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露天矿山优选配矿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3308406发布日期:2020-12-15 11:39阅读:360来源:国知局
一种露天矿山优选配矿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露天矿山优选配矿方法,属于采矿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在配矿的理论研究方面差距不大,多是利用计算机相关技术建立配矿模型,如线性规划、0-1整数规划等,避免了传统手工计算的复杂性和人为因素过多的不准确性。然而这些理论模型要在露天矿生产配矿中真正使用起来,达到指导生产的目的,还是有不少困难,如矿石质量波动较大,采场出矿部位受限、实际供矿品位达不到标准,配矿计划编制不合理等。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本领域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新的配矿方法,能够实现数学模型与现场技术人员生产经验的完美结合,避免上述干扰因素,制定合理的、实际的、优选的生产配矿方案。

实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露天矿山优选配矿方法,包括步骤:

1、参与配矿的爆堆数据的采集。考虑到矿体的整体特征,结合地质勘探资料和探采工程数据,利用3dmine三维建模软件建立矿体块体模型及采场现状三维模型,以便实时更新、获取爆堆数据,提供基础配矿参数。

2、开采单元确定。结合配矿计划当天的采场现状模型,考虑供矿位置的实际地形条件,划分爆区当天具备开采条件的开采单元;然后根据设备型号、产量要求及现场作业情况,确定最小开采单元(矿块)尺寸。

3、设立约束条件。按照需求设置出矿量和出矿品位限制。考虑采场布局及采矿计划等原因,进行出矿爆堆个数及优先出矿设置。最终根据这些约束条件建立双因素规划求解配矿数学模型求解。

4、求得配矿方案、输出结果。将可行的配矿方案以表格的形式列出,并按照方案的优劣进行排序。

步骤1中所述矿体块体模型为用现有技术3dmine三维矿业工程软件制作的三维模型,每个矿块单元都有各自所对应的岩性、品位、体重等信息,估值时采用距离幂次反比法,以进入参估区域的参估点数作为控制基准来控制参估半径,参估点不少于8-10个。

步骤2中所述需要划分开采单元是因为一个爆区的矿量常是日供矿量的2-3倍,甚至更大,在品位变化不大的爆区平均品位有代表意义,能表征此出矿点矿石品位,但在品位变化较大的爆区,平均品位并不能真正反映此供矿位置当天供矿的矿石品位,因此有必要将其划分为更小的配矿单元。

步骤2中所述开采单元的划分原则是一个小矿块包括若干个炮孔(不少于一个),配矿技术人员综合考虑铲装设备型号、作业能力、炮孔间距及地质品位波动等因素,具体确定最小配矿单元尺寸。

步骤3中,建立双因素规划求解配矿数学模型并获得方程组如下:

参数:

xj:第j出矿点(电铲)计划出矿量,吨;

aj:第j出矿点能够挖掘的最高矿石量,吨;

qj:第j出矿点必需挖掘的最低矿石量,吨,由计划部门指定;

qr:破碎站的破碎能力,吨/天;

qmin:采场需保证的最低出矿量,吨/天;

gmax:入选全铁品位最高值;

gmin:入选全铁品位最低值;

kmax:入选亚铁品位最高值;

kmin:入选亚铁品位最低值;

pj:第j出矿点的优先出矿权重;

gj:第j出矿点的全铁品位;

g:全铁理想出矿品位;

kj:第j出矿点的亚铁品位;

k:亚铁理想出矿品位。

目标函数:取配矿后的品位偏差为最小

约束条件:

qj≤xj≤aj(j=1,2,......,n)(1)

pj=2≥pj+1=1(8)

以上的是满足目标函数的约束条件,其中式(1)表示每个出矿点的采出矿量要满足出矿点最大和最小的生产能力。式(2)和(3)表示每天总的出矿量小于破碎站的破碎能力,大于采场每天需保证的最低出矿量。式(4)和(5)表示对出矿点全铁品位的约束。式(6)和(7)表示对出矿点亚铁品位的约束。式(8)表示第j出矿点的权重高于第j+1出矿点。

为了保证配矿计划的合理性,对配矿条件进行了多个约束,如出矿点选取、出矿点生产能力范围、品位范围、破碎站日最大处理能力等,最终根据这些约束条件建立数学模型求解。

执行配矿时,可指定计划天数,在考虑电铲铲装顺序、矿块矿量等因素的基础上,进行多日配矿计划编制。

本发明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1、利用现有技术对爆堆进行微分估值,得到比较准确的结果,为配矿提供基础数据。

2、受采区现状的限制,通过划分开采单元、指定推进方向,保证生产作业可以依据地形限制作业,得到切实可行的方案。

3、配矿结果是以天为单位的,依据当前经济效益严格控制每日的矿量与出矿品位,得出生产配矿计划表,辅助生产,提高效益。

4、用正交组合法列出所有的配矿方案并依次进行计算,对计算结果进行排序,确保无方案遗漏,实现配矿方案的优中选优。

5、在本方法中引入整数比转换思想,即会将数学模型求解结果中小数点以后的数进行整数折算,保证结果都是整数,便于现场实际配矿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爆区开采单元划分示意图。

图中:台阶线1;开采单元分界线2;参与配矿爆堆轮廓线3;划分的最小单元块4,可以显示单元块名称、矿量、全铁亚铁品位信息。

图2为多爆区多矿块规划求解配矿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示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适用范围。

除非特别说明,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为本领域常规的技术手段。

一种露天矿山优选配矿方法,包括步骤:

1、爆堆数据的采集:确定爆区范围、炮孔信息并建立炮孔数据库、根据炮孔数据修正矿体形态及产状、建立爆区三维实体、块体模型。块体尺寸划分时约束条件包括台阶高度、推进方向、采掘方向,采掘宽度,估值采用距离幂次反比法,得到每个网格的矿量及品位,从而知道爆区的可开采量及品位分布情况。

2、开采单元确定:结合配矿计划当天的采场现状模型,考虑供矿位置的实际地形条件,划分爆区当天具备开采条件的开采单元;然后根据设备型号、产量要求及现场作业情况,确定最小开采单元(矿块)尺寸,得到图1,每一个闭合线框为一个开采单元。

3、按照需求设置出矿量和出矿品位限制,设立约束条件,见示例表1,配矿天数为1天,供矿量单位为吨,供此次配矿的爆堆为-80m台阶高度1号、2号和-67m台阶高度3号爆堆,电铲规格为10m3。目标品位要求为:全铁品位27%,亚铁品位5%,根据实际可用的生产设备指定出矿爆堆个数限制,列出线性方程组(1)~(8),满足目标函数的约束条件,首先采用正交组合方法计算有多少种配矿方法,然后采用“后退冒泡法”完成排列组合。每完成一个组合即规划求解一次,如图2。

4、求得开采的生产配矿方案,当计算结果含有小数时,会再进行一次整数比转换,例如在满足约束条件的情况下,将出矿量5868.28吨转化为按6000吨进行计算,保证计算结果均为整数,利于现场组织生产操作。最后输出结果表,对所有组合的求解结果按目标函数值大小进行排列,这样各个方案的规划求解结果优劣直观、一目了然,即表2。

表1爆区各矿块质量信息

表2配矿方案排列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