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83131发布日期:2020-02-21 20:09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测试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检测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固态硬盘老化测试的测试生产线。



背景技术:

目前,在对固态硬盘进行老化测试时,多是通过机器人或机械手将待测硬盘从生产线上取送至测试机中进行测试,再将测试后的硬盘由测试机取送至生产线上,由于机器人或机械手既要完成于产线上的取放作业,又要完成于测试机处的插拔作业,其中往往还涉及到对待测硬盘的转向调整,以便对位插接于测试机中,因而,机器人或机械手的结构相对复杂,效率相对低。并且,由于现有的测试机中一般都设有多个测试端口,测试机的体积相对较大,并且,为了提高效率,一般会布置多台测试机,使得整条产线体积庞大,少则几米,多则几十米,从而导致机器人或机械手的运行距离相对长,且运行频繁。尤其是有些硬盘的测试时间较短时,机器人运行的更为频繁,导致机器人或机械手因频繁且长距离的运行而影响其使用寿命,从而增加了生产成本。

因此,亟需一种结构简单、高效且有效降低成本的测试生产线来克服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高效且有效降低成本的测试生产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测试生产线,适用于固态硬盘的老化测试,所述测试生产线包括传送装置、检测装置、转接装置及插接装置,所述传送装置将固态硬盘呈水平摆放地传送;所述检测装置安设于所述传送装置的旁侧且所述检测装置上设有多个测试端口,用于对所述固态硬盘进行老化测试;所述转接装置安设于所述传送装置上对应所述检测装置的位置处,并可相对所述传送装置上下直线运动及转动,从而依次抓取所述传送装置上传送的固态硬盘并将所述固态硬盘转动至呈竖直的摆放;所述插接装置安设于所述转接装置与所述检测装置之间,可相对所述传送装置沿上下、左右及前后方向直线运动,以将所述转接装置上呈竖直摆放的所述固态硬盘逐一取放至所述检测装置的相应测试端口,还可将检测完成的所述固态硬盘由所述检测装置取放至所述转接装置上,所述转接装置转动及移动由所述插接装置所移送的所述固态硬盘,使得所述固态硬盘呈水平地摆放于所述传送装置上以便下料。

较佳地,所述传送装置与所述插接装置的数量至少为一个,所述检测装置与所述转接装置二者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且二者呈一一对应地布置。

较佳地,所述传送装置的至少一侧设有多个所述检测装置,且多个所述检测装置沿所述传送装置的传送方向呈直线的排布,所述传送装置上对应每一所述检测装置的位置处设有一所述转接装置。

较佳地,所述传送装置的两侧各设有一个或多个所述检测装置,两侧的所述检测装置呈对称地布置。

较佳地,所述传送装置包括用于上料的第一传送导轨与用于下料的第二传送导轨,所述第一传送导轨与所述第二传送导轨呈平行且间隔开地布置,所述第一传送导轨与所述第二传送导轨均为可独立驱动的直线导轨。

较佳地,所述第一传送导轨与所述第二传送导轨二者的外侧设有呈对称布置的多个所述检测装置,所述第一传送导轨与所述第二传送导轨上每一所述检测装置的位置处设有一所述转接装置,所述插接装置可移动地布置于所述第一传送导轨与所述第二传送导轨之间,而可将多个所述转接装置上定位的所述固态硬盘交替地取送至两侧的所述检测装置中,并可将检测完成的所述固态硬盘取放至所述第二传送导轨上的所述转接装置上。

较佳地,所述插接装置于所述第一传送导轨与所述第二传送导轨之间还呈可转动地布置。

较佳地,所述插接装置包括插接件及插接驱动机构,所述插接件的数量为两个,两所述插接件呈对称地布置于所述插接驱动机构的输出端,所述插接驱动机构可驱使两所述插接件相对所述传送装置沿上下、左右及前后方向同步移动或同步移动及转动,以抓取并移送固态硬盘。

较佳地,所述插接驱动机构包括直线滑轨、滑设于所述直线滑轨上的安装架、安设于所述直线滑轨旁侧的齿条、与所述齿条啮合配合的齿轮、安设于所述安装架上并与所述齿轮连接的转动驱动器、安设于所述安装架上的第一直线模组及与所述第一直线模组的输出端相连接的第二直线模组,所述插接件与所述第二直线模组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第二直线模组与所述第一直线模组可对应驱使所述插接件相对所述直线滑轨左右移动与上下移动,所述转动驱动器可驱使所述齿轮转动而与所述齿条啮合配合,使得所述安装架相对所述直线滑轨前后移动。

较佳地,所述插接驱动机构还包括呈平行且间隔布置的安装座及顶板,所述转动驱动器安设于所述安装架的中心位置处,所述安装座与所述顶板上设有相对应的两所述直线滑轨,所述安装架的上下两端对应滑设于两所述直线滑轨上,两所述直线滑轨的同侧各设有一所述齿条,与两所述齿条对应啮合的两所述齿轮分别与所述转动驱动器的输出端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测试生产线在传送装置上对应检测装置的位置处设置转接装置,通过转接装置从传送装置上抓取水平摆放的固态硬盘,并将该固态硬盘转动呈竖直的摆放,使得插接装置无需从传送装置上获取固态硬盘,也无需进行转向调整,而只需直线移动从转接装置处获取固态硬盘,即可将固态硬盘便捷高效的插至检测装置的对应测试端口中;相应地,插接装置也只需将测试好的固态硬盘取送至转接装置上,由转接装置将该固态硬盘转动至水平摆放于传送装置上以便传送下料。则本实用新型的测试生产线中,有效简化了插接装置的结构,使其只需相对短距离的直线移动,有效缩短了插接装置的运动距离,运行效率高,并有效降低了插接装置的运行频率,从而延长了插接装置的使用寿命,降低生产成本。另外,由于转接装置对应检测装置设置,使得测试生产线可根据实际的检测需要进行检测装置与转接装置的增减及排布,整条测试生产线结构简单且便于组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测试生产线的第一种布局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测试生产线的第二种布局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测试生产线隐藏了检测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传送装置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转接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插接装置的一个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插接装置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插接装置的再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8,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测试生产线100,适用于对锂电池、半导体、固态硬盘等电子产品的老化测试,以下以固态硬盘200为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测试生产线100的结构及工作原理进行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测试生产线100包括传送装置10、检测装置20、转接装置30及插接装置40,传送装置10将固态硬盘200呈水平摆放地传送;检测装置20用于对固态硬盘200进行老化测试,具体安设于传送装置10的旁侧,且检测装置20上设有多个测试端口;转接装置30安设于传送装置10上对应检测装置20的位置处,并可相对传送装置10上下直线运动及转动,从而依次抓取传送装置10上传送的固态硬盘200并将固态硬盘200转动至呈竖直的摆放;插接装置40安设于转接装置30与检测装置20之间,可相对传送装置10沿上下、左右及前后方向直线运动,以将转接装置30上呈竖直摆放的固态硬盘逐一取放至检测装置20的相应测试端口,还可将检测完成的固态硬盘200由检测装置10取放至转接装置30上;转接装置30还可转动及移动由插接装置40所传送的检测完成的固态硬盘200,使得固态硬盘200呈水平地摆放于传送装置10上,以便传送装置10将其传送以下料。当然,本实用新型的测试生产线100还包括控制系统,控制系统与上述装置电性连接以控制各装置间的协调动作,从而有效提高整条产线的自动化程度,其中,控制系统为现有的控制器,其结构及控制原理均为本领域的公知,故在此不再对其进行详细的描述。

请参阅图1和图2,传送装置10与插接装置40的数量至少为一个,检测装置20与转接装置30二者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且二者呈一一对应地布置。其中,传送装置10的至少一侧设有多个检测装置20,且多个检测装置20沿传送装置10的传送方向呈直线的排布,传送装置10上对应每一检测装置20的位置处设有一转接装置30。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传送装置10的两侧各设有一个或多个检测装置20,且两侧的检测装置20呈对称地布置,与检测装置20呈一一对应地布置的转接装置30设置于传送装置10的边缘处。根据实际检测需要,本实用新型的测试生产线100可布置如图1所示,包括一传送装置10与一插接装置40,在传送装置10的两侧可各设有一检测装置20与一转接装置30。本实用新型的测试生产线100也可布置如图2所示,包括一传送装置10与一插接装置40,而在传送装置10的两侧各设有三检测装置20及各设有三转接装置30。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1个或多个检测装置20亦可仅排布于传送装置10的一侧,而插接装置40设置于传送装置10的相对另一侧。

请参阅图3和图4,传送装置10包括分段式的传送导轨,从而可根据检测装置20的布局及数量进行传送导轨的排布及拼接,传送导轨具体为直线导轨。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传送装置10包括用于上料的第一传送导轨11与用于下料的第二传送导轨12,第一传送导轨11与第二传送导轨12呈平行且间隔开地布置。优选地,第一传送导轨11与第二传送导轨12均可由独立驱动的直线导轨13拼接而成,从而便于组接,以提高本实用新型测试生产线100的适应性。进一步地,第一传送导轨11与第二传送导轨12的宽度及高度均可根据手机200的尺寸进行调节,从而可进一步提高了本实用新型测试生产线100的适应性。

请结合图1至图4,第一传送导轨11与第二传送导轨12二者的外侧分别设有多个检测装置20,且二者外侧的检测装置20呈对称地布置,相应地,第一传送导轨11与第二传送导轨12二者上对应检测装置20的位置处设置的转接装置30也呈对称地布置。插接装置40可移动地布置于第一传送导轨11与第二传送导轨12之间,移动地插接装置40可往返于第一传送导轨11上的多个转接装置30之间,从而将多个插接装置40上定位的固态硬盘200交替地取送至两侧的检测装置20中,并可将检测完成的固态硬盘200取送至第二传送导轨12上就近的转接装置30上。由于两传送导轨上的检测装置20与转接装置30均呈对称地布置,则插接装置40左右移动的行程相同,有效提高了取送效率,使得整条产线的布局更为合理且紧凑。

进一步地,插接装置40还呈可转动地设置,则插接装置40在将两侧的检测装置20中测试完成的固态硬盘200移送至第二传送导轨12上时,通过转动可由有效缩短插接装置40的运行距离,从而提高检测效率。

请参阅图1和图2,为了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测试生产线100的自动化程度,本实用新型的测试生产线100还包括上料装置50与下料装置60,上料装置50设于整条生产线的始端,即位于第一传送导轨11的输入端,用于将上料盘中待检测的多个固态硬盘200逐一移送至传送装置10上。下料装置60设于第二传送导轨12的输出端,用于将第二传送导轨12上传送的检测完成的固态硬盘200取送至收料盘中。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传送导轨11与第二传送导轨12的传送方向相反,下料装置60设于整条生产线的始端,且与上料装置50呈平行且间隔开的布置,此时,二者可共用一移送机械手70,从而可简化结构,有效缩短整个产线的长度。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传送导轨11与第二传送导轨12的传送方向也可相同,而下料装置60则设于整条生产线的末端。

请参阅图5,转接装置30包括吸盘31、顶升驱动器32及调整驱动器33,吸盘31与调整驱动器33的输出端连接,调整驱动器33又与顶升驱动器32的输出端连接,顶升驱动器32安设于传送装置10的边缘处。在顶升驱动器32的驱使下调整驱动器33沿垂直于传送装置10的竖直方向直线移动,从而带动吸盘31上下直线运动,直线运动的吸盘21在真空装置(图中未示出)的控制下从第一传送导轨11上依次吸取待检测的固态硬盘200,并可在调整驱动器33的驱使下转动90°,使得固态硬盘200转动至呈竖直的摆放,从而便于插接装置40取料,直线运动的吸盘31还可将由插接装置40移送的呈竖直摆放的固态硬盘200反向转动90°,从而使其呈水平地放回至第二传送导轨12上,从而便于传送以下料。

请参阅图6至图8,插接装置40包括插接件41及与插接件41相连接的插接驱动机构42,插接驱动机构42可驱使插接件41相对传送装置10沿上下、左右及前后方向直线移动,以抓取并移送固态硬盘200。当然,插接驱动机构42还可驱使插接件41直线移动及转动。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插接件41的数量为两个,两插接件41呈对称地布置于插接驱动机构32的输出端,插接驱动机构32可驱使两插接件41同步移动或同步移动及转动,以实现两插接件41的交替的取料及放料。优选地,插接件41为夹爪。

当插接驱动机构42仅驱使插接件41相对传送装置10沿上下、左右及前后方向直线移动时,插接驱动机构42包括直线滑轨421、滑设于直线滑轨421上的安装架422、安设于直线滑轨421旁侧的齿条423、与齿条423啮合配合的齿轮424、安设于安装架422上并与齿轮424连接的转动驱动器425、安设于安装架422上的第一直线模组426及与第一直线模组426的输出端相连接的第二直线模组427。插接件41与第二直线模组427的输出端相连接,第二直线模组427与第一直线模组426可对应驱使插接件41相对直线滑轨421左右移动与上下移动。转动驱动器425可驱使齿轮424转动而与齿条423啮合,使得安装架422可相对直线滑轨421前后移动,从而带动插接件41相对直线滑轨421前后移动。

具体地,插接驱动机构42还包括呈平行且间隔布置地安装座428及顶板429,转动驱动器425安设于安装架422的中心位置处,安装座428与顶板429上设有相对应的两直线滑轨421,安装架422的上下两端滑设于两直线滑轨421上,两直线滑轨421的同侧各设有一齿条423,与两齿条423对应啮合的两齿轮424分别与转动驱动器425的输出端连接。通过安装座428及顶板429之间两齿轮424与两齿条423的设置,使得插接件41移动的更加平缓及稳定。

当插接驱动机构42驱使插接件41直线运动及转动时,插接驱动机构42还包括旋转模组430,则旋转模组430与第一直线模组426的输出端相连,两插接件41呈对应地连接于旋转模组430的输出端,旋转模组430可驱使两插接件41呈180°的转动,从而实现两插接件41的交替取料及放料。

结合附图1至附图8,对本实用新型的测试生产线100的工作原理描述如下:

首先,在控制系统的控制下,设于上料装置50与下料装置60之间的机械手70将待测试固态硬盘200从上料装置50的上料盘中逐一移送到第一传送导轨11上,第一传送导轨11将固态硬盘200由前向后的传送;接着,当设于第一传送导轨11上相应转接装置30处的感应器感应到固态硬盘200到位后,发出信号给到控制系统,在控制系统的指示下,对应的转接装置30动作而吸取固态硬盘200并将其转动至呈竖直的摆放;之后,插接装置40直线移动至靠近该转接装置30以夹取固态硬盘200,并带动固态硬盘200先向上移动再左右直线移动,从而将固态硬盘200插接于左右两侧的检测装置20的对应端口中;然后,不断重复,将待测固态硬盘200交替地插接于两侧的检测装置20中;此过程中,当先放入检测装置20中的固态硬盘200检测完成后,插接装置40的一插接件41将测试完成的固态硬盘200拔出并就近放置于第二传送导轨12上相应的转接装置30上,与此同时,另一插接件41吸取一待测固态硬盘200,并且,当位于第一传送导轨11一侧的检测装置20中的固态硬盘200测试完成后,插接装置40可驱使两插接件41旋转180°,从而将该固态硬盘200放置于第二传送导轨12上的转接装置30上;最后,机械手70将第二传送导轨12上传送的测试完成的固态硬盘200逐一取放至下料装置60的收料盘中。

不断重复上述作业,即可实现对固态硬盘200大批量测试的自动化的流水作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测试生产线100在传送装置10上对应检测装置20的位置处设置转接装置30,通过转接装置30从传送装置10上抓取水平摆放的固态硬盘200,并将该固态硬盘200转动呈竖直的摆放,使得插接装置40无需从传送装置10上获取固态硬盘200,也无需对固态硬盘200进行转向调整,而只需直线移动即可直接从转接装置30处获取固态硬盘200,即可将固态硬盘200便捷地插至检测装置20的对应测试端口中进行测试;相应地,插接装置40也只需将测试好的固态硬盘200取送至转接装置30上,由转接装置30将该固态硬盘200转动至水平摆放于传送装置10上以便传送下料。则本实用新型的测试生产线100中,有效简化了插接装置40的结构,使其只需相对短距离的直线移动,有效缩短了插接装置40的运动距离,运行效率高,并有效降低了插接装置40的运行频率,从而延长了其使用寿命,降低生产成本。另外,由于转接装置30对应检测装置20设置,使得测试生产线100可根据实际的检测需要进行检测装置20与转接装置30的增减及排布,整条测试生产线100结构简单且适应性强。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