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数据管理与决策的计算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512656阅读:35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数据管理与决策的计算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计算装置,更详而言之,涉及一种用于数据管理与决策的计算装 置。
【背景技术】
[0002] 在数据交换的过程中,需要合理的机制,使得数据提供者与数据用户皆愿意透过 此机制持续进行数据交换。更进一步来说,需要一种评价与回馈机制,使得数据提供者与数 据用户得到合理的评价及回馈,以促使数据提供者与数据用户愿意进行后续的数据交易。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数据管理与决策的计算装置,其建置的目的 是与数据源进行数据交换及通信,用以计算数据的评价总分与决策管理。
[0004] 根据以上所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数据管理与决策的计算装置,该计算装 置至少包含具有系统排序单元(System Ranking Unit)、子集排序单元(Subset Ranking Unit)、计算单元群组(Computing Units)的评价模块(Evaluation Module),以及决策模块 (Decision Module)。其中,计算单元群组包含权重计算单元(Weights Computing Unit)、 依从度计算单元(Compliance Computing Unit)、回馈值计算单元(Feedback Computing Unit)、以及最终得分计算单元(Final Score Computing Unit)。
[0005] 对于评价模块,系统排序单元根据储存在该数据源中的至少一笔数据的特征,对 于对应于该至少一笔数据的至少一个以上的元素进行排序而得到第一排序;子集排序单 元,则根据所述至少一笔数据的特征,从具有该第一排序的所述至少一个以上元素中选取 一子集合,并对于该子集合中的元素进行重新排序以得到第二排序;计算单元计算该第一 排序与该第二排序之间的一致性相关程度,并根据该一致性相关程度以及第一评分来计算 关联于第一识别信息的第二评分,并将该第二评分储存在该数据源中;决策模块从该数据 源取出该第二评分,并根据该第二评分决定该第一识别信息的级别,根据该第一识别信息 的级别而存取所述至少一笔数据。
【附图说明】
[0006] 当结合附图阅读下列的详细说明,可更加清楚并且能够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按照 惯例,附图中的各个元素特征不是按照比例,所绘制的。相反地,我们进行了各个元素特征 尺寸的放大或缩小,以清楚地表达其所代表的功能及意义。以下是各图例的简要说明:
[0007] 图1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用于数据管理与决策的计算装置的示意图;
[0008] 图2为一示意图,用以显示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系统排序单元与子集排序单 元对于医疗记录提供者所分别进行的排序计算;
[0009] 图3为一示意图,用以显示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的指示函数值;以及
[0010] 图4为一示意图,用以显示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用户经由计算装置存取数据 库在时间轴上的使用密集程度。
[0011] 附图标记说明:
[0012] 1-计算装置;2-数据库;4-使用者;10-验证模块;20-决策模块;30-搜索模块; 40-评价模块;41-系统排序单元;42-子集排序单元;43-计算单元群组;44-权重计算单 元;45-依从度计算单元;46-回馈值计算单元;47-最终得分计算单元;MRl-MRlO-医疗记 录;Al-AlO-医疗记录提供者;Cl-评分;dl-dl〇-等级排序值;Sl-SlO-权重值;{Wi,」} I u ={1,2,3,4,5,6,7,8,9,1〇},#厂交互权重值;1(屯,(1」)-指示函数(;[11(1;^31:(^包11(31:;[011) ;{1';[}-1^1 值;Iri' }-调整后的RPI值;Rs-总回馈值;Rm-平均回馈值;B(Hi)-关联于使用者识别 UID的第m次使用记录评分;T(m)-关联于使用者识别WD的第m次使用记录最终得分; P (m)-关联于使用者识别UID的过去m次使用记录的累积总效用值;α、β -权重参数。
【具体实施方式】
[0013] 图1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用于数据管理与决策的计算装置的示意图。参见图1, 计算装置1与数据源进行数据交换及通信,用以计算数据的评价总分与决策管理,在此,数 据源为数据库(Database)〗及/或检体库(Specimen Bank)(未图标出)及/或内存(未 图标出),其中,数据库2及/或检体库中所储存的数据,可来自于医院信息系统(HIS)(未 图标出)及/或实验室信息系统(LIS)(未图标出)及/或检体模块(Specimen Module) (未图标出),而内存可用以暂存数据/数据、及/或暂存来自于数据库2及/或检体库的 数据、或将写入数据库2及/或检体库的数据。
[0014] 在此实施例中,计算装置1至少包含评价模块40、以及决策模块20,另外,可视实 际施行状况,而可包含验证模块(Validity Module) 10、搜索模块(Search Module) 30,验证 模块10与搜索模块30并非为计算装置1所必须具有的组成模块。
[0015] 计算装置1由具有系统排序单元41、子集排序单元42、计算单元群组43的评价模 块40、以及决策模块20所构成。
[0016] 系统排序单元41根据储存于数据源(例如,数据库2)的至少一笔数据的特征, 对于对应于所述至少一笔数据的至少一个以上元素进行排序而得到第一排序,在此,如图2 与图3中所示的,至少一笔数据为医疗记录{MRi},评价模块40 (例如,系统排序单元41), 根据所述至少一笔数据(例如,医疗记录{MRi})被用户(不限于使用者4,也可为其他的 使用者)存取的次数予以评分,或所述至少一笔数据(例如,医疗记录{MRi})对于患者的 疾病症状记载的详实程度,而对每一笔医疗记录{MRi}(每一笔数据)予以评分;此外,根据 每一笔医疗记录{MRi}(每一笔数据)的评分,及/或,根据由权重计算单元44所计算出的 权重值及/或交互权重值,评价模块40 (例如,系统排序单元41)对于每一医疗记录{MRi} (每一笔数据)的每个提供者{Ai}(每一元素)进行排序,而得到第一排序,换言之,系统排 序单元41根据储存于数据源(例如,数据库2)的至少一笔数据(例如,医疗记录{MRi}) 的特征,对于对应于所述至少一笔数据(例如,医疗记录{MRi})的至少一个以上元素(例 如,医疗记录{MRi}的至少一个提供者{Ai})进行排序而得到第一排序。
[0017] 子集排序单元42,则根据所述至少一笔数据(例如,医疗记录{MRi})的特征,从具 有该第一排序的所述元素中选取一子集合,并对于该子集合中的元素进行重新排序以得到 第二排序,在此,如图2与图3中所示的,子集排序单元42根据所述至少一笔数据(例如,医 疗记录{MRi})的特征以从具有该第一排序的所述元素(医疗记录{MRi}提供者{Ai})中 选取子集合,并对于该子集合中的元素(至少一个以上医疗记录{MRi}提供者{Ai})进行 重新排序以得到第二排序,换言之,子集排序单元42根据所述至少一笔医疗记录{MRi}的 特征以从具有该第一排序的全部所述医疗记录{MRi}提供者{Ai}中选取子集合,并对于该 子集合中的至少一个以上医疗记录{MRi}提供者{Ai}进行重新排序以得到第二排序。
[0018] 计算单元群组43计算该第一排序与该第二排序之间的一致性相关程度,并根据 该一致性相关程度以及第一评分计算关联于第一识别信息的第二评分,并将该第二评分储 存在该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