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控制方法、触控显示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20679842发布日期:2020-05-08 18:17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触控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控制方法、触控显示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触控显示面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触控显示面板、触控显示装置及触控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和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触控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触控显示屏广泛应用于显示领域,例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车载终端等。

但是,传统触控显示屏的触摸屏和显示屏是独立的、分开的,通常通过在显示屏上贴合一层触控层来获得具有触控功能的显示屏,这不利于触控显示屏的轻薄化。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面板、触控显示装置及触控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和控制方法,相较于传统触控显示面板,该触控显示面板更加轻薄化。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包括:触控层,包括第一透光基板和设置在第一透光基板上的多个第一触控感应电极,多个第一触控感应电极沿第一方向延伸;触控显示层,包括第二透光基板,设置在第二透光基板上的多个第二触控感应电极、多个像素单元和金属导线,其中,多个第二触控感应电极沿第二方向延伸,多个像素单元阵列排布在第二透光基板上,金属导线用于向多个像素单元传输控制芯片发送的控制信号,以控制多个像素单元的发光;触控层和触控显示层通过光学胶层粘结。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多个像素单元中的每个像素单元包括多个led子像素,其中,金属导线用于向多个led子像素传输控制信号,以控制多个led子像素的发光。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多个像素单元为多个电致变色结构,多个电致变色结构中的每个电致变色结构包括多个电致变色子结构,其中,金属导线用于向多个电致变色子结构传输控制信号,以控制多个电致变色子结构的发光。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多个电致变色子结构中的每个电致变色子结构包括电致变色粉末及涂布在电致变色粉末上的电解质层。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电致变色粉末的材料为有机电致变色材料或无机电致变色材料。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每个电致变色结构包括:在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在透明和红色之间变换的第一电致变色子结构;在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在透明和绿色之间变换的第二电致变色子结构;以及在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在透明和蓝色之间变换的第三电致变色子结构。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多个第一触控感应电极和多个第二触控感应电极为金属网格式电极。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金属导线的线宽为4~15μm,金属导线的材料为铜、银、铝、钼、钛或者镍中的至少一种。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金属导线在第二透光基板上交错形成金属网格,金属网格的网格图形为长方形、正方形、菱形、六边形或不规则多边形。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控制芯片,用于接收来自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信号,向触控显示面板发送控制信号,控制触控显示面板的图像显示。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包括:提供第一透光基板和第二透光基板;在第一透光基板上设置多个第一触控感应电极,形成触控层,其中,多个第一触控感应电极沿第一方向延伸;在第二透光基板上设置多个第二触控感应电极、多个像素单元和金属导线,形成触控显示层,其中,多个第二触控感应电极沿第二方向延伸,多个像素单元阵列排布在第二透光基板上,金属导线用于向多个像素单元传输控制芯片发送的控制信号,以控制多个像素单元的发光,触控层和触控显示层通过光学胶层粘结。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控制方法,该显示面板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该控制方法包括:获取显示信号;其中,上述获取显示信号包括:根据触控显示面板感应到的触控信号确定显示信号;根据显示信号确定显示面板中的至少一个像素单元的目标颜色;根据目标颜色确定像素单元的控制信号;向像素单元发送控制信号;其中,控制信号用于控制像素单元呈现为目标颜色。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向像素单元发送控制信号,包括:通过与各个像素单元连接的金属导线向像素单元发送控制信号;其中,控制信号用于控制像素单元中的至少一个led子像素发光或熄灭,或者用于控制像素单元中的至少一个电致变色子结构变色或保持原色。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在设置有第二触控感应电极的第二透光基板上设置多个像素单元和金属导线,将触控功能层与显示功能层整合在同一层,有助于触控显示面板的轻薄化。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所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电致变色子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所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所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所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触控显示面板100包括触控层110、光学胶层120和触控显示层130,触控层110和触控显示层130通过光学胶层粘结。

触控层110包括第一透光基板1110和设置在第一透光基板1110上的多个第一触控感应电极1120,多个第一触控感应电极1120沿x轴延伸。

触控显示层130包括第二透光基板1310,设置在第二透光基板上的多个第二触控感应电极1320、多个像素单元1330和金属导线1340。多个第二触控感应电极1320沿y轴延伸。多个像素单元1330阵列排布在第二透光基板上。金属导线1340连接多个像素单元1330与控制芯片,用于向多个像素单元1330传输控制芯片发送的控制信号,以使得控制芯片通过控制每个像素单元的发光颜色,来实现控制触控显示面板的显示发光。

应当理解,光学胶层的材料可以是oca光学胶,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定。

应当理解,第一透光基板1110和第二透光基板1310可以是硬质基板,也可以是柔性基板,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定。例如,硬质基板的材料可以为玻璃、强化玻璃、蓝宝石、陶瓷等;柔性基板的材料可以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碳酸酯(pc)、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c)、尼龙(nylon)、聚氨酯(pu)、聚四氟乙烯(ptfe)、聚酰亚胺(pi)或丙烯酸树酯(acrylicresin)等,本发明对柔性基板的材料不作具体限定。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采用柔性基板,能够使触控显示面板具有柔性效果。

应当理解,上述多个像素单元1330在第二透光基板1310上可以呈矩形阵列排布,也可以呈圆形阵列排布等,本发明对阵列排布的具体方式不作限定。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金属导线的线宽可以为4~15μm。相较于在刚性线路板pcb布置金属导线,金属导线的宽度一般为50~75μm,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将金属导线的线宽控制在4~15μm,能够提高导电线路的精细度,并保持触控显示面板的高透光性。

应当理解,上述金属导线的材料可以为铜、银、铝、钼、钛或者镍中的至少一种,本发明对金属导线的材料不作具体限定。

另外,上述金属导线在第二透光基板上交错形成金属网格,金属网格的网格图形可以为长方形、正方形、菱形、六边形或不规则多边形,本发明对金属网格的形状不作具体限定。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在设置有第二触控感应电极的第二透光基板上设置多个像素单元和金属导线,将触控功能层与显示功能层整合在同一层,有助于触控显示面板的轻薄化。另外,用于感应触控的第二触控感应电极和用于向像素单元传输控制信号的金属导线,同为金属材料,可以在同一工艺制程中在所述第二透光基板上同时生成该第二触控感应电极和金属导线,简化生产步骤,提高生产效率。

应当理解,本发明对第一透光基板、第二透光基板的具体位置不作限定。例如,可以是第二透光基板在光学胶层与多个第二触控感应电极1320、多个像素单元1330和金属导线1340之间;也可以是多个第二触控感应电极1320、多个像素单元1330和金属导线1340在光学胶层与第二透光基板之间。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也可以只包括一个透光基板,其中,多个第一触控感应电极设置在该透光基板的第一面,多个第二触控感应电极、多个像素单元和金属导线设置在该透光基板的与第一面对应的第二面,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定。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多个像素单元中的每个像素单元包括多个led子像素,其中,金属导线用于连接多个led子像素与触控芯片,使得控制芯片通过控制每个led子像素的亮暗、发光强度等,来控制每个像素单元的发光颜色,进而实现控制触控显示面板的图像显示。

例如,如图1所示,每个像素单元1330可以包括三个led子像素,分别为红色led子像素1331、绿色led子像素1332和蓝色led子像素1333。其中,红色led子像素1331、绿色led子像素1332和蓝色led子像素1333可以并排排列。应当理解,上述描述仅为示例性描述,本发明对led子像素的数量及排列方式不作具体限定。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多个像素单元1330为多个电致变色结构,多个电致变色结构中的每个电致变色结构包括多个电致变色子结构140,其中,金属导线用于向多个电致变色子结构传输控制信号,以控制多个电致变色子结构的发光。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每个电致变色结构可以包括:在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在透明和红色之间变换的第一电致变色子结构;在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在透明和绿色之间变换的第二电致变色子结构;以及在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在透明和蓝色之间变换的第三电致变色子结构。其中,第一电致变色子结构、第二电致变色子结构和第三电致变色子结构可以并排排列。应当理解,上述描述仅为示例性描述,本发明对电致变色子结构的数量及排列方式不作具体限定。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每个电致变色子结构140包括电致变色粉末150及涂布在电致变色粉末上的电解质层160。

金属导线1340连接电致变色子结构与控制芯片,以使得控制芯片通过控制每个电致变色子结构变色或保持原色,来控制每个电致变色结构呈现目标颜色,进而实现控制触控显示面板的图像显示。具体地,金属导线1340与电致变色子结构中的电致变色粉末150与电解质层160均连接,其中,电致变色粉末150可以作为阴极,也可以作为阳极,相对应地,电解质层160可以作为阳极或阴极,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定。

电致变色粉末在外加电压或电流的作用下,可以发生氧化或还原的可逆反应,从而发生颜色变化。电致变色粉末可以是阴极电致变色材料,也可以是阳极电致变色材料,例如,wo3、moo3、nb2o5、tio2、niox、iro2、v2o5、coox等,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定。应当理解,电致变色粉末可以是无机电致变色材料,也可以是有机电致变色材料,可以根据变色需求选择不同的电致变色材料,本发明对电致变色粉末的具体材料不作限定。此外,本发明对电解质层的具体材料也不作限定。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多个第一触控感应电极与多个第二触控感应电极为金属网格式电极。也就是说,第一触控感应电极和第二触控感应电极均包含多个金属网格,金属网格通过金属线条交错而成。应当理解,金属线条的材料可以为铜、银、铝、钼、钛或者镍中的至少一种,本发明对金属线条的材料不作具体限定。另外,第一触控感应电极和第二触控感应电极中金属网格的网格图形可以为长方形、正方形、菱形、六边形或不规则多边形,本发明对金属网格的形状不作具体限定。图1所示每个电极均由多个彼此连接的菱形电极构成,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条形电极、三角形电极等,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定。

基于上述触控显示面板,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及控制芯片,用于接收来自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信号,以及向触控显示面板发送控制信号,控制触控显示面板的图像显示。

上述所有可选技术方案,可以采用任意结合形成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下述为本发明方法实施例,对于本发明方法实施例中未披露的细节,请参照上述装置实施例。

图3所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触控显示面板的控制方法包括步骤s310、步骤s320和步骤s330。

s310:获取显示信号;其中,获取显示信号包括:根据触控显示面板感应到的触控信号确定显示信号。

s320:根据显示信号确定显示面板中的至少一个像素单元的目标颜色。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每个像素单元包括多个led子像素,例如,红色led子像素、绿色led子像素和蓝色led子像素。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像素单元为电致变色结构,每个电致变色结构可以包括多个电致变色子结构,例如,在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在透明和红色之间变换的第一电致变色子结构,在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在透明和绿色之间变换的第二电致变色子结构,以及在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在透明和蓝色之间变换的第三电致变色子结构。

例如,可以根据显示信号确定其中一个像素单元的目标颜色为紫色,应当理解,上述描述仅为示例性描述,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定。

s330:根据目标颜色确定像素单元的控制信号。

控制信号用于控制像素单元中的至少一个led子像素发光或熄灭,或者用于控制像素单元中的至少一个电致变色子结构变色或保持原色。

以像素单元包括多个电致变色子结构为例,由于红色和蓝色混合可以得到紫色,因此,可以根据目标颜色紫色确定第一电致变色结构呈现红色,第二电致变色结构呈现透明色,第三电致变色结构呈现蓝色,并生成相应控制信号。

s340:向像素单元发送控制信号;其中,控制信号用于控制像素单元呈现为目标颜色。

例如,可以通过与各个像素单元连接的金属导线向像素单元发送控制信号。

通过控制信号可以控制第一电致变色结构呈现红色,第二电致变色结构呈现透明色,第三电致变色结构呈现蓝色,从而使得该电致变色结构呈现目标颜色,即紫色。

应当理解,上述控制像素单元呈现紫色的方法仅为示例性描述,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定。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通过控制每个像素单元呈现目标颜色,来实现控制显示面板的图像显示。

图4所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触控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s410、步骤s420和步骤s430。

s410:提供第一透光基板和第二透光基板。

应当理解,第一透光基板和第二透光基板可以是硬质基板,也可以是柔性基板,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定。例如,硬质基板的材料可以为玻璃、强化玻璃、蓝宝石、陶瓷等;柔性基板的材料可以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碳酸酯(pc)、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c)、尼龙(nylon)、聚氨酯(pu)、聚四氟乙烯(ptfe)、聚酰亚胺(pi)或丙烯酸树酯(acrylicresin)等,本发明对柔性基板的材料不作具体限定。

s420:在第一透光基板上设置多个第一触控感应电极,形成触控层,其中,多个第一触控感应电极沿第一方向延伸。

例如,可以采用网版印刷工艺在第一透光基板上设置多个第一触控感应电极,多个第一触控感应电极为金属网格式电极。具体地,在第一透光基板上利用网版印刷金属导电浆料,其中,网版带有图案化的网孔,金属导电浆料透过网孔在第一透光基板上形成图案;将第一透光基板上图案化的金属导电浆料在大功率红外灯下脉冲加热,使金属导电浆料边缘薄区固化,中间厚区未固化;将中间厚区未固化的金属导电浆料冲洗除去,留下边缘薄区已固化的部分,形成多个第一触控感应电极。

具体地,可以通过控制大功率红外灯脉冲的占空比与脉冲数量,来实现边缘薄区固化,而同时中间厚区不固化,从而将形成的金属网格线的宽度控制在4~15μm,保证触控显示面板的高透光性。

或者,可以采用黄光制程工艺在第一透光基板上形成多个第一触控感应电极。具体地,在第一透光基板上镀金属膜;在金属膜上涂覆光刻胶;在涂有光刻胶的镀膜基板上覆盖掩膜版,进行曝光、显影处理;通过溶液蚀刻掉不需要的金属膜部分;将剩余的光刻胶剥离掉,从而可以获得第一透光基板上的多个第一触控感应电极。

s430:在第二透光基板上设置多个第二触控感应电极、多个像素单元和金属导线,形成触控显示层,其中,多个第二触控感应电极沿第二方向延伸,多个像素单元阵列排布在第二透光基板上,金属导线用于向多个像素单元传输控制芯片发送的控制信号,以控制多个像素单元的发光,触控层和触控显示层通过光学胶层粘结。

应当理解,上述多个像素单元在第二透光基板上可以呈矩形阵列排布,也可以呈圆形阵列排布等,本发明对阵列排布的具体方式不作限定。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金属导线的线宽可以为4~15μm。相较于在刚性线路板pcb布置金属导线,金属导线的宽度一般为50~75μm,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将金属导线的线宽控制在4~15μm,能够提高导电线路的精细度,并保持触控显示面板的高透光性。

应当理解,上述金属导线的材料可以为铜、银、铝、钼、钛或者镍中的至少一种,本发明对金属导线的材料不作具体限定。

另外,上述金属导线在第二透光基板上交错形成金属网格,金属网格的网格图形可以为长方形、正方形、菱形、六边形或不规则多边形,本发明对金属网格的形状不作具体限定。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在设置有第二触控感应电极的第二透光基板上设置多个像素单元和金属导线,将触控功能层与显示功能层整合在同一层,有助于触控显示面板的轻薄化。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430包括步骤s4310和步骤s4320。

s4310:在第二透光基板上设置多个第二触控感应电极和金属导线。

例如,可以采用黄光制程工艺或网版印刷工艺在第二透光基板上设置多个第二触控感应电极及金属导线。多个第二触控感应电极为金属网格式电极。第二触控感应电极及金属导线可以一次成型,具体制备方法可参考上述第一触控感应电极的制备方法。

s4320:在第二透光基板上设置多个像素单元。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当多个像素单元中的每个像素单元包括多个led子像素时,上述步骤s4320包括:采用表面贴装工艺将多个led子像素贴装到第二透光基板上。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当多个像素单元为多个电致变色结构,多个电致变色结构中的每个电致变色结构包括多个电致变色子结构,多个电致变色子结构中的每个电致变色子结构包括电致变色粉末及涂布在所述电致变色粉末上的电解质层时,上述步骤s4320包括:在第二透光基板上涂布电致变色粉末;在电致变色粉末上涂布电解质层。

电致变色粉末在外加电压或电流的作用下,可以发生氧化或还原的可逆反应,从而发生颜色变化。电致变色粉末可以是阴极电致变色材料,也可以是阳极电致变色材料,例如,wo3、moo3、nb2o5、tio2、niox、iro2、v2o5、coox等,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定。应当理解,电致变色粉末可以是无机电致变色材料,也可以是有机电致变色材料,可以根据变色需求选择不同的电致变色材料,本发明对电致变色粉末的具体材料不作限定。此外,本发明对电解质层的具体材料也不作限定。

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本案中各技术特征的组合方式并不限本案权利要求中所记载的组合方式或是具体实施例所记载的组合方式,本案所记载的所有技术特征可以以任何方式进行自由组合或结合,除非相互之间产生矛盾。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列举的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以上实施例,随之有着许多的类似变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如果从本发明公开的内容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应当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提到的第一、第二等限定词,仅仅为了更清楚地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使用,并不能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