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翻模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17668106发布日期:2019-05-15 22:51阅读:301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翻模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工程造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动翻模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工程造价就是指工程的建设价格,是指完成一个工程的建设所预期或实际所需的全部费用总和,也可认为是工程的建设成本,即为建设一项工程预期支付或实际支付的全部固定资产投资费用。

在工程造价的计算过程中,设计人员设计出一座工程,一般是通过cad设计出二维图纸,造价预算人员通过这个二维图纸,由三维预算软件算出工程量。现有的三维预算软件,都只能计算自己软件的模型,故而造价预算人员需要通过翻模工具以将二维图纸转换为软件需要的建筑模型。

现有的翻模工具,通过图层选择,转换为对应的构件模型。然而基于图层图形的处理虽然能提高转换效率,但也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人工选择图层,增加了人工成本且使用人员容易误操作以及遗漏等问题。

2、如果设计人员设计的图纸有问题或者不标准,图层识别会出现不准确,识别率不高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动翻模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能够自动完成翻模。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自动翻模方法,包括步骤:

s1、识别二维图纸中的轴网;

s2、根据所述轴网识别出建筑构件;

s3、根据所述建筑构件所对应的生成规则生成三维模型。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另一种技术方案为: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所述一种自动翻模方法的步骤。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又一种技术方案为: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一种自动翻模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一种自动翻模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通过识别二维图纸中的轴网,根据轴网识别出建筑构件,根据建筑构件所对应的生成规则生成三维模型,通过特征明显且辨识度高的轴网来识别建筑构件,由于轴网与图纸中的建筑构件的对应关系明确,使得采用轴网来识别建筑构件的方法具有适用范围广泛、识别效率高以及识别准确度高的优点,从而提高翻模的效率、准确性和适用范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自动翻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的二维图纸中其中一张图的平面示意图;

图3与图2中同一二维图纸中不同张图的平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二维图纸的柱体构件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二维图纸的梁体构件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二维图纸的门窗体构件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1、一种电子设备;2、处理器;3、存储器;4、轴符;5、轴线;6、标注线;7、轴符指引线;8、图名;9、叠加点;10、柱形图元;11、主梁形图元;12、墙形图元;13、窗形图元;14、门形图元;101、柱体标注;111、次梁形图元;112、梁体标注;131、窗体标注;141、门体标注。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本发明最关键的构思在于:通过识别出二维图纸中的轴网,然后根据轴网识别出建筑构件,最终根据建筑构件所对应的生成规则来生成三维模型。

请参照图1至图6,一种自动翻模方法,包括步骤:

s1、识别二维图纸中的轴网;

s2、根据所述轴网识别出建筑构件;

s3、根据所述建筑构件所对应的生成规则生成三维模型。

其中,建筑图纸上的轴线指主要墙柱及梁架等重要构件位置基线,在横向上的距离叫“开间”,纵向距离叫“进深”,图纸上以左下角为起点坐标。用来表示轴线的符号简称为轴符。由轴线组成的网格为轴网。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识别二维图纸中的轴网,根据轴网识别出建筑构件,根据建筑构件所对应的生成规则生成三维模型,通过特征明显且辨识度高的轴网来识别建筑构件,由于轴网与图纸中的建筑构件的对应关系明确,使得采用轴网来识别建筑构件的方法具有适用范围广泛、识别效率高以及识别准确度高的优点,从而提高翻模的效率、准确性和适用范围。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1之前还包括步骤:

s0、将二维图纸分成轴网互不接触的图,获取每张图的坐标范围、图名、楼层信息、构件类型以及所述构件类型的形状特征和位置特征。

其中,二维图纸中分布有很多张不同的平面图,若直接对所有的平面图进行识别,存在部分建筑构件无法识别、楼层无法进行叠加以生成整栋楼的三维模型等一系列问题。

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将一整张的二维图纸分割成相互独立的图,并记录每张图的相应信息,后续可以通过图的信息来进行轴网叠加,以解决楼层无法进行叠加以生成整栋楼的三维模型的问题;同时利用轴网来对应建筑构件之间的相互关系,以解决部分建筑构件无法识别的问题。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具体为:

s21、识别出每张图的轴网,所述图包括柱图、梁图、墙图以及门窗图;

s22、根据每张图的楼层信息,将处于同一楼层的所有轴网放到空白处进行叠加,生成楼层轴网,将处于同一栋楼且不同楼层的所有楼层轴网放到空白处进行叠加,生成楼栋轴网,记录每一楼层之间的轴网对应关系;

s23、将每张图上的所有建筑构件按照位置信息放入到楼层轴网内,得到初始楼层图,对所述初始楼层图上的轴线以及建筑构件进行去重,得到最终楼层图;

s24、从所述柱图上,根据所述柱图的轴网识别出柱体构件,从所述梁图上,根据所述梁图和所述最终楼层图的轴网识别出梁体构件,从所述墙图上,根据所述墙图和所述最终楼层图的轴网识别出墙体构件,从所述门窗图上,根据所述门窗图和所述最终楼层图的轴网识别出门体构件以及窗体构件。

其中,二维图纸中分布有很多张不同的平面图,包括在同一楼层中设置有柱体构件示意图、梁体构件示意图等等。

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生成同一楼层的楼层轴网,将同一楼层的不同图中的建筑构件按照轴网的相对位置来叠加,使得得到的最终楼层图上包括同一楼层的所有建筑构件,以保证生成一层楼的三维模型的完整性。

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s24分别识别出每一个楼层的建筑构件之后,所述步骤s3包括:

s31、提取第n楼层的轴网和建筑构件,在与第一楼层相距(n-1)*h的平面上按照所述建筑构件所对应的生成规则生成所述第n楼层的三维模型,所述n为1至最高楼层max之间的任一数值,所述h为预设楼高。

从上述描述可知,在生成三维模型时,不同楼层位于不同高度,通过上述的步骤,使得在生成各楼层之前就已经确定了生成的楼高,从而生成一栋楼的三维模型,完成整栋楼的自动翻模。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在识别出建筑构件后,对所有所述建筑构件执行以下步骤:

s301、判断与第一建筑构件垂直距离小于等于500毫米且是符合第一建筑构件标注特征的待对应建筑构件标注是否只有一个,若是,则将所述待对应建筑构件标注标记为第一建筑构件标注,否则执行步骤s302;

s302、将所有所述待对应建筑构件标注均标记为待选择第一建筑构件标注,若所述第一建筑构件标注已被其他建筑构件所对应,则删除已对应的待选择第一建筑构件标注,直到未被对应的待选择第一建筑构件标注只有一个,则将未被对应的待选择第一建筑构件标注标记为第一建筑构件标注;

s303、记录所述第一建筑构件与所述第一建筑构件标注的对应关系。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建筑构件包括柱体构件、梁体构件、墙体构件,门体构件以及窗体构件,所述第一建筑构件标注包括柱体标注、梁体标注、门体标注以及窗体标注。

其中,对于柱体构件来说,柱体构件的平面形状可以由图中得到,其延伸高度就是预设楼高,故而对于标注的获取并非是必要的。而像梁体构件、窗体构件、门体构件等建筑构件的延伸高度并非是预设楼高,故而需要通过获取标注来得到。

从上述描述可知,每一个建筑构件和每一个建筑构件标注一一对应,在扩大一定的范围内寻找建筑构件标注是为了避免遗落,以保证能获取到建筑构件标注;若一个建筑构件筛选到两个建筑构件标注,则其中一个一定是别人的建筑构件标注,故而先不确定,由其他的建筑构件标注进行确定之后再确定即可,即能够正确的识别出相对应的梁体标注,以保证翻模时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包括:

s31、所述柱体构件按照预设楼高向下延伸得到柱体;

s32、所述梁体构件量取两条梁线之间的垂直距离,得到梁体宽度,从对应的所述梁体标注中取出两个数值,两个数值中与所述梁体宽度不同的数值为梁体高度,所述梁体构件按照所述梁体高度向下延伸得到梁体;

s33、所述墙体构件按照预设楼高向下延伸得到墙体;

s34、从所述门体构件对应的所述门体标注中取出四个阿拉伯数字,将前两个阿拉伯数字作为门体宽度,将后两个阿拉伯数字作为门体高度,在所述墙体的预设高度上开有一个宽为门体宽度、高为门体高度的开口,得到门体;

s35、从所述窗体构件对应的所述窗体标注中取出四个阿拉伯数字,将前两个阿拉伯数字作为窗体宽度,将后两个阿拉伯数字作为窗体高度,在所述墙体的预设高度上开有一个宽为窗体宽度、高为窗体高度的开口,得到窗体。

其中,标注里面一般包括了建筑构件的宽度和高度,宽度由平面图直接量取,则另外一个值就可以确认为高度。

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获取到相对应的建筑构件标注,从而从建筑构件标注中得到建筑构件在生成三维模型时所需要延伸的高度,以保证自动翻模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4可替换为:从门体标准规格表中找到与所述门体标注对应的门体宽度和门体高度,在所述墙体的预设高度上开有一个宽为门体宽度、高为门体高度的开口,得到门体;

所述步骤s35可替换为:从窗体标准规格表中找到与所述窗体标注对应的窗体宽度和窗体高度,在所述墙体的预设高度上开有一个宽为窗体宽度、高为窗体高度的开口,得到窗体。

从上述描述可知,可以预先设定标注和高度的对应关系,后续从关系表中直接获取即可,以提高翻模效率。

如图7所示,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所述一种自动翻模方法的步骤。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识别二维图纸中的轴网,根据轴网识别出建筑构件,根据建筑构件所对应的生成规则生成三维模型,通过特征明显且辨识度高的轴网来识别建筑构件,由于轴网与图纸中的建筑构件的对应关系明确,使得采用轴网来识别建筑构件的方法具有适用范围广泛、识别效率高以及识别准确度高的优点,从而提高翻模的效率、准确性和适用范围。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一种自动翻模方法的步骤。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识别二维图纸中的轴网,根据轴网识别出建筑构件,根据建筑构件所对应的生成规则生成三维模型,通过特征明显且辨识度高的轴网来识别建筑构件,由于轴网与图纸中的建筑构件的对应关系明确,使得采用轴网来识别建筑构件的方法具有适用范围广泛、识别效率高以及识别准确度高的优点,从而提高翻模的效率、准确性和适用范围。

请参照图1以及图6,本发明的实施例一为:

一种自动翻模方法,包括步骤:

s1、识别二维图纸中的轴网;

s2、根据轴网识别出建筑构件;

s3、根据建筑构件所对应的生成规则生成三维模型。

请参照图1以及图6,本发明的实施例二为:

一种自动翻模方法,在上述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步骤s1之前还包括步骤:

s0、将二维图纸分成轴网互不接触的图,获取每张图的坐标范围、图名、楼层信息、构件类型以及构件类型的形状特征和位置特征。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s0具体为:

s01、识别二维图纸中所有的圆形,判断圆形内是否存在英文字符或阿拉伯字符,若存在,则将包含英文字符或阿拉伯字符的圆形确定为轴符4;

如图2所示,圆形内分别包括1-1、1-15、1-a以及1-e,其中,1和15为阿拉伯字符,a和e为英文字符,则可以确定圆形加1-1、圆形加1-15、圆形加1-a以及圆形加1-e的图元为轴符4;

s02、根据轴符4确定每张图的坐标范围;

s03、在每张图的坐标范围内筛选出所有文字,判断文字的下方是否设置有一至两条线且是否包含预设类型名称,将设置有一至两条线且包含预设类型名称的文字标记为图名8,并记录每张图的坐标范围与图名8的对应关系。

s04、从图名中提取楼层信息,将每张图的坐标范围、图名、楼层信息以及包括轴符的构件类型导入到树控件和xml中进行存贮和显示。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图名为五-十三层柱平法施工图,其中,五-十三层即为楼层信息,柱为预设类型名称,第一张图的图名表示为第五层至第十三层的柱体图。

其中,步骤s02具体为:

s021、根据轴符4识别出所有的轴线5,若根据轴符4未识别出轴线5,则执行步骤s022;

s022、根据轴符4识别出所有的标注线6,根据标注线6生成轴线5;

s023、将具有相交关系的轴线5组成一个轴网,确定每一个轴网的坐标范围,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若不在同一张图里,则轴线5不会相交,故而可以确定具有相交关系的轴线5一定在同一张图;

s024、将每一个轴网的坐标范围向外扩大第一数值,以得到每张图的坐标范围,第一数值为[500毫米,3000毫米]的任一数值。

应当说明的是,在实际的建筑图纸中,由于可以通过图层以及颜色等特征来进行区分不同线段,而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说明,才将图2-6中的轴符指引线7设置成虚线;另外,两条线段共线是指两条线段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其中,步骤s021中根据轴符4识别出所有的轴线5具体为:

s0211、每一个轴符4均以自身为圆心,以(0,1000毫米]中的任一数值为半径,得到指引线筛选范围,将与指引线筛选范围相交的所有线段放入待确认指引线集合;

s0212、从待确认指引线集合中选出一条线段为第一线段,判断第一线段是否是唯一一条和对应的第一轴符相交的线段,若是,则第一线段为第一轴符指引线,否则继续从待确认指引线集合中选出一条线段进行判断,直到得到第一轴符指引线;

s0213、从待确认指引线集合中,将与第一轴符指引线处于同一图层且至少与处于同一图层的任一线段平行的所有线段标记为轴符指引线7;

s0214、对待确认指引线集合中与第一轴符指引线不处于同一图层或与待确认指引线集合的所有线段均不平行的其他线段依次执行步骤s0212及步骤s0213,直到待确认指引线集合的所有线段均判断完毕,得到轴符指引线集合;

s0215、将与轴符指引线集合中任一轴符指引线7共线的线段标记为轴线5,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轴符指引线7用来连接轴线5和轴符4。

其中,步骤s022具体为:

s0221、每一个轴符4均以自身为圆心,以(0,1000毫米]中的任一数值为半径,得到标注线筛选范围,将与标注线筛选范围相交且在线段方向的垂直两侧上具有阿拉伯字符的所有线段标记为标注线6,得到标注线集合,并记录标注线6与轴符4的对应关系;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距离为x1的标注线6分别与编号为1-1、编号为1-15的轴符4具有对应关系,距离为y1的标注线6分别与编号为1-e、编号为1-a的轴符4具有对应关系;

s0222、从每一个轴符4所对应的标注线6中找出长度最长的第一标注线,从所有的第一标注线中找出长度最长的第二标注线,将第一标注线相同的轴符4进行串联连接,得到同排轴符线;

s0223、将第一标注线上与对应轴符4垂直的点作为起始点,向着与对应轴符4所在的同排轴符线的方向相垂直且远离对应轴符4的方向延伸出辅助线段,辅助线段在遇到从其他第一标注线上延伸的其他辅助线段时终止,且辅助线段的长度小于等于第二标注线。

其中,步骤s024具体为:

每一个轴网的最大横坐标增加第一数值以得到上限横坐标,每一个轴网的最小横坐标减去第一数值以得到下限横坐标,每一个轴网的最大纵坐标增加第一数值以得到上限纵坐标;每一个轴网的最小纵坐标减去第一数值以得到下限纵坐标,每张图的坐标范围包括相对应轴网的上限横坐标、下限横坐标、上限纵坐标以及下限纵坐标。

请参照图1以及图6,本发明的实施例三为:

一种自动翻模方法,在上述实施例二的基础上,步骤s2具体为:

s21、识别出每张图的轴网,图包括柱图、梁图、墙图以及门窗图;

s22、根据每张图的楼层信息,将处于同一楼层的所有轴网放到空白处进行叠加,生成楼层轴网,将处于同一栋楼且不同楼层的所有楼层轴网放到空白处进行叠加,生成楼栋轴网,记录每一楼层之间的轴网对应关系;

s23、将每张图上的所有建筑构件按照位置信息放入到楼层轴网内,得到初始楼层图,对初始楼层图上的轴线以及建筑构件进行去重,得到最终楼层图;

s24、从柱图上,根据柱图的轴网识别出柱体构件,从梁图上,根据梁图和最终楼层图的轴网识别出梁体构件,从墙图上,根据墙图和最终楼层图的轴网识别出墙体构件,从门窗图上,根据门窗图和最终楼层图的轴网识别出门体构件以及窗体构件。

其中,在步骤s24分别识别出每一个楼层的建筑构件之后,步骤s3包括:

s31、提取第n楼层的轴网和建筑构件,在与第一楼层相距(n-1)*h的平面上按照建筑构件所对应的生成规则生成第n楼层的三维模型,n为1至最高楼层max之间的任一数值,h为预设楼高。

其中,步骤s21中识别出每张图的轴网的具体步骤参照上述实施例二中的步骤s01、步骤s02中的步骤s0211到步骤s0214,之后执行以下步骤:

s215、判断轴符指引线7所对应的轴符4在轴符指引线7的延伸方向上是否存在编号相同的其他轴符4,若存在,则判断编号相同的两个轴符4之间的线段是否与任一轴符指引线7共线,若是,则将编号相同的两个轴符4之间的线段标记为轴线5,编号为在轴符4的圆形内的英文字符或阿拉伯字符,若不存在,则执行步骤s216;

s216、每一个轴符指引线7均从远离对应轴符4的一端延伸出(0,3000毫米]中的任一数值,得到轴线筛选线段,将与轴线筛选线段共线的线段标记为待确认轴线;

s217,若待确认轴线与任一轴线处于同一图层且至少与处于同一图层的任一线段平行,则将待确认轴线标记为轴线5。

其中,步骤s23中将处于同一楼层的所有图中的所有轴线放到空白处进行叠加具体为:

s231、将第一张图中的所有轴线5放到空白处,形成楼层目标轴网;

s232、与第一张图处于同一楼层的待叠加图依次执行如下:提取待叠加图与第一张图的楼层相同轴符,以得到楼层相同轴符所对应的楼层相同轴线,从楼层相同轴线中分别取出一条楼层横向轴线和一条楼层纵向轴线,以楼层横向轴线和楼层纵向轴线的交点作为叠加点9,待叠加图的所有轴线5根据叠加点9偏移至楼层目标轴网上;

s233、步骤s232中所有待叠加图均偏移至楼层目标轴网后,形成同层轴网,对同层轴网进行轴线去重,以得到楼层轴网。

如图2所示的五-十三层柱平法施工图为第一张图,如图3所示的五-十三层梁平法施工图为待叠加图;其中,五-十三层柱平法施工图和五-十三层梁平法施工图上均有编号为1-1、1-15、1-a以及1-e的轴符4,在本实施例中取编号为1-1的轴符4和编号为1-e的轴符4,即编号为1-1的轴符4和编号为1-e的轴符4均为楼层相同轴符,其分别对应的轴线5为楼层相同轴线,如图2所示楼层相同轴线相交于叠加点9上,故而按照叠加点9,将五-十三层梁平法施工图偏移到五-十三层柱平法施工图上即可完成轴网叠加。

其中,步骤s24中处于同一栋楼且不同楼层的所有图中的所有楼层轴网放到空白处进行叠加具体为:

s241、将第一楼层轴网放到空白处,形成楼栋目标轴网;

s242、与第一楼层轴网处于同一栋楼且不同楼层的待叠加轴网依次执行如下:提取待叠加轴网与第一楼层轴网的楼栋相同轴符,以得到楼栋相同轴符所对应的楼栋相同轴线,从楼栋相同轴线中分别取出一条楼栋横向轴线和一条楼栋纵向轴线,以楼栋横向轴线和楼栋纵向轴线的交点作为叠加点9,待叠加轴网上的所有轴线5根据叠加点9偏移至楼栋目标轴网上;

s243、步骤s242中所有楼栋目标轴网均偏移至楼栋目标轴网后,形成楼栋轴网,记录每一楼层之间的轴网对应关系。

其中步骤s24具体为:

s241、取出柱图轴网中的柱图轴线,即图2中的五-十三层柱平法施工图;

s242、识别出与柱图轴线相交且能组成一个闭合区间的线段,闭合区间为待确认柱形图元,由所有的待确认柱形图元组成待确认柱形图元集合,待确认柱形图元即图2中的填充了黑色背景的图元;

s243、从待确认柱形图元集合中取出第一待确认柱形图元,判断是否存在与第一待确认柱形图元处于同一图层的其他待确认柱形图元,若存在,则第一待确认柱形图元以及与第一待确认柱形图元处于同一图层的其他待确认柱形图元均标记为柱体构件,即待确认柱形图元经过图层判断,才确认为柱形图元10;

s244、对待确认柱形图元集合中未被标记的剩余待确认柱形图元执行步骤s243,直到待确认柱形图元集合中的所有待确认柱形图元均标记完毕,得到所有的柱体构件。

s245、在梁图轴网上,将与柱体构件的位置相交且之间距离小于等于1000毫米的两条平行线标记为主梁线,两条主梁线构成主梁形图元11;

s246、在梁图轴网上,将与主梁线相交且之间距离小于等于1000毫米的两条平行线标记为次梁线,两条次梁线构成次梁形图元111,将主梁形图元11与次梁形图元111标记为梁体构件。

s247、在墙图轴网上,将与梁线垂直距离小于等于500毫米且之间距离在[200毫米,2000毫米]中的两条平行线标记为墙线,两条墙线构成墙形图元12,梁线包括主梁线与次梁线,将墙形图元12标记为墙体构件。

s248、在门窗轴网中,将在两条墙线之间且与窗标注位于同一图层的线段标记为窗线,窗线构成窗形图元13,将窗形图元13标记为窗体构件;

s249、在门窗轴网中,将部分在两条墙线之间且与门标注位于同一图层的线段标记为门线,门线构成门形图元14,将门形图元14标记为门体构件。

请参照图1以及图6,本发明的实施例四为:

一种自动翻模方法,在上述实施例三的基础上,步骤s2在识别出建筑构件后,对所有建筑构件执行以下步骤:

s301、判断与第一建筑构件垂直距离小于等于500毫米且是符合第一建筑构件标注特征的待对应建筑构件标注是否只有一个,若是,则将待对应建筑构件标注标记为第一建筑构件标注,否则执行步骤s302;

s302、将所有待对应建筑构件标注均标记为待选择第一建筑构件标注,若第一建筑构件标注已被其他建筑构件所对应,则删除已对应的待选择第一建筑构件标注,直到未被对应的待选择第一建筑构件标注只有一个,则将未被对应的待选择第一建筑构件标注标记为第一建筑构件标注;

s303、记录第一建筑构件与第一建筑构件标注的对应关系。

其中,第一建筑构件包括柱体构件、梁体构件、墙体构件,门体构件以及窗体构件,第一建筑构件标注包括柱体标注101、梁体标注112、门体标注141以及窗体标注131。

其中,梁体标注112如图5中的kl47(1)200*600、l1(1)200*450等等,若kl47(1)200*600下面横向的梁体构件筛选出kl47(1)200*600以及l1(1)200*450这两个梁体标注112,则先不确定,图3中l1(1)200*450右侧竖向的梁体构件只筛选出l1(1)200*450这一个梁体标注112,则确定两者之间的对应关系,当l1(1)200*450这一梁体标注112已有对应的梁体构件,则确定kl47(1)200*600和其下面横向的梁体构件的对应关系;窗体标注131如图6中的c1517;门体标注141如图6中的jm0821。

其中,在建筑图纸中,标注名称需要按照规范执行,以l作为梁标注特征,以c作为窗标注特征,以m作为门标注特征。比如图5中出现的kl是框架梁、ll是连梁、l是非框架梁,在本发明为了便于说明将其和柱体构件相交的称为主梁,其他统称为次梁;图6中的jm表示防盗门,j是防盗等级最高的甲的拼音首字母。

其中,待对应梁体标注中表明了是属于梁体标注112,只是还未确定和哪一个梁体构件进行对应;待对应窗体标注中表明了是属于窗体标注131,只是还未确定和哪一个窗体构件进行对应;待对应门体标注中表明了是属于门体标注141,只是还未确定和哪一个门体构件进行对应。

其中,步骤s3包括:

s31、柱体构件按照预设楼高向下延伸得到柱体;

s32、梁体构件量取两条梁线之间的垂直距离,得到梁体宽度,从对应的梁体标注中取出两个数值,两个数值中与梁体宽度不同的数值为梁体高度,梁体构件按照梁体高度向下延伸得到梁体,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kl47(1)200*600所对应的梁体构件上两条梁线之间的垂直距离为200毫米,则梁体宽度为200毫米,梁体高度为600毫米;

s33、墙体构件按照预设楼高向下延伸得到墙体;

s34、从门体构件对应的门体标注中取出四个阿拉伯数字,将前两个阿拉伯数字作为门体宽度,将后两个阿拉伯数字作为门体高度,在墙体的预设高度上开有一个宽为门体宽度、高为门体高度的开口,得到门体,如图6所示,jm0821中08代表门体宽度为0.8米,21代表门体高度2.1米;

s35、从窗体构件对应的窗体标注中取出四个阿拉伯数字,将前两个阿拉伯数字作为窗体宽度,将后两个阿拉伯数字作为窗体高度,在墙体的预设高度上开有一个宽为窗体宽度、高为窗体高度的开口,得到窗体,如图6所示,c1517中15代表窗体宽度为1.5米,17代表窗体高度1.7米。

请参照图1以及图6,本发明的实施例五为:

一种自动翻模方法,在上述实施例四的基础上,步骤s34可替换为:从门体标准规格表中找到与门体标注对应的门体宽度和门体高度,在墙体的预设高度上开有一个宽为门体宽度、高为门体高度的开口,得到门体;

步骤s35可替换为:从窗体标准规格表中找到与窗体标注对应的窗体宽度和窗体高度,在墙体的预设高度上开有一个宽为窗体宽度、高为窗体高度的开口,得到窗体。

即直接拿jm0821、c1517去找关系对应表,以生成门体和窗体。

请参照图7,本发明的实施例六为:

一种电子设备1,包括存储器3、处理器2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3上并可在处理器2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2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实施例一至五中任一的一种自动翻模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的实施例七为: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实施例一至五中任一的一种自动翻模方法的步骤。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自动翻模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通过将一整张的二维图纸分割成相互独立的图,并记录每张图的相应信息,通过识别二维图纸中的所有轴符,通过轴符先确定轴符指引线,然后根据轴符指引线来确定轴线,以生成轴网,通过轴网先识别出柱体构件,再由柱体构件依次识别出梁体构件、墙体构件、窗体构件与门体构件,从而识别出需要建立三维模型的建筑构件,根据建筑构件所对应的生成规则生成三维模型,从而提高翻模的效率、准确性和适用范围;通过轴网叠加、识别相应标注、预设楼高,来保证翻模的完整性,即本发明具有翻模效率高、翻模准确度高、适用范围广以及翻模完整度高的优点。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