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9564352阅读:来源:国知局
BM相切的虚拟的切面T,并通过使信号线靠近显示区A1的一侧与装饰层BM的切面T与盖板CG的最大夹角Θ m介于1度至80度之间,且切面T所切的信号线与显示区A1之间的水平距离DH介于0.05_至15_之间,以降低装饰区A2内信号线的可视性。具体地,先判定最靠近显示区A1的所有信号线中哪一条信号线的一侧与装饰层BM的切面T会与盖板CG夹有最大角度。也就是说,其余最靠近显示区A1的这些信号线与装饰层BM的切面T与盖板CG所夹的角度皆小于最大夹角θπ!。举例而言,如图2所示,当最靠近显示区Α1的第一信号线130以及第二信号线140与显示区Α1的水平距离相等时,设置在相对远离盖板CG的第二基板SUB2上的第二信号线140的一侧(如靠近显示区Α1的一面中与第二基板SUB2相接触的一侧)与切面Τ会与盖板CG夹最大夹角0 m。
[0071]接着,通过设定切面T所切的信号线(如第二信号线140)与显示区A1之间的水平距离DH以控制最大夹角Θ m的角度值。如此,除了可控制装饰层BM的宽度以符合窄边框的需求之外,还可确保信号线在装饰层BM的宽度设定中是不可视的。举例而言,在中大尺寸的触控面板中,例如大于7寸的触控面板,当装饰层BM的宽度设定大于或等于4mm且小于15mm以符合窄边框需求时,水平距离DH例如介于1mm至15mm之间。另一方面,在中小尺寸的触控面板中,例如小于6.5寸的触控面板,当装饰层BM的宽度设定大于Omm且小于4mm时,水平距离DH则例如介于0.05mm至4mm之间。
[0072]需说明的是,所述切面T所切的信号线并不限于第一信号线130以及第二信号线140,位于装饰区A2中任何可能影响视觉效果的线段皆适用于本申请,例如接地线。此外,所述最大夹角Θ m并非使用者使用触控面板100时的倾斜视角。具体地,最大夹角0m与使用者的倾斜视角互为余角。换言之,使用者使用触控面板100时的倾斜视角即是90度减去最大夹角θπι。所以通过上述设定,可降低使用者在正视至倾斜角度为90度减去最大夹角θπ!的范围内看见信号线的机会。举例而言,若设定最大夹角0mS3O度,则可降低使用者在正视至倾斜角度为60度的范围内看见信号线的机会。
[0073]当触控元件的数量增加时,信号线的数量也需随之增加。此时可通过增加装饰层BM的厚度HBM,例如使装饰层BM的厚度HBM大于6 μ m,以在维持甚至降低信号线与显示区A1之间的水平距离DH下,降低大视角下信号线的可视性。或者,也可通过增加装饰层BM靠近显示区A1的侧壁与盖板CG所夹的角度ΘΤ,例如使角度ΘΤ大于11度,以在维持甚至降低信号线与显示区A1之间的水平距离DH下,降低大视角下信号线的可视性。在本实施例中,tan ( Θ m)恰为盖板CG与第二基板SUB2之间的垂直距离DP与水平距离DH的比值,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当厚度HBM增加或是角度θ T增加时垂直距离DP与水平距离DH的比值可能大于tan( Θ m)。此外,装饰层BM若包括二层油墨,则二层油墨靠近显示区A1的侧壁之间的距离较佳可小于0.5mm,更佳小于0.3mm用以增加遮蔽区域。
[0074]垂直距离DP越大,代表位于第二基板SUB2上的第二信号线140与盖板CG之间的距离越远,从而视角稍微偏离垂直触控面板100的方向都有可能看到位于装饰区A2内的信号线。因此,通过缩减盖板CG与第二基板SUB2之间的垂直距离DP也可在维持甚至降低信号线与显示区A1之间的水平距离DH下,降低大视角下信号线的可视性。在本实施例中,盖板CG与第二基板SUB2之间的垂直距离DP小于200 μ m。在另一实施例中,可将盖板CG与第二基板SUB2之间的垂直距离DP缩减至小于150 μ m,甚至小于130 μ m。
[0075]缩减垂直距离DP的方法例如是缩减粘着层AD1、AD2的厚度,且较佳使第一基板SUB1与第二基板SUB2之间的垂直距离小于盖板CG与第一基板SUB1之间的垂直距离,以进一步降低大视角下信号线的可视性。举例而言,粘着层AD1、AD2的厚度例如分别小于80 μ m,且较佳小于60 μ m,最佳小于40 μ m,如10 μ m至25 μ m。如此一来,在改善大视角下信号线的可视性的同时,还可进一步缩减触控面板100的整体厚度。
[0076]此外,也可通过缩减线宽及缩减相邻两信号线之间的线距来增加装饰区A2中布线的裕度,例如使图1中各第一信号线130以及各第二信号线140的其中至少一者的线宽LW130、LW140小于60 μ m,且第一信号线130以及第二信号线140的其中至少一者的线距D130、D140小于45 μ m。或者,可通过印刷技术使各第一信号线130以及各第二信号线140的其中至少一者的线宽LW130、LW140小于35 μ m,且第一信号线130以及第二信号线140的其中至少一者的线距D130、D140小于35 μ m。当然,上述各种技术(增加厚度HBM、增加角度ΘΤ、缩减垂直距离DP、缩减线宽及缩减线距)也可搭配使用,以在符合窄边框的需求下降低大视角下信号线的可视性。
[0077]在本实施例中,位于第二基板SUB2上的第二触控元件120的排列方向平行于触控面板100的长边。也就是说,与第二触控元件120电性连接的第二信号线140会沿第一方向D1排列于触控面板100的长边。一般而言,位于触控面板100长边的装饰层BM的宽度会小于位于触控面板100短边的装饰层BM的宽度。由图2可知,本实施例的第二触控元件120的数量大于第一触控元件110的数量,也就是第二信号线140的数量大于第一信号线130的数量。换言之,本实施例中数量较多的第二信号线140配置在较窄的区域(指装饰区)中,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在另一实施例中,也可通过改变第一触控元件110以及第二触控元件120的排列方向,以使数量较多的第二信号线140排列于触控面板100的短边。
[0078]图3是依照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触控面板的上视示意图。为清楚表示第一触控元件110、第二触控元件120与虚置电极DM之间的相对设置关系,因此将第二触控元件120及虚置电极DM示出于最上方。然而,第一触控元件110、第二触控元件120与虚置电极DM之间的相对设置关系可视实际需求而定,详细内容可参照图1对应的描述,于此不再赘述。图4是图3的触控面板的一种剖面示意图。为便于说明,图4省略示出图3中的触控元件。如图3所示,通过将数量较多的第二信号线140排列于触控面板100的短边,可增加第二信号线140的布线裕度。此外,由于第二信号线140与显示区A1的水平距离相对遥远,因此可以降低第二信号线140在侧视下被看见的机会。
[0079]另外,本实施例的触控面板200的信号线可进一步包括一接地线GND。接地线GND电性绝缘于第一信号线130与第二信号线140且设置在第一信号线130与第二信号线140之间,以屏蔽第一信号线130与第二信号线140之间的信号干扰。如图4所示,接地线GND例如设置在第一基板SUB1上,且接地线GND与显示区A1的水平距离小于第二信号线140与显示区A1的水平距离。在本实施例中,接地线GND的一侧(如靠近显示区A1的一面中与第一基板SUB1相接触的一侧)与切面T会与盖板CG夹最大夹角Θ m,而第二信号线140的一侧与切面T’与盖板CG的夹角0m’小于最大夹角0 m。在判定接地线GND与切面T会与盖板CG夹最大夹角Θ m之后,即可针对与切面T相切的接地线GND与显示区A1的水平距离DH进行设计,以降低侧视时信号线(包括接地线GND、最靠近显示区A1的第一信号线130以及最靠近显示区A1的第二信号线140)的可视性。
[0080]在另一实施例中,当接地线GND往远离显示区的方向(沿着虚线箭头的方向)后退时,第二信号线140的一侧与切面T’与盖板CG的夹角Θ m’会变成最大夹角。在这样的情况下,则可针对与切面T’相切的第二信号线140与显示区A1的水平距离DH’进行设计,以降低侧视时信号线的可视性。信号线包括接地线GND、最靠近显示区A1的第一信号线130以及最靠近显示区A1的第二信号线140。
[0081]在图1至图4的实施例中,第一信号线130与第二信号线140均设置在第一基板SUB1与第二基板SUB2的上表面,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值得一提的是,第一信号线130与第二信号线140例如也可以分别设置在第一基板SUB1与第二基板SUB2的下表面,如此一来信号线距离盖板CG更远,势必更需要本发明的设计,关于其最大夹角0111、水平距离0!1以及垂直距离DP等设计可参照上述各实施例,于此不再赘述。当然,也可以是其中一信号线设置在基板的上表面,另一信号线设置在基板的下表面。
[0082]在图1至图4的实施例中,第一信号线130与第二信号线140分别设置在不同的基板上,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以下以图5至图7说明第一信号线130与第二信号线140设置在相同基板时最大夹角的判定。图5至图7分别是图1的触控面板的第二种至第四种剖面示意图。为便于说明,图5至图7省略示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