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管和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67931发布日期:2019-12-10 21:03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数码管和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数码管和具有该数码管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当前市场上led数码管应用极为广泛,在各种电器和电子设备中几乎普遍被用于显示阿拉伯数字,实现计数、计时和数字显示功能。但现有的led数码管产品功能单一,均只是实现数码显示功能,且在实现产品触摸功能时,需要使用单独的电子传感器或电路,这导致了数码管的结构更加复杂,整体的成本更高,存在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数码管,能够兼具数码显示和触摸控制两种功能,经济性和实用性更佳。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数码管,包括:壳体模组;触控电路板,所述触控电路板安装于所述壳体模组内且位于所述壳体模组的前部,所述触控电路板设有触控传感器;主电路板,所述主电路板安装于所述壳体模组内且位于所述触控电路板的后方,所述主电路板安装有发光器件,所述主电路板设有显示控制引脚和触控传感引脚,所述显示控制引脚与所述发光器件电连接,所述触控传感引脚与所述触控传感器电连接,所述显示控制引脚与所述触控传感引脚用于与外部的控制芯片电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数码管,即可实现数字显示的作用,又可通过触控对显示的数字进行更改,实现两用,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经济且实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数码管,所述发光器件、所述触控传感器均包括多组,多组所述触控传感器与多组所述发光器件一一对应。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数码管,所述触控电路板为透明材料制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数码管,所述触控传感器为能感应电容的极片或电路板上的可导电区域。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数码管,还包括:遮光板,所述遮光板安装于所述壳体模组内,且位于所述触控电路板的后方。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数码管,所述触控电路板、所述遮光板和所述主电路板沿前后方向依次叠置于所述壳体模组内,且所述主电路板通过塑封胶体与所述壳体模组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数码管,所述壳体模组包括具有显示面的前端板,所述触控电路板与所述前端板的后侧面贴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数码管,所述发光器件设于所述主电路板的第一侧,所述显示控制引脚包括第一接线端和第二接线端,所述第一接线端从所述第一侧引出以与所述发光器件电连接,所述第二接线端从所述主电路板的第二侧引出以用于与所述控制芯片电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数码管,所述触控传感引脚包括第三接线端和第四接线端,所述第三接线端和所述第四接线端均从所述主电路板的第二侧引出,所述第三接线端与所述触控传感器电连接,所述第四接线端用于与所述控制芯片电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数码管,所述发光器件的排布方向与所述显示控制引脚的排布方向相同。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数码管,所述显示控制引脚与所述触控传感引脚设于所述主电路板的同一侧。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设置有上述任一种实施例所述的数码管。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控制芯片,所述数码管与所述控制芯片电连接。

所述电子设备与上述的数码管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数码管的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数码管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数码管的触控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数码管的爆炸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电子设备1000,

数码管100,

壳体模组11,显示面12,主电路板2,发光器件21,显示控制引脚22,触控传感引脚23,触控电路板3,触控传感器31,塑封胶体5,遮光板6,

控制芯片10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4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数码管100,该数码管100可用于显示阿拉伯数字,也可通过触控操作更改数码管100显示的内容,兼具显示和触控的作用,结构简单,不需要单独设置传感器或电路,整体安装成本较低,具有很好的经济性和实用性。其中,该数码管10可应用于电子设备1000,用户可通过触摸数码管100,以向数码管100输入触摸信号,电子设备1000内的控制芯片101接收到触控信号后可控制电子设备1000实现其功能。

如图1-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数码管100包括:壳体模组11、遮光板6、主电路板2和触控电路板3。

壳体模组11具有安装腔,且安装腔的一端敞开,即壳体模组11具有敞开端,主电路板2可从敞开端安装至壳体模组11内,如图4所示,壳体模组11的后端敞开,壳体模组11包括首尾连接的四个侧板和一个前端板,其中,前端板为透明板,前端板具有壳体模组11的显示面12。

触控电路板3安装于壳体模组11内,且触控电路板3位于壳体模组11的前部,用户可对触控电路板3进行触控操作,其中,触控电路板3上设有触控传感器31,触控传感器31可在用户触及时,识别用户的触发信号。触控电路板3安装于壳体模组11内且与前端板的后侧面贴合,如图1所示,触控电路板3安装于壳体模组11的内部前端,这样,在用户使用数码管100时,将壳体模组11的显示面12朝向用户,用户可很舒适、自然地通过拇指对显示面12及触控电路板3进行操作,触控电路板3与用户手指触摸面较近,触摸效果好,触控传感器31能够识别触控信号,便于用户使用。

遮光板6安装于壳体模组11的安装腔内,且遮光板6位于触控电路板3的后侧,其中,遮光板6本身为非透明材质制成,遮光板6具有透光区域,透光区域贯穿遮光板6,使得遮光板6的后侧的光可穿过透光区域照射至遮光板6的前侧。透光区域为包括多个间隔开设置的透光孔,多个透光孔的布置形状可根据实际的应用需求进行选择性地设计,如图2所示,透光区域的形状与阿拉伯数字“8”的形状相同。

主电路板2安装于壳体模组11内,且主电路板2位于触控电路板3、遮光板6的后方,主电路板2安装有发光器件21,发光器件21用于与遮光板6的透光区域对应,其中,发光器件21为多个,多个发光器件21的布置位置与遮光板6的透光区域的形状相同,且发光器件21可设为多组,每组发光器件21至少包括7个,且7个发光器件21呈“8”形布置,这样,可通过控制多个发光器件21的开启或关闭的状态,以使多个发光器件21可呈现出不同的数字,多组发光器件21可显示多个数字,便于数码管100实现数字显示的功能。其中,发光器件是指能够向外发射出可见光的器件,例如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diode,led)、荧光灯、激光器等器件。

如图1和图4所示,主电路板2设有显示控制引脚22和触控传感引脚23,显示控制引脚22与发光器件21电连接,显示控制引脚22、触控传感引脚23用于与外部的控制芯片101电连接,显示控制引脚22、触控传感引脚23与控制芯片101之间可进行信号传递。这样,发光器件21通过显示控制引脚22与外部的控制芯片101电连接,用户可对控制芯片101进行控制操作,以实现对发光器件21的显示状态的调节,以使数码管100显示不同的数字,实现计数、计时和数字显示功能。

触控电路板3与触控传感引脚23电连接,其中,触控传感器31与触控传感引脚23电连接,且触控传感引脚23可与外部的控制芯片101电连接,这样,在用户触及触控传感器31时,触发的信号通过触控传感引脚23发送给控制芯片101。触控电路板3为氧化铟锡材料制成,即触控电路板3为透明材料制成,以使触控电路板3具有很好的透明度,因此不影响发光器件21的光线传播,可保证数码管100正常显示。其中,触控传感器31为能感应电容的极片或导电区域,极片可为导电性能良好的金属箔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触控传感器31为透明材料制成电路板上的一个导电区域,例如氧化铟锡电路板,氧化铟锡材料可导电,触控传感器31为氧化铟锡电路板上划定的一个导电区域。

在用户需要对数码管100显示的内容进行触控更改时,可将显示控制引脚22、触控传感引脚23均与外部的控制芯片101电连接。这样,用户的触控信号通过触控传感引脚23发送到控制芯片101,控制芯片101对触控信号进行识别、判断,并作出相应的分析处理,进而输出指令,再由显示控制引脚22将指令发送给主电路板2,主电路板2根据指令切换发光器件21的显示状态,进而实现数码管100显示内容的更改。

由此,如图5所示,数码管100控制的过程中,主控芯片与数码管100之间双向信号传递,实现显示和触控的作用,数码管100兼具显示和触控的功能,结构简单,且不需单独额外的设置触控传感器31和相应的电路走线,只需该数码管100和控制芯片101信号交互即可实现应用功能,极大地缩小系统电路设计的面积、减少电子器件的数量,大幅降低安装成本,具有很好的使用性和经济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数码管100,即可实现数字显示的作用,又可通过触控对显示的数字进行更改,实现两用,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经济且实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触控传感器31包括多组,发光器件21包括多组,多组触控传感器31与多组发光器件21一一对应,这样,可通过对多组触控传感器31进行触控操作,以实现对多组发光器件21的控制。

如图2所示,触控传感器31和发光器件21均包括四组,且四组触控传感器31一一对应地设于四组发光器件21的前方,且每组触控传感器31用于控制其后方对应的发光器件21的显示状态,这样,用户需要对发光器件21的显示数字进行调节或更改时,只需对该组发光器件21前方对应的触控传感器31进行触控操作即可,结构简单,且用户可直观、迅速地确定需要操作的触控传感器31,便于用户使用。

这样,触控电路板3、遮光板6和主电路板2沿前后方向依次叠置于壳体模组11内,且主电路板2通过塑封胶体5与壳体模组11相连。这样,可使得主电路板2与壳体模组11稳定地连接为一体,防止主电路板2从壳体模组11中脱出,且使得主电路板2与壳体模组11之间缝隙得到有效地密封,保证壳体模组11的内部空间封闭,防止外部灰尘进入影响触控传感器31的准确性,提高数码管100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和触控的准确度。当然,触控电路板3、遮光板6和主电路板2也可两两通过塑封胶体5固定在一起,形成为一体结构,以保证数码管100内部结构稳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发光器件21设于主电路板2的第一侧,显示控制引脚22包括第一接线端和第二接线端,第一接线端从第一侧引出以与发光器件21电连接,第二接线端从主电路板2的第二侧引出以用于与控制芯片101电连接。

如图4所示,第二接线端从主电路板2的后侧引出且向后延伸,第二接线端可用于与主电路板2后侧的控制芯片101电连接,发光器件21安装于主电路板2的前侧,且发光器件21的光源向前发射,第一接线端从主电路板2的前侧引出,进而与发光器件21电连接,这样,显示控制引脚22的接线端的布置合理,线束布置清晰,便于实现与控制芯片101、发光器件21的连接,缩短线束的长度,降低数码管100的成本。

触控传感引脚23包括第三接线端和第四接线端,第三接线端和第四接线端均从主电路板2的第二侧引出,第三接线端与触控传感器31电连接,第四接线端用于与控制芯片101电连接。

如图4所示,第三接线端和第四接线端均设于主电路板2的后侧,这样,便于第四接线端与控制芯片101电连接,且如图4所示,第三接线端沿主电路板2的后侧向下延伸,且可从主电路板2的下部向前延伸至触控电路板3,并与触控传感器31电连接,由此,第三接线端从遮光板6的下部绕过以与触控传感器31相连,由此,不需在遮光板6上设避让孔,降低制作成本,同时保证触控传感引脚23合理布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发光器件21为n组,显示控制引脚22为2n组,且每组发光器件21与两个显示控制引脚22对应连接,如图2所示,发光器件21包括4组,显示控制引脚22包括8组,这样,每组发光器件21通过两个显示控制引脚22与外部的控制芯片101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n组发光器件21的排布方向与2n组显示控制引脚22的排布方向相同,如图4所示,4组发光器件21沿主电路板2的左右方向间隔开布置,8组显示控制引脚22沿主电路板2的左右方向间隔开布置,且每组发光器件21与两组显示控制引脚22邻近设置,由此,可缩短发光器件21与显示控制引脚22之间连接线束的长度,降低线束成本,且主电路板2的整体结构布置有序、规整。

如图1所示,触控传感引脚23和触控传感器31均为多个,且触控传感引脚23的数量大于触控传感器31的数量,如图1所示,触控传感引脚23为5个,触控传感器31为4个,这样,5个触控传感引脚23中的4个可用于与4个触控传感器31一一对应地电连接,以便于实现触控信号的传递,剩余1个触控传感引脚23可作为参考引脚,用于基准参考来准确采集触摸感应。

如图1所示,显示控制引脚22与触控传感引脚23均设于主电路板2的同一侧,如图1所示,显示控制引脚22和触控传感引脚23均设于主电路板2背离显示面12的一侧(主电路板2的后侧),这样,使得与引脚连接的引线不可见,提升数码管100的观感,且便于引线从壳体模组11的敞开端引出与外部的控制芯片101电连接,方便安装、外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10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子设备1000,如图5所示,设置有上述任一种实施例的数码管100,还包括控制芯片101,数码管100与控制芯片101电连接,用户可通过触摸数码管100,以向数码管100输入触摸信号,控制芯片101接收到触控信号后可更改数码管100显示的内容,也可控制电子设备1000实现其功能。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