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传感器、触摸面板、触摸面板用导电部件及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72862发布日期:2019-10-14 19:56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触摸传感器、触摸面板、触摸面板用导电部件及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导电部件,具体涉及一种配置于显示面板上且用作触摸传感器的触摸面板及用于触摸面板的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尤其涉及一种调整了触摸检测的检测灵敏度的触摸面板及用于触摸面板的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



背景技术:

目前,使用了金属细线的静电电容方式触摸面板能够使检测触摸的检测电极低电阻化。因此,能够提供灵敏度高的触摸面板,由此备受关注。

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能够提供一种高灵敏度的触摸面板,其通过在由电极线构成的带状电极内设置电极线的主线和连接主线的副线来防止电极线的断线。

以往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126731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得知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触摸面板中存在以下问题:与使用了金属网格电极的触摸面板相比,能够降低电极交叉部中的寄生电容,因此能够期待比使用了金属网格电极的触摸面板更高的灵敏度,若实际上驱动触摸面板,则在使用手指来进行触摸检测的情况下不会误检测,但在使用具有比手指细的尖端的手写笔等部件来进行触摸检测的情况下有时会误检测。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基于前述以往技术的问题,并提供一种即使在使用具有比手指细的尖端的部件来进行触摸检测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误检测的触摸传感器、触摸面板、触摸面板用导电部件及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

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手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摸面板,具有透明绝缘部件、位于透明绝缘部件的第1面上的第1电极层及位于透明绝缘部件的与第1面对置的第2面上的第2电极层,第1面为检测接触的一侧,其中,第1电极层具备多个第1带状电极,多个第1带状电极沿着第1方向隔开间隔而配置,并且向与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延伸,第1带状电极具有沿着第1方向隔开间隔而配置且向与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延伸的多个第1电极线及多个第1电极线被电连接的第1焊盘,第1电极线具有弯曲形状,第2电极层具备多个第2带状电极,多个第2带状电极沿着第2方向隔开间隔而配置,并且向第1方向延伸,第2带状电极具有沿着第2方向隔开间隔而配置且向第1方向延伸的多个第2电极线及多个第2电极线被电连接的第2焊盘,第2电极线具有弯曲形状,在设置有第1电极层和第2电极层的区域中不包括分别配置于多个第1带状电极和多个第2带状电极的最外侧的电极的主感应区域中,将第1带状电极的电极宽度设为w1,将第2带状电极的电极宽度设为w2时,具有至少一个满足w1<w2的第1带状电极和第2带状电极的组合。

在主感应区域中,优选第1带状电极的电极宽度w1与第2带状电极的电极宽度w2为w1<w2。

在主感应区域中满足w1<w2的第1带状电极与第2带状电极优选第1带状电极的电极宽度w1与第2带状电极的电极宽度w2为1.0<w2/w1≤3.0。在主感应区域中满足w1<w2的第1带状电极与第2带状电极更优选第1带状电极的电极宽度w1与第2带状电极的电极宽度w2为1.2≤w2/w1≤2.0。

优选第1电极线为线宽10μm以下的金属细线,第2电极线为线宽10μm以下的金属细线。

优选第1带状电极还具有对相邻的第1电极线之间进行电连接的多个第1连接线,第2带状电极还具有对相邻的第2电极线之间进行电连接的多个第2连接线。

优选第1带状电极还具有未与第1电极线电连接的多个第1非连接线,第2带状电极还具有未与第2电极线电连接的多个第2非连接线。

优选如下:将第1带状电极内的第1非连接线的总面积设为a1、将第1带状电极内的第1电极线及第1连接线的总面积设为b1并将第1带状电极内的第1非连接线的占有率设为c1时,为c1=a1/(a1+b1),将第2带状电极内的第2非连接线的总面积设为a2、将第2带状电极内的第2电极线及第2连接线的总面积设为b2并将第2带状电极内的第2非连接线的占有率设为c2时,为c2=a2/(a2+b2),第1带状电极内的第1非连接线的占有率c1与第2带状电极内的第2非连接线的占有率c2为c2<c1。

优选第1电极线、第1非连接线及第1连接线以及第2电极线、第2非连接线及第2连接线的线宽相同,并且线宽为5μm以下。

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具有透明绝缘部件、位于透明绝缘部件的第1面上的第1电极层及位于透明绝缘部件的与第1面对置的第2面上的第2电极层,其中,第1电极层具备多个第1带状电极,多个第1带状电极沿着第1方向隔开间隔而配置,并且向与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延伸,第1带状电极具有沿着第1方向隔开间隔而配置且向与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延伸的多个第1电极线及多个第1电极线被电连接的第1焊盘,第1电极线具有弯曲形状,第2电极层具备多个第2带状电极,多个第2带状电极沿着第2方向隔开间隔而配置,并且向第1方向延伸,第2带状电极具有沿着第2方向隔开间隔而配置且向第1方向延伸的多个第2电极线及多个第2电极线被电连接的第2焊盘,第2电极线具有弯曲形状,在设置有第1电极层和第2电极层的区域中不包括分别配置于多个第1带状电极和多个第2带状电极的最外侧的电极的主感应区域中,将第1带状电极的电极宽度设为w1,将第2带状电极的电极宽度设为w2时,具有至少一个满足w1<w2的第1带状电极和第2带状电极的组合。

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摸传感器,具有透明绝缘部件、位于所述透明绝缘部件的第1面上的第1电极层及位于所述透明绝缘部件的与所述第1面对置的第2面上的第2电极层,所述第1面为检测接触的一侧,其中,第1电极层具备多个第1带状电极,多个第1带状电极沿着第1方向隔开间隔而配置,并且向与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延伸,第1带状电极具有沿着第1方向隔开间隔而配置且向与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延伸的多个第1电极线及多个第1电极线被电连接的第1焊盘,第1电极线具有弯曲形状,第2电极层具备多个第2带状电极,多个第2带状电极沿着第2方向隔开间隔而配置,并且向第1方向延伸,第2带状电极具有沿着第2方向隔开间隔而配置且向第1方向延伸的多个第2电极线及多个第2电极线被电连接的第2焊盘,第2电极线具有弯曲形状,在设置有第1电极层和第2电极层的区域中不包括分别配置于多个第1带状电极和多个第2带状电极的最外侧的电极的主感应区域中,将第1带状电极的电极宽度设为w1,将第2带状电极的电极宽度设为w2时,具有至少一个满足w1<w2的第1带状电极和第2带状电极的组合。

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摸面板用导电部件,具有透明绝缘部件、位于透明绝缘部件的第1面上的第1电极层及位于透明绝缘部件的与第1面对置的第2面上的第2电极层,其中,第1电极层具备多个第1带状电极,多个第1带状电极沿着第1方向隔开间隔而配置,并且向与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延伸,第1带状电极具有沿着第1方向隔开间隔而配置且向与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延伸的多个第1电极线及多个第1电极线被电连接的第1焊盘,第1电极线具有弯曲形状,第2电极层具备多个第2带状电极,多个第2带状电极沿着第2方向隔开间隔而配置,并且向第1方向延伸,第2带状电极具有沿着第2方向隔开间隔而配置且向第1方向延伸的多个第2电极线及多个第2电极线被电连接的第2焊盘,第2电极线具有弯曲形状,在设置有第1电极层和第2电极层的区域中不包括分别配置于多个第1带状电极和多个第2带状电极的最外侧的电极的主感应区域中,将第1带状电极的电极宽度设为w1,将第2带状电极的电极宽度设为w2时,具有至少一个满足w1<w2的第1带状电极和第2带状电极的组合。

并且,显示设备具有显示面板及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中的第1电极层、透明绝缘部件及第2电极层以及显示面板依次层叠即可。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即使在使用具有比手指细的尖端的部件来进行触摸检测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误检测。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的结构的示意剖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的示意俯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的结构的另一例的示意剖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的结构的又一例的示意剖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的第1电极层的第1例的示意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的第2电极层的第1例的示意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的叠加了第1电极层的第1例和第2电极层的第1例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的第1带状电极的示意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的第2带状电极的示意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的第1电极层的第2例的示意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的第2电极层的第2例的示意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的叠加了第1电极层的第2例和第2电极层的第2例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的第1电极层的第3例的示意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的第2电极层的第3例的示意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的叠加了第1电极层的第3例和第2电极层的第3例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的第1电极层的第4例的示意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的第2电极层的第4例的示意图。

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的叠加了第1电极层的第4例和第2电极层的第4例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19是表示以往的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的第1电极层的示意图。

图20是表示以往的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的第2电极层的示意图。

图21是表示以往的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的叠加了第1电极层和第2电极层的状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所示的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触摸面板及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进行详细说明。

另外,以下表示数值范围的“~”是指包含记载于两侧的数值。例如,ε为数值α~数值β是指ε的范围为包含数值α和数值β的范围,若利用数学符号表示,则为α≤ε≤β。

“利用具体的数值表示的角度”、“平行”、“垂直”及“正交”等角度只要无特别记载,则包含在本技术领域中通常允许的误差范围。

并且,所谓“相同”只要无特别记载,则包含本技术领域中通常允许的误差范围。

透明是指透光率在波长380~780nm的可见光波长区域中为40%以上,优选为80%以上,更优选为90%以上。

透光率是例如使用jis(日本工业标准)k7375:2008中规定的“塑胶-总光线透射率及总光线反射率的求出方法”来测定。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的结构的示意剖视图。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的示意俯视图。图3及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的结构的其他例的示意剖视图。

如图1所示,作为导电部件的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10,在显示面板20上例如隔着透明层18而设置。

在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10上隔着透明层15设置有覆盖层12。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10与控制器14(参考图2)连接。

由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10及覆盖层12构成触摸传感器13,由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10、覆盖层12及控制器14构成触摸面板16。由触摸面板16和显示面板20构成作为电子器件的显示设备。另外,电子器件不限定于上述显示设备。

覆盖层12的表面12a成为显示于显示面板20的显示区域(未图示)的显示对象的视觉辨认面。并且,覆盖层12的表面12a为触摸面板16的触摸面,并成为操作面。另外,触摸面是指,检测手指或手写笔等具有比手指细的尖端的部件的接触的面。

控制器14由用于静电电容方式的触摸传感器的检测的公知的部件构成。在触摸面板16中,通过对覆盖层12的表面12a的手指等的接触,静电电容发生变化的位置被控制器14检测到。如上述那样,触摸面板16包括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10。包括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10的触摸面板16优选用作静电电容方式的触摸面板。在静电电容方式的触摸面板中具有相互电容方式的触摸面板及自电容方式的触摸面板,但是尤其作为相互电容方式的触摸面板而最适合。

覆盖层12用于保护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10。关于覆盖层12,其结构并无特别限定。覆盖层12中可使用例如板玻璃及强化玻璃等玻璃、聚碳酸酯(pc)、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pmma)等丙烯酸树脂。覆盖层12的表面12a如上述那样成为触摸面,因此也可以根据需要在表面12a上设置硬涂层。另外,作为覆盖层12的厚度,使用0.1~1.3mm,尤其优选0.1~0.7mm。

透明层18光学透明且具有绝缘体,并且若能够稳定地固定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10和显示面板20,则其结构并无特别限定。作为透明层18,能够使用例如光学透明的粘合剂(oca,opticalclearadhesive:光学透明胶)及uv(ultraviolet:紫外线)固化树脂等光学透明的树脂(ocr,opticalclearresin:光学透明树脂)。并且,透明层18可以是局部中空。

另外,也可以是不设置透明层18而在显示面板20上隔着间隙分开设置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10的结构。将该间隙称为气隙。

并且,透明层15光学透明且具有绝缘体,并且若能够稳定地固定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10和覆盖层12,则其结构并无特别限定。透明层15能够使用与透明层18相同的层。

显示面板20具备显示区域(未图示),例如为液晶显示面板。显示面板20并不限定于液晶显示面板,也可以是有机el(organicelectroluminescence:有机发光)显示面板。

电子器件具有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10或触摸面板16,若具有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10或触摸面板16,则并无特别限定。作为电子器件,可列举例如上述显示设备。作为电子器件,具体而言,可列举移动电话、智能手机、移动信息终端、导航系统、平板终端、笔记本型个人计算机及台式个人计算机等。

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10用于静电电容方式的触摸传感器,尤其用于相互电容方式的触摸传感器。

在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10中使用透明绝缘部件300。关于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10,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作为透明绝缘部件300能够使用透明绝缘基体30,在透明绝缘基体30的表面30a上设置有第1电极层32。并且,在透明绝缘基体30的背面30b上设置有第2电极层40。并且,第2电极层40与第1电极层32以绝缘状态对置而配置。图1中是在透明绝缘基体30的表面30a与背面30b之间直接形成有第1电极层32和第2电极层40的结构,但是在透明绝缘基体30与第1电极层32之间及透明绝缘基体30与第2电极层40之间,也可以设置1层以上用于使电极层与透明绝缘基体之间的密合性良好的基底层(底涂层)或密合强化层及其他功能层。

透明绝缘基体30的表面30a为第1面,透明绝缘基体30的背面30b为与第1面对置的第2面。透明绝缘基体30的表面30a上层叠有覆盖层12,透明绝缘基体30的表面30a侧为触摸面侧即检测接触的一侧。即,第1面侧为触摸面侧即检测接触的一侧。

如图2所示,第1电极层32具备多个第1带状电极34。多个第1带状电极34沿着第1方向d1隔开间隔而配置,并且向与第1方向d1正交的第2方向d2延伸。第1带状电极34为长条状的电极。

第1带状电极34具有多个第1电极线35及多个第1电极线35隔开间隔被电连接的第1焊盘36。第1电极线35如在后面进行详细说明那样具有弯曲形状。

相对于多个第1带状电极34,在各第1带状电极34的第1焊盘36电连接有第1周边配线37。各第1周边配线37彼此靠近而排列,多个第1周边配线37分别与用于个别连接控制器14的端子连接,这些端子在透明绝缘基体30的一边30c汇集于一个端子连接区域39。多个第1周边配线37统称为第1周边配线部38。

如图2所示,第2电极层40具备多个第2带状电极42。多个第2带状电极42沿着第2方向d2隔开间隔而配置,并且向第1方向d1延伸。第2带状电极42为长条状的电极。

第2带状电极42具有多个第2电极线43及多个第2电极线43隔开间隔被电连接的第2焊盘44。第2电极线43如在后面进行详细说明那样具有弯曲形状。

相对于多个第2带状电极42,在各第2带状电极42的第2焊盘44电连接有第2周边配线45。各第2周边配线45彼此靠近而排列。多个第2周边配线45分别与用于个别连接于控制器14的端子连接,这些端子在透明绝缘基体30的一边30c汇集于一个端子连接区域47。多个第2周边配线45统称为第2周边配线部46。

第1带状电极34和第2带状电极42通过透明绝缘部件300而被绝缘,至少一部分叠加而交叉配置。交叉部59只要是第1带状电极34和第2带状电极42叠加的区域则并无限定。更具体而言,从相对于透明绝缘基体30的一个面垂直的方向dn(参考图3)观察时,第2带状电极42相对于第1带状电极34至少一部分叠加而交叉配置。叠加第1带状电极34和第2带状电极42的层叠方向为与上述垂直的方向dn(参考图1)相同的方向。由多个第1带状电极34和多个第2带状电极42构成图2所示的检测触摸的感应区域48。感应区域48成为传感器区域。并且,设置有第1电极层32和第2电极层40的感应区域48中,如图2所示,将不包括配置于多个第1带状电极34的两侧的最外侧的电极34a和配置于多个第2带状电极42的两侧的最外侧的电极42a的感应区域定义为主感应区域48a。即,主感应区域48a为除了配置于多个第1带状电极34的两侧的最外侧的电极34a和配置于多个第2带状电极42的两侧的最外侧的电极42a以外的感应区域。

关于配置于主感应区域48a内的多个第1带状电极34,为了即使在将它们设为后述的任一结构时,也使检测灵敏度均匀,优选分别为相同的结构。并且,关于配置于主感应区域48a内的多个第2带状电极42,为了即使在将它们设为后述的任一结构时,也使检测灵敏度均匀,优选分别为相同的结构。

配置于最外侧的电极34a和电极42a与其他带状电极不同,受配置于感应区域48的外侧的第1周边配线37及第2周边配线45、以及未图示的接地配线的影响,使检测灵敏度发生变化,因此为了根据第1周边配线37及第2周边配线45、以及接地配线的布局来调整检测灵敏度,可以使配置于最外侧的电极34a和电极42a的电极形状不同于其他带状电极。

如图1所示,在一个透明绝缘基体30的表面30a设置第1带状电极34,在背面30b设置第2带状电极42,由此即使透明绝缘基体30收缩,也能够缩小第1带状电极34与第2带状电极42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偏差。

第1周边配线37及第2周边配线45例如由导体配线形成。关于包括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10在内的触摸面板16的各构成部件,在后面进行详细说明。

在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10中,俯视观察时多个第1带状电极34和多个第2带状电极42隔着透明绝缘部件300(图1中为透明绝缘基体30)叠加而配置的区域为感应区域48。感应区域48为在静电电容方式触摸面板中能够检测手指等的接触即触摸的感应区域。在显示面板20的显示区域上叠加感应区域48,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10配置于显示面板20上。因此,感应区域48也为可见区域。若在显示面板20(参考图1)的显示区域上显示图像,则感应区域48成为图像显示区域。

在形成有第1周边配线部38及第2周边配线部46的区域,例如设置有具有遮光功能的装饰层(未图示)。利用装饰层覆盖第1周边配线部38及第2周边配线部46,由此第1周边配线部38及第2周边配线部46为不可见。

作为装饰层,若能够将第1周边配线部38及第2周边配线部46设为不可见,则其结构并无特别限定,能够使用公知的装饰层。形成装饰层时能够使用丝网印刷法、凹版印刷法及胶版印刷法等各种印刷法、转印法以及蒸镀法,并形成于覆盖层12。

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10并不特别限定于图1及图2所示的结构,例如如图3及图4所示的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10那样,可以是在一个透明绝缘基体30上设置第1电极层32,且在另一个不同的透明绝缘基体31上设置第2电极层40的结构。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10也可以是在一个透明绝缘基体30的表面30a设置有第1电极层32,且在透明绝缘基体30的背面30b隔着透明粘接层49层叠有在表面31a上设置有第2电极层40的透明绝缘基体31的结构。并且,如图4所示,也可以是在一个透明绝缘基体30的表面30a设置有第1电极层32,且在透明绝缘基体30的背面30b隔着透明粘接层49层叠有在背面31b上设置有第2电极层40的透明绝缘基体31的结构。即,是具有位于透明绝缘部件300的第1面上的第1电极层32及位于透明绝缘部件300的与第1面对置的第2面上的第2电极层40的结构、即第1电极层32和第2电极层40通过透明绝缘部件300而绝缘的结构即可。图3中,由透明绝缘基体30和透明粘接层49构成透明绝缘部件300,图4中,由透明绝缘基体30、透明粘接层49及透明绝缘基体31构成透明绝缘部件300。不管是图3所示的结构还是图4所示的结构中,透明绝缘基体30的表面30a侧成为触摸面侧。即,第1电极层32配置于比第2电极层40更靠触摸面侧、即检测接触的一侧。

另外,虽未图示,但是也可以是在透明绝缘基体30上隔着绝缘膜层叠第1电极层32和第2电极层40的结构(单面层叠结构)。此时,绝缘膜相当于透明绝缘部件300,第1电极层32配置于触摸面侧即检测接触的一侧。

另外,透明绝缘基体31可以是与透明绝缘基体30相同的结构,也可以是不同的结构。透明粘接层49能够使用与上述透明层18相同的层。不管是图3所示的结构还是图4所示的结构中,叠加第1带状电极34和第2带状电极42的层叠方向与垂直的方向dn为相同方向。

接着,对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的第1电极层及第2电极层进行说明。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的第1电极层的第1例的示意图,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的第2电极层的第1例的示意图。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的叠加了第1电极层的第1例和第2电极层的第1例的状态的示意图。

如图5所示,关于第1电极层32的第1带状电极34,多个第1电极线35沿着第1方向d1隔开间隔而配置,并且向与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d2延伸。第1电极线35具有弯曲形状。弯曲形状是指具有直线形状的多个直线部隔着弯曲部连结的折线形状。

并且,第1电极层32具有在相邻的第1带状电极34之间未与第1电极线35电连接的多个第1虚线50。为了便于图示,第1虚线50与第1电极线35相比改变线型而显示,但是除了未与第1焊盘36电连接的方面以外,为与第1电极线35相同的结构,第1虚线50也具有弯曲形状。

第1带状电极34具有在第2方向d2上隔开间隔而设置,并且向第1方向d1延伸的多个第1连接线51。第1连接线51对在一个第1带状电极34中相邻的第1电极线35之间进行电连接,但并不对相邻的第1带状电极34的第1电极线35彼此进行电连接。

第1连接线51也具有弯曲形状。

第1电极线35具有检测触摸的功能。并且,与第1电极线35电连接的第1连接线51也具有检测触摸的功能。

第1虚线50并未与第1电极线35电连接,其相当于浮线,并不检测触摸。然而,第1虚线50具有用于抑制在叠加了第1电极层32和第2电极层40时的带状电极的图案外观及电极线的线外观等的功能。

如图6所示,第2电极层40的第2带状电极42中,多个第2电极线43沿着第2方向d2隔开间隔而配置,并且向第1方向d1延伸。第2电极线43具有弯曲形状。弯曲形状是指具有直线形状的多个直线部隔着弯曲部连结的折线形状。

第2带状电极42具有在第1方向d1上隔开间隔而设置,并且向第2方向d2延伸的多个第2连接线54。第2连接线54对在一个第2带状电极42中相邻的第2电极线43之间进行电连接,但并不对相邻的第2带状电极42的第2电极线43彼此进行电连接。第2连接线54的结构与第1电极线35的结构相同,与第1电极线35同样地具有弯曲形状。

第2电极线43具有检测触摸的功能。并且,与第2电极线43电连接的第2连接线54也具有检测触摸的功能。

在图5所示的第1电极层32中,第1连接线51以位于图6所示的第2电极层40的第2电极线43的间隙57的方式配置。

在图6所示的第2电极层40中,第2连接线54以位于图5所示的第1电极层32的第1电极线35的间隙56的方式配置。

如图7所示,叠加了第1电极层32和第2电极层40的状态下,构成格子58而成为网格状的图案。这是因为在第1电极层32中除了第1电极线35以外设置第1虚线50及第1连接线51且在第2电极层40中除了第2电极线43以外设置第2连接线54。另外,图7表示从第1电极层32侧即触摸面侧观察时的状态。

如图8所示,第1电极线35具有直线部35a和弯曲部35b。直线部35a按每一个弯曲部35b改变方向而配置。表示直线部35a的方向的内角的角度是相对于与第2方向d2平行的直线h1的绝对值θ1。第1电极线35在与第2方向d2平行的直线j1和与第2方向d2平行的直线j2之间弯曲。在图8所示的例子中,弯曲部35b与直线j1及直线j2中的任一个接触。

例如,直线部35a的长度l1可以设定成直线部35a中的第1方向d1的成分的长度lx等于第1方向d1中的第1电极线35之间的间距p1。间距p1及角度θ1根据作为触摸面板要求的位置检测的精度及显示面板20中的像素形状等适当地设定。间距p1的优选范围为200μm~1000μm。角度θ1的优选范围为30°~120°,尤其优选80°~100°。

如图9所示,第2电极线43具有直线部43a和弯曲部43b。直线部43a按每一个弯曲部43b改变方向而配置。表示直线部43a的方向的内角的角度是相对于与第1方向d1平行的直线h2的绝对值为θ2。第2电极线43在与第1方向d1平行的直线j3和与第1方向d1平行的直线j4之间弯曲。在图9所示的例子中,弯曲部43b与直线j3及直线j4中的任一个接触。

例如,直线部43a的长度l2可以设定成直线部43a中的第2方向d2的成分的长度ly等于第2方向d2中的第2电极线43之间的间距p2。间距p2及角度θ2根据作为触摸面板要求的位置检测的精度及显示面板20中的像素形状等适当地设定。间距p2的优选范围为200μm~1000μm。角度θ2的优选范围为30°~120°,尤其优选80°~100°。

将第1带状电极34的电极宽度设为w1,将第2带状电极42的电极宽度设为w2时,在设置有第1电极层32和第2电极层40的感应区域48中不包括分别配置于多个第1带状电极34和多个第2带状电极42的最外侧的电极34a和电极42a的主感应区域48a(参考图2)中,具有至少一个满足w1<w2的第1带状电极34和第2带状电极42的组合。

如图8所示,第1带状电极34的电极宽度w1是在一个第1带状电极34中与一个第1焊盘36连接的多个第1电极线35中的第1方向d1上的主感应区域48a内的最外侧电极线的外侧之间的距离。在第1焊盘36中,还具有第1虚线50,但第1虚线50不包括在电极宽度w1中。

如图9所示,第2带状电极42的电极宽度w2是在一个第2带状电极42中与一个第2焊盘41连接的多个第2电极线43中的第2方向d2上的主感应区域48a内的最外侧电极线的外侧之间的距离。

第1带状电极34的电极宽度w1例如为1~3mm。第1电极线35的间距p1例如为100~3000μm,优选为200~1000μm。第2带状电极42的电极宽度w2例如为2~4mm。第2电极线43之间的间距p2例如为100~4000μm,优选为200~1000μm。

从难以视觉辨认网格状的图案的观点考虑,在叠加了第1电极层32和第2电极层40的状态下形成的网格状的图案的格子的一边的长度为50~500μm,优选为200~400μm。因此,如图7所示,构成具有格子58的网格状的图案时,第1电极线35的间距p1及第2电极线43之间的间距p2优选为200~400μm。

在此,如图1所示,在第1电极层32和第2电极层40中,距覆盖层12的表面12a的距离不同。由此,在第1电极层32和第2电极层40中检测灵敏度不同,发现了因该原因在如手写笔那样具有比手指细的尖端的部件的情况下有时会存在误检测。相对于此,如上述那样,关于主感应区域48a内的第1带状电极34的电极宽度w1与第2带状电极42的电极宽度w2,设为w1<w2,由此第1电极层32侧的检测灵敏度成为与第2电极层40的检测灵敏度相同的程度。因此,对具有比手指细的尖端的部件的检测灵敏度得到提高,例如,即使是具有尖端直径为2mm的非常细的尖端的部件也能够抑制误检测。

设为w1<w2是为了抑制使用手写笔等具有比手指细的尖端的部件时的误检测,因此至少在主感应区域48a(参考图2)中,为上述w1<w2即可。需要检测具有细的尖端的手写笔等部件的是感应区域48内的中心部,除了主感应区域48a以外的感应区域48的边缘周边部如上述那样受周边配线、接地配线等的影响而有时检测灵敏度下降,有时还设定为不检测具有比手指细的尖端的手写笔等部件的触摸,该情况下,除了主感应区域48a以外的感应区域48的边缘周边部中的电极34a与电极42a无需设定为w1<w2。当然,也可以在感应区域48内整个区域中满足w1<w2。以下,进一步对将第1带状电极34的电极宽度w1与第2带状电极42的电极宽度w2设为w1<w2的原因进行说明。

在此,图19是表示以往的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的第1电极层的示意图。图20是表示以往的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的第2电极层的示意图。图21是表示以往的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的叠加了第1电极层和第2电极层的状态的示意图。

另外,在图19~图21中,对与图5~图7所示的结构相同的结构物标注相同符号,并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图19所示的以往的第1电极层100中,第1带状电极102中多个第1电极线35连接于第1焊盘36。并且,图20所示的以往的第2电极层104中,第2带状电极106中多个第2电极线43连接于第2焊盘44。如图21所示,在叠加了第1电极层100和第2电极层104的状态下成为网格状。然而,第1带状电极34的电极宽度w1与第2带状电极42的电极宽度w2为w1=w2,第1带状电极34与第2带状电极42为相同结构。距覆盖层12的表面12a的距离不同时,在第1电极层100与第2电极层104中检测灵敏度不同,由此发生误检测。

关于检测灵敏度不同的情况,明确了关于具有细的尖端的部件的电极的检测灵敏度能够以第1带状电极与第2带状电极的电极宽度比来进行调整。具体而言,发现通过将离触摸面(检测接触的一侧)近的第1带状电极的电极宽度设为比离触摸面(检测接触的一侧)远的第2带状电极的电极宽度小,能够调整第1带状电极与第2带状电极的检测灵敏度的平衡,且抑制具有细的尖端的部件的误检测。关于图19所示的以往的第1电极层100的结构,如图5所示,将带状电极的电极宽度设为第1带状电极34的电极宽度w1小于图6所示的第2带状电极42的电极宽度w2的结构,由此对具有比手指细的尖端的部件的第1带状电极34和第2带状电极42的检测灵敏度变得相同,能够抑制误检测。

另外,关于第1带状电极34的电极宽度w1与第2带状电极42的电极宽度w2设成了w1<w2,但为了实现误检测和灵敏度的兼顾,优选为1.0<w2/w1≤3.0,更优选为1.2≤w2/w1≤2.0。

另外,在感应区域48内整个区域中,无需满足关于w2/w1的上述数值范围,优选在主感应区域48a中满足w1<w2的第1带状电极34与第2带状电极42至少满足上述1.0<w2/w1≤3.0(更优选1.2≤w2/w1≤2.0)。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的第1电极层的第2例的示意图。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的第2电极层的第2例的示意图。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的叠加了第1电极层的第2例和第2电极层的第2例的状态的示意图。

另外,在图10~图12中,对与图5~图7所示的结构相同的结构物标注相同符号,并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图10所示的第1电极层32的第1带状电极34与图5所示的第1电极层32的第1带状电极34相比,还具有未与第1电极线35电连接的多个第1非连接线52,除此以外,为与图5所示的第1电极层32的第1带状电极34相同的结构。第1非连接线52未与第1电极线35、第1焊盘36及第1连接线51电连接,处于电浮动状态。例如,使第1电极线35不连续来作为第1非连接线52。

通过设置第1非连接线52,能够不改变电极宽度w1而进一步调整第1电极层32的检测灵敏度。另外,为了便于图示,第1非连接线52与第1电极线35相比改变线型而显示,但结构与第1电极线35相同。

图11所示的第2电极层40的第2带状电极42与图6所示的第2电极层40的第2带状电极42相比,还具有未与第2电极线43电连接的多个第2非连接线55,除此以外,为与图6所示的第2电极层40的第2带状电极42相同的结构。第2非连接线55未与第2电极线43电连接,处于电浮动状态。通过设置第2非连接线55,能够不改变电极宽度w2而进一步调整第2电极层40的检测灵敏度。

图10所示的第1电极层32的第1带状电极34的电极宽度w1与图11所示的第2电极层40的第2带状电极42的电极宽度w2处于w1<w2的关系。

另外,如图12所示,叠加了第1电极层32和第2电极层40的情况下,构成格子58而成为网格状的图案。

并且,将第1带状电极34内的第1非连接线52的总面积设为a1,将第1带状电极34内的第1电极线35和第1连接线51的总面积设为b1并将第1带状电极34内的第1非连接线52的占有率设为c1时,为c1=a1/(a1+b1)。

将第2带状电极42内的第2非连接线55的总面积设为a2、将第2带状电极42内的第2电极线43和第2连接线54的总面积设为b2并将第2带状电极42内的第2非连接线55的占有率设为c2时,为c2=a2/(a2+b2)。从提高对手写笔等具有比手指细的尖端的部件的灵敏度的方面而言,优选第1带状电极34内的第1非连接线52的占有率c1与第2带状电极42内的第2非连接线55的占有率c2为c2<c1。并且,优选为1.0<c1/c2≤3.0,进一步优选为1.2≤c1/c2≤2.0。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的第1电极层的第3例的示意图。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的第2电极层的第3例的示意图。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的叠加了第1电极层的第3例和第2电极层的第3例的状态的示意图。

另外,在图13~图15中,对与图10~图12所示的结构相同的结构物标注相同符号,并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图13所示的第1电极层32的第1带状电极34与图10所示的第1电极层32的第1带状电极34相比,第1非连接线52的比例多,除此以外,为与图10所示的第1电极层32的第1带状电极34相同的结构。图13中,在一个第1带状电极34中,第1电极线35为两条。

图14所示的第2电极层40的第2带状电极42与图11所示的第2电极层40的第2带状电极42的结构相同。

另外,如图15所示,叠加了第1电极层32和第2电极层40的情况下,构成格子58而成为网格状的图案。

图13所示的第1电极层32的第1带状电极34的电极宽度w1与图14所示的第2电极层40的第2带状电极42的电极宽度w2处于w1<w2的关系。

然而,图13所示的第1电极层32的第1带状电极34内的第1非连接线52的占有率c1与图14所示的第2电极层40的第2带状电极42内的第2非连接线55的占有率c2为c2<c1。通过为c2<c1,能够提高对手写笔等具有比手指细的尖端的部件的检测灵敏度。

另外,在图10所示的第1带状电极34和图13所示的第1带状电极34中,图10所示的第1带状电极34的c1大。

只要在第1带状电极34中第1电极线35为弯曲形状且在第2带状电极42中第2电极线43为弯曲形状,则并不限定于上述结构。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的第1电极层的第4例的示意图。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的第2电极层的第4例的示意图。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的叠加了第1电极层的第4例和第2电极层的第4例的状态的示意图。

另外,在图16~图18中,对与图5~图7所示的结构相同的结构物标注相同符号,并省略其详细的说明。图16~图18表示第1带状电极34和第2带状电极42叠加的交叉部59(参考图2)。并且,在图16~图18中,为了便于图示,改变了线的粗细,但是线的粗细与实际情况无关。

在图16所示的第1电极层32的第1带状电极34中,例如,具有两个弯曲形状的第1电极线35,且设置有连接两个第1电极线35的第1连接线51。并且,在第1电极线35之间设置有第1非连接线52。在第1电极线35的周边设置有第1虚线50。

在图17所示的第2带状电极42中,例如,具有3个弯曲形状的第2电极线43,且沿着第2方向d2隔开间隔而设置有两个连接3个第2电极线43的第2连接线54。并且,在第2电极线43之间设置有第2非连接线55。在第2电极线43的周边设置有第2虚线60,该第2虚线60配置于相邻的第2带状电极42之间,且与第2电极线43绝缘。

如图18所示,叠加了第1电极层32和第2电极层40的情况下,在交叉部59(参考图2)中构成格子58而成为网格状的图案。在第4例中示出了配置有相同形状的正方形格子的网格状的图案,但格子形状也可以是菱形或正六边形、正三角形。

第1带状电极34中的第1电极线35、第1虚线50、第1连接线51及第1非连接线52的配置图案和第2带状电极42中的第2电极线43、第2连接线54、第2非连接线55及第2虚线60的配置图案通过将第1带状电极34的电极宽度w1与第2带状电极42的电极宽度w2设为w1<w2来确定。并且,也可以通过在第1带状电极34和第2带状电极42叠加的交叉部59中所形成的网格状的图案来确定。

另外,图16所示的第1带状电极34的电极宽度w1与图17所示的第2带状电极42的电极宽度w2满足w1<w2。并且,优选第1非连接线52的占有率c1与第2非连接线的占有率c2满足c2<c1。此时,通过增加第1非连接线52的比率或减少第2非连接线55的比率,能够满足c2<c1。

第1电极层32中第1电极线35优选线宽为10μm以下的金属细线,第2电极层40中第2电极线43优选线宽为10μm以下的金属细线。尤其优选第1电极线35与第2电极线43的线宽相同,并且线宽为1.0μm以上且5.0μm以下。在此,线宽相同是指在±10%的范围内。因此,线宽为5.0μm时,若线宽为4.5μm~5.5μm,则线宽视为相同。

并且,第1电极线35、第1虚线50、第1非连接线52及第1连接线51、以及第2电极线43、第2非连接线55、第2连接线54及第2虚线60的线宽相同,并且优选线宽为5μm以下,尤其优选线宽为1.0μm以上且5.0μm以下。在此,线宽相同是指在±10%的范围内。因此,线宽为5.0μm时,若线宽为4.5μm~5.5μm,则线宽视为相同。

处于上述第1电极层32及第2电极层40的线的线宽均为平均值的值。

以下,将第1电极线35、第1虚线50、第1非连接线52及第1连接线51、以及第2电极线43、第2非连接线55及第2连接线54统一简称为线。

处于上述第1电极层32及第2电极层40的线的线宽,首先获取相对于成为对象的线的透明绝缘基体30的表面30a垂直的方向的图像,并将图像读入个人计算机而提取线。沿着所提取的线求出线宽,获得多个线宽,并获得多个线的线宽的平均值。将该平均值设为线宽。

处于上述第1电极层32及第2电极层40的线的厚度并无特别限定,但是优选为0.05~10μm,最优选为0.1~1μm。若厚度为上述范围,则能够比较容易形成低电阻且耐久性优异的线。

测定线的厚度时,获取成为测定对象的线的截面图像,将截面图像读入个人计算机,显示于显示器,在显示器上,对确定成为测定对象的线的厚度的2处分别描绘水平线,并求出水平线之间的长度。由此,能够获得成为测定对象的线的厚度。

以下,对触摸面板的各部件进行说明。

首先,对第1电极线、第1虚线、第1非连接线及第1连接线、以及第2电极线、第2非连接线及第2连接线进行说明。

<第1电极线、第1虚线、第1非连接线及第1连接线、以及第2电极线、第2非连接线及第2连接线>

上述第1电极线35、第1虚线50、第1非连接线52及第1连接线51、以及第2电极线43、第2非连接线55及第2连接线54具有电导性,例如,如上述那样由金属细线构成。金属细线例如由金属或合金构成,能够通过铜、铝或银或它们的合金构成。从电阻值的观点考虑,优选金属细线中包含铜或银。并且,金属细线含有金属粒子和粘合剂,例如可以含有金属银及明胶或丙烯酸苯乙烯系乳胶等高分子粘合剂。

金属细线并不限定于由上述金属或合金构成,例如还可以包含金属氧化物粒子、银浆及铜浆等金属浆料、以及银纳米线及铜纳米线等金属纳米线粒子。

并且,金属细线可以是单层结构,也可以是多层结构。作为金属细线,例如能够设为依次层叠氮氧化铜层、铜层及氮氧化铜层而成的结构、或依次层叠钼(mo)、铝(al)及钼(mo)而成的结构。

为了减小金属细线的反射率,也可以进行对金属细线的表面实施硫化处理或氧化处理的黑化处理来形成。而且,也可以是设置难以看到金属细线的黑化层的结构。黑化层例如减小金属细线的反射率。黑化层能够通过氮化铜、氧化铜、氮氧化铜、ago、pd、碳或其他氮化物或氧化物等构成。黑化层配置于金属细线的视觉辨认侧,即配置于触摸面侧。

接着,对设置于上述第1电极层32及第2电极层40的第1电极线35、第1虚线50、第1非连接线52及第1连接线51、以及第2电极线43、第2非连接线55及第2连接线54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制造方法>

设置于第1电极层32及第2电极层40的第1电极线35、第1虚线50、第1非连接线52及第1连接线51、以及第2电极线43、第2非连接线55及第2连接线54的制造方法只要能够在透明绝缘基体30等形成线,则并无特别限定,能够适当利用日本特开2014-159620号公报及日本特开2012-144761号公报等中记载的电镀法、日本特开2015-022597号公報等中记载的银盐法、日本特开2014-029614号公报等中记载的蒸镀法、以及日本特开2011-028985号公报等中记载的使用了导电性油墨的印刷法等。

<第1周边配线部及第2周边配线部>

形成于第1周边配线部38及第2周边配线部46的第1周边配线37及第2周边配线45的线宽(线)优选为50μm以下,更优选为30μm以下,尤其优选为15μm以下。第1周边配线37及第2周边配线45的间隔(空间)优选为50μm以下,更优选为30μm以下,尤其优选为15μm以下。若线宽及间隔为上述范围,则能够使第1周边配线部38及第2周边配线部46的区域变窄,因此优选。

另外,第1周边配线37及第2周边配线45也能够利用上述线的制造方法来形成,第1周边配线37和第1带状电极34,及第2周边配线45和第2带状电极42能够使用相同材料在相同工序同时形成。

<透明绝缘基体>

透明绝缘基体30、31只要能够设置第1电极层32及第2电极层40,则其种类并无特别限定。作为透明绝缘基体30、31的材料,例如可列举透明树脂材料及透明无机材料等。

作为透明树脂材料,具体而言,例如可列举三醋酸纤维素等醋酸纤维素系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等聚酯系树脂、聚乙烯(pe)、聚甲基戊烯、环烯烃聚合物(cop)、环烯烃共聚物(coc)等烯烃系树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丙烯酸系树脂、聚氨酯系树脂、聚醚砜、聚碳酸酯、聚砜、聚醚、聚醚酮、丙烯腈及甲基丙烯腈等。作为透明树脂材料的优选的厚度为20~200μm。

作为透明无机材料,具体而言,例如可列举无碱玻璃、碱玻璃、化学强化玻璃、苏打玻璃、钾玻璃、铅玻璃等玻璃、透光性压电陶瓷(plzt(锆钛酸镧铅))等陶瓷、石英、萤石及蓝宝石等。透明无机材料的优选的厚度为0.1~1.3mm。

作为透明绝缘基体30、31的另一优选方式,优选在设置有第1电极层32及第2电极层40的面上具有包含高分子的基底层。通过在该基底层上形成第1电极层32及第2电极层40,第1电极层32及第2电极层40与透明绝缘基体30、31的密合性得到进一步提高。

基底层的形成方法并无特别限定,但是例如可列举在基板上涂布包含高分子的基底层形成用组合物,根据需要实施加热处理的方法。基底层形成用组合物中根据需要也可以包含溶剂。溶剂的种类并无特别限定。并且,作为包含高分子的基底层形成用组合物,可以使用明胶、丙烯酸树脂、聚氨酯树脂或包含无机或高分子的微粒的丙烯酸苯乙烯系乳胶。

基底层的厚度并无特别限定,但是从第1电极层32及第2电极层40与透明绝缘基体30的密合性进一步优异的方面而言,优选为0.02~2.0μm,更优选为0.03~1.5μm。

另外,根据需要在透明绝缘基体30与第1电极层32与第2电极层40之间作为其他层,除了上述基底层以外还可以设置例如紫外线吸收层。

并且,根据需要也可以形成以下的功能膜。

<保护层>

也可以在第1电极线35、第2电极线43上形成透明的保护层。作为保护层,能够使用明胶、丙烯酸树脂、聚氨酯树脂、丙烯酸苯乙烯系乳胶等的有机膜及二氧化硅等的无机膜,优选膜厚为10nm以上且10000nm以下。

并且,根据需要,也可以在保护层上形成透明涂层。透明涂层可使用丙烯酸树脂、聚氨酯树脂等的有机膜,并形成于感应区域48,膜厚为1μm以上且100μm以下。

<周边配线绝缘膜>

以防止周边配线的迁移及防止周边配线的腐蚀为目的,在图2所示的第1周边配线37、第2周边配线45上形成周边配线绝缘膜。作为周边配线绝缘膜,可使用丙烯酸树脂、聚氨酯树脂等的有机膜,膜厚优选为1μm以上且30μm以下。周边配线绝缘膜仅可形成于第1周边配线37、第2周边配线45中的任意一侧上。

本发明基本上如上述那样构成。以上,对本发明的触摸面板及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当然可以进行各种改良或变更。

实施例

以下,举出实施例进一步对本发明的特征进行具体说明。以下的实施例中所示的材料、试剂、使用量、物质量、比例、处理内容、处理顺序等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就能够进行适当变更。因此,本发明的范围不应由以下所示的具体例来进行限制性的解释。

本实施例中,关于触摸面板的结构变更第1电极层及第2电极层的电极图案以及尺寸而制作了以下所示的实施例1~实施例11、实施例21~实施例28、实施例31~实施例38及实施例41~实施例44、以及比较例1及比较例2,对各自的灵敏度进行了评价。

关于实施例1~实施例11、实施例21~实施例28、实施例31~实施例38及实施例41~实施例44以及比较例1及比较例2,将第1电极层及第2电极层的电极图案以及尺寸示于下述表1中,并且将灵敏度的评价结果示于下述表1中。另外,本实施例中,作为触摸面板,使用了图1所示的结构的触摸面板16。

以下,对实施例1~实施例11、实施例21~实施例28、实施例31~实施例38及实施例41~实施例44以及比较例1及比较例2进行说明。

实施例1~实施例11中,将第1电极层设为图5所示的结构,将第2电极层设为图6所示的结构。将图5所示的第1电极层与图6所示的第2电极层的电极图案称为第1图案。

实施例21~实施例28中,将第1电极层设为图10所示的结构,将第2电极层设为图11所示的结构。将图10所示的第1电极层与图11所示的第2电极层的电极图案称为第2图案。

实施例31~实施例38中,将第1电极层设为图13所示的结构,将第2电极层设为图14所示的结构。将图13所示的第1电极层与图14所示的第2电极层的电极图案称为第3图案。

实施例41~实施例44中,将第1电极层设为图16所示的结构,将第2电极层设为图17所示的结构。将图16所示的第1电极层与图17所示的第2电极层的电极图案称为第4图案。

比较例1及比较例2中,将第1电极层设为图19所示的结构,将第2电极层设为图20所示的结构。将图19所示的第1电极层与图20所示的第2电极层的电极图案称为第5图案。

实施例1~实施例11、实施例21~实施例28、实施例31~实施例38及实施例41~实施例44以及比较例1及比较例2中,均将线的线宽设为4μm。

作为触摸面板的结构,覆盖层使用了厚度为0.4mm的强化玻璃。覆盖层与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之间的透明层中使用了光学透明的粘合剂(oca,opticalclearadhesive、3m公司制造8146-4(产品编号)厚度75μm)。

第1电极层是使用厚度38nm的氮氧化铜层、厚度500nm的铜层及厚度38nm的氮氧化铜层的层叠结构的线而构成。

第2电极层是使用厚度38nm的氮氧化铜层、厚度500nm的铜层及厚度38nm的氮氧化铜层的层叠结构的线而构成。

透明绝缘基体上使用了厚度50μm的环烯烃聚合物(cop)基材。

对触摸面板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作为透明绝缘基体,准备了厚度为50μm的环烯烃聚合物基材(以下,简称为基材。)。在基材的第1面与第2面使用涂液而形成了具有1.2μm的厚度且包括丙烯酸树脂的基底层。

而且,在基材的第1面的基底层上使用溅射法形成了具有38nm的厚度的下侧氮氧化铜层。接着,在下侧氮氧化铜层上使用溅射法形成了具有500nm的厚度的铜层。进而在铜层上使用溅射法形成具有38nm的厚度的上侧氮氧化铜层,并形成了包括氮氧化铜层、铜层及氮氧化铜层的第1导电层。

与第1导电层同样地在基材的第2面的基底层上使用溅射法形成了具有38nm的厚度的下侧氮氧化铜层。接着,在下侧氮氧化铜层上使用溅射法形成了具有500nm的厚度的铜层。进而在铜层上使用溅射法形成具有38nm的厚度的上侧氮氧化铜层,并形成了包括氮氧化铜层、铜层及氮氧化铜层的第2导电层,从而形成了触摸面板用导电性层叠体。

接着,在触摸面板用导电性层叠体的第1导电层上与第2导电层上的两面涂布抗蚀剂,从触摸面板用导电性层叠体的两面隔着曝光掩模进行、曝光并显影,由此形成了在两面分别具有电极图案和周边配线图案的抗蚀剂图案。

接着,将氯化铁液设为蚀刻液,对包括氮氧化铜层、铜层及氮氧化铜层的第1导电层及第2导电层进行蚀刻,利用剥离液对抗蚀剂进行剥离,由此形成第1电极层和第2电极层,制作了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

将曝光掩模的图案设为上述第1图案~第5图案中的任一个图案,由此制作了第1带状电极和第2带状电极的各种电极线和非连接线的图案。另外,如上述那样,将电极线、连接线、虚线及非连接线的线宽设为4μm。

使用上述光学透明的粘合剂贴合所制作的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和覆盖层,与控制器连接,从而制作了触摸面板。

另外,将第1带状电极的电极宽度设为w1,将第2带状电极的电极宽度设为w2,并记载于表1中。具有非连接线的情况下,将第1非连接线的占有率设为c1,将第2非连接线的占有率设为c2并记载于表1中。

关于灵敏度,以如下方式进行了评价。

触摸面板的表面中,对预先设定的1万处的位置依次使用探测机器人一边接触尖端直径为2mm的手写笔,一边检测了各触摸位置。而且,对1万处的检测结果和与其对应的设定值进行了比较。使用从检测位置与设定位置的差矢量的绝对值小的开始数第9973个值,根据以下的评价基准评价了灵敏度。

“aa”:上述第9973个值小于0.5mm

“a”:上述第9973个值为0.5mm以上且小于1.0mm

“b”:上述第9973个值为1.0mm以上且小于2.0mm

“c”:上述第9973个值为2.0mm以上

另外,评价“c”为在尖端直径2mm的手写笔的情况下误检测较多且使用上存在问题的水平,评价“b”为误检测较少且使用上没有问题的水平,评价“a”及“aa”为无误检测且非常优异的水平。

[表1]

如表1所示,实施例1~实施例11、实施例21~实施例28、实施例31~实施例38及实施例41~实施例44与比较例1及比较例2相比,对尖端直径为2mm的手写笔的灵敏度良好,且能够抑制使用尖端直径为2mm的手写笔时的误检测。

实施例1~实施例11均为第1图案,但w2/w1的值相对小的实施例6和w2/w1的值相对大的实施例2及实施例11的灵敏度稍微低。

实施例21~实施例28均为具有非连接线的第2图案,但w2/w1的值相对大的实施例23的灵敏度稍微低。与实施例6的w2/w1的值相同的实施例26通过设为具有非连接线的第2图案,灵敏度评价得到提高。

实施例31~实施例38均为第3图案,但在w2/w1的值相对小的实施例36及w2/w1的值相对大的实施例33中也能够得到良好的灵敏度。与实施例23的w2/w1的值相同的实施例33及与实施例26的w2/w1的值相同的实施例36通过将c1/c2的值设为大于1,即,设为c1<c2的第3图案,灵敏度评价得到提高。

另外,若附加另一方式,则如下。

一种导电部件,具有第1电极层和与所述第1电极层以绝缘状态对置而配置的第2电极层,配置有所述第1电极层的一侧为检测接触的一侧,其中,

所述第1电极层具备多个第1带状电极,多个所述第1带状电极沿着第1方向隔开间隔而配置,并且在与所述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上延伸,

所述第1带状电极具有多个第1电极线和多个所述第1电极线被电连接的第1焊盘,多个所述第1电极线沿着所述第1方向隔开间隔而配置且在与所述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上延伸,所述第1电极线具有弯曲形状,

所述第2电极层具备多个第2带状电极,多个所述第2带状电极沿着所述第2方向隔开间隔而配置,并且在所述第1方向上延伸,

所述第2带状电极具有多个第2电极线及多个所述第2电极线被电连接的第2焊盘,多个所述第2电极线沿着所述第2方向隔开间隔而配置且在所述第1方向上延伸,所述第2电极线具有弯曲形状,

在设置有所述第1电极层和所述第2电极层的区域中不包括所述多个第1带状电极和所述多个第2带状电极的各自配置于最外侧的电极的主感应区域中,将所述第1带状电极的电极宽度设为w1,将所述第2带状电极的电极宽度设为w2时,具有至少一个满足w1<w2的所述第1带状电极和所述第2带状电极的组合。

该导电部件可构成为电极。并且,导电部件可以是导电性薄膜,导电性片材包含导电性薄膜。

符号说明

10-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12-覆盖层,12a-表面,13-触摸传感器,14-控制器,15-透明层,16-触摸面板,18-透明层,20-显示面板,30、31-透明绝缘基体,30a、31a-表面,30b、31b-背面,30c-一边,32-第1电极层,34-第1带状电极,34a-配置于第1带状电极的最外侧的电极,35-第1电极线,35a、43a-直线部,35b、43b-弯曲部,36-第1焊盘,37-第1周边配线,38-第1周边配线部,39、47-端子连接区域,40-第2电极层,42-第2带状电极,42a-配置于第2带状电极的最外侧的电极,43-第2电极线,44-第2焊盘,45-第2周边配线,46-第2周边配线部,48-感应区域,48a-主感应区域,49-透明粘接层,50-第1虚线,51-第1连接线,52-第1非连接线,54-第2连接线,55-第2非连接线,56、57-间隙,58-格子,59-交叉部,60-第2虚线,100-第1电极层,102-第1带状电极,104-第2电极层,106-第2带状电极,300-透明绝缘部件,d1-第1方向,d2-第2方向,dn-方向,h1、h2、j1、j2、j3、j4-直线,l1、l2、lx、ly-长度,w1-电极宽度,w2-电极宽度,p1、p2-间距,θ1、θ2-角度。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