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计算机硬盘防震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85331发布日期:2019-03-22 21:18阅读:374来源:国知局
一种计算机硬盘防震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硬盘保护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计算机硬盘防震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计算机已经被广泛的应用,而硬盘是计算机的主要部件,但硬盘内部的碟片在受到外部震荡的影响下很容易损坏,硬盘一旦损坏,维修的费用相当高昂且成功率较低,传统的计算机硬盘固定通过螺栓直接固定在计算机机箱的内部,该种方式在搬运计算机时以及硬盘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振动,会造成螺栓连接处松动的现象,特别是机械硬盘,从而使得计算机硬盘产生晃动现象,不防震是主要存在的毛病,所以计算机硬盘防震保护装置应运而生。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计算机硬盘防震保护装置,对计算机硬盘进行保护,能够有效的缓冲硬盘自身运行时产生的振动以及外界对硬盘产生的振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计算机硬盘防震保护装置,包括长方体状的外壳和安装在所述外壳内部的长方体状的硬盘,所述硬盘上沿着长度的方向上阵列分布有若干个第一缓冲板,所述硬盘上沿着宽度方向上阵列分布有若干个第二缓冲板,其中所述硬盘内切于所述第一缓冲板,所述第二缓冲板位于所述硬盘与所述壳体的内壁之间,所述第一缓冲板与所述第二缓冲板均抵紧在所述外壳的内壁上,所述第一缓冲板与所述第二缓冲板均固定设置在所述硬盘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缓冲板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第一弧形板和对称设置的两个第二弧形板,所述第一弧形板与所述第二弧形板通过四个第三弧形板首尾相连,所述第一弧形板与所述第二弧形板的圆心位于所述第一缓冲板之外,所述第三弧形板的圆心位于所述第一缓冲板之内,所述第一弧形板与所述第二弧形板均与所述硬盘相切,所述第三弧形板抵紧在所述壳体的内壁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弧形板的半径大于所述第二弧形板的半径,所述第二弧形板的半径大于是第三弧形板的半径,所述第三弧形板对应的圆心角大于所述第二弧形板对应的圆心角,所述第二弧形板对应的圆心角大于所述第一弧形板对应的圆心角。

优选地,所述第二缓冲板呈椭圆状,所述第二缓冲板沿着长轴的两端与所述第三弧形板相齐平。

优选地,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缓冲板之间固定设置有四个弹簧,所述弹簧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三弧形板上,所述弹簧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三弧形板的外径。

优选地,所述壳体上开设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散热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该装置通过第一缓冲板和第二缓冲板实现对硬盘的全方位缓冲,利用第一缓冲板中的第三弧形板与外壳接触,使得第一缓冲板形成四点支撑结构,进而对硬盘在宽度方向和厚度方向上进行缓冲,利用位于硬盘两端的第二缓冲板与外壳接触,使得第二缓冲板与硬盘之间形成两点支撑,进而对硬盘在长度方向上进行缓冲,最终形成对硬盘六个方向上的缓冲,进而实现对硬盘全方位的缓冲,实现对硬盘的保护。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硬盘防震保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去掉壳体一个侧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去掉壳体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去掉弹簧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一个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外壳、2-第一缓冲板、21-第一弧形板、22-第二弧形板、23-第三弧形板、3-第二缓冲板、4-弹簧、5-硬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计算机硬盘防震保护装置,包括长方体状的外壳1和安装在所述外壳1内部的长方体状的硬盘5,所述硬盘5上沿着长度的方向上阵列分布有若干个第一缓冲板2,所述硬盘5上沿着宽度方向上阵列分布有若干个第二缓冲板3,其中所述硬盘5内切于所述第一缓冲板2,所述第二缓冲板3位于所述硬盘5与所述壳体1的内壁之间,所述第一缓冲板2与所述第二缓冲板3均抵紧在所述外壳1的内壁上,所述第一缓冲板2与所述第二缓冲板3均固定设置在所述硬盘5上。第一缓冲板2与的第二缓冲板3均为不锈钢钢板,其具体的弹性模量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定,只要其能够承载住硬盘5的即可,在实际制作中,制作者可以自行选定具有不同弹性模量的钢板。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缓冲板2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第一弧形板21和对称设置的两个第二弧形板22,所述第一弧形板21与所述第二弧形板22通过四个第三弧形板23首尾相连,所述第一弧形板21与所述第二弧形板22的圆心位于所述第一缓冲板2之外,所述第三弧形板23的圆心位于所述第一缓冲板2之内,所述第一弧形板21与所述第二弧形板22均与所述硬盘5相切,所述第三弧形板23抵紧在所述壳体1的内壁上,其中,第一弧形板21的侧壁与第三弧形板23的侧壁、第三弧形板23侧壁与第二弧形板22侧壁均相切,该处所述的侧壁是指第一缓冲板2的内侧壁或者外侧壁。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弧形板21的半径大于所述第二弧形板22的半径,所述第二弧形板22的半径大于是第三弧形板23的半径,所述第三弧形板23对应的圆心角大于所述第二弧形板22对应的圆心角,所述第二弧形板22对应的圆心角大于所述第一弧形板21对应的圆心角。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缓冲板3呈椭圆状,所述第二缓冲板3沿着长轴的两端与所述第三弧形板23相齐平。

进一步的,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缓冲板21之间固定设置有四个弹簧4,所述弹簧4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三弧形板23上,所述弹簧4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三弧形板23的外径,避免弹簧4与壳体1接触,弹簧4与第三弧形板23同轴,利用弹簧4的吸振能力,通过弹簧4辅助吸收硬盘5在运行时产生的振动,弹簧4的弹性不宜过大,弹簧4在硬盘5运行时能够产生微量振动即可。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1上开设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散热孔。

另外第一缓冲板2与第二缓冲板3与硬盘5的固定位置均在相切的位置,即硬盘5与第一弧形板21和第二弧形板22相切的位置处为固定位置,硬盘5与第二缓冲板3短轴的一端相固定。

根据实施例1,我们选取了市面常售的一种机械硬盘,其长宽高分别为100mm、70mm、9.5mm,针对该种硬盘,第一缓冲板2的数量为7个,第二缓冲板3的数量为6个,并公开以下具体的尺寸:

对应的第一缓冲板2中:第一弧形板21的半径为50mm,第二弧形板22的半径为10mm,第三弧形板23的半径为5.5mm,该处所述的半径均为第一缓冲板2的内侧所测量的数值,另外第一缓冲板2的厚度为0.8mm;

对应的第二缓冲板3的短轴长度为8mm,第二缓冲板3的厚度为0.8mm,该处所述的短轴长度为第二缓冲板3外侧所测量的数值,第二缓冲板3的长轴的长度根据第一缓冲板2的尺寸进行确定,在此不再过多叙述。

使用时,将硬盘5内嵌套在第一缓冲板2内,并在硬盘5与第一缓冲板2相切的位置处涂抹固定胶水(胶水只要能够满足硬盘5与第一缓冲板2的有效连接即可,也可以采用其他的固定方式),实现硬盘5与第一缓冲板2的有效固定,然后将第二缓冲板3固定在硬盘5的两端,随后将硬盘5嵌入外壳1内(外壳1可以做出具有能够拆卸的盖板结构,通过打开盖板将硬盘5放入,然后再将盖板固定即可),使得第一缓冲板2与第二缓冲板3均抵紧在外壳1内即可,进而实现硬盘5六个方向的缓冲保护。

本实用新型中的该装置通过第一缓冲板和第二缓冲板实现对硬盘的全方位缓冲,利用第一缓冲板中的第三弧形板与外壳接触,使得第一缓冲板形成四点支撑结构,进而对硬盘在宽度方向和厚度方向上进行缓冲,利用位于硬盘两端的第二缓冲板与外壳接触,使得第二缓冲板与硬盘之间形成两点支撑,进而对硬盘在长度方向上进行缓冲,最终形成对硬盘六个方向上的缓冲,进而实现对硬盘全方位的缓冲,实现对硬盘的保护。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