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生物识别装置及建档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33669发布日期:2020-11-25 14:39阅读:66来源:国知局
便携式生物识别装置及建档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识别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生物识别装置及建档系统。



背景技术:

饲养业是我国农牧业中一个核心产业,在饲养业的日常管理中,对饲养动物的档案管理占据了相当比重的工作量,饲养动物的档案一般包括有动物的体重、日龄、健康状况、疫情等重要信息,档案在饲养和销售环节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建档过程及后续的信息采集记录过程中,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身份识别,正确的识别每一只动物的身份是档案管理工作的前提。

随着科技的发展,动物的身份识别工作已由传统的人工识别进化成电子设备的自动识别,身份识别装置一般被配置在每一个饲养栏内,装置一般包括用于采集图像的图像采集模块以及用于对采集的图像进行处理以识别出每一只动物的数据处理模块。

但是,上述方案需要在每一个饲养栏内均配置一套身份识别装置,建造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下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生物识别装置及建档系统,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便携式生物识别装置便于移动和携带,方便在不同的养殖栏内进行识别,有利于降低成本。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一种便携式生物识别装置,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设有至少一个生物识别模块和数据处理模块,所述生物识别模块与所述数据处理模块通信连接,所述支架包括握持部和固定部,所述握持部用于供用户握持以移动所述便携式生物识别装置,所述固定部可固定于外部设备。

如上所述的便携式生物识别装置,可选地,所述支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所述第一横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横杆的第一端之间连接有第一竖杆,所述第一横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横杆的第二端之间连接有第二竖杆,所述生物识别模块固定在所述第一横杆朝向所述第二横杆的一侧,所述数据处理模块的第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横杆上,所述数据处理模块的第二端固定在所述第一竖杆和第二竖杆上。

如上所述的便携式生物识别装置,可选地,所述支架上设有三个所述生物识别模块,所述支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横杆两侧的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倾斜于所述第一横杆设置,位于所述第一横杆两侧的所述固定杆上均设有所述生物识别模块。

如上所述的便携式生物识别装置,可选地,所述生物识别模块包括摄像头、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所述摄像头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座的中部,所述第一固定座的两端与所述第二固定座的两端可转动连接。

如上所述的便携式生物识别装置,可选地,所述固定部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横杆上的第一固定部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横杆两侧的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位于两个所述第二固定部之间,所述支架通过所述第一固定部以及两个所述第二固定部与所述外部设备相连接。

如上所述的便携式生物识别装置,可选地,所述第一固定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横杆远离所述第二横杆的一侧;

所述第一固定部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一水平杆和第二水平杆,所述第一连接杆垂直于所述第一横杆,所述第一水平杆和第二水平杆均与所述第一连接杆相连接,且所述第一水平杆和第二水平杆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水平杆和第二水平杆之间形成有间隙;

所述第一水平杆远离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水平杆远离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内穿设有锁销。

如上所述的便携式生物识别装置,可选地,所述第二固定部包括连接所述第二横杆两端的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倾斜于所述第二横杆设置,且所述第二连接杆与所述固定杆平行,所述第二连接杆背离所述第二横杆的一端设有第二卡持部,所述第二卡持部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杆上;

所述第二卡持部为卡持板,所述第二连接杆背离所述第二横杆的一侧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二卡持部上设有第四通孔,转轴穿过所述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以将所述第二卡持部与所述第二连接杆铰接连接。

如上所述的便携式生物识别装置,可选地,所述第一竖杆和第二竖杆上还设有抵顶部,所述第二固定部固定在所述外部设备的一侧,所述抵顶部能够在所述外部设备的另一侧抵顶住所述外部设备。

如上所述的便携式生物识别装置,可选地,所述握持部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竖杆上的第一把手和设置在所述第二竖杆上的第二把手。

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建档系统,包括移动终端、服务器以及如上任一所述的便携式生物识别装置,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服务器以及所述便携式生物识别装置通信连接,所述便携式生物识别装置与所述服务器通信连接;

所述移动终端用于向所述便携式生物识别装置发送控制指令,所述便携式生物识别装置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控制指令后进行数据采集,所述便携式生物识别装置还用于将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所述便携式生物识别装置还用于将处理后的数据发送至所述服务器,所述服务器用于存储处理后的数据并将处理后的数据发送至所述移动终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便携式生物识别装置及建档系统,便携式生物识别装置包括支架,支架上设有至少一个生物识别模块和数据处理模块,生物识别模块与数据处理模块通信连接,支架包括握持部和固定部,握持部用于供用户握持以移动便携式生物识别装置,固定部可固定于外部设备。通过上述设置,工人可手持该装置在不同的养殖栏之间进行移动,当移动至待识别的养殖栏时,可以利用装置自身的固定部固定在养殖栏上,对养殖栏内的动物进行识别,从而可以利用一台设备对多个养殖栏进行识别,有利于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生物识别装置的结构简图;

图2为图1的前视图;

图3为图1的后视图;

图4为图1的侧视图;

图5为图1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建档系统的结构简图。

附图标记:

10-便携式生物识别装置;

20-移动终端;

30-服务器;

100-支架;

110-第一横杆;

120-第二横杆;

130-第一竖杆;

140-第二竖杆;

150-固定杆;

160-第一固定部;

161-第一连接杆;

162-第一水平杆;

163-第二水平杆;

164-锁销;

170-抵顶部;

171-第一卡持板;

172-第二卡持板;

180-第二固定部;

181-第二连接杆;

182-第二卡持部;

183-转轴;

191-第一把手;

192-第二把手;

200-生物识别模块;

210-摄像头;

220-第一固定座;

230-第二固定座;

300-数据处理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已有技术中,对饲养动物的建档一般采用下述方案:首先根据饲养动物的数量建表,为每一只动物制作标识牌;然后将标识牌固定在动物身上,标识牌上写有该动物的身份序号以及其他基本信息,从而将该动物与其他动物进行区分;在日常管理中,需要从多个动物中依据预先固定在动物身上的标识牌找出该动物,然后进行各项检查,并将结果记录入表单中。

采用上述方案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并且固定在动物身上的标识牌随着动物的生长存在表面字迹不清的风险,对工人的正常识别造成影响,进一步加重了工人的工作量。

有鉴于此,本实施例旨在提供一种能够提高识别效率且具有较低成本的便携式生物识别装置及包含该装置的建档系统。

下面将结合附图详细的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进行描述,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加详细的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生物识别装置的结构简图;图2为图1的前视图;图3为图1的后视图;图4为图1的侧视图;图5为图1的俯视图;请参照图1-图5。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便携式生物识别装置10,包括支架100,支架100上设有至少一个生物识别模块200和数据处理模块300,生物识别模块200与数据处理模块300通信连接,支架100包括握持部和固定部,握持部用于供用户握持以移动便携式生物识别装置10,固定部可固定于外部设备。

具体的,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支架10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横杆110和第二横杆120,第一横杆110的第一端与第二横杆120的第一端之间连接有第一竖杆130,第一横杆110的第二端与第二横杆120的第二端之间连接有第二竖杆140;也即本实施例的支架100围成一个大体呈矩形的结构,支架100用于为其他零部件提供支撑,是整个装置的主要受力部件。支架100例如可以用高强度的金属材料制成,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在一个可选地实施方式中,生物识别模块200固定在第一横杆朝110向第二横杆120的一侧,以便进行图像的采集。数据处理模块300的第一端固定在第二横杆120上,数据处理模块300的第二端固定在第一竖杆130和第二竖杆140上。可选地,数据处理模块300包括壳体及设置在壳体内的边缘计算网关,壳体可通过螺钉等紧固件固定在支架100上,边缘计算网关可进行数据的收集和处理,并与其他设备进行数据交互。

为便于用户移动,本实施例在支架100上设有握持部,握持部例如可以是把手或提手等结构,用户在使用时,可以通过握持部将整个装置在不同的养殖栏之间进行移动,以达到使用一台装置对多个养殖栏内的动物进行识别的目的,从而降低成本。

在一个可选地实施方式中,本实施例的握持部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竖杆130上的第一把手191和设置在所述第二竖杆140上的第二把手192。

为保障识别的精度,支架100上还设有固定部,固定部可固定于外部设备(如养殖栏的门框等部位)上,以使生物识别模块200能够精确的采集养殖栏内动物的生物特征图像。

需要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生物特征”包括但不限于动物的脸部特征、足部特征、腿部特征中的至少一者;“养殖栏”应做广义理解,其可以是由多个连杆围成的围栏,也可以是笼状结构或由混凝土搭建的房子式结构;“养殖栏内的动物”包括但不限于猪、牛、羊、狗、鸡、鸭、鹅等。

通过上述描述可知,本实施例的便携式生物识别装置10可在不同的养殖栏之间进行移动,当移动至待识别的养殖栏时,可以利用装置自身的固定部固定在养殖栏上,对养殖栏内的动物进行识别,从而可以利用一台设备对多个养殖栏进行识别,有利于降低成本;采用生物识别技术对饲养动物进行识别认证,能够大大缩短识别认证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更进一步地,如图1-图3所示,为提高生物识别的精度,本实施例的支架100上设有三个生物识别模块200。具体的,支架100还包括设置在第一横杆110两侧的固定杆150,固定杆150倾斜于第一横杆110设置,位于第一横杆110两侧的固定杆150上均设有生物识别模块200。也即,本实施例包括三个生物识别模块200,其中,位于中部的生物识别模块200可识别动物的正面的生物特征,位于左侧的生物识别模块200可识别动物的左侧的生物特征,位于右侧的生物识别模块200可识别动物右侧的生物特征,数据处理模块300通过整合三个生物识别模块200识别出的生物特征以做出更加精准的识别结果。

本实施例中,生物识别模块200包括摄像头210、第一固定座220和第二固定座230,第二固定座230可通过中间连接杆与固定杆120或第一横杆110相连接。摄像头210可转动的连接于第一固定座220的中部,此处摄像头210可采用万向连接的方式与第一固定座220进行连接,第一固定座220的两端与第二固定座230的两端可转动连接。通过上述设置,本实施例的摄像头210可实现在水平面和竖直平面内的转动,从而便于调节摄像头210的角度,以更好的采集动物的生物特征。

请继续参照图1和图4,本实施例中固定部包括设置在第一横杆110上的第一固定部160,以及设置在第二横杆120两侧的第二固定部180,第一固定部160位于两个第二固定部180之间,支架100通过第一固定部160以及两个第二固定部180与外部设备相连接。

本实施例通过第一固定部160以及两个第二固定部180与外部设备之间实现三点式固定,从而提高了固定的稳定性。

具体的,第一固定部160设置在第一横杆110远离第二横杆120的一侧。

第一固定部160包括第一连接杆161、第一水平杆162和第二水平杆163,第一连接杆161垂直于第一横杆110,第一水平杆162和第二水平杆163均与第一连接杆161相连接,且第一水平杆162和第二水平杆163相对设置,第一水平杆162和第二水平杆163之间形成有间隙,该间隙可允许外部设备(如养殖栏的横杆)上的结构通过,从而使得本实施例的装置可搭接在外部设备上。

进一步地,为保证连接的稳定性,第一水平杆162远离第一连接杆161的一端设有第一通孔,第二水平杆163远离第一连接杆161的一端设有第二通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内穿设有锁销164,当外部设备穿设至该间隙内后,可将第一水平杆162和第二水平杆163相对锁紧固定,从而保证连接的可靠性。

请继续参照图1、图2和图5,本实施例中,第二固定部180包括连接第二横杆120两端的第二连接杆181,第二连接杆181倾斜于第二横杆120设置,且第二连接杆181与固定杆150平行,第二连接杆181背离第二横杆120的一端设有第二卡持部182,第二卡持部182可转动的设置在第二连接杆181上。第二卡持部182可以与外部设备上对应的卡槽等结构相配合,从而实现卡持固定。

第二卡持部182可选为卡持板,第二连接杆181背离第二横杆120的一侧设有第三通孔,第二卡持部182上设有第四通孔,转轴183穿过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以将第二卡持部182与第二连接杆181铰接连接。

为进一步提高连接的稳定性,如图1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还包括设置在第一竖杆130和第二竖杆140上的抵顶部170,其中,抵顶部170包括设置在第一竖杆130和第二竖杆140上的第一卡持部,第一卡持部包括第一卡持板171和第二卡持板172,第一卡持板171和第二卡持板172之间形成有夹角,第一卡持部可以抵顶在外部设备(如养殖栏的竖杆)上。

本实施例在使用时,可以先将第二固定部180放置于养殖栏的一侧(如养殖栏内侧,即动物所在一侧),然后将抵顶部170放置于养殖栏的另一侧(如养殖栏外侧),这样抵顶部170可以提供稳定的抵顶力,同时第二固定部180可通过第二卡持部182与养殖栏固定连接,从而防止装置移动。

实施例二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建档系统的结构简图;请参照图6。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建档系统,包括移动终端20、服务器30以及如上实施例一所述的便携式生物识别装置10,移动终端20与服务器30以及便携式生物识别装置10通信连接,便携式生物识别装置10与服务器30通信连接;

其中,移动终端20用于向便携式生物识别装置10发送控制指令,便携式生物识别装置10用于在接收到移动终端20发送的控制指令后进行数据采集,便携式生物识别装置10还用于将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便携式生物识别装置10还用于将处理后的数据发送至服务器30,服务器30用于存储处理后的数据并将处理后的数据发送至移动终端20。

本实施例中,移动终端20例如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

下面详细介绍本实施例建档系统的建档流程:

首先,工人可通过移动终端20上的app等程序触发采集建档功能。

随后,便携式生物识别装置10中的数据处理模块收到指令后开始自动进行生物识别和建档,识别华为建档完成后,数据处理模块会将档案信息上传到服务器。服务器接收到档案信息,并将建档完成信息推送到移动终端20上,工人可在移动终端20上查看建档信息面。

当一个养殖栏内的动物全部建档完成后,可移动装置至下一个养殖栏,重复上述骤进行建档。

在上述建档流程中,便携式生物识别装置10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的流程包括:

1、数据处理模块控制生物识别模块进行数据采集。

3、生物识别模块将采集拍摄的数据信息(如照片)传送给数据处理模块。

3、数据处理模块通过生物识别模块采集的图像数据,识别图像中动物的生物特征信息。

4、数据处理模块通过采集动物的脸部姿势、正脸、左侧脸、右侧脸样本数据甚至动物的站、卧、趴、坐、左卧、右卧等姿势通过算法自动筛选可用样本,满足于数据采集的可用性、建档的准确性,采集足够的生物识别信息后进行档案建档。

5、数据处理模块将相关建档数据通过物联网平台上传到服务器30。

通过上述描述可知,本实施例提供的建档系统能够根据采集到的生物特征进行档案建立,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方便描述不同的部件,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顺序关系、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