;

所述引线包括走线段、连接段以及绑定段,所述走线段与所述触控导电膜的边线平行,所述连接段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触控电极及所述走线段连接,所述绑定段一端与所述走线段连接,另一端用于与柔性电路板连接;

以所述触控导电膜的最外侧的走线段构建第一矩形线框,所述第一矩形线框的四条边线与对应的所述触控导电膜的边线之间的间距均相等,以所述触控导电膜的最内侧的走线段构建第二矩形线框,所述第二矩形线框的四条边线与对应的所述触控导电膜的边线之间的间距均相等;

所述粘结剂的边线位于所述第一矩形线框与所述第二矩形线框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弧形角落的顶点与所述第一矩形线框的相邻两条边线的交点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粘结剂的相邻两条边线的延长线的交点为第一交点,所述第一交点与该第一交点对应的两条边线的端点之间的距离均为功能距离,通过调节所述功能距离来确定所述弧形角落的两个端点;

在生产过程中,若得到的触控装置的角落缺胶,则在制作下一个触控装置时,缩小所述功能距离,从而改变所述粘结剂的弧形角落的端点,避免出现角落缺胶现象;若得到的触控装置的角落溢胶,制作下一个触控装置时,增大所述功能距离,从而改变所述粘结剂的弧形角落的端点,避免出现角落溢胶现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功能距离为2mm,出现角落缺胶或角落溢胶现象时,控制所述功能距离每次缩小或增大0.5mm,直至角落不缺胶也不溢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粘结剂位于所述触控导电膜具有所述线路层的表面上。

一种触控装置,包括:

保护盖板;

触控导电膜;以及

粘结层,连接所述保护盖板及所述触控导电膜;

其中,所述触控导电膜包括位于表面的线路层,所述线路层包括位于所述触控装置的触控区域的触控电极以及位于所述触控装置的边框区域的引线,所述触控电极的数目为多个,所述引线的数目与所述触控电极的数目相同,且一一对应连接,所述保护盖板包括相对的触摸表面以及连接表面,所述连接表面设有与所述触控装置的边框区域对应的遮光层;

所述引线包括走线段、连接段以及绑定段,所述走线段与所述触控导电膜的边线平行,所述连接段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触控电极及所述走线段连接,所述绑定段一端与所述走线段连接,另一端用于与柔性电路板连接;

以所述触控导电膜的最外侧的走线段构建第一矩形线框,所述第一矩形线框的四条边线与对应的所述触控导电膜的边线之间的间距均相等;

所述粘结层的外边缘位于所述第一矩形线框与所述触控导电膜的外边缘之间,且所述粘结层的角落为弧形角落,所述弧形角落的顶点位于所述弧形角落的两条边线的交点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遮光层为白色遮光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边框区域为闭合环结构,所述边框区域环绕所述触控区域。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的触控装置的剖面图;

图2为传统的触控导电膜及粘结剂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传统的触控导电膜及粘结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导电膜及粘结剂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导电膜及粘结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导电膜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触控装置及其制作方法进行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触控装置10包括触控导电膜100、保护盖板300以及连接触控导电膜100与保护盖板300的粘结层200。

请同时参考图2,在制作触控装置10时,可以先在触控导电膜100上设置粘结剂(半固态)400,并使得粘结剂400具有一定的形状及厚度,再采用热压制程将保护盖板300压于触控导电膜100具有粘结剂400的表面,得到中间产品。然后对中间产品进行固化处理,以使得粘结剂400固化成连接触控导电膜100及保护盖板200的粘结层300。

其中,在热压制程中,粘结剂400会因挤压而导致厚度降低,在本实施例中,粘结剂400的厚度通常会降低20~50微米。由于粘结剂400的体积不发生变化,粘结剂400的厚度降低,会使得粘结剂400向外延伸,如果粘结剂400向外延伸的距离大于粘结剂400未热压前的外边缘与触控导电膜100的外边缘之间距离,就会出现溢胶现象,而如果粘结剂400向外延伸的距离过小,就会出现缺胶现象。

在实际生产中,在对生产的触控装置10进行质检时,发现触控装置10的角落经常出现缺胶现象。研究发现,在设计粘结剂400时,粘结剂400的边线410与相应的触控导电膜100的边线110平行,且多条粘结剂400的边线410与相应的触控导电膜100的边线110之间的距离d1均相等。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粘结剂400与触控导电膜100均呈矩形,四条触控导电膜100的边线110与相应的粘结剂400的边线410之间的距离d1均相等,如此,可以控制触控装置10的边线处不溢胶也不缺胶。但是当粘结剂400的角落为两条边线410的交点时,也即粘结剂400的角落为直角角落时,粘结剂400的角落与触控导电膜100的角落之间的距离d2会大于粘结剂400的边线410与触控导电膜100的边线110之间的距离d1,从而在控制触控装置10的边线处不溢胶也不缺胶时,会导致触控装置10的角落缺胶。

请同时参考图3,图2所示的粘结剂400热压固化后得到图3所示的粘结层300,粘结层300相对于粘结剂400向外扩展了一定距离,粘结层300的四个角落变成了弧形角落320,但是弧形角落320的顶点位于粘结层300的两条边线310的交点内,也即粘结层300的角落与触控导电膜100的角落之间存在较大区域没有胶的情况,也即触控装置10的角落缺胶。

为了解决角落缺胶的问题,在本实施例中,对粘结剂400的结构进行改进,将粘结剂400的角落设置为弧形角落,从而得到改进后的粘结剂500。

如图4及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粘结剂500包括四条边线510以及四个弧形角落520,四条边线510分别与矩形的四条边线对应,每一弧形角落520的两端分别与相邻两条边线510连接。其中,粘结剂500的相邻两条边线510的延长线的交点512位于弧形角落520的内侧(远离触控导电膜100的一侧),也即弧形角落520为外凸的弧形角落,也即在热压合前,即使得粘结剂500的角落520向外扩展,以增加触控装置10的角落处的胶量,进而在热压制程中,在控制触控装置10的边线不溢胶也不缺胶时,还可以使得触控装置10的角落不溢胶也不缺胶。

进一步,在本实施例中,粘结剂500的相邻两条边线510的延长线的交点为第一交点512,触控导电膜100的相邻两条边线110的交点为第二交点112,在触控装置10的同一个角落处,第一交点512、弧形角落520的顶点522以及第二交点112位于同一直线上。如此,能更有效的避免角落溢胶及缺胶。

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触控装置10包括触控区域12以及边框区域14。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边框区域14环绕触控区域12,为闭合环结构。粘结剂500覆盖触控装置10的触控区域12,且粘结剂500延伸至触控装置10的边框区域14。

触控导电膜100包括基底120及设于基底120表面的线路层130。粘结剂500覆盖触控导电膜100具有线路层130的表面。可以理解,其他实施例中,当触控导电膜100只有一层线路层130(触控导电膜100可以包括两层线路层,两层电路层分别位于其相对的两个表面)时,粘结剂500也可以覆盖触控导电膜100没有线路层130的表面。

线路层130包括位于触控区域12的触控电极132以及位于边框区域14的引线134。触控电极132的数目为多个,引线134的数目与触控电极132的数目相同,且一一对应连接。

请同时参考图1,保护盖板300包括相对的触摸表面310以及连接表面320,连接表面320设有与边框区域14对应的遮光层(图未示),以遮蔽引线134。

遮光层可以呈现出各种颜色,例如,当遮光层为白色遮光层时,触控装置10的前面板的边框区域14呈现出白色,当遮光层为黑色遮光层时,触控装置10的前面板的边框区域14呈现出黑色。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现相同的遮光效果时,白色遮光层的厚度需要大于黑色遮光层的厚度,白色遮光层与黑色遮光层的厚度差大致为40微米。遮光层会占据粘结剂500在热压制程中向外延伸的空间,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遮光层的厚度较大时,在设计粘结剂500时,需要适当缩小粘结剂500的尺寸。也即,与白色遮光层对应的粘结剂500的尺寸需要小于与黑色遮光层对应的粘结剂500的尺寸。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引线134包括走线段1342、连接段1344以及绑定段1346,走线段1342与触控导电膜100的边线110平行,连接段1344的两端分别与触控电极132及走线段1342连接,绑定段1346一端与走线段1342连接,另一端用于与柔性电路板连接。

请同时参考图4,以触控导电膜100的最外侧的走线段1342构建第一矩形线框600,第一矩形线框600的四条边线与对应的触控导电膜100的边线110之间的间距均相等,以触控导电膜100的最内侧的走线段1342构建第二矩形线框700,第二矩形线框700的四条边线与对应的触控导电膜100的边线110之间的间距均相等。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遮光层为白色遮光层,粘结剂500的边线510位于第一矩形线框600与第二矩形线框700之间。如此,可以避免白色面板的触控装置的边线处出现溢胶及缺胶现象。在其他实施例中,当遮光层为黑色遮光层,粘结剂500的边线510可以与第一矩形线框600的边线重合,也可以位于第一矩形线框600与触控装置的边线之间,且粘结剂500的边线510靠近第一矩形线框600。

进一步,在本实施例中,弧形角落520的顶点522与第一矩形线框600的相邻两条边线的交点重合。如此,能更有效的避免角落溢胶及缺胶。

进一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交点512与该第一交点512对应的两条边线510的端点之间的距离均为功能距离d3,通过调节功能距离d3来确定弧形角落520的两个端点,也即确定弧形的起始点。在生产过程中,若得到的触控装置的角落缺胶,则在制作下一个触控装置时,缩小功能距离d3,从而改变粘结剂500的弧形角落520的端点,避免出现角落缺胶现象;若得到的触控装置的角落溢胶,制作下一个触控装置时,增大功能距离d3,从而改变粘结剂500的弧形角落520的端点,避免出现角落溢胶现象。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功能距离d3为2mm,也即第一交点512与对应的两条边线510的端点之间的距离分别为2mm。当功能距离为2mm时,出现角落缺胶或角落溢胶现象时,控制功能距离d3每次缩小或增大0.5mm,直至角落不缺胶也不溢胶。

请同时参考图5,图4所示的粘结剂500热压固化后得到图5所示的粘结层800,粘结层800相对于粘结剂500向外扩展了一定距离,粘结层800的边线810位于第一矩形线框600与触控导电膜100的边线110之间,且粘结层800的角落为弧形角落820,弧形角落820的顶点822位于弧形角落820的两条边线810的交点内,且弧形角落820的顶点822位于第一矩形线框600与触控导电膜100之间。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