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处理装置、帧速率控制处理判定装置及其方法_2

文档序号:9264754阅读:来源:国知局
CPU23对后帧检测运动区域(图3步骤S107)。检测方法与步骤S103相同。此时,由于第n帧与第n+1帧为相同的帧图像,因此差分为零。故不对运动区域进行检测。
[0031]CPU23判断前帧和后帧的运动区域的差是否在阈值以下(步骤S109)。这根据第n帧检测结果和第n+1帧检测结果中的运动区域的边界线的偏移是否小于阈值来判断。即,从各运动区域的大小和位置的偏移来判断。
[0032]此时,由于n+1帧检测结果中不存在运动区域,因此CPU23判断为差分大于阈值。CPU23存储为无FRC处理(步骤S111),并对处理帧编号i进行递增(步骤S121),重复步骤S103之后的处理。
[0033]CPU23判断处理帧编号i是否为i〈4(步骤S103)。此时,由于i = 1,因此对前帧进行检测运动区域(步骤S105)。此时,如图4所示,由于第n帧和第n+1帧为相同的帧图像,因此差分为零。故不对运动区域进行检测。
[0034]接着,CPU23对后帧进行检测运动区域(图3步骤S107)。此时,由于第n+1帧和第n+2帧也为相同的帧图像,因此差分为零。因此,不对运动区域进行检测。
[0035]CPU23判断前帧和后帧的运动区域的差是否在阈值以下(步骤S109)。此时,由于不存在运动区域,因此差分为零。
[0036]因此,CPU23对此检测结果设为FRC处理候补标记f = 1 (步骤S113)。CPU23判断是否3帧连续地保持为FRC处理候补标记f = 1 (步骤S115)。此时,未3帧连续地保持为FRC处理候补标记f = 1。因此CPU23对处理帧编号i进行递增(步骤S121),并重复步骤S103之后的处理。
[0037]CPU23判断处理帧编号i是否为i〈4(步骤S103)。此时,由于i = 2,因此CPU23对前帧进行检测运动区域(步骤S105)。此时,如图4所示,由于第n+1帧和第n+2帧为相同的帧图像,因此差分为零。故不对运动区域进行检测。
[0038]接着,CPU23对后帧进行检测运动区域(步骤S107)。此时,如图4所示,运动区域207得自于第n+2帧和第n+3帧。这是由于,背景部相同为静止图像C,而矩形的动态图像区域201不同为图像B、D。
[0039]CPU23判断前帧和后帧的运动区域的差是否在阈值以下(步骤S109)。此时,对于前帧,由于不存在运动区域,因此运动区域的差超过阈值。所以,CPU23存储为无FRC处理(步骤S111),并对处理帧编号i进行递增(步骤S121),重复步骤S103之后的处理。
[0040]CPU23判断是否处理帧编号i〈4 (步骤S103)。此时,由于i = 3,因此同样地进行从步骤S105至步骤S121的处理。
[0041]CPU23判断处理帧编号i是否为i〈4 (步骤S103)。此时,由于i = 4,因此CPU23按预定的参数进行图像处理(步骤S131)。CPU23对处理帧编号i进行递增(步骤S132),并且判断处理帧编号i是否为i = 16 (步骤S133)。此时,由于i = 5,因此返回到步骤S103,重复步骤S131至步骤S133的处理。
[0042]重复这样的处理直至i = 15,当处理帧编号i为i = 16时,从步骤S133返回到步骤 S103。
[0043]如此,判断未经过FRC处理的情况。
[0044](1.3.2已经过FRC处理的情况)
接着,对于已经过FRC处理的情况,使用图3、图5进行说明。在此,作为对帧n和帧n+2而言,通过FRC处理必要像素的像素值已改变进行说明。
[0045]CPU23对处理帧编号1、FRC处理候补标记f进行初始化(步骤S101)。CPU23判断处理帧编号i是否为i〈4 (步骤S103)。此时,由于i = 0,因此对前帧进行检测运动区域(步骤S105)。已经过FRC处理的情况下,尽管如图5所示的背景部203为静止图像,第n_l帧与第n帧也不一样。此外,运动区域201通过FRC处理而在第n-1帧和第n帧中不同。因此,将得自于第n-1帧和第n帧的第n帧检测结果作为全画面为运动区域进行检测。
[0046]接着,CPU23对后帧进行检测运动区域(步骤S107)。此时,虽然第n帧与第n+1帧为相同的帧图像,但由于已经过FRC处理而完全不同。因此,将从第n帧和第n+1帧得到的第n+1帧检测结果作为全画面为运动区域进行检测。
[0047]CPU23判断运动区域的差是否在阈值以下(步骤S109)。此时,全画面均为运动区域。因此,对运动区域而言差为零,因此CPU23判断为差分小于阈值,设定FRC处理候补标记f = 1 (步骤S113)。CPU23判断是否3帧连续地保持为FRC处理候补标记f = 1 (步骤S115)。此时,由于未3帧连续地保持为FRC处理候补标记f = 1,因此CPU23对处理帧编号i进行递增(步骤S121),并重复步骤S103之后的处理。
[0048]CPU23判断处理帧编号i是否为i〈4(步骤S103)。此时,由于i = 1,因此对前帧进行检测运动区域(步骤S105)。此时,如图5所示,虽然第n帧和第n+1帧为相同的帧图像,但由于已经过FRC处理而完全不同。因此,将从第n帧和第n+1帧得到的第n+1帧检测结果作为全画面为运动区域进行检测。
[0049]接着,CPU23对后帧进行检测运动区域(步骤S107)。此时,如图5所示,虽然第n+1帧和第n+2帧为相同的帧图像,但由于已经过FRC处理而完全不同。因此,将从第n+1帧和第n+2帧得到的第n+2帧检测结果作为全画面为运动区域进行检测。
[0050]CPU23判断运动区域的差是否在阈值以下(步骤S109)。此时,全画面均为运动区域。因此,由于运动区域的差为零,故CPU23判断为差分小于阈值。
[0051]CPU23对此检测结果设定为FRC处理候补标记f = 1 (步骤S113)。CPU23判断是否3帧连续地保持为FRC处理候补标记f = 1 (步骤S115)。此时,只2帧连续地保持为FRC处理候补标记f = 1,而未3帧连续地保持为FRC处理候补标记f = 1。因此,CPU23对处理帧编号i进行递增(步骤S121),并重复步骤S103之后的处理。
[0052]CPU23判断处理帧编号i是否为i〈4 (步骤S103)。此时,由于i = 2,因此对前帧进行检测运动区域(步骤S105)。此时,如图5所示,虽然第n帧和第n+1帧为相同的帧图像,但由于已经过FRC处理而完全不同。因此,将从第n+1帧和第n+2帧得到的第n+2帧检测结果作为全画面为运动区域进行检测。
[0053]接着,CPU23对后帧进行检测运动区域(步骤S107)。此时,如图5所示,对于第n+2帧和第n+3帧,背景部203已经过FRC处理,此外,运动区域201不同。因此,将从第n+2帧和第n+3帧得到的第n+3帧检测结果作为全画面为运动区域进行检测。
[0054]CPU23判断运动区域的差是否在阈值以下(步骤S109)。此时,全画面均为运动区域。因此,对于运动区域,由于差为零,故CPU23判断差分小于阈值。
[0055]CPU23对此检测结果设定为FRC处理候补标记f = 1 (步骤S113)。CPU23判断是否3帧连续地保持为FRC处理候补标记f = 1 (步骤S115)。此时,由于3帧连续地保持为FRC处理候补标记f = 1,因此CPU23判断为有FRC处理(步骤S117)。CPU23在本件检测处理后,切换将要执行的图像处理的参数,具体为运动区域检测参数,以使运动区域的检测阈值变低。
[0056]CPU23对处理帧编号i进行递增(步骤S121),重复步骤S103之后的处理。CPU23判断处理帧编号是否为i〈4(步骤S103)。此时,由于i = 3,因此同样地从步骤S105至步骤S121进行处理。
[0057]CPU23判断处理帧编号i是否为i〈4(步骤S103)。此时,由于i = 4,因此CPU23利用在步骤S119中被变低的参数来进行运动检测处理(步骤S131)。之后与未经过FRC处理的情况相同。
[0058]如此,使用从16帧中的第0帧至第3帧共计4帧,根据前帧和后帧的运动区域是否产生差,判断是否已经过FRC处理,从而在已经过FRC处理的情况下,对其余12帧进行参数变更,以降低运动区域检测的检测阈值。藉此,即使在已经过FRC处理的情况下也能正确地检测运动区域。
[0059](1.3.3矩形运动区域的确定处理)
对本实施方式中采用的FRC处理判断中的矩形运动区域的确定方法(图3步骤S105、S107)进行说明。
[0060]以下,如图7所示,以作为显示器的1帧的图像区域100中存在3个矩形运动图像区域100-112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0061]图像区域100为,像素按矩阵状配置在行方向a和列方向0。
[0062]CPU23进行块分割(图6步骤S1)。本实施方式中,将32 X 32像素作为1个块,将图7所示的显示区域100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